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了亮
了元
了慧
了禪
于東昶
于九流
于云升
于云贊
于介翁
于仲文
于休烈
于佑任
于倞
于儒穎
于光褒
于興宗
于養(yǎng)志
于養(yǎng)源
于卿保
于右任
于啟璋
于士祜
于太夫人劉氏
于始瞻
于季子
于學(xué)謐
于宗瑛
于定國
于尹躬
于巽
精選古詩
青玉案
青玉案
青玉案自遣
臨江仙
臨江仙
臨江仙
臨江仙
臨江仙
古詩名句
晨嵐暮藹滴晴雨,煙條霧葉相蒙蘢
縿縿兮纚纚菶菶兮蓬蓬
繚糾要紹兮,若蒼龍垂胡降玄穹
棽麗披離兮,若翠鸞振迅飛蕤氃
鸝黃和鳴桑扈應(yīng),髣髴牙曠之絲桐
幽泉發(fā)竇鏘玲瓏,六月赤日收蘊(yùn)隆
陽凌陰蓄春融融,巖花澗草紛白紅
有時(shí)皇初平清夜,騎羊朝帝君瓊蕤,羽蓋冰玉佩,華月閃爍光成虹
查古詩
搜索
劉阮天臺謠
作者:
王淮
朝代:
明
天臺山,乃在錢塘之南,甌越之間。
上有撐云掛日千丈高峰挺岌,下有奔雷噴雪萬仞深壑流潺湲。
銀河倒瀉石梁滑,自非仙風(fēng)道骨誰能攀。
紫芝吹香綠煙暖,碧桃影鎖青霞閑。
是為上清玉平洞天府,樓閣十二神仙寰。
中有綽約兩姝子,玉為肌膚花為顏。
壺里乾坤貯甲子,鼎中龍虎燒靈丹。
彼美劉阮郎,采藥于此攜傾筐。
幽尋遠(yuǎn)去不知極,遂使歸路迷羊腸。
載饑載渴日云暮,欲進(jìn)不進(jìn)徒徬徨。
且攀桃實(shí)當(dāng)饑糧,且掬澗泉為渴漿。
一瓢何處忽流出,知有人家居上方。
再涉一水盤一岡,可人正見雙姝行。
雙姝笑相迎,喜氣回春陽。
問郎來何晚,邀郎歸洞房
。
先呼小玉排金門,推鎖窗,水晶鉤掛珊瑚帳,云母屏開玳瑁床。
與郎夙世有緣契,愿郎結(jié)作雙鴛鴦。
四鄰仙客來相賀,手持七寶玻璃觴。
酌郎酒,勸郎嘗,愿郎慎勿思故鄉(xiāng)。
燒鳳燭,坰龍香,五云絢爛流祥光。
青鸞歌,白鶴舞,金童吹簫玉女鼓。
胡麻飯,山羊脯,勸郎飽餐心勿苦。
尤云殢雨昏復(fù)晨,天家日月四時(shí)春。
翠禽何事苦饒隔,窗舌喚醒思?xì)w人。
郎思?xì)w心何切切,只為塵根難斷絕。
留郎不住送郎行,袖羅掩面難為情。
攜手行行出洞天,歸尋舊跡都茫然。
但見崩城敗郭慘淡照斜日,荒林故隴蕭瑟凝寒煙。
甫欲詢子孫,子孫已是七葉傳。
甫欲詢故人,故人枯骨消黃泉。
只道山中才半載,豈知世上成千年。
進(jìn)無所依退無據(jù),卻憶仙家游樂處。
撫心惆悵欲往從,奈此萬壑千峰隔云樹。
仙姝有約不負(fù)人,到頭畢竟還相遇。
何人貌此仙家蹤,縞素淅淅回靈風(fēng)。
黃絹索我寫新句,惜無健筆為形容。
舉頭遙望天臺路,赤城霞?xì)鈾M天東。
神仙之說未必?zé)o,但恨凡胎俗骨難輕逢。
詩句欣賞
MORE+
風(fēng)景或不殊,忝陪洵髦士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逐隊(duì)入纜車,機(jī)心役物使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凌空曠無鄰,搖搖七魂褫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呼吸廣莫風(fēng),托足云轡駛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覿面何人斯,疑是廣成子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傾耳有希聲,磅礴作變征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掀簸升危巔,真救命如紙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東道有好懷,惠然動食指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