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四溟詩話
詩式
中山詩話
浩然齋詞話
彥周詩話
紫微詩話
時賢本事曲子集
唐子西文錄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拙軒詞話
廿二史劄記 卷十九 新舊唐書
作者:
《廿二史》趙翼
貞觀中直諫者不止魏征
貞觀中直諫者首推魏征?! √趪L謂征曰“卿前后諫二百余事,非至誠何能若是?”
又謂朝臣曰“人言魏征舉止疏慢,我但覺其嫵媚耳。”
征以疾辭位,帝曰“金必鍛煉而成器,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匠,豈可去乎?” 至今所傳十思、十漸等疏,皆人所不敢言,而帝悉聽納之,此貞觀君臣間直可追都俞吁咈之盛也。(書經(jīng)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钡墼唬骸坝帷!睍?jīng)堯典:帝曰:“吁!咈哉!”都、俞、吁、咈,均為感嘆詞。都、俞表同意。吁、咈,表反對。都俞吁咈后引申為君臣議事融洽。)
然其時直諫者不止魏征也。今案新舊唐書各傳:
薛收諫獵,帝即賜金四十鋌以獎之。孫伏伽諫元師律罪不當死,帝即賜以蘭陵公主園,直百萬,或以為太厚,帝曰“朕即位,未有諫者,是以賞之?!?br>
溫彥博諫長安令楊纂失察罪不當死,帝即赦之。 虞世南諫田獵、諫山陵之制不宜過厚、諫宮體詩不宜作,恐天下從風而靡、諫勿以功高自矜,勿以太平自怠,帝嘗曰“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憂不理?” 馬周諫大安宮宜崇奉、宗廟宜親祀、樂工王長通等不宜賜官,帝購大宅直二百萬者賜之。
廬江王瑗姬侍側,王圭曰“陛下知瑗殺其夫而取之以為非,奈何又令侍左右?”帝即出之。諫祖孝孫雅士,不宜令教女樂。帝雖責之,明日悔,語房元齡令群臣勿因此不言。
姚思廉諫幸九成宮,賜帛五十疋?! 「呒据o指陳時政得失,帝賜以鐘乳一兩,曰“卿以藥石之言進,故以藥石相報?!?br>
載胄諫修洛陽宮,帝嘉之。
張元素亦諫修洛陽宮,至以為甚于煬帝。帝曰“卿謂我不如煬帝,何如桀紂?”對曰“若此役卒興,同歸于亂耳?!钡蹏@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泵T役,賜帛二十疋?! ●宜炝贾G寵魏王泰太過,帝納之。諫告成東岳,即罷封禪。張元素令史出身(掌理案卷、文書的小吏),帝問其履歷,元素慚不能對,遂良謂“元素已擢至三品,陛下不宜對群臣窮其門戶。”
帝常論山東人物,張行成言“天子以四海為家,不宜以東西為限?!钡凵浦?,賜馬一匹、錢十萬、衣一襲?! ∨崛受壦揭坶T夫,帝欲斬之,李乾祐奏罪不應死。帝即免之。
權萬紀不能教太子承干以正,帝欲誅之,柳范曰“房玄齡尚不能止陛下獵,豈可獨罪萬紀?”帝大怒,拂衣入,久之,獨召范慰諭之。
帝好與群臣論難,劉洎力諫,帝詔答曰“輕物驕人,恐由于此,敬當虛懷改之?!变┯盅浴敖鼇砩蠒?,或面加窮詰,恐致阻進言之路?!钡墼弧扒溲允且?,當改之?!?br>
