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陳衍
陳衍虞
陳衎
陳衡
陳衡恪
陳袖
陳襲善
陳裔仲
陳裔長
陳裕
陳裴之
陳襄
陳見智
陳觀
陳觀國
陳觀永
陳規(guī)
陳覺民
陳言
陳訓(xùn)正
陳講
陳詁
陳詞裕
陳詩
陳誠
陳詵
陳詡
陳誼
陳謀道
陳諫
精選古詩
題貞壽堂
雨后泊秀州城下憶僚友作
至杭宿錢塘驛
泛西湖舟中作
次場口
至古城飲馮氏家
望九靈山
泛海
古詩名句
今日但一擲,何言無所持
庭前兩走馬,千里任君騎
自憐十指镮,玉壺不離手
女兒行無賴,故勸郎君酒
南山固言高,上有北流泉
女兒固言好,須得郎自憐
郎赍千金裝,結(jié)客行三秦
那能論家計,少年喜作人
查古詩
搜索
浣硯歌
作者:
單人耘
朝代:
近現(xiàn)代
昔我徘徊深巷北,買此端溪一片石。
歸來濡筆作山水,風(fēng)雨滿窗蒼煙濕。
墨華乍褪古井波,洗出半泓秋水碧。
始驚所遇非凡品,流落市肆人不識。
中心潤美氣舒舒,邊緣裂缺層層漬。
既無頭角顯崢嶸,又無文字見樸質(zhì)。
默不言兮唯臆對,茫然不知何代物。
豈是女媧補天時,體非五色遂棄置。
抑是文山歌正氣,身無玉帶難提掖。
恐是萇弘千載血,沉入水底化赭赤。
朝朝瑰麗幻云霞,夜夜嗚咽神鬼泣。
鳥欲銜之東填海,屹然不動徒嘆息。
從茲精怪漸泯滅,冥頑渾噩墮塵籍。
問石石不言,若言當(dāng)曰“否,君之秉性誠云厚,君之所見亦鄙陋。
”踏天磨刀割紫云,長吉警語玄機漏。
吾乃天上絳石仙,云海蒼茫遨宇宙。
聞君詩句吐煙霞,飄至人間為君壽。
佐君筆墨期酣飽,示君法相戒馳驟。
石破天驚造意奇,陸離光怪枝華茂。
或則蘊藉耐摩挲,琴溫劍冷風(fēng)露秀。
二者得兼融一體,中邊妙理參能透。
參能透,子可圖。
勉吾子,莫負(fù)吾。
雖無蟲蛀紋,宋詩刻露誤晚村。
又無鷓鴣斑,散公老去手半殘。
更無鴝鵒眼,微凹猶貯水清淺:人生悟此自可得,何必礪吾面兮膏君墨。
嗟乎石友石友吾知罪:恬澹自如斯為貴。
矜伐攻心心憔悴,聰明反被聰明累。
心閒若抱白云游,秋深暇共霜林醉。
止詩止畫止憎愛,緘默如汝應(yīng)百歲。
何為夜半作長歌,思潮洶涌竟無寐
。
詩句欣賞
MORE+
峨峨邑黌宮,詵詵于子師
出處:
送王希積訓(xùn)導(dǎo)歸西昌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問學(xué)資其求,言動表其儀
出處:
送王希積訓(xùn)導(dǎo)歸西昌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才器之所成,必出良模范
出處:
送王希積訓(xùn)導(dǎo)歸西昌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子家崇慶守,前矩猶可鑒
出處:
送王希積訓(xùn)導(dǎo)歸西昌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為教在立本,致道而篤行
出處:
送王希積訓(xùn)導(dǎo)歸西昌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逝川茍不息,沛然達(dá)滄溟
出處:
送王希積訓(xùn)導(dǎo)歸西昌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坦坦白龍洲,湜湜金魚浦
出處:
送王希積訓(xùn)導(dǎo)歸西昌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庶聞百里間,士習(xí)追鄒魯
出處:
送王希積訓(xùn)導(dǎo)歸西昌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喬林遠(yuǎn)人境,山水滿幽庭
出處:
題陳憲山水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薰風(fēng)晝南來,嚶鳴清可聽
出處:
題陳憲山水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居貞守恬寂,聊自頤性靈
出處:
題陳憲山水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杳杳清冥上,誰見少微星
出處:
題陳憲山水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白云三萬頃,水木共清華
出處:
題青山白云圖贈賓畿老弟南歸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衡廬不可辨,依約見仙家
出處:
題青山白云圖贈賓畿老弟南歸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贈爾江南去,秋高八月槎
出處:
題青山白云圖贈賓畿老弟南歸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離情方浩浩,矯首雁行斜
出處:
題青山白云圖贈賓畿老弟南歸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園林春雨后,新竹翠凌云
出處:
題賓畿弟竹石圖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還蔭云根潤,虨虨綠蘚文
出處:
題賓畿弟竹石圖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清風(fēng)來白日,瀟灑凈塵氛
出處:
題賓畿弟竹石圖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少耽木石趣,家與木石鄰
出處:
題賓畿弟木石圖
作者:
楊士奇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歸來濡筆作山水,風(fēng)雨滿窗蒼煙濕。
墨華乍褪古井波,洗出半泓秋水碧。
始驚所遇非凡品,流落市肆人不識。
中心潤美氣舒舒,邊緣裂缺層層漬。
既無頭角顯崢嶸,又無文字見樸質(zhì)。
默不言兮唯臆對,茫然不知何代物。
豈是女媧補天時,體非五色遂棄置。
抑是文山歌正氣,身無玉帶難提掖。
恐是萇弘千載血,沉入水底化赭赤。
朝朝瑰麗幻云霞,夜夜嗚咽神鬼泣。
鳥欲銜之東填海,屹然不動徒嘆息。
從茲精怪漸泯滅,冥頑渾噩墮塵籍。
問石石不言,若言當(dāng)曰“否,君之秉性誠云厚,君之所見亦鄙陋。
”踏天磨刀割紫云,長吉警語玄機漏。
吾乃天上絳石仙,云海蒼茫遨宇宙。
聞君詩句吐煙霞,飄至人間為君壽。
佐君筆墨期酣飽,示君法相戒馳驟。
石破天驚造意奇,陸離光怪枝華茂。
或則蘊藉耐摩挲,琴溫劍冷風(fēng)露秀。
二者得兼融一體,中邊妙理參能透。
參能透,子可圖。
勉吾子,莫負(fù)吾。
雖無蟲蛀紋,宋詩刻露誤晚村。
又無鷓鴣斑,散公老去手半殘。
更無鴝鵒眼,微凹猶貯水清淺:人生悟此自可得,何必礪吾面兮膏君墨。
嗟乎石友石友吾知罪:恬澹自如斯為貴。
矜伐攻心心憔悴,聰明反被聰明累。
心閒若抱白云游,秋深暇共霜林醉。
止詩止畫止憎愛,緘默如汝應(yīng)百歲。
何為夜半作長歌,思潮洶涌竟無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