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賈耽
賈至
賈臻
賈舍人
賈蓬萊
賈虞龍
賈詮
賈誼
賈謨
賈逋
賈逸祖
賈遵祖
賈邕
賈霖
賈青
賈馳
賈黃中
賈黯
賦梅
賴萬耀
賴世良
賴世英
賴世觀
賴世貞
賴世陳
賴世隆
賴仙翁
賴子清
賴少其
賴承裕
精選古詩
綠頭鴨其二
題慈云院雙松亭
劉阮洞
峽山寺
詩扇
春日
荊州即事其二
荊州即事其一
古詩名句
謝客耽山水,梅生厭市廛
桃源初問路,桂樹不知年
粱糗青泥繕,刀圭白日傳
如何乖羽翼,清夜夢相牽
十二凌霄迥,雕甍駐晚暉
層霞侵繡闥,返照逗朱扉
倚檻群鴉集,巡檐乳燕飛
晚妝羞獨上,花月隔音徽
查古詩
搜索
左寧南與柳敬亭軍中說劍圖歌
作者:
陳維崧
朝代:
清
寧南嚄唶大出師,軍中百戲無不為。
潯陽戰(zhàn)艦排千里,夜闌說劍孤軍里。
虎頭瞋目盤當中,其意自命為梟雄。
說時帳前卷秋月,說罷耳后生悲風。
軍中語秘聽者死,寂不聞聲夜如水。
左坐一將軍,右坐一辯士。
辯士者誰老無齒,魋顏摺脅丑且鄙。
得非齊蒯通,乃是柳麻子。
此翁滑稽真有神,少年趫捷矜絕倫。
青春亡命盱眙市,白發(fā)埋名說事人。
寧南置酒軍中暇,愛翁說劍真無價。
橫刀詎趣提湯烹,洗足寧來踞床罵。
飄零大樹蔓寒煙,翁也追思一惘然。
西風設(shè)祭悲鼓越,夜雨傳神倩鄭虔。
感恩戀舊纏胸臆,故國無家歸不得
。
惡少王侯盡可憐,三更鐙火披圖泣。
詩句欣賞
MORE+
山主曉收刀稅至,灘頭煎取餅兒茶
出處:
自萬安上十八灘號子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灘師拿柁勢能輕,盡識中流怪石名
出處:
自萬安上十八灘號子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千折不教毫發(fā)失,將人身入陣圖行
出處:
自萬安上十八灘號子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秋乾始見石巑岏,一曲峰回即一灘
出處:
自萬安上十八灘號子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熊耳紛紛無路入,更愁渦底起波瀾
出處:
自萬安上十八灘號子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一灘清淺一灘深,夾岸黃茅氣毒淫
出處:
自萬安上十八灘號子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蛇虎無聲宜白晝,沿洄且復弄花林
出處:
自萬安上十八灘號子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三十六灣至蕉溪,九十九曲至橫浦
出處:
自贛上南安川路甚曲未至南康縣已有三十六灣舟人稱為湘江灣云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舟人道此似湘江,削竹青青牽挽苦
出處:
自贛上南安川路甚曲未至南康縣已有三十六灣舟人稱為湘江灣云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山轉(zhuǎn)不知灘路盡,篙聲響處四山聞
出處:
自贛上南安川路甚曲未至南康縣已有三十六灣舟人稱為湘江灣云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石隨飛水層層落,中有人煙出白云
出處:
自贛上南安川路甚曲未至南康縣已有三十六灣舟人稱為湘江灣云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曲似湘江色不如,湘江空翠映芙蕖
出處:
自贛上南安川路甚曲未至南康縣已有三十六灣舟人稱為湘江灣云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衡山九面皆臨鏡,清絕尤宜煙雨馀
出處:
自贛上南安川路甚曲未至南康縣已有三十六灣舟人稱為湘江灣云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千山秋草似云黃,石壁橫開谷口光
出處:
自贛上南安川路甚曲未至南康縣已有三十六灣舟人稱為湘江灣云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白晝蟲聲多嘆息,應(yīng)憐游子客蠻方
出處:
自贛上南安川路甚曲未至南康縣已有三十六灣舟人稱為湘江灣云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一片晴云天上流,忽聞歌響駐紅樓
出處:
曲中贈朱十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陽臺昔日隨神女,雒水今朝倚莫愁
出處:
曲中贈朱十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美人為政大河間,秋望羅浮放白鷴
出處:
某明府納姬金陵索贈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秋浦繇來學陶令,二桐五柳共閒閒
出處:
某明府納姬金陵索贈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已有芙蓉并蒂妍,紅妝雙倚似非煙
出處:
某明府納姬金陵索贈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潯陽戰(zhàn)艦排千里,夜闌說劍孤軍里。
虎頭瞋目盤當中,其意自命為梟雄。
說時帳前卷秋月,說罷耳后生悲風。
軍中語秘聽者死,寂不聞聲夜如水。
左坐一將軍,右坐一辯士。
辯士者誰老無齒,魋顏摺脅丑且鄙。
得非齊蒯通,乃是柳麻子。
此翁滑稽真有神,少年趫捷矜絕倫。
青春亡命盱眙市,白發(fā)埋名說事人。
寧南置酒軍中暇,愛翁說劍真無價。
橫刀詎趣提湯烹,洗足寧來踞床罵。
飄零大樹蔓寒煙,翁也追思一惘然。
西風設(shè)祭悲鼓越,夜雨傳神倩鄭虔。
感恩戀舊纏胸臆,故國無家歸不得。
惡少王侯盡可憐,三更鐙火披圖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