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黃覺
黃覲
黃詔
黃誠
黃誠之
黃誠性
黃誥
黃談
黃諫
黃謙
黃質(zhì)
黃贊鈞
黃趙音
黃起溟
黃超然
黃越
黃軫
黃載
黃輅
黃輔
黃輝
黃達(dá)
黃進(jìn)陛
黃遠(yuǎn)
黃通
黃通理
黃遇良
黃道
黃道周
黃道開
精選古詩
明妃曲與宜春龍旂馀杭吳植真定魏巖分題并賦
雙蓮曲
射虎行贈射虎人
延桂堂辭為李茂才賦
贈王儀
金雀屏送人往章貢成姻
賦得籬上雀送宜春龍旂伯章赴長沙
春思
古詩名句
難逐倦云歸遠(yuǎn)岫,誤懸孤月照高空
夜鐘凄斷如蕭寺,晚角哀吟似漢宮
獨有金烏飛不去,年年長在月輪中
雨過銀床草色深,照人秋水綠沉沉
風(fēng)吹不到冰難合,日影無多晝易陰
石蘚積成魚出穴,高梧凋盡月當(dāng)心
世間空谷為陵日,惟有寒泉自古今
無力因風(fēng)落地遲,勞勞催老鬢邊絲
查古詩
搜索
自柳泉至彭城
作者:
平恕
朝代:
清
黃流宜迅不宜緩,迅若激箭流乃安。
遇隘縛虎束必急,寬則設(shè)險揚其瀾。
古人豈不慮舟楫,不以小利遺大患。
龍門底柱天所制,縷堤墩石人工殫。
力與水戰(zhàn)始得畫堤守,要使沙隨水去為其難。
有如呂梁百步洪,神禹不鑿留巑岏。
何年任塞作平地,上流失險致弱單。
一曲一直天意亦如此,務(wù)蓄全銳如飛翰。
譬若行三軍,大將且桓桓。
軍令不專肅,所過皆凋殘。
奈何黃流底,淤滯成高灘。
前年豐沛過水處,今變沃壤家室完。
去年曹汎決未塞,浸及銅嶧無遮闌。
蕩漾四五百里間,潴為大澤清不湍。
連朝迂折傍水走,但見青影浮巖巒。
今朝掛帆三十里,楊柳披拂同蒲茌。
上堤試望河舊跡,繞城一線如蛇蟠。
高于漫水八九尺,此不可掘,彼又何時乾。
圣人憂民切拯溺,上策善建防河官。
詩句欣賞
MORE+
遺書天下求,古磬水濱得
出處:
成帝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精思一向三十年,洪范諸篇日在側(cè)
出處:
成帝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嗟五行之空傳,豈諸王之難抑
出處:
成帝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繄兩月之相承,明群陰之既迫
出處:
成帝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讜言之生再一聞,削藁大夫終墨墨
出處:
成帝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尚方不斷佞臣頭,輯檻空留槐令直
出處:
成帝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同日五侯霧四塞,謙恭司馬方名飾
出處:
成帝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大臣可移心守惑,禍水雖無漢火熄
出處:
成帝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令色司馬何翩翩,警衣丞相獨求憐
出處:
哀帝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吾聞諧子稱嬖便,安得三公侔主權(quán)
出處:
哀帝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天下之心心同然,快意何當(dāng)日自專
出處:
哀帝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封書還詔賴嘉宣,嘔血髡鉗青史傳
出處:
哀帝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主威未行王業(yè)遷,平孺安能復(fù)秉鞭
出處:
哀帝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哀帝堪哀非六年,麒麟殿上已傳賢
出處:
哀帝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噫吁嘻,奸與佞之相蒙
出處:
新莽之篡孔光逢之詩以誅首惡非以責(zé)賢者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假周禮而盜國,以居攝為周公
出處:
新莽之篡孔光逢之詩以誅首惡非以責(zé)賢者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白雉初從塞外,黃龍復(fù)上江中
出處:
新莽之篡孔光逢之詩以誅首惡非以責(zé)賢者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九錫旋如安漢日,四十八萬盡趨風(fēng)
出處:
新莽之篡孔光逢之詩以誅首惡非以責(zé)賢者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獨疑梅福依吳市,誰向逢萌問海東
出處:
新莽之篡孔光逢之詩以誅首惡非以責(zé)賢者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吾歷數(shù)西京之人物,曰漢骸骨唯龔唯邴,曰新大夫為歆為雄
出處:
新莽之篡孔光逢之詩以誅首惡非以責(zé)賢者
作者:
郭之奇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遇隘縛虎束必急,寬則設(shè)險揚其瀾。
古人豈不慮舟楫,不以小利遺大患。
龍門底柱天所制,縷堤墩石人工殫。
力與水戰(zhàn)始得畫堤守,要使沙隨水去為其難。
有如呂梁百步洪,神禹不鑿留巑岏。
何年任塞作平地,上流失險致弱單。
一曲一直天意亦如此,務(wù)蓄全銳如飛翰。
譬若行三軍,大將且桓桓。
軍令不專肅,所過皆凋殘。
奈何黃流底,淤滯成高灘。
前年豐沛過水處,今變沃壤家室完。
去年曹汎決未塞,浸及銅嶧無遮闌。
蕩漾四五百里間,潴為大澤清不湍。
連朝迂折傍水走,但見青影浮巖巒。
今朝掛帆三十里,楊柳披拂同蒲茌。
上堤試望河舊跡,繞城一線如蛇蟠。
高于漫水八九尺,此不可掘,彼又何時乾。
圣人憂民切拯溺,上策善建防河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