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李超瓊
李軏
李載
李辀
李輔
李輔耀
李轅
李達
李達可
李過庭
李迎
李運使
李進
李進(孟昭
李遠
李連升
李迥
李迥秀
李迪
李適
李適之
李遜
李遜之
李通儒
李逢升
李逢吉
李逢時
李遇
李遐周
李道
精選古詩
次韻劉煥吾州守見寄
謁初祖主簿府君墓太玄觀主蕭云漢候于途因過觀中少憩而歸其一
謁初祖主簿府君墓太玄觀主蕭云漢候于途因過觀中少憩而歸其二
謁初祖主簿府君墓太玄觀主蕭云漢候于途因過觀中少憩而歸其三
謁初祖主簿府君墓太玄觀主蕭云漢候于途因過觀中少憩而歸其四
壽正郎尹南山八十
次韻小雷洲靈芝
次韻答曾蠡海
古詩名句
一日再三往,奔馳十二時
郊原芳草意,惟有馬蹄知
長安九門路,車馬不曾閒
借問驅(qū)馳者,何人謁帝關
江南好風物,猶似舊時不
春云回塞雁,不帶漢川流
一去數(shù)千里,詎知行遠近
道上有征人,怕問江南信
查古詩
搜索
長安宮女行
作者:
韓邦靖
朝代:
明
長安城頭夜二鼓,力士敲門稱太府。
為道君王巡幸勢,選取嬌娥看歌舞。
應酬未得話從容,階除早已人三五。
倉皇便欲將我行,那肯相留到天曙。
平昔嬌癡在母傍,黃昏不敢出前房。
如今卻向何處去,似墮淵海身茫茫。
四更未絕五更連,父母相隨太府前。
頃刻回頭同伴至,亦有爺娘各慘然。
雖同閭里不曾親,那得相逢及此辰。
清淚俱含未妝面,愁魂不附欲傾身。
天明卻轉(zhuǎn)雙輪疾,送我城東坐官室。
生來雖在咸寧城,目中誰識京兆驛。
已看閨閣隔重天,乍度昏朝似千日。
中有數(shù)人不甚愁,問之乃是勾欄流。
平生謔浪輕去住,卻說能觀五鳳樓。
望承恩寵心雖別,思到家鄉(xiāng)淚亦流。
才言欲去去何忙,翠幕油車已道傍。
少小生離還死別,傍人見我空徬徨。
嬌憐姊妹不得訣,父母送我浐水陽。
相看痛哭各舍去,此時欲斷那有腸。
城里家家錦繡簾,我輩姿容豈獨妍。
東家有女如花萼,旦入黃金名已落。
西家有女如玉瑩,夜剪烏云晨不行。
我輩無錢兄弟劣,坐使芳年成訣別。
渡河渡渭還渡汾,千山歷盡雪紛紛。
江流山館猿???,葉落郵亭雁屢聞。
自從墮地誰窺戶,此際無家卻望云。
迢迢千里還歲窮,大同才得到行宮。
常言朝見何曾見,深院蕭蕭盡日封。
當今天子說神武,時向三邊乘六龍。
近時雙蹕駐榆塞,不知何日來云中。
轉(zhuǎn)眼還成正月末,忽然大駕還沙漠。
見說天壇禮未修,還兼太廟春當?shù)j。
京師暫欲駐鸞旗,屬車還載蛾眉歸。
卻向豹房三四月,欲近龍顏真是稀。
宮中景色誰曾見,宮外楊花徒撲面。
有眼但識鴛鴦瓦,有身那到麒麟殿。
鳳舟時泛西海渚,采蓮不喚如花女。
鸞駕常操內(nèi)教場,何曾湯火試紅妝。
茶飯每排新寺里,不用明眸兼皓齒。
空有娼家色藝高,隨人望幸亦徒勞。
宮花枉自羞妝面,御柳何人斗舞腰。
君王不御人轉(zhuǎn)賤,盡日誰來問深院。
日給行糧米半升,大官空有珍羞饌。
旁人見我入天閽,謂我將承帝主恩。
豈知流落還愁恨,榮寵何曾但淚痕。
妾家雖貧未甚貧,絲麻布帛亦遮身
。
有時亦繡鴛鴦枕,翠線金針度一春。
一春鸞鏡不停妝,機杼言忙苦不忙。
寒食清明邀等伴,銀釵羅髻亦風光。
父母如同掌上珠,去年才許城東夫。
乘龍跨鳳雖未必,并宿雙棲亦不孤。
百年光景誰曾見,一旦榮華土不如。
當時同輩聞我說,珠淚人人落雙頰。
亦有因緣與恩愛,誰無父母同家業(yè)。
可憐拋卻入君門,九夏三秋那可言。
風雨苑深同白晝,星河樓淺共黃昏。
我曹豈是無傾國,聞道君王不重色。
宮禁幽深誰不知,蹤跡民間頗堪測。
漢家多欲稱武皇,玄宗好色聞李唐。
衛(wèi)氏門前夸揖客,楊釗海內(nèi)無三郎。
主上今來十四年,劉瑾朱寧并擅權。
往時勢焰東廠盛,近日威名游擊偏。
丘張谷馬紛紛出,那有皇親得向前。
又聞親受于永戒,大葷不御思長年。
