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賈彥璋
賈成之
賈收
賈昌朝
賈景德
賈曾
賈朝奉
賈樸
賈棱
賈永
賈汝愚
賈泳
賈澤洛
賈湘
賈炎
賈玭
賈田祖
賈益謙
賈策
賈耽
賈至
賈臻
賈舍人
賈蓬萊
賈虞龍
賈詮
賈誼
賈謨
賈逋
賈逸祖
精選古詩
借韻荅牧庵上人謙暨無心野人
七夕次萬山韻
登超果寺一覽樓次林泉民韻
次韻荅邵青溪先生
雪次陸靜庵韻
胡萬山腳氣陸北巖遺詩問訊因次其韻
感懷次韻
中秋玩月次胡萬山韻
古詩名句
吾宗幼與世罕比,一丘一壑獨擅場
手把書卷遮俗眼,懶看世事浮云忙
憶昨醉踏霜華涼,同踞片石談羲皇
翩然云際絕塵鶴,喜我追隨同翱翔
知君與我皆酒狂,握手意氣傾肝腸
時有濤聲間清話,寒風謖謖吹衣裳
坐久參橫松倒影,歸扶殘醉天街冷
披圖風雨撼吟窗,神飛已入徂徠境
查古詩
搜索
崇效寺木假山歌
作者:
劉富槐
朝代:
清
枯根郁律盤蛟蛇,之而怒茁森槎枒。
老僧題作假山看,地肺雕鏤人驚嗟。
城南古寺久未到,雙楸入夢攢黃花。
朅來重憩楸陰下,鼠姑爛熳團朝霞。
煙巒突兀起庭側(cè),藤蘿罥掛如龍拿。
云是楸根初出地,閟郁厚土千年遐。
或是劉總手植樹,閱世三十如風沙。
何年老干化神物,殘橛留鎮(zhèn)梵王家。
蟲穿蟻齧蝕不盡,夜放光氣驚麇麚
。
巉巖剔透豈人力,幼輿丘壑無等差。
廬山真面豁云靄,仇池一路通褒斜。
名流對此發(fā)嘯詠,目想云門存若邪。
雨零忽訝落懸瀑,晝靜時復聞頻伽。
帝京兩遭兵火劫,古物毀奪馀瘢痂。
旃檀一炬佛滅度,金源土塑填碨?。
茲根晚出有天幸,壁經(jīng)卻免秦人煅。
富媼蘊珍不使朽,乘時啟蟄煩鍬把。
精氣絕特寧久晦,枯蘗豈必輸英華。
當今賈胡市瑰異,臭腐往往神奇夸。
負趨有力我卻慮,破壁或恐飛衙衙。
敕告應(yīng)真杖錫慎守衛(wèi),毋使羅浮一夕流向東海涯。
詩句欣賞
MORE+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
出處:
畫蟬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斜陽千萬樹,無處避螳螂
出處:
畫蟬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計功
出處:
題天柱山圖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誰能凌絕頂,看取日升東
出處:
題天柱山圖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杜宇聲聲喚客愁,故園何處此登樓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落花飛絮成春夢,剩水殘山異昔游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歌扇多情明月在,舞衣無跡彩云收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東皇去后韶華盡,老圃寒香別有秋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四十無聞懶慢身,放情丘壑任天真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時名扇外塵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短策看云松寺晚,疏簾聽雨草堂春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山花水鳥皆知己,百遍相過不厭頻
出處:
暮春感懷
作者:
丁鶴年
朝代:
元末明初
畸烏壓營營作聲,紅光紫電圍金鉦
出處:
玩鞭亭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黃須小龍馬上笑,白首饑豺夢里驚
出處:
玩鞭亭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老奴怒擲珊瑚枕,追兵起合琉璃井
出處:
玩鞭亭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巴馬東歸疾似風,道傍遺糞如冰冷
出處:
玩鞭亭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健兒空玩七寶鞭,荊臺老姥功誰傳?
出處:
玩鞭亭
作者:
張憲
朝代:
元末明初
昨夜西湖月色多,照見郎君金叵羅
出處:
和西湖竹枝詞
作者:
曹睿
朝代:
元末明初
明朝江頭放船去,江亭風雨奈君何
出處:
和西湖竹枝詞
作者:
曹睿
朝代:
元末明初
八月桐江曲,青蘋未著花
出處:
舟次嚴灘
作者:
金涓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老僧題作假山看,地肺雕鏤人驚嗟。
城南古寺久未到,雙楸入夢攢黃花。
朅來重憩楸陰下,鼠姑爛熳團朝霞。
煙巒突兀起庭側(cè),藤蘿罥掛如龍拿。
云是楸根初出地,閟郁厚土千年遐。
或是劉總手植樹,閱世三十如風沙。
何年老干化神物,殘橛留鎮(zhèn)梵王家。
蟲穿蟻齧蝕不盡,夜放光氣驚麇麚。
巉巖剔透豈人力,幼輿丘壑無等差。
廬山真面豁云靄,仇池一路通褒斜。
名流對此發(fā)嘯詠,目想云門存若邪。
雨零忽訝落懸瀑,晝靜時復聞頻伽。
帝京兩遭兵火劫,古物毀奪馀瘢痂。
旃檀一炬佛滅度,金源土塑填碨?。
茲根晚出有天幸,壁經(jīng)卻免秦人煅。
富媼蘊珍不使朽,乘時啟蟄煩鍬把。
精氣絕特寧久晦,枯蘗豈必輸英華。
當今賈胡市瑰異,臭腐往往神奇夸。
負趨有力我卻慮,破壁或恐飛衙衙。
敕告應(yīng)真杖錫慎守衛(wèi),毋使羅浮一夕流向東海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