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丁逢
丁逢季
丁采芝
丁靜蘭
丁騭
丁高林
丁鶴年
丁默
丁黼
七歲女子
萬世尊
萬世延
萬以增
萬以申
萬俟詠
萬俟紹之
萬俟蕙柔
萬俟造
萬僧
萬光泰
萬友正
萬同倫
萬哲
萬回
萬士和
萬夔輔
萬壽祺
萬崇義
萬廷仕
萬廷蘭
精選古詩
蔣墅晚發(fā)
九日登中郎沙市宅上三層樓
別漢陽王章甫
由草市至漢口小河舟中雜詠二首其一
由草市至漢口小河舟中雜詠二首其二
漢陽感舊
再游黃鶴樓
襄中懷先兄中郎
古詩名句
皇哉考亭子,負(fù)荷萬世鮮
卓識出困知,定力生實踐
說書抉閫奧,刪史嚴(yán)斧冕
宛然起先圣,面質(zhì)訂訛舛
記誦譏雜揉,詞章病蕪淺
況乃異端蔽,忍使滋淟涊
赤日懸中天,纖翳長風(fēng)卷
照彼魑魅徒,情狀露愧靦
查古詩
搜索
發(fā)衡州(一本題作《白發(fā)》)
作者:
楊基
朝代:
明
五日白一發(fā),十日皺一膚。
人生冰雪容,終作靴紋粗。
今朝清鏡中,已與昨日殊。
不憂須眉蒼,但恐皮肉枯。
肉枯亦常理,所念非壯圖。
有親恩最深,撫養(yǎng)勞勤劬。
憐我幼失怙,愛我如掌珠。
斯恩未及報,不敢忘須臾。
書來得兇問,哀頓空號呼。
衣衾與棺斂,弗得親走趨。
家山在萬里,那能返故都。
樹頭啞啞啼,愧殺返哺烏。
有子初學(xué)言,行步要母扶。
已解索梨栗,未知識之無。
重在托宗祀,豈暇問賢愚。
弟妹皆漂零,遠(yuǎn)在天一隅。
仲氏久無信,夢中時友于。
艱難斥鹵濱,何以保微軀。
計工當(dāng)已還,母乃東歸吳。
童仆各分飛,僅有赤腳奴
。
竛竮苦肺疾,終夜聲嗚嗚。
憐渠亦解事,剪伐供樵蘇。
異鄉(xiāng)骨肉遠(yuǎn),賴此相支吾。
嗟我客梁楚,只身亦崎嶇。
白晝畏豺虎,夜防貍與狐。
所賴筋力強(qiáng),竄伏幸無虞。
今年覺衰倦,自怯行遠(yuǎn)途。
東風(fēng)洞庭波,落日青草湖。
魚龍來欺人,煙濤慘模糊。
茲晨過衡陽,霽景差可娛。
桃花白練帶,春水綠菰蒲。
感此顏色妍,暫使憂心蘇。
萬事信有命,撫膺長嘆吁。
詩句欣賞
MORE+
春意入遙山,漸覺燒痕綠
出處:
題四景山水圖為李生時爵賦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驅(qū)犢向東皋,一犁雨初足
出處:
題四景山水圖為李生時爵賦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田園樂事多,吾將返吾轂
出處:
題四景山水圖為李生時爵賦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溪亭雨新霽,青山滿前軒
出處:
題四景山水圖為李生時爵賦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煩熇喜暫息,正襟味道言
出處:
題四景山水圖為李生時爵賦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此中有真意,富貴何足論
出處:
題四景山水圖為李生時爵賦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風(fēng)高霜葉稀,潦盡寒潭碧
出處:
題四景山水圖為李生時爵賦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斜陽罷釣歸,濁酒聊自適
出處:
題四景山水圖為李生時爵賦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冷笑世途人,勞勞不遑息
出處:
題四景山水圖為李生時爵賦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夜來積雪深,曉覺寒威逼
出處:
題四景山水圖為李生時爵賦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呼童棹扁舟,蕩漾安所適
出處:
題四景山水圖為李生時爵賦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隔溪有寒梅,欲訪春消息
出處:
題四景山水圖為李生時爵賦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亂山如聚米,獨擁一峰高
出處:
同昭武劉太守高揮使諸公游萬峰庵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幽勝元無匹,登臨豈憚勞
出處:
同昭武劉太守高揮使諸公游萬峰庵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千林澄霽色,萬里見秋毫
出處:
同昭武劉太守高揮使諸公游萬峰庵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溪漲縈寒碧,松聲殷怒濤
出處:
同昭武劉太守高揮使諸公游萬峰庵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人煙連郡郭,禾黍帶林皋
出處:
同昭武劉太守高揮使諸公游萬峰庵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清世欣無警,豐年慶屢遭
出處:
同昭武劉太守高揮使諸公游萬峰庵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群公多暇豫,尊酒一游遨
出處:
同昭武劉太守高揮使諸公游萬峰庵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詩思慚予拙,茲來亦覺豪
出處:
同昭武劉太守高揮使諸公游萬峰庵
作者:
黃仲昭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人生冰雪容,終作靴紋粗。
今朝清鏡中,已與昨日殊。
不憂須眉蒼,但恐皮肉枯。
肉枯亦常理,所念非壯圖。
有親恩最深,撫養(yǎng)勞勤劬。
憐我幼失怙,愛我如掌珠。
斯恩未及報,不敢忘須臾。
書來得兇問,哀頓空號呼。
衣衾與棺斂,弗得親走趨。
家山在萬里,那能返故都。
樹頭啞啞啼,愧殺返哺烏。
有子初學(xué)言,行步要母扶。
已解索梨栗,未知識之無。
重在托宗祀,豈暇問賢愚。
弟妹皆漂零,遠(yuǎn)在天一隅。
仲氏久無信,夢中時友于。
艱難斥鹵濱,何以保微軀。
計工當(dāng)已還,母乃東歸吳。
童仆各分飛,僅有赤腳奴。
竛竮苦肺疾,終夜聲嗚嗚。
憐渠亦解事,剪伐供樵蘇。
異鄉(xiāng)骨肉遠(yuǎn),賴此相支吾。
嗟我客梁楚,只身亦崎嶇。
白晝畏豺虎,夜防貍與狐。
所賴筋力強(qiáng),竄伏幸無虞。
今年覺衰倦,自怯行遠(yuǎn)途。
東風(fēng)洞庭波,落日青草湖。
魚龍來欺人,煙濤慘模糊。
茲晨過衡陽,霽景差可娛。
桃花白練帶,春水綠菰蒲。
感此顏色妍,暫使憂心蘇。
萬事信有命,撫膺長嘆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