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張潮
張澄
張澍
張瀾
張澯
張濛
張濡
張濯
張瀛
張灝
張靈
張靈受
張燦
張炎
張炎民
張煒
張炯
張炳坤
張炳樊
張熾
張烈
張烒
張烜
張燾
張煊
張煌言
張照
張熙
張熙宇
張熙純
精選古詩
暮春二首其二
題畫
題萬歲山玩月圖
題畫葡萄
梧桐
聞簫
聞雁
寄武昌南山白云老人
古詩名句
弗子未能忘伯禹,非男亦可慰淵明
中年至性傷哀樂,陶寫難憑絲竹清
情多兒女易流連,五十猶遲寡過年
吳札未乾嬴博淚,左思頻有惠芳憐
將雛且度梅花棧,養(yǎng)母雞營漲海田
憶作啼烏棲白下,依依宮柳拂寒眠
啼烏愁自白門歸,故國樓臺慘夕暉
無主豈能生羽翼,非時安可舍芝薇
查古詩
搜索
山梨樹歌
作者:
蹇諤
朝代:
清
并州南絳郎官署,庭前誰植山梨樹。
蔭未及畝高及檐,拳曲不中工師度。
每逢朔望祀且誠,稍懈謂恐攖神怒。
始作俑者何人斯,老吏為余言厥故。
云昔樹方拱把時,縣令已擬施刀鋸。
入夜恍惚夢見之,長捐謂君殊過慮。
于君無濟亦無妨,相戕何必太相妒。
自后爭傳樹有神,數(shù)十年來深愛護
。
我見此舉心已疑,又聽此言益不豫。
不才臃腫實刺喉,托根官衙非所據(jù)。
留之或廣仁民恩,列之月祀毋乃誤。
此令囈語本難憑,獨怪后來無一悟。
有功于民祀則宜,樹也何功殊忝附。
君不見仙樓丈瀛與鏡煙,又不見存云嶺上姜嫄墓。
訛以傳訛匪一端,難執(zhí)途人為告語。
何況此事由夢來,夢中說夢人無數(shù)。
拔劍便欲抉根株,非常之舉庸人懼。
聊憑毫素托深心,借諗來者知其故。
詩句欣賞
MORE+
問他白玉樓成未,欲向天公泣訴來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亦曾匹馬渡黃河,齊魯幽燕月下過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光范三書空伏闕,長沙一慟竟沉屙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方知豎子成名易,聞?wù)f英雄蹈海多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劫到紅羊天命改,我將披發(fā)向陽阿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將軍原是山中盜,只解營私不解兵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舉國內(nèi)訌爭利潤,何人專戰(zhàn)請長纓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誅求又掠旄倪去,風(fēng)鶴重添婦女驚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愿祝蠻夷來作主,民生凋敝苦蓬迎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忍說神州似漏舟,達官各為己身謀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郝隆幕府誇蠻語,王浚樓船下益州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策到和戎原辱國,功成不義反封侯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中朝袞袞諸公貴,亦識人間羞恥否?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亦有陳東泣上書,陳東心似武陵魚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緣溪行為求魚計,冒死諫成得意初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荒謬幾人稱陸賈,忠誠何處覓包胥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茫茫大陸沉將了,寄語諸公早絕裾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蟹行奇字法歐洲,五典三墳一例收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略解娵隅稱博雅,人言叔寶最風(fēng)流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紛紜鬼怪談新學(xué),顛倒衣冠拜沐猴
出處:
雜感八首
作者:
郁達夫
朝代:
近現(xiàn)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蔭未及畝高及檐,拳曲不中工師度。
每逢朔望祀且誠,稍懈謂恐攖神怒。
始作俑者何人斯,老吏為余言厥故。
云昔樹方拱把時,縣令已擬施刀鋸。
入夜恍惚夢見之,長捐謂君殊過慮。
于君無濟亦無妨,相戕何必太相妒。
自后爭傳樹有神,數(shù)十年來深愛護。
我見此舉心已疑,又聽此言益不豫。
不才臃腫實刺喉,托根官衙非所據(jù)。
留之或廣仁民恩,列之月祀毋乃誤。
此令囈語本難憑,獨怪后來無一悟。
有功于民祀則宜,樹也何功殊忝附。
君不見仙樓丈瀛與鏡煙,又不見存云嶺上姜嫄墓。
訛以傳訛匪一端,難執(zhí)途人為告語。
何況此事由夢來,夢中說夢人無數(shù)。
拔劍便欲抉根株,非常之舉庸人懼。
聊憑毫素托深心,借諗來者知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