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徐瑞
徐瑤
徐璋
徐璧
徐璨
徐璲
徐璹
徐瓘
徐用亨
徐用儀
徐用葛
徐甫
徐田
徐申
徐疇
徐畹芝
徐登
徐皓
徐盛持
徐直方
徐相雨
徐睿周
徐知仁
徐石麒
徐禎
徐禎卿
徐秉義
徐秋云
徐積
徐章
精選古詩
解連環(huán)
念奴嬌
惜秋華
玲瓏四犯
絳都春
憶舊游
渡江云
菩薩蠻
古詩名句
仙人魚鱗次,羽葆朝當(dāng)中
離羅郁蕭臺,縹緲浮太蒙
泰階平六符,文昌位三公
北斗運元化,軒轅成歲功
稽首玉陛下,逍遙樂無窮
郁華開赤殿,結(jié)鄰炫黃文
葳蕤爛霄漢,照曜下土墳
東華蹕嚴(yán)駕,西崦泮昏氛
查古詩
搜索
春日懷歸
作者:
李舜臣
朝代:
明
陶令賦歸辭,漆叟稱達生。
揆余企高?,頗亦悅幽情。
永惟故山日,桃李此時榮。
萋萋原上草,粲粲園中英。
翠莖浮澗藻,丹葩艷山櫻。
疏池納文鯉,伐木候春鶯。
陽澤今豈異,撫物阻神京。
昔人嘆非土,能不念吾耕
。
詩句欣賞
MORE+
一身已自成惆悵,況是平陽十萬家!莫謾題情在粉墻,藕絲終日系柔腸
出處:
次林叔大都事韻四首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洛陽橋上聞鵑處,誰識當(dāng)時獨倚闌?老至翻遭世慮牽,何曾一覺得安眠?家鄉(xiāng)尚遠潯陽郡,世事猶如天寶年
出處:
感事二首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鳴鳩乳燕青春晚,謝卻繁花幾萬枝?水心亭館迥無鄰,好與郎君寫洛神
出處:
無題四首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不為訪僧三竺寺,肯乘煙艇過西湖?酒館湖船盡有名,玉杯時得肆閑情
出處:
訪舊三竺,次泐禪師雜興韻二首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不知畫得招潮后,艮岳從教變海田?長白山前謾拔都,清華小殿試操觚
出處:
題徽廟螃蟹圖二首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萬乘旌旗不隨去,此身何用獨長生?不見王喬馭鶴還,祇應(yīng)憔悴老空山
出處:
求仙辭二首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不是白頭高力士,翠華那得遠蒙塵?徹夜宮中按羽衣,明朝冊拜太真妃
出處:
唐天寶宮詞十五首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共指雙星出殿遲,并肩私語有誰知?君王未出長安日,肯信人間有別離?香囊遺下佛堂階,不使君王不愴懷
出處:
唐天寶宮詞十五首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周公不入君王夢,誰與蒼生致太平?天寶年間寵賈昌,黃衫年少滿雞坊
出處:
唐天寶宮詞十五首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組鈴扇鼓諸天樂,知在龍宮第幾重?皇輿行在辟人門,群牧分屯散綵云
出處: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手署敕黃唯一道,任誰祗受付雙遷?雞人唱罷內(nèi)門開,千騎前頭丞相來
出處: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祖宗馬上得天下,弓矢斯張何可忘?和寧沙中樸樕筆,史臣以代鉛槧事
出處: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豈知萬歲山中土,載得龍沙王氣來?大都周遭十一門,草苫土筑那吒城
出處: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不知金印為何物,肯要人間萬戶侯?北方九眼大黑殺,幻影梵名紇剌麻
出處: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大雪外頭深一尺,殿中風(fēng)力豈曾知?天朝習(xí)俗樂從禽,為按名鷹出柳陰
出處: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高車駟馬人間世,幾度浮云石上生?青山九曲鎖煙霞,隔斷塵寰百萬家
出處:
同賈守玄副官、顧存玄老監(jiān)、曹空隱上座、龔翛然、吳逢原二監(jiān)齋游洞霄宮,得遍覽洞天福地諸勝跡,各紀(jì)一詩,刻諸崖石,以紀(jì)斯行之概云爾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石室自藏真誥后,等閑人世幾浮云?形影能離已異常,指揩猶作桂花香
出處:
同賈守玄副官、顧存玄老監(jiān)、曹空隱上座、龔翛然、吳逢原二監(jiān)齋游洞霄宮,得遍覽洞天福地諸勝跡,各紀(jì)一詩,刻諸崖石,以紀(jì)斯行之概云爾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若為剩有閑心性,何不云中學(xué)鳳鳴?縭褷羽翼作群飛,殘害溪魚欲自肥
出處:
效唐僧無則詠物詩四首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試問竹林橋下路,往還曾見幾東坡?仙子何年化鶴群,至今名姓只空聞
出處:
臨安訪古十首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文章與政通,斯豈雜王霸?漢詩十九首,不復(fù)辨名氏
出處:
古詩十四首
作者:
張昱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揆余企高?,頗亦悅幽情。
永惟故山日,桃李此時榮。
萋萋原上草,粲粲園中英。
翠莖浮澗藻,丹葩艷山櫻。
疏池納文鯉,伐木候春鶯。
陽澤今豈異,撫物阻神京。
昔人嘆非土,能不念吾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