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陳昌綸
陳昌紳
陳昌言
陳昌齊
陳易
陳星垣
陳映
陳昭
陳是集
陳顯
陳顯伯
陳顯曾
陳顯良
陳晉錫
陳曄
陳普
陳景中
陳景元
陳景沂
陳景肅
陳景融
陳景鐘
陳景高
陳智夫
陳暄
陳暻雯
陳曦
陳曰昌
陳更新
陳曾佑
精選古詩
水龍吟七月二十六日信守生朝王道夫
水調(diào)歌頭晁子應三十八丈見過,因□張德廣對木犀水飲,次德廣韻
水調(diào)歌頭和石倅壽湯守
水調(diào)歌頭次韻載叔
水調(diào)歌頭坐間有傷仲至,且懷昌甫,因呈張宰
水調(diào)歌頭次韻倅車壽守
水調(diào)歌頭次宋倅韻
水調(diào)歌頭清明嚴瀨
古詩名句
云補衣裳竹補亭,亭中高臥一人醒
匣涵溫室金泥紫,飯煮仙家玉糝青
自信逆鱗無忌諱,亦緣磨蝎有神靈
何當萬仞浯溪石,魯國顏公與刻銘
舊種寒花五色齊,年來紫菊出關(guān)西
楊妃醉醒暈猶在,順圣名高價盡低
點綴不煩丹灶永,封培應藉武都泥
姚黃魏紫元相媲,說與詩家漫品題
查古詩
搜索
壽張?zhí)?/h1>
作者:
李之世
朝代:
明
淑氣方回暖,花光又報朝。
玄云陰壟麥,絳露灑陵苕。
歲葉豐年兆,民興太守謠。
三辰七緯正,五雨十風調(diào)。
地表秦封舊,勝留漢使標。
暄寒氣候別,耕鑿土風寥
。
恤緯知民隱,蒲鞭創(chuàng)俗刁。
興文陶禮樂,驅(qū)惰習漁樵。
照魅狐潛鏡,鋤奸莠辨苗。
劬鴻遵水次,馴鹿臥山椒。
涸澤防漁竭,炊沙慮釜焦。
萑苻頻汛海,芻粟為援遼。
憂國寧辭瘁,勞民亟起彫。
恩覃三戶潤,化洽十城饒。
已訝珠還浦,更看月應潮。
星臨南極動,川到北溟朝。
杲日扶丹轂,慶云麗絳霄。
微茫仙島近,縹緲化城遙。
河伯來呈瑞,鮫人出獻綃。
海浮光冉冉,山攦指翹翹。
酌水知河潤,戴星切斗杓。
豎儒何以頌,參岳奠南條。
詩句欣賞
MORE+
人生際此自足榮,但恨白發(fā)已數(shù)莖
出處:
義門鄭仲舒先生得請歸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親故賦是詩情見乎辭矣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懷哉屈子全忠貞,誼與日月同光晶
出處:
義門鄭仲舒先生得請歸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親故賦是詩情見乎辭矣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愿言夕餐秋菊英,佩明月珰紉茝蘅
出處:
義門鄭仲舒先生得請歸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親故賦是詩情見乎辭矣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懸河之論春雷轟,使旁睹者顏發(fā)赪
出處:
義門鄭仲舒先生得請歸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親故賦是詩情見乎辭矣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索居半載留帝城,坐聽夜雨哦寒檠
出處:
義門鄭仲舒先生得請歸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親故賦是詩情見乎辭矣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眼前倏忽時變更,春風一見衰草萌
出處:
義門鄭仲舒先生得請歸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親故賦是詩情見乎辭矣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公家孝義好弟兄,遣兒千里來遠迎
出處:
義門鄭仲舒先生得請歸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親故賦是詩情見乎辭矣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乃今得請荷圣明,身若插羽乘風輕
出處:
義門鄭仲舒先生得請歸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親故賦是詩情見乎辭矣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過門云別明遂行,開船要趁蒸雨晴
出處:
義門鄭仲舒先生得請歸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親故賦是詩情見乎辭矣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夜久不寐視長庚,長庚欲落鐘鼓鳴
出處:
義門鄭仲舒先生得請歸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親故賦是詩情見乎辭矣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庭樹喔喔聞雞聲,蒯緱起舞冠絕纓
出處:
義門鄭仲舒先生得請歸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親故賦是詩情見乎辭矣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公歸我愁絲亂縈,亦有夢寐懷先塋
出處:
義門鄭仲舒先生得請歸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親故賦是詩情見乎辭矣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如過吾父款柴荊,為言恨不同趨程,終當早晚乞歸耕
出處:
義門鄭仲舒先生得請歸浦江余于先生同里且親故賦是詩情見乎辭矣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草堂卜筑近嶙峋,怪石蒼苔跡未陳
出處:
北山草堂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澗瀑亂鳴前嶂雨,山花遲發(fā)半巖春
出處:
北山草堂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每逢過客留題壁,自有居僧為卜鄰
出處:
北山草堂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松下茯苓今亦大,可能謀食樂終身?
出處:
北山草堂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蹤跡憐身拙,登臨縱目頻
出處:
登聚寶山分韻得春字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江山如好客,花鳥故馀春
出處:
登聚寶山分韻得春字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落落行藏異,悠悠歲月新
出處:
登聚寶山分韻得春字
作者:
張孟兼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玄云陰壟麥,絳露灑陵苕。
歲葉豐年兆,民興太守謠。
三辰七緯正,五雨十風調(diào)。
地表秦封舊,勝留漢使標。
暄寒氣候別,耕鑿土風寥。
恤緯知民隱,蒲鞭創(chuàng)俗刁。
興文陶禮樂,驅(qū)惰習漁樵。
照魅狐潛鏡,鋤奸莠辨苗。
劬鴻遵水次,馴鹿臥山椒。
涸澤防漁竭,炊沙慮釜焦。
萑苻頻汛海,芻粟為援遼。
憂國寧辭瘁,勞民亟起彫。
恩覃三戶潤,化洽十城饒。
已訝珠還浦,更看月應潮。
星臨南極動,川到北溟朝。
杲日扶丹轂,慶云麗絳霄。
微茫仙島近,縹緲化城遙。
河伯來呈瑞,鮫人出獻綃。
海浮光冉冉,山攦指翹翹。
酌水知河潤,戴星切斗杓。
豎儒何以頌,參岳奠南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