此皆見于各傳者也?! ∥赫鲊L言“陛下導之使言,臣所以敢諫,若陛下不受,臣豈敢犯龍鱗?”帝嘗宴韋挺、虞世南、姚思廉等,謂曰“龍有逆鱗,人主亦然,卿等遂能不避觸犯,常如此,朕豈慮危亡哉!”是諸臣之敢諫,實由于帝之能受諫也。獨是仁善之君則能納誨;英睿之主每難進言。以太宗之天錫智勇,手定天下,制事決機,動無遺策,宜其俯視一切,臣下無足當意者。乃虛懷翕受,惟恐人之不言,非徒博納諫之名,實能施之政事,其故何哉?蓋親見煬帝之剛愎猜忌,予智自雄,以致人情瓦解而不知,盜賊蜂起而莫告,國亡身弒,為世大僇。故深知一人之耳目有限,思慮難周,非集思廣益,難以求治,而飾非拒諫,徒自召禍也。煬帝惡諫,曰“有諫者,當時不殺,終不令生于地上。”蘇威欲言不敢,因午日獻古文尚書,煬帝曰“訕我也?!奔闯J挰r諫伐遼,即出為郡守。董純諫幸江都,即賜死。由是人皆鉗口,至喪國亡身而不悟。(見吳兢疏)此太宗所親見也,惟見之切,故懼之深,正張廷圭所云“多難興邦,殷憂啟圣,皆以事危則志銳,情迫則思深也。”魏征之諫亦動以隋為戒,謂“隋帝豈惡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長久哉?特恃其富強,不慮后患,驅(qū)天下以從欲,遂以四海之尊,殞于匹夫之手,陛下當鑒彼之失?!庇衷弧拔抑?,實在有隋,隋氏亂亡之源,圣明所親見。隋之未亂,自謂必無亂;隋之未亡,自謂必不亡。所以甲兵屢動,徭役不息,至于身戮而猶未悟。今能思其所以亂則治矣!思其所以亡則存矣!”馬周亦言“煬帝笑齊、魏之失國,今之視煬帝,猶煬帝之視齊、魏也?!贝水敃r君臣動色相戒,皆由殷鑒不遠,警于目而惕于心,故臣以進言為忠,君以聽言為急。其后勛業(yè)日隆,治平日久,即太宗已不能無稍厭魏征,謂“貞觀之初,導人以言。三年后,見諫者悅而從之。近一、二年,勉強受諫而終不平?!笔强芍懹^中年,功成志滿,已不復能好臣其所受教。然則懼生于有所懲,怠生于無所儆,人主大抵皆然。若后世蒙業(yè)之君,運當清泰,外無覆車之戒,而內(nèi)有轉圜之美,豈不比太宗更難哉! 時政記
左右史起居注之外,有政事及奏對由宰相撰錄者,謂之“時政記?!?br>
案舊書:唐初記注最詳備,蘇冕言“貞觀中每日朝退后,太宗與宰臣參議政事,即令起居郎一人執(zhí)簡記錄,由是貞觀注記政事極詳。”
高宗時,許敬宗、李義甫用權,多妄奏事,恐史官書之,遂奏令隨仗便出,不得備聞機務。姚璹乃表請“仗下所言政要,宰相一人專知撰錄,是為時政記,每月封送史館?!痹紫嘀珪r政記,自此始也。
據(jù)舊書云:璹罷后,其事遂寢。賈耽、齊抗,貞元時為相(德宗)又修之。耽、抗罷而事又寢。然憲宗嘗問李吉甫“時政記,記何事?”吉甫曰“是宰相記天子事,以授史館之實錄也。左史記言,今起居舍人是;右史記事,今起居郎是。永徽中(高宗),姚璹監(jiān)修國史,慮造膝之言,外間或不得聞,因請隨奏對而記于仗下,以授史館,今時政記是也。”上曰“間有不修何也?”曰“面奉德音,未及行者,不可書付史官;有謀議出于臣下者,又不可自書付史官故也?!保☉椬诩o)又裴休嘗奏言“宰相知印者撰時政記,或多載己言而略他人之言,史官莫得知。請自今宰相各自為記,令付史館。”(唐宰相不只一人,中書、門下、尚書長官及同平章事皆為宰相,而以掌印者居首位。)從之。(休傳)可見歷朝仍皆有時政記,未嘗廢也?! ∑浜笥稚宰兤淅?。穆宗時,宰臣崔植等奏請“坐日所有君臣獻替事宜,應隨日撰錄,號為‘圣政記’,歲終付史館?!眲t不必每月送史館,至歲終始送矣。
