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熊可量
熊葉飛
熊士鵬
熊大經
熊太古
熊子默
熊學鵬
熊孺登
熊寶泰
熊少牧
熊岑
熊希齡
熊應亨
熊式輝
熊彥詩
熊德
熊德修
熊攀龍
熊文泰
熊昭宙
熊曜
熊朋來
熊朝
熊本
熊夢渭
熊夢祥
熊正笏
熊浚明
熊澗谷
熊湄
精選古詩
秋感六首其六
聞鐘
簡陳韋羌員外
陪淮南僚友汎舟吳江城下
辭帥幕后王左丞復以淮省都事過舉且送馬至以詩辭還
宋制置彭大雅瑪瑙碗歌周伯溫參政徵賦
夜何長三疊寄周參政伯溫鄔僉院本初其一
夜何長三疊寄周參政伯溫鄔僉院本初其二
古詩名句
平碧遠原草,新陰近郊樹
想見桑柘煙,空濛故園趣
幾人今夜心,蓑笠待天曙
我無負郭田,亦欣秋稼黃
春夏米苦貴,盡室甘糟糠
幸免溝壑憂,復值硯畝荒
妻孥戒前車,饘粥猶皇皇
道逢腰鐮客,鐘釜咨豐穰
查古詩
搜索
紫髯使君歌為本拙呂僉憲賦
作者:
劉崧
朝代:
明
紫髯使君顏雪色,八尺長身鬢光黑。
前年奉詔出承明,萬里觀風來薊北。
肅政堂前喜遇君,共持使節(jié)登青云。
君乘鐵驄踏霜月,燕南渤海皆澄氛。
憶我兵曹初釋屩,看君兩歷中書幕。
已從秋貳拜天官,復報司常奉祠礿。
殿庭奏對先六曹,春花如錦映宮袍。
象牙牌促中使急,玉筍班出璚林高。
當時追趨赤墀下,彩帉雜佩光相射。
寧知此地復相逢,三見鴻飛送秋社。
朝隨升堂坐,暮逐騎馬歸。
林間日上烏鵲喜,井上花落黃鸝飛。
花開花落春風起,云去云來山色里。
怡然不笑亦不嗔,手把芙蓉看秋水。
向來車馬都城道,甲第高門跡如掃。
題詩愛贈呂仙人,惟有黃州玉堂老。
我慚塵土得暫親,豈有風采稱朝紳。
青山對面雨愁客,白發(fā)滿頭花笑人。
嗟君自是真仙骨,廊廟才華正英發(fā)。
好從雙闕覲紅云,卻上三山弄明月。
君家舊住淮河湄,投簪共載當何時
。
春申臺前沽美酒,爛柯山下看殘棋。
詩句欣賞
MORE+
花發(fā)傳燈后,鳥歸鳴磬前
出處:
題道公新建溪南精舍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上方留客處,松月共安禪
出處:
題道公新建溪南精舍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重來七圣路,回首襄城陰
出處:
訪具次阻雨馬戶部村莊作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雨至煙村失,云歸山徑沉
出處:
訪具次阻雨馬戶部村莊作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飛流奔絕澗,復棧起危岑
出處:
訪具次阻雨馬戶部村莊作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牧馬何方問,迷途豈自今
出處:
訪具次阻雨馬戶部村莊作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蒼茫襄野外,迢遞首山阿
出處:
次襄城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道遇一童問,途經七圣過
出處:
次襄城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峰陰迷御蹕,林響遞仙歌
出處:
次襄城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望望白云盡,其如天路何
出處:
次襄城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姓名猶未達,徑造主人園
出處:
過葉偶訪邑人宋明府園亭留酌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祇道雙鳧縣,誰知五柳門
出處:
過葉偶訪邑人宋明府園亭留酌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歡言成握手,晴景屬開樽
出處:
過葉偶訪邑人宋明府園亭留酌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見說辭官早,煙蘿秋正繁
出處:
過葉偶訪邑人宋明府園亭留酌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北洛風猶在,南陽氣已新
出處:
入南陽界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徒聞帝王里,尚想俠游塵
出處:
入南陽界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地濕遙連楚,山高半入秦
出處:
入南陽界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明朝南郡去,先訪臥龍人
出處:
入南陽界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連岡帶長薄,三顧有遺墟
出處:
登臥龍岡尋草廬故址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地勢昔龍臥,山光舊草廬
出處:
登臥龍岡尋草廬故址
作者:
區(qū)大相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前年奉詔出承明,萬里觀風來薊北。
肅政堂前喜遇君,共持使節(jié)登青云。
君乘鐵驄踏霜月,燕南渤海皆澄氛。
憶我兵曹初釋屩,看君兩歷中書幕。
已從秋貳拜天官,復報司常奉祠礿。
殿庭奏對先六曹,春花如錦映宮袍。
象牙牌促中使急,玉筍班出璚林高。
當時追趨赤墀下,彩帉雜佩光相射。
寧知此地復相逢,三見鴻飛送秋社。
朝隨升堂坐,暮逐騎馬歸。
林間日上烏鵲喜,井上花落黃鸝飛。
花開花落春風起,云去云來山色里。
怡然不笑亦不嗔,手把芙蓉看秋水。
向來車馬都城道,甲第高門跡如掃。
題詩愛贈呂仙人,惟有黃州玉堂老。
我慚塵土得暫親,豈有風采稱朝紳。
青山對面雨愁客,白發(fā)滿頭花笑人。
嗟君自是真仙骨,廊廟才華正英發(fā)。
好從雙闕覲紅云,卻上三山弄明月。
君家舊住淮河湄,投簪共載當何時。
春申臺前沽美酒,爛柯山下看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