查古籍
人受暑熱之毒.棲伏三焦腸胃之間.久久而發(fā)者.為伏暑.如霍亂吐瀉.發(fā)于秋間.以及瘧痢等證.又如昔人云.三伏之時.以夏曬曝烈日之中.隨即收藏于笥.火氣未散.冬時啟笥.觸之遂?。髡呒氃兤湟颍韵戕革嫹⒂?/p>
伏暑霍亂腹痛泄瀉.正氣散.身熱足冷.勢危者.五苓散下來復丹.
《時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陳念祖(修園)著。二卷。 選擇常用方劑 108 首,按性質分為十二類,敘理簡明,便于學習。
《時病論》(公元 1882 年)清.雷豐(少逸)著。八卷。闡述四時的“伏氣”、“新感”等急性熱病,立法清晰,為有關溫熱病 重要著作之一。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人受暑熱之毒.棲伏三焦腸胃之間.久久而發(fā)者.為伏暑.如霍亂吐瀉.發(fā)于秋間.以及瘧痢等證.又如昔人云.三伏之時.以夏曬曝烈日之中.隨即收藏于笥.火氣未散.冬時啟笥.觸之遂?。髡呒氃兤湟颍韵戕革嫹⒂?/p>
伏暑霍亂腹痛泄瀉.正氣散.身熱足冷.勢危者.五苓散下來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