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李縠
李繁昌
李約
李純甫
李綱
李紓
李紱
李紳
李紹興
李紹宗
李經(jīng)
李經(jīng)垓
李經(jīng)達
李經(jīng)述
李經(jīng)鈺
李結(jié)
李絢
李絳
李絳青
李繼曾
李繼熙
李繼白
李續(xù)
李繩
李繩遠
李維
李維墉
李維寅
李維楨
李維樾
精選古詩
九月七日復游寒泉登南峰有懷龍門云臺二首其一
九月七日復游寒泉登南峰有懷龍門云臺二首其二
玉山草堂(蜀郡虞集隸顏,遂昌鄭元祐為記)其一
玉山草堂口占
吳龍門山釋良琦元璞
以愛汝玉山草堂靜七字分韻得草字
以丹桂五枝芳分韻得五字
是日秦淮海泛舟過綽湖向夕未歸余與桂天香坐芝云堂以佇之堂陰枇杷始華爛炯如雪乃移桃笙樹底據(jù)磐石相與奕棋遂勝其紫絲囊而罷于是小蟠桃執(zhí)文犀?起賀金縷衣軋鳳頭琴余亦擘古阮嗺酒甚歡而天香郁郁有潸然之態(tài)俄而淮海歸且示以舟中所詠余用韻并紀其事云
古詩名句
烈士恥庸節(jié),世事特敝屣
朝辭上東門,暮從赤松子
感嘅風云期,超悟往還理
進既有所因,退亦何所倚
獵犬貪兔狐,不免灶傍死
富貴多崄巇,英雄如螻蟻
所以明哲人,窮達重徇已
泥濘抵終南,迷蒙失山色
查古詩
搜索
胡琴行
作者:
王鈍
朝代:
明
館陶巡簡鄩州客,煮酒烹羊留悅懌。
席前白發(fā)老伶人,手操胡琴聲裂帛。
初如巖溜響秋風,又若林鶯調(diào)曉舌。
嚶嚶咿咿離鸞鳴,切切嘈嘈丹鳳別。
座中萬壑松濤生,鶴夢驚回山月白。
憶昔戎王馬上彈,紫塞風寒霜草折。
旃廬再鼓明姬愁,黑河水淺波聲咽。
流落中原今幾年,北鄙宮商猶未絕。
高山流水更無聞,別恨離情轉(zhuǎn)悲切。
我胸磊落雖難平,自許肝腸如削鐵。
肯為兒女生悲酸,淚痕輕漬青衫血。
君不見江州司馬好襟懷,至今恨壓潯陽月。
詩句欣賞
MORE+
呼兒亟用買一束,為我寫成懷古錄
出處:
贈筆生王伯純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吾兒作字三嘆賞,八法以之隨意足
出處:
贈筆生王伯純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我有好音生可知,用筆將見文明時
出處:
贈筆生王伯純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諸公筆諫佐明主,老我筆耕箋古詩
出處:
贈筆生王伯純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逝將重作毛穎傳,為記頻年遭薄賤
出處:
贈筆生王伯純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牽聯(lián)為生書姓名,字業(yè)不隨陵谷變
出處:
贈筆生王伯純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中秋適逢酒禁開,椰瓢酌生新潑醅
出處:
贈筆生王伯純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酒酣仰視月中兔,長嘯一聲歸去來
出處:
贈筆生王伯純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憶昔雨別去涂難,喜得云歸舊谷盤
出處:
寄盧公武兼問殷孝伯安信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郡乘手揮狐史筆,齋居頭戴鹿皮冠
出處:
寄盧公武兼問殷孝伯安信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草生林館皆書帶,竹老溪園可釣竿
出處:
寄盧公武兼問殷孝伯安信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獨念咸陽殷博士,有無黃耳報平安
出處:
寄盧公武兼問殷孝伯安信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甫里水東頭,垂蘿系客舟
出處:
漫興十首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客心清似水,吟鬢白于鷗
出處:
漫興十首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詞賦知無用,干戈苦未休
出處:
漫興十首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篷窗三日雨,農(nóng)事憶西疇
出處:
漫興十首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五十不富貴,蹉跎又六年
出處:
漫興十首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新愁添鶴發(fā),故國暗狼煙
出處:
漫興十首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白帽看云坐,青燈聽雨眠
出處:
漫興十首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癡兒書懶讀,翻笑腹便便
出處:
漫興十首
作者:
謝應(yīng)芳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席前白發(fā)老伶人,手操胡琴聲裂帛。
初如巖溜響秋風,又若林鶯調(diào)曉舌。
嚶嚶咿咿離鸞鳴,切切嘈嘈丹鳳別。
座中萬壑松濤生,鶴夢驚回山月白。
憶昔戎王馬上彈,紫塞風寒霜草折。
旃廬再鼓明姬愁,黑河水淺波聲咽。
流落中原今幾年,北鄙宮商猶未絕。
高山流水更無聞,別恨離情轉(zhuǎn)悲切。
我胸磊落雖難平,自許肝腸如削鐵。
肯為兒女生悲酸,淚痕輕漬青衫血。
君不見江州司馬好襟懷,至今恨壓潯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