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文師敬
文干
文廷式
文彥博
文彭
文徵明
文德嵩
文德皇后
文掞
文斐
文星瑞
文昭
文有年
文林
文森
文氏
文漢光
文洪
文洪源
文湛
文點
文玨
文益
文矩
文秀
文紳儀
文良策
文若
文衡山
文謙
精選古詩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五十六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五十七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五十八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五十九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六十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六十一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六十二
輦下曲一百二首,有序其六十三
古詩名句
最妨他、流鶯妒人,寸心難似芭蕉展
嘆游絲無賴,相隨竟日,未教拋斷
歡盟變
念綺陌芳韶,那從秋見
愁衾藥裹,畫里真真徒喚
幾曾知、鴛枕舊香,此時一任宵淚浣
恨簾櫳、不礙笙歌,只隔歸來燕
盈虧何限意,為誰獨夜,辛苦到頹蟾
查古詩
搜索
荊州吏
作者:
胡云飛
朝代:
當(dāng)代
洞庭漢水圍平陸,自古荊州天下沃。
百里稻花十里棉,春耘秋實頗豐裕。
新朝開基五十年,敉亂克災(zāi)四海穆。
小縣亦以承平久,逸少閑吏滿城麓。
不事農(nóng)工事游嬉,金徽藍(lán)衣耗國祿
。
熙熙不知人幾何,但聞歲增十之六。
朝朝下村車如虎,驚散道路犬與犢。
云是有司征農(nóng)賦,國用所需呈唯速。
一口某數(shù)勿抗免,輕者倍加重者束。
語聲震震竟入戶,循冊收繳一何酷。
搜奩檢匱靡不為,車載盈盈猶未足。
翻身更覓雞和豚,三五成群洽小醁。
忽有老翁出村頭,攔道長跪復(fù)長哭:“兒媳不堪荷如許,早時入城為工仆。
一年未能歸一度,獨遣祖孫守白屋。
殘軀雖堪二畝稼,稅后不得留一斛。
而今更收馀粟去,明日何以為菜粥。
直欲一死節(jié)口糧,所慮孫幼無人育。
村戶十九皆如此,君看老病唯滿目。
官家盛德誠如海,幸能遺我種子谷”。
身旁小兒黃且羸,切唇暗牽爺衣服。
四圍觀者皆知情,紛紛相伴淚簌簌。
一吏聞之但冷笑,一吏搖首眉頻蹙。
二吏附耳竊私語,最長微頷顏容肅:“翁情可憫盡知矣,此事亦何汝家獨。
我雖有心無奈耳,國法如山孰敢觸?歸后自當(dāng)書所請,一一直筆于公牘。
當(dāng)朝恤農(nóng)如恤子,不日必可恩命沐。
汝其安待慎勿迫”。
言訖揮手驅(qū)車轆。
留得百家相對泣,翩然自去城中宿。
詩句欣賞
MORE+
為謝書門者,毋勞更咄咄
出處:
門有車馬客行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流水終到海,浮云豈歸山
出處:
獨不見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大堤芳草綠,游子何時還?人去曾寄衣,鴻歸無一字
出處:
獨不見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錦紋終夜織,不盡心中事
出處:
獨不見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妾心長似水,君意散如云
出處:
獨不見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寥寥怯空房,夢合曉更分
出處:
獨不見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春來憶玉簫,秋后悲紈扇
出處:
獨不見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淚眼幾時晴,年年獨不見
出處:
獨不見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高樓錯如繡,大道平如水
出處:
長安大道行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裘馬彼何人,經(jīng)過趙與李
出處:
長安大道行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斗雞入南坊,蹴鞠歸下里
出處:
長安大道行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幾群珠履隨,十丈香塵起
出處:
長安大道行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橫沖丞相車,唾罵金吾子
出處:
長安大道行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自倚椒房親,驕矜極奢侈
出處:
長安大道行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一朝恩愛奪,門徑生荊杞
出處:
長安大道行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誰言大道平,往往催辀死
出處:
長安大道行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飛絮亂春心,落花侵履跡
出處:
長干行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步出大長干,香車密如織
出處:
長干行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油幢翠羽扇,珠箔鏤金床
出處:
長干行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爭馳紅塵里,環(huán)佩聲瑯鏘
出處:
長干行
作者:
鄧云霄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百里稻花十里棉,春耘秋實頗豐裕。
新朝開基五十年,敉亂克災(zāi)四海穆。
小縣亦以承平久,逸少閑吏滿城麓。
不事農(nóng)工事游嬉,金徽藍(lán)衣耗國祿。
熙熙不知人幾何,但聞歲增十之六。
朝朝下村車如虎,驚散道路犬與犢。
云是有司征農(nóng)賦,國用所需呈唯速。
一口某數(shù)勿抗免,輕者倍加重者束。
語聲震震竟入戶,循冊收繳一何酷。
搜奩檢匱靡不為,車載盈盈猶未足。
翻身更覓雞和豚,三五成群洽小醁。
忽有老翁出村頭,攔道長跪復(fù)長哭:“兒媳不堪荷如許,早時入城為工仆。
一年未能歸一度,獨遣祖孫守白屋。
殘軀雖堪二畝稼,稅后不得留一斛。
而今更收馀粟去,明日何以為菜粥。
直欲一死節(jié)口糧,所慮孫幼無人育。
村戶十九皆如此,君看老病唯滿目。
官家盛德誠如海,幸能遺我種子谷”。
身旁小兒黃且羸,切唇暗牽爺衣服。
四圍觀者皆知情,紛紛相伴淚簌簌。
一吏聞之但冷笑,一吏搖首眉頻蹙。
二吏附耳竊私語,最長微頷顏容肅:“翁情可憫盡知矣,此事亦何汝家獨。
我雖有心無奈耳,國法如山孰敢觸?歸后自當(dāng)書所請,一一直筆于公牘。
當(dāng)朝恤農(nóng)如恤子,不日必可恩命沐。
汝其安待慎勿迫”。
言訖揮手驅(qū)車轆。
留得百家相對泣,翩然自去城中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