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紹興卜者
紹興士人
紹興太學生
紹興朝士
紹興某貴人
紹興選人
紹興道人
紹興道者
紹圣時人
絕恂
續(xù)雪谷
維極
綿愉
綿竹山人
綠珠
縉山辛某
繆萬年
繆九疇
繆仲誥
繆侃
繆公恩
繆宗儼
繆寶娟
繆島云
繆彤
繆徵甲
繆志道
繆思勃
繆思恭
繆愚孫
精選古詩
奉題家君別號太古
題硯田
代柬本厚覓蕨粉
祠中偶題
夏大水
山行
聞砧
板石坑
古詩名句
京華詞客賤,秋雨故人稀
鐘動催霜葉,潮平載夕暉
鑒湖南月好,為我選漁磯
自枉高人駕,悠然淡旅情
狂真疏禮法,老益厭詩名
萬樹霜前色,連砧苑外聲
鄉(xiāng)心劇歲晚,遲我碧山耕
白首官仍謫,黃河客竟還
查古詩
搜索
代魏徵田舍翁詞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臣本山東農(nóng),臣誠田舍翁。
臣以隋末亂,出仕蒲山公。
蒲山愎諫自用,故臣言不用,臣計不從。
百萬糧,一日盡,百萬眾,一夕空,力屈事去歸山東。
臣義不忍棄故土,事仇充,相隨西來朝真龍。
先帝不臣識,大臣不臣通。
故臣上書自請安山東。
山東歸皇圖,授臣洗馬之職在東宮。
東宮多不德,兄弟不相容。
臣教太子剪黑闥,親元戎。
又教太子除陛下,太子不臣庸。
太子既死,先帝命臣聽陛下處分,臣安敢效匹夫小諒自與逆黨同。
陛下以臣盡心所事,赦臣死罪,除臣秘書,登臣政府爵位崇。
臣于是感激,時時進諫開皇衷。
陛下幸而時聽臣言,以致四海太平年谷豐。
使陛下功德及堯舜則臣心喜,小有過失則臣心忡。
是以不四年中而有三代風。
陛下初年誠心聽諫,故天耳聰。
今聽諫不逮昔,故天耳聾。
往以未治為憂,故人心悅。
今以既治為安,故威德隆。
往日用臣言,賜臣以黃金甕。
天廄驄,輟殿材構(gòu)臣屋與墉。
今日以人言仆臣墓碑,停臣子婚,為惠胡不終。
喜臣則謂臣嫵媚,惡臣則詈臣田舍翁。
陛下不宜以喜怒毀譽損厥躬。
臣薦侯與杜,謂其才略雄,臣豈阿黨預知其終兇
。
臣錄諫疏草,前后三百封。
欲使后世知陛下,能聽諫,致時雍。
豈欲賣直歸過為己功,避嫌焚草徒足恭。
臣幸而身先朝露,使臣不幸,恐不免隨比干,侶龍逢。
獨不記臣言良與忠,胡為乎會須殺此田舍翁。
田舍翁,豈畏死,但惜陛下既殺張亮,又誅劉洎,剪刈大臣如刈蓬。
臣不愿陛下祠少牢,立仆石,但愿陛下養(yǎng)氣質(zhì),除內(nèi)訌,毋以喜怒存諸胸。
大臣無災帝德穹,社稷無虞王業(yè)鴻。
千秋萬歲為唐宗,老臣不諱田舍翁。
于乎,老臣不諱田舍翁。
詩句欣賞
MORE+
紫禁月沈瓊樹夕,滄江楓冷石城秋
出處:
秋日雜感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天門無復交仙仗,海氣真成結(jié)蜃樓
出處:
秋日雜感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總是興亡千古地,莫教潮汐送閑愁
出處:
秋日雜感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春雨曾過九曲堤,雷塘官柳正萋迷
出處:
秋日雜感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飄來畫角才江北,數(shù)去青樓是竹西
出處:
秋日雜感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極浦風驚聞馬渡,重城鐙暗失烏棲
出處:
秋日雜感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試看明月三分夜,猶有簫聲雜鼓鼙
出處:
秋日雜感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五湖秋色莽丘墟,江介悲風尚羽書
出處:
秋日雜感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解語莫同秦吉了,端憂真似魯爰居
出處:
秋日雜感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火旗錦纜終何事,白骨青烽一醉余
出處:
秋日雜感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側(cè)足橫流群盜在,乾坤何處有吾廬
出處:
秋日雜感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京江春樹隔芊綿,咫尺神靈意惘然
出處:
煙雨渡江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青壁近迷山寺雨,綠蓑遙入海門煙
出處:
煙雨渡江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江魚水闊難通市,石燕風多不避船
出處:
煙雨渡江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我欲燃犀照幽渚,夢魂猶自怯潺湲
出處:
煙雨渡江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止息知無地,羈孤嘆有身
出處:
羈緒與留仙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貧來真喪我,老至轉(zhuǎn)隨人
出處:
羈緒與留仙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白雪他山夜,黃梅故國春
出處:
羈緒與留仙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九關猶踞虎,歲暮共沾巾
出處:
羈緒與留仙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長懷知己意,觸緒或無端
出處:
羈緒與留仙
作者:
嚴繩孫
朝代:
清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臣以隋末亂,出仕蒲山公。
蒲山愎諫自用,故臣言不用,臣計不從。
百萬糧,一日盡,百萬眾,一夕空,力屈事去歸山東。
臣義不忍棄故土,事仇充,相隨西來朝真龍。
先帝不臣識,大臣不臣通。
故臣上書自請安山東。
山東歸皇圖,授臣洗馬之職在東宮。
東宮多不德,兄弟不相容。
臣教太子剪黑闥,親元戎。
又教太子除陛下,太子不臣庸。
太子既死,先帝命臣聽陛下處分,臣安敢效匹夫小諒自與逆黨同。
陛下以臣盡心所事,赦臣死罪,除臣秘書,登臣政府爵位崇。
臣于是感激,時時進諫開皇衷。
陛下幸而時聽臣言,以致四海太平年谷豐。
使陛下功德及堯舜則臣心喜,小有過失則臣心忡。
是以不四年中而有三代風。
陛下初年誠心聽諫,故天耳聰。
今聽諫不逮昔,故天耳聾。
往以未治為憂,故人心悅。
今以既治為安,故威德隆。
往日用臣言,賜臣以黃金甕。
天廄驄,輟殿材構(gòu)臣屋與墉。
今日以人言仆臣墓碑,停臣子婚,為惠胡不終。
喜臣則謂臣嫵媚,惡臣則詈臣田舍翁。
陛下不宜以喜怒毀譽損厥躬。
臣薦侯與杜,謂其才略雄,臣豈阿黨預知其終兇。
臣錄諫疏草,前后三百封。
欲使后世知陛下,能聽諫,致時雍。
豈欲賣直歸過為己功,避嫌焚草徒足恭。
臣幸而身先朝露,使臣不幸,恐不免隨比干,侶龍逢。
獨不記臣言良與忠,胡為乎會須殺此田舍翁。
田舍翁,豈畏死,但惜陛下既殺張亮,又誅劉洎,剪刈大臣如刈蓬。
臣不愿陛下祠少牢,立仆石,但愿陛下養(yǎng)氣質(zhì),除內(nèi)訌,毋以喜怒存諸胸。
大臣無災帝德穹,社稷無虞王業(yè)鴻。
千秋萬歲為唐宗,老臣不諱田舍翁。
于乎,老臣不諱田舍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