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盛辛
盛遠(yuǎn)
盛鈺
盛錦
盛鏡
盛陶
盛靜霞
盛颙
盛鳴世
直言
相潤
盼盼
省吏
眉娘
真元
真可
真山民
真干
真德秀
真知柔
眭石
瞻
瞿世壽
瞿中溶
瞿佑
瞿士衡
瞿家鏊
瞿寄安
瞿嵩錫
瞿師周
精選古詩
金山寓居
句其一
句其二
句其三
句
八月大風(fēng)大水其一
白衣文簡凈人呈度牒
白荷花
古詩名句
每逢節(jié)候一興悲,阿母來辰去忌時(shí)
轉(zhuǎn)眼七年彈指過,吞聲重續(xù)悼亡詩
刀尺閒拋委篋塵,猶馀絲縷一般新
把來傳玩人驚詫,卻道分明腕有神
桐葉拈來賦小詩,曲欄對月賞花時(shí)
如今花發(fā)空庭月,祇有寒螀泣露枝
晨妝才罷倚花前,牙管濡毫榻舊箋
茶灶未寒香未燼,碧窗閒鎖日如年
查古詩
搜索
惠山寺聽松石歌
作者:
楊紹基
朝代:
清
古華山寺高崔巍,舊有雙松倚石埼。
靈根入地一千丈,老干插天數(shù)十圍。
龍髯落落耐霜久,喬枝高處礙北斗。
晴晝常為風(fēng)雨吟,三更或作蛟龍吼。
桃花塢下聽松庵,亦有萬木松與杉。
豈如此松有靈異,蓋影常蔭瞿曇龕。
松旁有大石,可以供偃仰。
篆字模糊綠苔長,游人到此倚枯筇。
坐聽松風(fēng)石床上,忽然動地聲如雷。
驚濤怒卷滄溟來,琳宮貝闕恍搖撼。
山鳴谷應(yīng)愁崩摧,此時(shí)股戰(zhàn)膽寒裂。
坐使耳聾神氣奪,得毋共工戰(zhàn)斗酣,頭觸不周天柱折
。
每逢匝月陰雨時(shí),樹下往往潛蛟螭。
人言白日飛霹靂,陰火燒死虬龍枝。
空心斷節(jié)無遺跡,留得階前聽松石。
至今石畔多松脂,往往掘得紅琥珀。
我來石上題新詩,沈吟卻動千古悲。
滄桑歷劫有遷改,何況草木榮與萎。
詩句欣賞
MORE+
素影俄飄滄海東,瑤臺銀闕望來空
出處:
月夜書懷次韻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云移欲拭寒呵鐃,弦緊疑將乍滿弓
出處:
月夜書懷次韻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醉倚疏屏猶怯喘,夢回孤榻忽生風(fēng)
出處:
月夜書懷次韻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清輝未可私怡悅,水竹參差思不窮
出處:
月夜書懷次韻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舊篁鞭雨筍才生,疏柳戰(zhàn)風(fēng)梢欲鳴
出處:
閒居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僮懶翻憐雷鼠跡,歸村聊得煮魚羹
出處:
閒居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當(dāng)階海鶴馴呼食,近郭山禽狎打更
出處:
閒居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野屋探泉殊不遠(yuǎn),支持紅葉辦茶鐺
出處:
閒居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兒童啯啯街頭嘩,線斷風(fēng)鳶掛禿槎
出處:
病起四首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好幅深秋新畫譜,澹煙疏柳隱寒鴉
出處:
病起四首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病來一月倦登樓,樓上青山好在不
出處:
病起四首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只恐蓮花秋削盡,瘦頑空露小能洲
出處:
病起四首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壁上枯桐久不彈,青山蕭瑟水空瀾
出處:
病起四首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欲尋個(gè)裹寒空意,只在稀微秋樹間
出處:
病起四首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黑云一縷起潮門,散作淫霖日夜昏
出處:
病起四首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雨掣風(fēng)掀猶未息,茫茫何處覓山村
出處:
病起四首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未訝風(fēng)流儉鐵枝,偏嫌荏弱是垂絲
出處:
與李羽甫索秋海棠漫成二絕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零星少許拈秋意,清殺襄陽五字詩
出處:
與李羽甫索秋海棠漫成二絕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疑紫疑紅裛露開,胭脂凌亂著瑤臺
出處:
與李羽甫索秋海棠漫成二絕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誰言綽約肌冰雪,不帶人間卯酒來
出處:
與李羽甫索秋海棠漫成二絕
作者:
林枝橋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靈根入地一千丈,老干插天數(shù)十圍。
龍髯落落耐霜久,喬枝高處礙北斗。
晴晝常為風(fēng)雨吟,三更或作蛟龍吼。
桃花塢下聽松庵,亦有萬木松與杉。
豈如此松有靈異,蓋影常蔭瞿曇龕。
松旁有大石,可以供偃仰。
篆字模糊綠苔長,游人到此倚枯筇。
坐聽松風(fēng)石床上,忽然動地聲如雷。
驚濤怒卷滄溟來,琳宮貝闕恍搖撼。
山鳴谷應(yīng)愁崩摧,此時(shí)股戰(zhàn)膽寒裂。
坐使耳聾神氣奪,得毋共工戰(zhàn)斗酣,頭觸不周天柱折。
每逢匝月陰雨時(shí),樹下往往潛蛟螭。
人言白日飛霹靂,陰火燒死虬龍枝。
空心斷節(jié)無遺跡,留得階前聽松石。
至今石畔多松脂,往往掘得紅琥珀。
我來石上題新詩,沈吟卻動千古悲。
滄桑歷劫有遷改,何況草木榮與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