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任端書
任約
任續(xù)
任繩隗
任翔龍
任翻
任要
任觀
任詔
任詬
任詢
任豫
任貫
任逢
任逢運
任逵
任道
任鄭
任銳
任錫汾
任隨
任鴻雋
任鵬
伊嵩阿
伊朝棟
伊夢昌
伊璠
伊用昌
伊福訥
伊秉綬
精選古詩
贈西僧
燈下有懷
答問湖源風土
取青樓夜飲戲葉子肅
送哲古心往吳江報恩寺
簡顧明府
次趙伯溫韻
立仗馬
古詩名句
天南天北斷亨衢,一節(jié)難搖競笑迂
辟谷子房尸宰相,長齋蘇晉學浮屠
孫登坐嘯非鸞鳳,單豹攖寧委虎貙
萬憾幾同疽背劇,龔生雖夭尚吾徒
翠蕉風裂飐窗前,混一車書信簡編
鹖旦林中煙冪地,舂鋤江上雨邊天
陰陽錯迕成災祲,寇盜縱橫怨播遷
愿借中山千日酒,醒來儻見太平年
查古詩
搜索
泰山歌寄王公儀
作者:
歐大任
朝代:
明
峞乎岌哉,泰山巖巖齊魯東,天孫主治名岱宗。
拔地一萬八千丈,但見瑤臺瓊闕淩蒼穹。
石道屈曲十八盤,然后天門日觀開晴空。
蛟螭作梁渡東海,三更日射扶桑紅。
上則九峰八峪四崖六嶺,其下汶漯濟涓流洶洶。
白鶴皎皎玉女側(cè),黃河水與銀漢通。
仙之人兮駕玉虹,珊珊環(huán)佩搖青蔥
。
俯拾冰玉采金碧,侗侗之珠萬顆紛玲瓏。
大夫松樹倚天半,碑篆猶記秦皇封。
登仙臺前煉丹液,明月嶂下翻芙蓉。
行云膚寸觸石起,倏忽雨電八極同。
雁飛冥冥不敢過,登高一笑窺洪濛。
王夫子,夙昔玉皇吏,曾宴幔亭峰。
紫髯白面煙霞氣,脫挽請纓游俠風。
朅來獻策閶闔殿,布衣謁帝蓬萊宮。
絳灌不容長太息,謫向江海隨飛鴻。
悠悠白日未回照,鞭麟東去尋蓋公。
謫仙自古才有數(shù),操椎博浪沙,射書聊城中,差足縱橫一代雄。
君不見安期先生顏如童,鹿走曾亦千重瞳。
翩然玉舄渺安在,阜鄉(xiāng)一去今無蹤。
丈夫歷落在天地,豈使泰山喬岳空巃嵷。
詩句欣賞
MORE+
衰眸大豁通都小,奇境初經(jīng)妙趣增
出處:
登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世界最高樓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半晌豪華堪享受,頂尖架構(gòu)亦良能
出處:
登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世界最高樓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周遭巨廈千千萬,繞膝都如孫與曾
出處:
登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世界最高樓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黃浦江東新外灘,霓虹畫舫漾平瀾
出處:
夜游浦東觀光大道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高樓夾岸尤多彩,一色星空太簡單
出處:
夜游浦東觀光大道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軟紅塵處麗人天,萬顆星辰燦玉鈿
出處:
夜游徐家匯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絢彩芒光穿雨幕,團團花傘與爭妍
出處:
夜游徐家匯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原無適俗韻,風霜秋與清
出處:
一得詠菊秋痕步和予亦賡之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直腰真不折,白眼未須橫
出處:
一得詠菊秋痕步和予亦賡之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世非尊高隱,君豈竊虛名
出處:
一得詠菊秋痕步和予亦賡之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可許邀云鶴,同為物外盟
出處:
一得詠菊秋痕步和予亦賡之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幸遇文明世,空調(diào)運正隆
出處:
夏扇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不須尚搖手,便有自來風
出處:
夏扇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人向高新進,君應坎壈終
出處:
夏扇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言何懸磬日,消暑立微功
出處:
夏扇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見汝如登月,移栽小院中
出處:
桂院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曾經(jīng)熬酷暑,更是愛秋風
出處:
桂院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卻枝無復折,吳斧莫仍逢
出處:
桂院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亦有攀留興,天香慰寸衷
出處:
桂院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晨風捲得愁云去,暮雨攜將好句來
出處:
生涯
作者:
傅義
朝代:
當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拔地一萬八千丈,但見瑤臺瓊闕淩蒼穹。
石道屈曲十八盤,然后天門日觀開晴空。
蛟螭作梁渡東海,三更日射扶桑紅。
上則九峰八峪四崖六嶺,其下汶漯濟涓流洶洶。
白鶴皎皎玉女側(cè),黃河水與銀漢通。
仙之人兮駕玉虹,珊珊環(huán)佩搖青蔥。
俯拾冰玉采金碧,侗侗之珠萬顆紛玲瓏。
大夫松樹倚天半,碑篆猶記秦皇封。
登仙臺前煉丹液,明月嶂下翻芙蓉。
行云膚寸觸石起,倏忽雨電八極同。
雁飛冥冥不敢過,登高一笑窺洪濛。
王夫子,夙昔玉皇吏,曾宴幔亭峰。
紫髯白面煙霞氣,脫挽請纓游俠風。
朅來獻策閶闔殿,布衣謁帝蓬萊宮。
絳灌不容長太息,謫向江海隨飛鴻。
悠悠白日未回照,鞭麟東去尋蓋公。
謫仙自古才有數(shù),操椎博浪沙,射書聊城中,差足縱橫一代雄。
君不見安期先生顏如童,鹿走曾亦千重瞳。
翩然玉舄渺安在,阜鄉(xiāng)一去今無蹤。
丈夫歷落在天地,豈使泰山喬岳空巃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