文宗又詔“時政記因循日久,廢墜日多,自后宰臣奏事及臨時處分,委中書門下丞一人,隨時撰錄,每季送館?!眲t又不必宰相自撰,而令中書門下丞撰錄矣。然皆于紀錄政事,致其詳慎,可為后世法也。
天子不觀起居注
左史記言,右史記事,歷代皆重其職。
唐太宗嘗欲觀起居注,朱子奢曰“恐開后世史官之禍,史官全身畏死,悠悠千載,尚有聞乎?”(子奢傳)
后至文宗益重其事,每入閣日,左右史執(zhí)筆立于螭頭之下,宰相奏事得以備錄。宰臣既退,上召左右史更質(zhì)證所奏是非,故開成政事最詳。(張次宗傳)(新唐書百官志: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筆隨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內(nèi)合,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 帝嘗與宰相議事,適見鄭朗執(zhí)筆螭頭下,謂曰“向所論事,亦記之乎?朕將觀之?!崩室熳由菔聦υ弧笆凡浑[善諱惡,人主或飾非護失,見之則史官無以自免,即不敢直筆。昔褚遂良亦稱‘史記天子言動,雖非法必書,庶幾自飭也?!钡墼弧袄士芍^善守職者,朕恐平日之言不合治體,庶一見得以改之耳?!崩誓松现?。(朗傳)
后帝又欲觀魏謨起居注,謨曰“陛下但為善事,勿畏臣不書。”帝曰“我嘗取觀之?!敝冊弧按耸饭偈氁病1菹氯粢灰娭源藞?zhí)筆者須有回避,后世何以示信乎?”乃止。
論者咎朗而是謨。
唐諸帝多餌丹藥
古詩云“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弊郧鼗?、漢武之后,固共知服食金石之誤人矣!及唐諸帝又惑于其說而以身試之。
貞觀二十二年,使方士那羅邇婆娑于金飆門造延年之藥。(舊書本紀)高士廉卒,太宗將臨其喪,房玄齡以帝餌藥石,不宜臨喪,抗疏切諫。(士廉傳)是太宗實餌其藥也。其后高宗將餌胡僧盧伽阿逸多之藥,郝處俊諫曰“先帝令胡僧那羅邇婆娑依其本國舊方合長生藥,征求靈草異石,歷年而成,先帝服之無效。大漸之際,高醫(yī)束手,議者歸罪于胡僧,將申顯戮,恐取笑外夷,遂不果。”(處俊傳)李藩亦謂憲宗曰“文皇帝服胡僧藥,遂致暴疾不救?!保☉椬诒炯o)是太宗之崩實由于服丹藥也。
乃憲宗又惑長生之說,皇甫镈與李道古等遂薦山人柳泌、僧大通待詔翰林,尋以泌為臺州刺史,令其采天臺藥以合金丹,帝服之,日加燥渴。裴潾上言“金石性酷烈,加以燒煉,則火毒難制?!辈宦?。帝燥益甚,數(shù)暴怒責左右,以致暴崩。(憲、穆二紀及裴潾、王守澄傳)是又憲宗之以藥自誤也。
