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佟鉞
侍其備
侯一元
侯一麟
侯世勛
侯云松
侯仁朔
侯休祥
侯體蒙
侯體隨
侯元棐
侯光第
侯冊
侯冽
侯鳳芝
侯友彰
侯善淵
侯國治
侯坤
侯復(fù)
侯夫人
侯學(xué)愈
侯家鳳
侯家璋
侯賓
侯寘
侯應(yīng)達
侯應(yīng)遴
侯康
侯延年
精選古詩
感寓二首其二
荊臺道院
逸句
小雪
送婆羅門
精舍遇雨
七夕
上都酬章十八兄
古詩名句
今日守封疆,帝心特簡出
江南風(fēng)甚囂,江南民甚絀
維風(fēng)道先倡,愛民蠹先黜
吾性秉真剛,無欲誰能屈,但得百姓歡,安問權(quán)要怫
余也愧衰殘,十弊口難述
臨歧贈一言,懷抱慎憂郁
去國心難恝,徘徊馬首遲
真逢宵旰主,況際太平時
查古詩
搜索
蟠龍丈人歌和云汀制府
作者:
張井
朝代:
清
我聞拓格之松日月所出入,直與元氣通呼吸。
亙古獨立大荒中,世人何曾見針粒。
又聞負郯巖前松,龍鱗半空夭矯如有神。
云幢星蓋儼侍從,仙靈荒忽難具陳。
何如東海大松近郊甸,撐空臥波人共見。
劫灰兵燹幾推排,此松龍顏終不變。
我未見此松,誦詩復(fù)披圖。
倏覺寒風(fēng)謖謖生座隅,奇姿譎熊不可以思議,縱有妙手難描摹。
松身拳曲才五尺,平分兩干各奇絕。
一干橫走學(xué)長虹,勢欲東窺尾閭泄。
舒肱探爪似與驪龍爭,瘦骨枯纏萬年鐵。
忽然夸多斗靡怒發(fā)千萬枝,盤郁玲瓏互糾結(jié)。
其一下趨欻上擬,亦分兩株逞恢詭。
斗屈右臂如彎弓,如柳三眠更三起。
又如常山之蛇擊其中,首尾回環(huán)相角犄
。
一松幻就百龍身,游戲神通乃至此。
吁嗟乎,此松之奇天下無。
大如山河分兩戒,細者須鬣瓔珞珠。
蜿蜒詰曲無相不具足,怖伏鯨犼奔天吳。
贈之蟠龍名,奉以丈人號,風(fēng)過掀髯應(yīng)一笑。
借問丈人年,依稀記在商周前。
應(yīng)是當年大禹治水驅(qū)龍走,一龍偃蹇不肯受。
作使風(fēng)雨直到海東頭,蛻形化作支離叟。
宇內(nèi)艷說黃山松,最奇一株稱臥龍。
田盤山中多偃蓋,每邀龍輦夸遭逢。
此皆蒼古世無比,莫與丈人論甲子。
洞庭龍威尚恐肩隨,穆隥秦封云礽耳。
噫吁嘻,古稱壽考多不材,似爾變化何雄哉。
蒼生霖雨有人在,偶貪高臥非衰隤。
君不見海濱昨夜風(fēng)雷厲,丈人又作拿云勢。
詩句欣賞
MORE+
此去應(yīng)前宣室席,愿無緘默負吾皇
出處:
送俞經(jīng)憲惠民考績?nèi)刖?/a>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臨分不盡叮嚀語,意逐東流江水長
出處:
送俞經(jīng)憲惠民考績?nèi)刖?/a>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丁君自是東吳英,讀書多似鄭康成
出處:
送丁西丘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夜光暗擲無人識,西丘結(jié)屋學(xué)逃名
出處:
送丁西丘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雖曾薦起至王國,鱸魚味好薄侯鯖
出處:
送丁西丘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伊昔漢五侯,氣勢何翕烈
出處:
送丁西丘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子云之筆札,君卿之唇舌,出入門下附炎熱
出處:
送丁西丘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當時裘馬雖輕肥,惜哉白圭已玷缺
出處:
送丁西丘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豈若西丘短褐騎羸馬,來往江湖自瀟灑
出處:
送丁西丘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短刺不投公府中,長裾恥曳侯門下
出處:
送丁西丘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今年金陵初識面,愛子風(fēng)情何邈緬
出處:
送丁西丘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玉麈高談坐為傾,彩毫題句人皆羨
出處:
送丁西丘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鳳凰臺,白鷺洲,南朝古寺都游遍
出處:
送丁西丘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一朝興盡忽辭歸,向我索詩入行卷
出處:
送丁西丘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君行君行慎勉旃,他日試看高士傳
出處:
送丁西丘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芉原分手太匆匆,卻喜今朝語笑同
出處:
興田再逢卓進士起嵓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盡日舟行山色里,幾家人住水聲中
出處:
興田再逢卓進士起嵓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江湖自笑長為客,齒發(fā)那能久不翁
出處:
興田再逢卓進士起嵓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明日停橈武夷下,細將真訣問崆峒
出處:
興田再逢卓進士起嵓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幾回來往建州道,下馬逢人說好官
出處:
送陳縣丞崧回建陽任
作者:
林文俊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亙古獨立大荒中,世人何曾見針粒。
又聞負郯巖前松,龍鱗半空夭矯如有神。
云幢星蓋儼侍從,仙靈荒忽難具陳。
何如東海大松近郊甸,撐空臥波人共見。
劫灰兵燹幾推排,此松龍顏終不變。
我未見此松,誦詩復(fù)披圖。
倏覺寒風(fēng)謖謖生座隅,奇姿譎熊不可以思議,縱有妙手難描摹。
松身拳曲才五尺,平分兩干各奇絕。
一干橫走學(xué)長虹,勢欲東窺尾閭泄。
舒肱探爪似與驪龍爭,瘦骨枯纏萬年鐵。
忽然夸多斗靡怒發(fā)千萬枝,盤郁玲瓏互糾結(jié)。
其一下趨欻上擬,亦分兩株逞恢詭。
斗屈右臂如彎弓,如柳三眠更三起。
又如常山之蛇擊其中,首尾回環(huán)相角犄。
一松幻就百龍身,游戲神通乃至此。
吁嗟乎,此松之奇天下無。
大如山河分兩戒,細者須鬣瓔珞珠。
蜿蜒詰曲無相不具足,怖伏鯨犼奔天吳。
贈之蟠龍名,奉以丈人號,風(fēng)過掀髯應(yīng)一笑。
借問丈人年,依稀記在商周前。
應(yīng)是當年大禹治水驅(qū)龍走,一龍偃蹇不肯受。
作使風(fēng)雨直到海東頭,蛻形化作支離叟。
宇內(nèi)艷說黃山松,最奇一株稱臥龍。
田盤山中多偃蓋,每邀龍輦夸遭逢。
此皆蒼古世無比,莫與丈人論甲子。
洞庭龍威尚恐肩隨,穆隥秦封云礽耳。
噫吁嘻,古稱壽考多不材,似爾變化何雄哉。
蒼生霖雨有人在,偶貪高臥非衰隤。
君不見海濱昨夜風(fēng)雷厲,丈人又作拿云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