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程大昌
程天放
程奇
程如
程孺人
程安仁
程宿
程封
程少逸
程尚濂
程尹起
程岫
程師孟
程慶珫
程序
程應申
程庭
程康國
程康莊
程廷祚
程開泰
程開鎮(zhèn)
程彌綸
程彥明
程徹
程懷璟
程恩澤
程戡
程敏政
程敦臨
精選古詩
送東陽杜僉憲之河南
悼開元洞天沈羽士
三訪僧潛谷不遇有詩謝予就韻以荅
送僧歸天竺
送楊志仁之浙西僉憲
雪霽偶作
自述
分韻得春字
古詩名句
就祝融兮稽疑,嘉己行兮無為
乃回朅兮北逝,遇神孈兮宴娭
欲靜居兮自娛,心愁戚兮不能
放余轡兮策駟,忽飆騰兮云浮
蹠飛杭兮越海,從安期兮蓬萊
緣天梯兮北上,登太一兮玉臺
使素女兮鼓簧,乘戈和兮謳謠
聲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淫
查古詩
搜索
陌上桑
作者:
李攀龍
朝代:
明
日出東南隅,照我西北樓。
樓上有好女,自名秦羅敷。
羅敷貴家子,足不踰門樞。
性頗喜蠶作,采桑南陌頭。
上枝結籠系,下枝掛籠鉤。
墮髻何繚繞,顏色以敷愉。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lián)示I繆。
少年見羅敷,袒裼出臂韝。
樵者忘其薪,芻者忘其芻。
來歸但怨怒,且復坐斯須。
使君自南來,駐我五馬車。
遣吏前致問,為是誰家姝。
羅敷小家女,秦氏有高樓。
西鄰焦仲卿,蘭芝對道隅。
羅敷年幾何,十五為人婦。
嫁復一年馀,力桑以作苦。
孰與使君俱,使君復為誰。
蠶桑所自娛,小吏無所畏。
使君一何迂。
羅敷他人婦,使君他人夫。
東方千馀騎,夫婿在上頭。
左右三河長,負弩為先驅。
何用識夫婿,飛蓋隨高車。
象牙為車軫,桂樹為輪輿。
白馬為上襄,兩驂皆驪駒
。
青絲為馬靷,黃金為轡頭。
腰中千金劍,自名為鹿盧。
起家府小吏,拜為朝大夫。
稍遷郡太守,出入專城居。
月朔朝京師,觀者盈路衢。
為人既白晰,鬑鬑有髭須。
四十尚不足,三十尚有馀。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詩句欣賞
MORE+
浮玉山高木葉稀,南田畫本見依微
出處:
渡江口占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舟中不合回頭望,如此茫茫一雁飛
出處:
渡江口占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連峰青巑岏,一徑辟靈異
出處:
曲竹徑入韜光寺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我疑混沌初,別有竹天地
出處:
曲竹徑入韜光寺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窈窕入寺門,凈土空香閟
出處:
曲竹徑入韜光寺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涼暄墮叢碧,粉節(jié)戛陰翳
出處:
曲竹徑入韜光寺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拂云逾萬個,石壁飐蒼尾
出處:
曲竹徑入韜光寺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鮮淚紅斑斑,兕角青嶷嶷
出處:
曲竹徑入韜光寺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老根宅花?,雛篁嘯蒼蜼
出處:
曲竹徑入韜光寺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咽露仙蜩清,餐煙佛禽醉
出處:
曲竹徑入韜光寺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解籜蛻輕衣,折條發(fā)遙吹
出處:
曲竹徑入韜光寺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禪寮有余清,卉木絕浮媚
出處:
曲竹徑入韜光寺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石墨色更妍,琢句寫肌翠
出處:
曲竹徑入韜光寺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夕陽向暝沈,幽龕鎖深邃
出處:
曲竹徑入韜光寺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翛翛響靈籟,覷客睒秋魅
出處:
曲竹徑入韜光寺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又作天涯別,驅車向北行
出處:
京水驛題壁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牽衣兒女累,對榻弟兄情
出處:
京水驛題壁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古樹侵煙直,危堤接浪平
出處:
京水驛題壁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拂塵題野店,字小恨分明
出處:
京水驛題壁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寒濤一夜來廣陵,望江樓外波層層
出處:
重九日阻風京口
作者:
顧翰
朝代:
清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樓上有好女,自名秦羅敷。
羅敷貴家子,足不踰門樞。
性頗喜蠶作,采桑南陌頭。
上枝結籠系,下枝掛籠鉤。
墮髻何繚繞,顏色以敷愉。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lián)示I繆。
少年見羅敷,袒裼出臂韝。
樵者忘其薪,芻者忘其芻。
來歸但怨怒,且復坐斯須。
使君自南來,駐我五馬車。
遣吏前致問,為是誰家姝。
羅敷小家女,秦氏有高樓。
西鄰焦仲卿,蘭芝對道隅。
羅敷年幾何,十五為人婦。
嫁復一年馀,力桑以作苦。
孰與使君俱,使君復為誰。
蠶桑所自娛,小吏無所畏。
使君一何迂。
羅敷他人婦,使君他人夫。
東方千馀騎,夫婿在上頭。
左右三河長,負弩為先驅。
何用識夫婿,飛蓋隨高車。
象牙為車軫,桂樹為輪輿。
白馬為上襄,兩驂皆驪駒。
青絲為馬靷,黃金為轡頭。
腰中千金劍,自名為鹿盧。
起家府小吏,拜為朝大夫。
稍遷郡太守,出入專城居。
月朔朝京師,觀者盈路衢。
為人既白晰,鬑鬑有髭須。
四十尚不足,三十尚有馀。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