果腹施施然,撫松拭目視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一柱長崢嶸,群峰舊鼎峙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二水界混茫,汩汩流清泚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江山真無恙,人事多感喟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日下近詭譎,何可識情偽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家國亦立極,旨哉民為貴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君子自任大,豈獨(dú)為膴仕?修己方治人,無恥之恥恥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從來殘民者,悉數(shù)入奸宄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物我一體仁,胡能容貪鄙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因結(jié)山水緣,庶幾振叔季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考盤樂在昔,陶成丈夫偉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舉君筆如椽,千鈞書人字
出處:
壬辰四月上旬,海內(nèi)詩家四十余人云集天柱山為詩會焉。余忝隨其后,身本皖人,雖珠玉在前,初無取乎默焉爾。爰賦百二十韻,貪多勿誚,亦聊以為山水吐氣耳
作者:
汪茂榮
朝代:
當(dāng)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上有撐云掛日千丈高峰挺岌,下有奔雷噴雪萬仞深壑流潺湲。
銀河倒瀉石梁滑,自非仙風(fēng)道骨誰能攀。
紫芝吹香綠煙暖,碧桃影鎖青霞閑。
是為上清玉平洞天府,樓閣十二神仙寰。
中有綽約兩姝子,玉為肌膚花為顏。
壺里乾坤貯甲子,鼎中龍虎燒靈丹。
彼美劉阮郎,采藥于此攜傾筐。
幽尋遠(yuǎn)去不知極,遂使歸路迷羊腸。
載饑載渴日云暮,欲進(jìn)不進(jìn)徒徬徨。
且攀桃實(shí)當(dāng)饑糧,且掬澗泉為渴漿。
一瓢何處忽流出,知有人家居上方。
再涉一水盤一岡,可人正見雙姝行。
雙姝笑相迎,喜氣回春陽。
問郎來何晚,邀郎歸洞房。
先呼小玉排金門,推鎖窗,水晶鉤掛珊瑚帳,云母屏開玳瑁床。
與郎夙世有緣契,愿郎結(jié)作雙鴛鴦。
四鄰仙客來相賀,手持七寶玻璃觴。
酌郎酒,勸郎嘗,愿郎慎勿思故鄉(xiāng)。
燒鳳燭,坰龍香,五云絢爛流祥光。
青鸞歌,白鶴舞,金童吹簫玉女鼓。
胡麻飯,山羊脯,勸郎飽餐心勿苦。
尤云殢雨昏復(fù)晨,天家日月四時(shí)春。
翠禽何事苦饒隔,窗舌喚醒思?xì)w人。
郎思?xì)w心何切切,只為塵根難斷絕。
留郎不住送郎行,袖羅掩面難為情。
攜手行行出洞天,歸尋舊跡都茫然。
但見崩城敗郭慘淡照斜日,荒林故隴蕭瑟凝寒煙。
甫欲詢子孫,子孫已是七葉傳。
甫欲詢故人,故人枯骨消黃泉。
只道山中才半載,豈知世上成千年。
進(jìn)無所依退無據(jù),卻憶仙家游樂處。
撫心惆悵欲往從,奈此萬壑千峰隔云樹。
仙姝有約不負(fù)人,到頭畢竟還相遇。
何人貌此仙家蹤,縞素淅淅回靈風(fēng)。
黃絹索我寫新句,惜無健筆為形容。
舉頭遙望天臺路,赤城霞?xì)鈾M天東。
神仙之說未必?zé)o,但恨凡胎俗骨難輕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