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周郁
周郔
周采泉
周金
周金然
周金簡
周金紳
周鐈
周鐘岳
周鐘瑄
周鉉
周銖
周銑
周錫
周錫渭
周錫溥
周鍔
周鎬
周鏞
周長發(fā)
周長庚
周際華
周際清
周霆震
周震
周震榮
周青
周青蓮
周青霞
周靜真
精選古詩
回京路上留別廣深諸友
辛卯雪中劉老以賀歲詩見示勉和
辛卯冬秒虞廷兄來京秋扇為置酒半夢抱琴高涼疏影師生同至言及次日蟄門赴天津雅集數(shù)日后得疏影來詩云欲留終去別良儔過處云山滿目愁衣上京華留酒債孤懷和夢返渝州頗多怏怏之意憶及曾與疏影有渝州之約戲步原韻慰之
象賢兄五十初度以詩見示步韻為賀
辛卯除夜閑作
古雷行
晚清
有感
古詩名句
好上青云最高處,吟詩遙對海山霞
瘦馬吟鞭興不凡,蒼茫天地立仙巖
長風(fēng)吹散云邊雨,秋水遙分湖上帆
歸鳥數(shù)聲和箏笛,殘虹一帶掛松杉
三千危磴登臨處,樹樹紅開杏子衫
朝出谷,暮出谷,朝朝暮暮伴豕鹿
北山樸,南山棫,山上遨游山下宿
兩肩擔(dān)柴換酒肉,清風(fēng)白云相追逐
查古詩
搜索
代東武吟
作者:
鮑照
朝代:
南北朝
主人且勿喧,賤子歌一言。
仆本寒鄉(xiāng)士,出身蒙漢恩。
始隨張校尉,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輕車,追虜窮塞垣。
密途亙?nèi)f里,寧歲猶七奔。
肌力盡鞍甲,心思?xì)v涼溫。
將軍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時事一朝異,孤績誰復(fù)論。
少壯辭家去,窮老還入門。
腰鐮刈葵藿,倚杖牧雞豚。
昔如韝上鷹,今似檻中猿
。
徒結(jié)千載恨,空負(fù)百年怨。
棄席思君幄,疲馬戀君軒。
愿垂晉主惠,不愧田子魂。
詩句欣賞
MORE+
畢宏韋偃稱絕筆,獨(dú)許壺仙踵芳跡
出處:
題松陰授道圖歌為王景山賦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云孫宜更追令名,澗水林峰暮寒碧
出處:
題松陰授道圖歌為王景山賦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后凋之木梁棟材,陰崖霜雪應(yīng)稀擇
出處:
題松陰授道圖歌為王景山賦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笑我放歌蘭蕙叢,欲剪松花釀春液
出處:
題松陰授道圖歌為王景山賦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舉首共招陳白二老仙,醉臥云濤弄秋色
出處:
題松陰授道圖歌為王景山賦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空峒山人居嶰谷,擁翠成軒種群玉
出處:
古硯歌答解性初高士贈寶晉齋硯而作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生平好古陋流俗,垂釣揚(yáng)江岍山曲
出處:
古硯歌答解性初高士贈寶晉齋硯而作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昔嘗授道袁安門,立雪瑤臺書萬束
出處:
古硯歌答解性初高士贈寶晉齋硯而作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珍圖異玩皆絕奇,云錦為囊善牧蓄
出處:
古硯歌答解性初高士贈寶晉齋硯而作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時來桂館聞鈞天,握手論交踰十年
出處:
古硯歌答解性初高士贈寶晉齋硯而作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相知不怪有清癖,每贈毛穎兼陳玄
出處:
古硯歌答解性初高士贈寶晉齋硯而作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石鄉(xiāng)雅制來即墨,蘊(yùn)質(zhì)含章尤礪堅(jiān)
出處:
古硯歌答解性初高士贈寶晉齋硯而作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銘詞重是寶晉物,枝蔓瓜瓞相連綿
出處:
古硯歌答解性初高士贈寶晉齋硯而作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南塘硯品每無價,龍尾洮溪未容詫
出處:
古硯歌答解性初高士贈寶晉齋硯而作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端歙猶推西北巖,青逼瑯玕紫如赭
出處:
古硯歌答解性初高士贈寶晉齋硯而作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襄陽本是南宮仙,自許蘇黃堪并駕
出處:
古硯歌答解性初高士贈寶晉齋硯而作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海岳庵前鐵甕城,愛石應(yīng)須拜其下
出處:
古硯歌答解性初高士贈寶晉齋硯而作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駑駘過謂追名騮,封題遠(yuǎn)寄滄江頭
出處:
古硯歌答解性初高士贈寶晉齋硯而作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磨礱愈鈍鄙精銳,體方用靜心與侔
出處:
古硯歌答解性初高士贈寶晉齋硯而作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窮經(jīng)朝夕謾披寫,臨池一掃春云浮
出處:
古硯歌答解性初高士贈寶晉齋硯而作
作者:
張宇初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仆本寒鄉(xiāng)士,出身蒙漢恩。
始隨張校尉,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輕車,追虜窮塞垣。
密途亙?nèi)f里,寧歲猶七奔。
肌力盡鞍甲,心思?xì)v涼溫。
將軍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時事一朝異,孤績誰復(fù)論。
少壯辭家去,窮老還入門。
腰鐮刈葵藿,倚杖牧雞豚。
昔如韝上鷹,今似檻中猿。
徒結(jié)千載恨,空負(fù)百年怨。
棄席思君幄,疲馬戀君軒。
愿垂晉主惠,不愧田子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