更寵番僧取活佛,似欲清凈超西天。
君王賤色分明是,那用當時詔旨傳。
當時陜西有廖大,此事恐是茲人專。
滔天罪惡思固寵,逢迎卻乃進嬋娟。
去年氈帳云欽取,狗馬年來俱奉旨。
何曾竟有君王詔,此曹播弄常如此。
自從陜西有斯人,災禍年來何太頻。
閭里已教徒赤壁,閨闈還遣閉青春。
青春零落不須論,別有凄涼難具陳。
同來女伴元不少,一半已為泉下塵。
妾身雖在那常在,溝渠會見骨如銀。
誰家愿作朝天戶,此世空為墮地人。
中朝高官氣如虎,朝廷有闕爭拾補。
近時叩闕諫南巡,何不上書放宮女。
先朝罷殉有故事,萬一官家肯相許。
詩句欣賞
MORE+
聞說徵君后,猶存版筑中
出處:
寄杜德基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天恩何日及,世道此時窮
出處:
寄杜德基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黃耳書難保,青蚨篋已空
出處:
寄杜德基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倚門惟有母,華發(fā)對秋風
出處:
寄杜德基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狂藥勿相依,平生變是非
出處:
寄毛伯善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大呼將蹈刃,急走不披衣
出處:
寄毛伯善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學仕斯難信,思親或欲歸
出處:
寄毛伯善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慇勤提耳誨,莫與圣賢違
出處:
寄毛伯善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浮世容身狹,韶光過眼非
出處:
代毛生答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瓦盆盛社酒,槲葉制秋衣
出處:
代毛生答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禮樂休拘束,漁樵乞放歸
出處:
代毛生答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前林逐麋鹿,未與素心違
出處:
代毛生答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伏枕山林遠,閉門風雨深
出處:
九日病中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一秋貧轉(zhuǎn)甚,九日病兼侵
出處:
九日病中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落葉荒三徑,窮愁迫寸心
出處:
九日病中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細看黃菊蕊,空感白頭吟
出處:
九日病中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濟世須豪杰,斯人老澗阿
出處:
寄云松先生隱居五首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別離知己少,辛苦著書多
出處:
寄云松先生隱居五首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村晚收粳稻,天寒制芰荷
