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劉應(yīng)子
劉應(yīng)時(shí)
劉應(yīng)李
劉應(yīng)炎
劉應(yīng)陛
劉應(yīng)雄
劉應(yīng)龍
劉應(yīng)龜
劉庠
劉度
劉庭信
劉庭式
劉庭琦
劉廉
劉廌
劉廓
劉延世
劉延堅(jiān)
劉廷枚
劉廷楠
劉廷璣
劉廷珊
劉廷鏞
劉建
劉開
劉異
劉弇
劉弗陵
劉彝
劉彤
精選古詩
山居二絕其二
題釣圖
棣華亭為泰和蕭鵬舉賦其一
棣華亭為泰和蕭鵬舉賦其二
棣華亭為泰和蕭鵬舉賦其三
棣華亭為泰和蕭鵬舉賦其四
題畫三首其一
題畫三首其二
古詩名句
春風(fēng)特念冰霜后,邀與春花共慰存
平湖倒影南山綠,中?三潭靈怪潛
蕩槳忽驚云霧氣,驪龍頷下割龍髯
誰握冰絲摘露叢,水晶簾展玉璁瓏
魚須細(xì)細(xì)龍油滑,道是鮫人織錦宮
兔絲自是難勝織,試比莼絲總不任
聞?wù)f西陵蘇小小,當(dāng)年戲采結(jié)同心
莼絲不似藕絲輕,傍腕纏綿入手縈
查古詩
搜索
猛虎行
作者:
屈大均
朝代:
明末清初
邊地不生人,所生盡奇畜。
野馬與駱駝,騊駼及駝鹿。
羱羊千萬頭,人立相抵觸。
上天仁眾獸,與以膏粱腹。
變化成猛虎,食盡中土肉。
哮吼一作威,士女皆觳觫。
廣南人最甘,肥者如黃犢。
猛虎縱橫行,饜飫亦逐逐。
朝飲惟貪泉,暮依惟惡木。
人皮作穢裘,入骨為箭鏃。
人血充乳茶,脂膏雜紅曲
。
子狗有爪牙,攫搏苦不速。
惡性得自天,牝牡日孳育。
在天為貪狼,在地為葷粥。
人類日已盡,野無寡婦哭。
隆冬不患饑,髑髏亦旨蓄。
多謝上帝仁,猛虎享天祿。
為獸莫為人,牛哀得所欲。
詩句欣賞
MORE+
墻過村醪仍凍蟻,窗臨海樹已暄鶯
出處:
春夕聞?dòng)曜習(xí)约男苣仙?/a>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天涯節(jié)物催華發(fā),同是懷鄉(xiāng)去國情
出處:
春夕聞?dòng)曜習(xí)约男苣仙?/a>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歲夕遙憐誤憶家,月毫聯(lián)錦燦缸花
出處:
次韻奉酬中丞劉公侍御謝公除夕聯(lián)句見懷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戍樓曉角傳清燕,歸棹寒江夢(mèng)斷鴉
出處:
次韻奉酬中丞劉公侍御謝公除夕聯(lián)句見懷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彩燕西飛邊候改,碧雞東望蜀云賒
出處:
次韻奉酬中丞劉公侍御謝公除夕聯(lián)句見懷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不知臥病衡天柱,何似窮愁瘴海涯
出處:
次韻奉酬中丞劉公侍御謝公除夕聯(lián)句見懷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晴意初從甲子回,江亭更集暖寒杯
出處:
冬甲子晴江亭小集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笑看裾帶憐芳草,喜向釵梁見早梅
出處:
冬甲子晴江亭小集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潘岳不勝金谷罰,嵇康已覺玉山頹
出處:
冬甲子晴江亭小集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石苔可踐城隅路,細(xì)把青溪古句裁
出處:
冬甲子晴江亭小集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羅甸愁山雨,滇陽怯海風(fēng)
出處:
風(fēng)雨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可憐風(fēng)雨夜,長(zhǎng)在客途中
出處:
風(fēng)雨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酌酒臨池水,回船拂芰荷
出處:
恩波池別劉潤之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匆匆馬上去,留興與煙波
出處:
恩波池別劉潤之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天涯戎旅春,一十五回新
出處:
荅段德夫水部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多情花與鳥,歲歲有留人
出處:
荅段德夫水部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唐帝行宮有露臺(tái),礎(chǔ)蓮幾度換春苔
出處:
唐僖宗行宮遺礎(chǔ)次熊尚弼侍御韻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軍容再向蠶叢狩,王氣遙從駱谷來
出處:
唐僖宗行宮遺礎(chǔ)次熊尚弼侍御韻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萬里山川神駿老,五更風(fēng)雨杜鵑哀
出處:
唐僖宗行宮遺礎(chǔ)次熊尚弼侍御韻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始知蜀道蒙塵駕,不及胡僧渡海杯
出處:
唐僖宗行宮遺礎(chǔ)次熊尚弼侍御韻
作者:
楊慎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
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野馬與駱駝,騊駼及駝鹿。
羱羊千萬頭,人立相抵觸。
上天仁眾獸,與以膏粱腹。
變化成猛虎,食盡中土肉。
哮吼一作威,士女皆觳觫。
廣南人最甘,肥者如黃犢。
猛虎縱橫行,饜飫亦逐逐。
朝飲惟貪泉,暮依惟惡木。
人皮作穢裘,入骨為箭鏃。
人血充乳茶,脂膏雜紅曲。
子狗有爪牙,攫搏苦不速。
惡性得自天,牝牡日孳育。
在天為貪狼,在地為葷粥。
人類日已盡,野無寡婦哭。
隆冬不患饑,髑髏亦旨蓄。
多謝上帝仁,猛虎享天祿。
為獸莫為人,牛哀得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