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詩人
潘性敏
潘恭壽
潘恭辰
潘慎修
潘慎生
潘振甲
潘文虎
潘旆
潘日嘉
潘時(shí)舉
潘時(shí)彤
潘時(shí)雍
潘曉
潘晦
潘普恩
潘景夔
潘景良
潘曾沂
潘曾瑋
潘曾綬
潘曾瑩
潘有為
潘有猷
潘朝英
潘果
潘檉
潘檉章
潘桂
潘梅
潘榕
精選古詩
夜訪經(jīng)歷區(qū)澹所宗丈化仙硐中
和答詩人
約同社舟游
壽東沂楊邦伯誕
厓山吊古和石源吳博士其一
厓山吊古和石源吳博士其二
厓山吊古和石源吳博士其三
紫菊
古詩名句
窮冬霆亦收,亢旱龍亦隱
圣德有時(shí)衰,世亂今方蠢
夫子昔匡時(shí),諸華幸無隕
殊勛竟不報(bào),奇策嗟仍蘊(yùn)
刪訂呃窮馀,歊蒸出芝菌
豈惟飽邦民,百世知繩準(zhǔn)
周鼎與康壺,貴賤未容泯
嘗聞當(dāng)夏暴,桑榆彌易忍
查古詩
搜索
羅浮吟
作者:
韓上桂
朝代:
明
羅浮之先吾不知其所起,云是巨靈擘來神山至止。
百千萬仞與天通,方岳佐命相對峙。
流傳漢代入文史,洞天福地差可紀(jì)。
離奇遠(yuǎn)隔東南隅,七十二帝闕封畤。
曾上朱明絕頂來,丹霞縹緲見樓臺。
東望旭日如毬躍,夜半咿喔天雞駭。
羅浮之游亦壯哉,側(cè)身天地形神開。
四百三十群峰疊,崩崖潰石激奔雷。
上則金砂蕊珠相對結(jié),下則水簾石洞常瀠洄。
青鳥啁啾翔落梅,葛衣彩蝶輕徘徊。
登高見此長嘆息,仰面星辰如可即。
恨無玉液洗心魂,愿向蓬萊生羽翼。
鄺子乘牛杳何去,朱真采藥不相識。
本為羅浮客,因作羅浮吟。
古松掛壁摧欲裂,陰林莽互蒼云深。
梅花道者意有在,為我一曲鳴瑤琴。
幾欲挾我石樓丹壑之上,側(cè)聽朱鳳揚(yáng)其音。
男兒意氣須磊落,天地與我真不薄。
駕鸞鶴之雕輿,結(jié)煙霞之翠幕
。
三山為我枕,金銀為我閣。
宅傍名山不解游,又何必西歷昆崙東尋岱岳。
詩句欣賞
MORE+
羨爾浮湘去,伊予獨(dú)系匏
出處:
送丁文遠(yuǎn)冊封華陽王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愧茲樗散質(zhì),時(shí)挹蕙蘭芬
出處:
送丁文遠(yuǎn)冊封華陽王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漫謂簪常盍,其如袂欲分
出處:
送丁文遠(yuǎn)冊封華陽王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星槎天漢水,秋色洞庭云
出處:
送丁文遠(yuǎn)冊封華陽王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探勝饒?jiān)娝?,江魚可遣聞
出處:
送丁文遠(yuǎn)冊封華陽王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湖光雪初霽,林壑靄新晴
出處:
孤山雪霽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瘦鶴梅邊影,疏松澗底聲
出處:
孤山雪霽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尋僧到野寺,看竹過山楹
出處:
孤山雪霽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此景真清絕,殊深流覽情
出處:
孤山雪霽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曾踏孤山雪,言探處士梅
出處:
孤山雪霽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今從圖里見,似向宅邊開
出處:
孤山雪霽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枝濯光逾凈,花明香暗來
出處:
孤山雪霽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云間雙白鶴,何處卻飛回
出處:
孤山雪霽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曉行當(dāng)翠巘,積靄遠(yuǎn)浮空
出處:
望嶧山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派自尼丘接,枝分泰岳雄
出處:
望嶧山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秦碑留斷碣,禹貢紀(jì)孤桐
出處:
望嶧山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駐馬聊憑望,徘徊意不窮
出處:
望嶧山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長天連積水,落照下平蕪
出處:
湖上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湖色晴逾白,云光淡欲無
出處:
湖上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寒枝凝霰凈,沙鳥負(fù)暄呼
出處:
湖上
作者:
韓日纘
朝代:
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百千萬仞與天通,方岳佐命相對峙。
流傳漢代入文史,洞天福地差可紀(jì)。
離奇遠(yuǎn)隔東南隅,七十二帝闕封畤。
曾上朱明絕頂來,丹霞縹緲見樓臺。
東望旭日如毬躍,夜半咿喔天雞駭。
羅浮之游亦壯哉,側(cè)身天地形神開。
四百三十群峰疊,崩崖潰石激奔雷。
上則金砂蕊珠相對結(jié),下則水簾石洞常瀠洄。
青鳥啁啾翔落梅,葛衣彩蝶輕徘徊。
登高見此長嘆息,仰面星辰如可即。
恨無玉液洗心魂,愿向蓬萊生羽翼。
鄺子乘牛杳何去,朱真采藥不相識。
本為羅浮客,因作羅浮吟。
古松掛壁摧欲裂,陰林莽互蒼云深。
梅花道者意有在,為我一曲鳴瑤琴。
幾欲挾我石樓丹壑之上,側(cè)聽朱鳳揚(yáng)其音。
男兒意氣須磊落,天地與我真不薄。
駕鸞鶴之雕輿,結(jié)煙霞之翠幕。
三山為我枕,金銀為我閣。
宅傍名山不解游,又何必西歷昆崙東尋岱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