出處:
寄云松先生隱居五首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南山今夜月,誰聽飯牛歌
出處:
寄云松先生隱居五首
作者:
藍仁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為道君王巡幸勢,選取嬌娥看歌舞。
應酬未得話從容,階除早已人三五。
倉皇便欲將我行,那肯相留到天曙。
平昔嬌癡在母傍,黃昏不敢出前房。
如今卻向何處去,似墮淵海身茫茫。
四更未絕五更連,父母相隨太府前。
頃刻回頭同伴至,亦有爺娘各慘然。
雖同閭里不曾親,那得相逢及此辰。
清淚俱含未妝面,愁魂不附欲傾身。
天明卻轉(zhuǎn)雙輪疾,送我城東坐官室。
生來雖在咸寧城,目中誰識京兆驛。
已看閨閣隔重天,乍度昏朝似千日。
中有數(shù)人不甚愁,問之乃是勾欄流。
平生謔浪輕去住,卻說能觀五鳳樓。
望承恩寵心雖別,思到家鄉(xiāng)淚亦流。
才言欲去去何忙,翠幕油車已道傍。
少小生離還死別,傍人見我空徬徨。
嬌憐姊妹不得訣,父母送我浐水陽。
相看痛哭各舍去,此時欲斷那有腸。
城里家家錦繡簾,我輩姿容豈獨妍。
東家有女如花萼,旦入黃金名已落。
西家有女如玉瑩,夜剪烏云晨不行。
我輩無錢兄弟劣,坐使芳年成訣別。
渡河渡渭還渡汾,千山歷盡雪紛紛。
江流山館猿???,葉落郵亭雁屢聞。
自從墮地誰窺戶,此際無家卻望云。
迢迢千里還歲窮,大同才得到行宮。
常言朝見何曾見,深院蕭蕭盡日封。
當今天子說神武,時向三邊乘六龍。
近時雙蹕駐榆塞,不知何日來云中。
轉(zhuǎn)眼還成正月末,忽然大駕還沙漠。
見說天壇禮未修,還兼太廟春當?shù)j。
京師暫欲駐鸞旗,屬車還載蛾眉歸。
卻向豹房三四月,欲近龍顏真是稀。
宮中景色誰曾見,宮外楊花徒撲面。
有眼但識鴛鴦瓦,有身那到麒麟殿。
鳳舟時泛西海渚,采蓮不喚如花女。
鸞駕常操內(nèi)教場,何曾湯火試紅妝。
茶飯每排新寺里,不用明眸兼皓齒。
空有娼家色藝高,隨人望幸亦徒勞。
宮花枉自羞妝面,御柳何人斗舞腰。
君王不御人轉(zhuǎn)賤,盡日誰來問深院。
日給行糧米半升,大官空有珍羞饌。
旁人見我入天閽,謂我將承帝主恩。
豈知流落還愁恨,榮寵何曾但淚痕。
妾家雖貧未甚貧,絲麻布帛亦遮身。
有時亦繡鴛鴦枕,翠線金針度一春。
一春鸞鏡不停妝,機杼言忙苦不忙。
寒食清明邀等伴,銀釵羅髻亦風光。
父母如同掌上珠,去年才許城東夫。
乘龍跨鳳雖未必,并宿雙棲亦不孤。
百年光景誰曾見,一旦榮華土不如。
當時同輩聞我說,珠淚人人落雙頰。
亦有因緣與恩愛,誰無父母同家業(yè)。
可憐拋卻入君門,九夏三秋那可言。
風雨苑深同白晝,星河樓淺共黃昏。
我曹豈是無傾國,聞道君王不重色。
宮禁幽深誰不知,蹤跡民間頗堪測。
漢家多欲稱武皇,玄宗好色聞李唐。
衛(wèi)氏門前夸揖客,楊釗海內(nèi)無三郎。
主上今來十四年,劉瑾朱寧并擅權。
往時勢焰東廠盛,近日威名游擊偏。
丘張谷馬紛紛出,那有皇親得向前。
又聞親受于永戒,大葷不御思長年。
更寵番僧取活佛,似欲清凈超西天。
君王賤色分明是,那用當時詔旨傳。
當時陜西有廖大,此事恐是茲人專。
滔天罪惡思固寵,逢迎卻乃進嬋娟。
去年氈帳云欽取,狗馬年來俱奉旨。
何曾竟有君王詔,此曹播弄常如此。
自從陜西有斯人,災禍年來何太頻。
閭里已教徒赤壁,閨闈還遣閉青春。
青春零落不須論,別有凄涼難具陳。
同來女伴元不少,一半已為泉下塵。
妾身雖在那常在,溝渠會見骨如銀。
誰家愿作朝天戶,此世空為墮地人。
中朝高官氣如虎,朝廷有闕爭拾補。
近時叩闕諫南巡,何不上書放宮女。
先朝罷殉有故事,萬一官家肯相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