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鄧方
鄧旭
鄧時雨
鄧春卿
鄧顯鶴
鄧有功
鄧樸
鄧林
鄧林梓
鄧柞
鄧桐芬
鄧楨
鄧夢杰
鄧椿
鄧榆
鄧氏
鄧氏女(閩縣
鄧氏(文太青繼室
鄧漢儀
鄧洵美
鄧浩
鄧潤甫
鄧深
鄧渼
鄧湛
鄧溥
鄧溱
鄧潛
鄧炳
鄧熛
精選古詩
筑城謠
白翎雀圖
江上曲
二月望在鞏昌客館夜夢歸里中與金十二丈傅九文學(xué)同游高五處士別業(yè)既覺有感而賦
十一月十日宿陳敬初館中臨別有作
送許時用歸越
丁酉五月六日吳善卿宴諸公越城外唐氏別墅分得輕字
吳江別蓮上人
古詩名句
瓊窗綵戶九天上,銜泥出入黃金扉
那知繁華盡,一旦失棲托
柏梁寂寞吳宮焚,飛飛去入誰家幕
我心本憔悴,顧汝兩傷悲
何當化作比翼鳥,翩翩復(fù)上青云飛
我所思兮商顏之峰、首陽之岑
煙霞明滅澒洞不可極,但見迸泉颯颯飛雨愁深林
中有玄猿叫月,鳴鶴在陰
查古詩
搜索
柴扉雜詠九首
作者:
杜關(guān)
朝代:
近現(xiàn)代
夜讀游俠傳,慨然思京津。
京津同盟者,男女逾千人。
情切弟兄好,誼合姊妹親。
當時矜氣節(jié),志在摧暴秦。
仗劍入都門,誰不見性真。
中有一烈士,吾友彭家珍。
一彈驚帝座,賢于十萬軍。
論功膺首賞,開國第一勛。
張楊黃吳白,蔡薛孫薩文。
其他義勇士,芳徽難具陳。
從容以授命,蹈義而依仁。
死者長巳矣,生者靦然存。
自從民國來,同盟烏足論。
汪李浮海去,朋黨各區(qū)分。
或為降北虜,或為洪憲臣。
或則汩其志,或則辱其身。
背信如陳馀,趨勢如華歆。
賣友以希榮,叛主以孤恩。
昔也何同氣,今也何害群
。
縱知權(quán)利途,最能擾天君。
士窮見節(jié)義,水亂識清渾。
貞松有本性,浮萍無定根。
寧為原憲貧,不羨蘇季尊。
寧為陶靖節(jié),不作周彥倫。
道德日以養(yǎng),爭攘徒紛紛。
感此傷今昔,安得不沾巾。
詩句欣賞
MORE+
眼前眷屬休悲戀,九品同生也一家
出處:
述婦病懷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眉萼慵描出內(nèi)稀,試晴風(fēng)日浣羅衣
出處:
無題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雪融香跡重臺樣,春減裙腰尺六圍
出處:
無題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隨意梳勻都韻事,不形顰笑總沉幾
出處:
無題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無端午睡醒來晚,驚認殘陽作曙暉
出處:
無題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未必春工一夕移,杏花清減夜來姿
出處:
花下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可知顏色關(guān)人處,正在紅消欲白時
出處:
花下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一寸丹誠皎日同,薄情猶自認朦朧
出處:
旦旦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無由披膈教君見,想煞秦宮照膽銅
出處:
旦旦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風(fēng)暄日冷正佳辰,綠凈園南韭葉春
出處:
晴日偕同人有見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狂社乍聞浮白手,嚴閨初放踏青人
出處:
晴日偕同人有見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故嗔平視遮生客,暗記微詞識近鄰
出處:
晴日偕同人有見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臨去更憐低樹好,繞枝閑看兩三巡
出處:
晴日偕同人有見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女伴相呼早,春寒懶下床
出處:
踏春詞偕云客孝先韜仲作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檀郎侍梳洗,阿母簡衣裳
出處:
踏春詞偕云客孝先韜仲作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愛影頻看鏡,回身暫進房
出處:
踏春詞偕云客孝先韜仲作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偶因裙帶換,忘卻紫羅囊
出處:
踏春詞偕云客孝先韜仲作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何必花堪賞,平蕪綠可憐
出處:
踏春詞偕云客孝先韜仲作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香輪逢鄭旦,金彈逐韓嫣
出處:
踏春詞偕云客孝先韜仲作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船近桃根泊,裙來柳下湔
出處:
踏春詞偕云客孝先韜仲作
作者:
王彥泓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京津同盟者,男女逾千人。
情切弟兄好,誼合姊妹親。
當時矜氣節(jié),志在摧暴秦。
仗劍入都門,誰不見性真。
中有一烈士,吾友彭家珍。
一彈驚帝座,賢于十萬軍。
論功膺首賞,開國第一勛。
張楊黃吳白,蔡薛孫薩文。
其他義勇士,芳徽難具陳。
從容以授命,蹈義而依仁。
死者長巳矣,生者靦然存。
自從民國來,同盟烏足論。
汪李浮海去,朋黨各區(qū)分。
或為降北虜,或為洪憲臣。
或則汩其志,或則辱其身。
背信如陳馀,趨勢如華歆。
賣友以希榮,叛主以孤恩。
昔也何同氣,今也何害群。
縱知權(quán)利途,最能擾天君。
士窮見節(jié)義,水亂識清渾。
貞松有本性,浮萍無定根。
寧為原憲貧,不羨蘇季尊。
寧為陶靖節(jié),不作周彥倫。
道德日以養(yǎng),爭攘徒紛紛。
感此傷今昔,安得不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