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文點(diǎn)
文玨
文益
文矩
文秀
文紳儀
文良策
文若
文衡山
文謙
文貞
文質(zhì)
文起傳
文鑒
文震孟
文靜玉
文鼎
斌椿
斌良
斐公衍
斗娘
斡玉倫都
斯學(xué)
新喻宰
新父
新羅僧
新若通
方一元
方一夔
方萬
精選古詩
將之金陵寄侍琪服之秀才
鐘山夜月
睡起
曾子固舍人挽辭其一
曾子固舍人挽辭其二
子瞻赴守湖州其一
子瞻赴守湖州其二
子瞻赴守湖州其三
古詩名句
偶有山肴賓不至,苦無葷菜客成堆
群雞今下成筐蛋,何處好風(fēng)吹友來
愚庸原本即神仙,除卻歌吟無別牽
繞砌花光迷賦筆,臨門山色滴詩箋
細(xì)聆泉韻酣丁夜,閑聽禽音悅午眠
似此風(fēng)情留自用,豈能輕與達(dá)人傳
似鐵田泥難務(wù)耕,枯焦雜草剩蔫莖
雨星偶灑兩三點(diǎn),雷鼓偏搥幾百聲
查古詩
搜索
夏日嘆
作者:
鄭善夫
朝代:
明
長嬴何蒼涼,大火不烘爆。
燭龍西北死,踆烏東南蹙。
遲遲凌曾桑,忽忽下蒙谷
。
鈞天不敷華,群陰豈全伏。
金星似火赤,未旰即動角。
應(yīng)感陰沴盛,轉(zhuǎn)訝日晷促。
羲和職業(yè)廢,寒暑事反覆。
麥秋猶寒衣,絺绤未即錄。
雄風(fēng)來蓬蓬,慘怛蜚大屋。
揚(yáng)霧清晝昏,愈覺白日速。
迅雷不發(fā)榮,虺虺振坤軸。
三時無雨澤,何以升五谷。
蝝螣復(fù)不仁,延禍到樸樕。
近聞河內(nèi)外,數(shù)載茹草木。
更兼豺虎繁,死者十五六。
諸公樂安穩(wěn),群倖厭梁肉。
萬姓亦何罪,坐使蒙螫毒。
以茲和氣乖,無怪邊釁踧。
天人象已顯,巖廟計(jì)須熟。
緬思弘治化,歷歷在耳目。
燮理得所司,氣侯有攸屬。
八風(fēng)率順序,五緯不愆轂。
廿年宣重光,萬國昭玉燭。
平路生廣庭,箑脯出荒服。
所以覆幬下,老不聞殺戮。
中遭屢更變,美意尚可掬。
勖哉柱石翁,弘治是龜卜。
狂夫不解事,豈敢糜廩祿。
倉皇杞人憂,凱切麥丘祝。
但愿麗大明,末光普曾曲。
詩句欣賞
MORE+
主家池館西龍?zhí)?,龍?zhí)寥A國參差芳
出處:
題柳風(fēng)芙月亭詩卷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秋輪軋露春云熱,水風(fēng)楊柳芙蓉月
出處:
題柳風(fēng)芙月亭詩卷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星橋高掛東西虹,宮花小隊(duì)煙花紅
出處:
題柳風(fēng)芙月亭詩卷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金絲拂鞍長袖舞,夜靜水涼神欲語
出處:
題柳風(fēng)芙月亭詩卷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草池夢落西堂客,吟詩一夜東方白
出處:
題柳風(fēng)芙月亭詩卷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鏡湖湖上春波明,灣埼樹樹鵝黃青
出處:
趙大年鵝圖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上有金衣弄簧舌,下有紅掌浮繡翎
出處:
趙大年鵝圖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舂鋤一白能自好,尚嫌性帶鸕鶿腥
出處:
趙大年鵝圖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眼明見此群鸐鸐,不與匹鳥爭春晴
出處:
趙大年鵝圖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大年筆法如《蘭亭》,宛頸個個由天成
出處:
趙大年鵝圖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艮宮流落二百載,胡賈不厭千金爭
出處:
趙大年鵝圖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卻恨會稽內(nèi)史無此筆,為人辛苦書《黃庭》
出處:
趙大年鵝圖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天上清虛府,人間香影家
出處:
月梅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阿剛斫桂斧,只合種梅花
出處:
月梅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倚石添新筍,爭妍個個添
出處:
雨竹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佳人聽春雨,笑隔水晶簾
出處:
雨竹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船泊大江口,行人與馬爭
出處:
秋江晚渡圖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不如漁艇子,高臥待潮平
出處:
秋江晚渡圖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密幄千重碧,疏巾一拶紅
出處:
詠石榴花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花時隨早晚,不必嫁春風(fēng)
出處:
詠石榴花
作者:
楊維楨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燭龍西北死,踆烏東南蹙。
遲遲凌曾桑,忽忽下蒙谷。
鈞天不敷華,群陰豈全伏。
金星似火赤,未旰即動角。
應(yīng)感陰沴盛,轉(zhuǎn)訝日晷促。
羲和職業(yè)廢,寒暑事反覆。
麥秋猶寒衣,絺绤未即錄。
雄風(fēng)來蓬蓬,慘怛蜚大屋。
揚(yáng)霧清晝昏,愈覺白日速。
迅雷不發(fā)榮,虺虺振坤軸。
三時無雨澤,何以升五谷。
蝝螣復(fù)不仁,延禍到樸樕。
近聞河內(nèi)外,數(shù)載茹草木。
更兼豺虎繁,死者十五六。
諸公樂安穩(wěn),群倖厭梁肉。
萬姓亦何罪,坐使蒙螫毒。
以茲和氣乖,無怪邊釁踧。
天人象已顯,巖廟計(jì)須熟。
緬思弘治化,歷歷在耳目。
燮理得所司,氣侯有攸屬。
八風(fēng)率順序,五緯不愆轂。
廿年宣重光,萬國昭玉燭。
平路生廣庭,箑脯出荒服。
所以覆幬下,老不聞殺戮。
中遭屢更變,美意尚可掬。
勖哉柱石翁,弘治是龜卜。
狂夫不解事,豈敢糜廩祿。
倉皇杞人憂,凱切麥丘祝。
但愿麗大明,末光普曾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