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萬椿
萬楚
萬正常
萬氏
萬淑修
萬白
萬盛
萬石德躬
萬秋期
萬經(jīng)
萬表
萬規(guī)
萬言
萬象春
萬邦榮
萬鐘杰
萬鈿
萬錦雯
萬齊融
三于真人
三興居士
三娘
三學(xué)諸生
三寶柱
三朵花
三槐
三茅吳真人
上元夫人
上官儀
上官仲恭
精選古詩
招同僚賞雙頭荷花
明月
昔日
畫屏
祈雨
試院中懷公達
詩一首
雨雪雜下其一
古詩名句
齊云樓始毀,承露盤既仆
新亭對泣暮,錦衣獨歸晝
祿賜無嬴金,鄉(xiāng)飲惟醇酎
含凄歌《黍離》,委順正丘首
孔戣真伯仲,張綱孰先后
逢也楚狂人,頻年展良覯
拙詩序高父,家訓(xùn)贊大籀
楷書《河清頌》,儼若臨九奏
查古詩
搜索
壽葉臺山太師二首
作者:
伍瑞隆
朝代:
明
鴻濛昔未辟,未有補天手。
青山各混沌,流峙自相蹂。
女媧截巨鰲,戴以眾山首。
是時九仙人,丹灶亦初守。
相隨奠山岳,聳出萬仞陡。
青天金芙蓉,翠彩分四走。
容容山上云,時作蒼龍吼
。
莽蕩應(yīng)風雷,灑潤滿林藪。
中有上仙人,云臥日漸久。
朅來游其巔,萬靈在衿肘。
壯哉鰲戴功,天柱永不朽。
詩句欣賞
MORE+
無復(fù)承平舊風景,年年相憶采芙蓉
出處:
單樂山有船到灘頭翻白浪之句景暉足成唐律一解某亦僭和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啁哳幽禽喚曉晴,路人遙指跨驄行
出處:
和褚?guī)X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未離建業(yè)秋霜肅,才到徽山瘴雨清
出處:
和褚?guī)X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十里豪吟猿鳥怪,半天悲嘯鬼神驚
出處:
和褚?guī)X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老夫昔忝烏臺薦,多病名辭一紙輕
出處:
和褚?guī)X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洪都昔號殿西土,畫省新開列上臺
出處:
送鄭士恒往江西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鄭老每從工部飲,烏公何待石生媒
出處:
送鄭士恒往江西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斷云將雨侵書幌,明月隨風落酒杯
出處:
送鄭士恒往江西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山獠洞庭皆入貢,海船日日候潮來
出處:
送鄭士恒往江西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雪兆豐年酒價低,也應(yīng)乘興過橋西
出處:
聞雪中仲修諸公謁國良大尹時余有海寧之役不偕茲會明日彥沖下訪始知其故再用奉仲修西字韻以發(fā)一笑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風拋亂絮迷行跡,鳥擇危梢認故棲
出處:
聞雪中仲修諸公謁國良大尹時余有海寧之役不偕茲會明日彥沖下訪始知其故再用奉仲修西字韻以發(fā)一笑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撲面營營供客賞,穿窗故故索人題
出處:
聞雪中仲修諸公謁國良大尹時余有海寧之役不偕茲會明日彥沖下訪始知其故再用奉仲修西字韻以發(fā)一笑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天妃果是栽花手,開遍園林頃刻齊
出處:
聞雪中仲修諸公謁國良大尹時余有海寧之役不偕茲會明日彥沖下訪始知其故再用奉仲修西字韻以發(fā)一笑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老來合眼夢鄉(xiāng)里,百尺浮圖傍水西
出處:
聞雪中仲修諸公謁國良大尹時余有海寧之役不偕茲會明日彥沖下訪始知其故再用奉仲修西字韻以發(fā)一笑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宇宙何時無戰(zhàn)伐,江湖到處有羈棲
出處:
聞雪中仲修諸公謁國良大尹時余有海寧之役不偕茲會明日彥沖下訪始知其故再用奉仲修西字韻以發(fā)一笑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不嫌麋鹿添深跡,祗恐芭蕉失舊題
出處:
聞雪中仲修諸公謁國良大尹時余有海寧之役不偕茲會明日彥沖下訪始知其故再用奉仲修西字韻以發(fā)一笑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皓首歸歟理荒穢,一畦春韭斬新齊
出處:
聞雪中仲修諸公謁國良大尹時余有海寧之役不偕茲會明日彥沖下訪始知其故再用奉仲修西字韻以發(fā)一笑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垂楊不管人攀折,日日河邊別恨傾
出處:
送權(quán)伯文劉仲脩二公赴金陵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馬上云移紈扇影,樓頭風約玉簫聲
出處:
送權(quán)伯文劉仲脩二公赴金陵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洛陽雅負經(jīng)綸志,番水終歸雉堞城
出處:
送權(quán)伯文劉仲脩二公赴金陵
作者:
唐桂芳
朝代:
元末明初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青山各混沌,流峙自相蹂。
女媧截巨鰲,戴以眾山首。
是時九仙人,丹灶亦初守。
相隨奠山岳,聳出萬仞陡。
青天金芙蓉,翠彩分四走。
容容山上云,時作蒼龍吼。
莽蕩應(yīng)風雷,灑潤滿林藪。
中有上仙人,云臥日漸久。
朅來游其巔,萬靈在衿肘。
壯哉鰲戴功,天柱永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