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方大猷
方大琮
方太古
方妙靜
方婉儀
方子京
方子容
方子靜
方存心
方孝孺
方孝標(biāo)
方孝能
方孟式
方守敦
方宗誠
方審權(quán)
方壽
方履篯
方山京
方岳
方峨
方左鉞
方師尹
方希孟
方希覺
方干
方干李主簿
方廣德
方應(yīng)綸
方廷實(shí)
精選古詩
烏臺松
悲今昔
老人行
苦風(fēng)
冬夜客中
清明感懷
泊舟江樓
塞上曲
古詩名句
想嵩陽少室,曾伴松喬,知踏遍、白石蒼苔多少
逸人塵外趣,醫(yī)鳳驂鸞,夢上瀛洲歷蓬島
驀見此山中、便對煙霞,喜共約、長為儕友
為借問、仙翁在何方,愿同往從之,遍窺巖岫
西窗夢斷檐光曉
雪交墜、□□山僮驚報
巖岫化銀宮,似白云仙島
萬樹梨花都開遍,怪一夜、春風(fēng)來早
查古詩
搜索
鄆州行寄友人
作者:
歸有光
朝代:
明
去年河溢徐、房間,至今填閼之土高屋顛。
齊、魯千里何蕭然,流冗紛紛滿道邊。
牽挽小車載家具,穴地野燒留處處。
丈夫好女乞丐不羞恥,五歲小兒皆能閑跪起。
賣男賣女休論錢,同床之愛忍棄捐。
相攜送至古河邊,回身號哭向青天
。
原田一望如落鴉,環(huán)坐蹣跚掘草芽。
草芽掘盡樹頭髡,歸家食人如食豚。
今年不雨已四月,二麥無種官儲竭。
近聞沂、泗多嘯聚,鄆州太守坐調(diào)兵食愁無措。
烏鴉群飛啄人腦,生者猶恨死不早。
自古天下之亂多在山東,況今中扼二京、控引江淮、委輸灌注于其中?王會所圖,禹貢所供,三吳、百粵、四海之會同。
若人咽喉,不可以一息而不通。
使君宣力佐天子,憂民痌,深謀遠(yuǎn)慮宜一知其所終,無令竹帛專美前人功。
詩句欣賞
MORE+
江上去年來避寇,無家歸路轉(zhuǎn)凄迷
出處:
和顧子達(dá)見寄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桃花柳絮當(dāng)三月,瘴雨蠻煙似五溪
出處:
和顧子達(dá)見寄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直見荒臺麋鹿走,可憐無樹鳳凰棲
出處:
和顧子達(dá)見寄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讀書支子橋邊宅,瓦礫傷心暗蒺藜
出處:
和顧子達(dá)見寄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方橋匼匝小如亭,山色傾江滃滃青
出處:
水閣書事寄鄭明齋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雨里芭蕉憐畫扇,花間鸚鵡惜金屏
出處:
水閣書事寄鄭明齋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誰傳鴻寶中篇術(shù),自寫《黃庭外景經(jīng)》
出處:
水閣書事寄鄭明齋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練水東頭三十里,何人識得伍喬星
出處:
水閣書事寄鄭明齋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海門八月雨清霜,可怪殘雷未肯藏
出處:
擬杜陵秋興八首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虹蜺斷江將雨映,鴐鵝背日與風(fēng)翔
出處:
擬杜陵秋興八首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羅含自老黃花宅,裴度重來綠野堂
出處:
擬杜陵秋興八首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衰暮閉門懷故舊,豈因吹笛滿山陽
出處:
擬杜陵秋興八首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巍巍北斗夜闌干,盛世無憂行路難
出處:
擬杜陵秋興八首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轉(zhuǎn)粟帆檣遼海闊,舞階干羽?夷安
出處:
擬杜陵秋興八首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黃河正道流應(yīng)復(fù),白月空江臥獨(dú)看
出處:
擬杜陵秋興八首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愿借雙飛珠樹鶴,清游一接鳳池翰
出處:
擬杜陵秋興八首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江上青山接甬東,離離禾黍館娃宮
出處:
擬杜陵秋興八首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芙蓉舊苑長洲里,麋鹿荒臺落照中
出處:
擬杜陵秋興八首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銀海雁飛沉夜月,金莖露冷濯秋空
出處:
擬杜陵秋興八首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可憐蕭瑟江關(guān)暮,詞客哀吟思不窮
出處:
擬杜陵秋興八首
作者:
郭翼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齊、魯千里何蕭然,流冗紛紛滿道邊。
牽挽小車載家具,穴地野燒留處處。
丈夫好女乞丐不羞恥,五歲小兒皆能閑跪起。
賣男賣女休論錢,同床之愛忍棄捐。
相攜送至古河邊,回身號哭向青天。
原田一望如落鴉,環(huán)坐蹣跚掘草芽。
草芽掘盡樹頭髡,歸家食人如食豚。
今年不雨已四月,二麥無種官儲竭。
近聞沂、泗多嘯聚,鄆州太守坐調(diào)兵食愁無措。
烏鴉群飛啄人腦,生者猶恨死不早。
自古天下之亂多在山東,況今中扼二京、控引江淮、委輸灌注于其中?王會所圖,禹貢所供,三吳、百粵、四海之會同。
若人咽喉,不可以一息而不通。
使君宣力佐天子,憂民痌,深謀遠(yuǎn)慮宜一知其所終,無令竹帛專美前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