穆宗即位,詔泌、大通付京兆府,決杖處死,是固明知金石之不可服矣!乃未幾聽僧惟賢、道士趙歸真之說,亦餌金石。有處士張皋上書切諫,詔求之,皋已去不可得。尋而上崩。是穆宗又明知之而故蹈之也?! 【醋诩次唬t惟賢、歸真流嶺南,是更明知金石之不可服矣!尋有道士劉從政說以長生久視之術,(老子:“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奔撮L生不老也。)請求異人,冀獲異藥。帝惑之,乃以從政為光祿卿,號“升元先生”。又遣使往湖南、江南及天臺采藥。(敬宗本紀)是敬宗又明知之而故蹈之也。(趙翼此段有誤。按本紀流趙歸真等,系文宗時事,而敬宗寶歷二年以趙歸真充兩街道門都教授博士,尚惑于其術也。至敬宗之崩,系劉克明等謀害,時年十八,在位僅三年。)
武宗在藩邸早好道術修攝之事,及即位,又召趙歸真等八十一人于禁中修符箓、煉丹藥。(武宗本紀)所幸王賢妃私謂左右曰“陛下日服丹,言可不死,然膚澤日消槁,吾甚憂之。”(王賢妃傳)后藥發(fā)燥甚,喜怒不常,疾既篤,旬日不能言,宰相李德裕請見不得,未幾崩。是武宗又為藥所誤也。
宣宗親見武宗之誤,然即位后,遣中使至魏州諭韋澳曰“知卿奉道,得何藥術?可令來使口奏?!卑母阶嘣弧胺绞坎豢陕?,金石有毒不宜服?!保ò膫鳎┑劬桂D太醫(yī)李元伯所治長年藥,病渴且中燥,疽發(fā)背而崩。懿宗立杖殺元伯。(崔慎由、畢諴二傳)是宣宗又為藥所誤也。
統(tǒng)計唐代服丹藥者六君。穆宗昏愚,其被惑固無足怪。太、憲、武、宣皆英主,何為甘以身殉之?實由貪生之心太甚,而轉以速其死耳。李德裕諫穆宗服道士藥疏云“高宗朝有劉道合,玄宗朝有孫甑生,皆能以藥成黃金,二祖竟不敢服。”(德裕傳)然則二帝可謂知養(yǎng)生矣。
其臣下之餌金石者, 如杜伏威好神仙術,餌云母被毒暴卒。(伏威傳)
李道古既薦柳泌,后道古貶循州,終以服藥歐血而卒。(道古傳)
李抱真好方術,有孫季長者,為治丹云“服此當仙去?!北д嫘胖?,謂人曰“秦、漢君不遇此,我乃遇之,后升天,不復見公等矣!”餌丹至二萬丸,不能食,且死,道士牛洞元以豬肪、谷漆下之,病少間,季長來曰“將得仙,何自棄也?”乃益服三千丸而卒。(抱真?zhèn)鳎┧拐嬗薅蓱懸樱?br>
惟武后時,張昌宗兄弟亦曾為之合丹藥,蕭至忠謂其有功于圣體,則武后之餌之可知,然壽至八十一,豈女體本陰,可服燥烈之藥,男體則以火助火,必至水竭而身槁耶?
玄宗五代一堂 肅宗為太子時生代宗,為嫡皇孫。生之三日,玄宗臨澡,嫡孫體弱,負姆嫌陋,更取他宮兒進,玄宗觀之不樂,姆叩頭言非是,玄宗曰“非爾所知,趣取兒來?!庇谑且姷諏O,玄宗大喜,向日視之曰“福過其父?!鳖櫫κ咳铡耙蝗找娙熳?,樂哉!”(吳皇后傳)此已屬盛事。
又案舊書順宗紀:順宗生于肅宗上元二年,時玄宗尚為太上皇,是玄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凡五代共一堂,則不惟一日見三天子,且一堂有五代天子也?! √朴袃缮显晏?br>
年號重襲已見叢考前編,皆異代之君不知詳考,致有誤襲前代年號者。至唐則高宗有上元年號,而肅宗亦以上元紀年。高之與肅相去不過六、七十年,耳目相接,朝臣豈無記憶?乃以子孫復其祖宗之號,此何謂耶?
元順帝慕元世祖創(chuàng)業(yè)致治,而用其至元紀年,故當時有重紀至元之稱,衰亂之朝,不知典故,固無論矣!
德宗好為詩
唐諸帝能詩者甚多,如太宗、玄宗、文宗、宣宗皆有御制流傳于后。而尤以德宗為最。劉太真?zhèn)髦^“帝文思俊拔,每有御制,輒命朝臣畢和?!?br>
今案本紀:
貞元二年,宴群臣于麟德殿,賦詩一章,令群臣和。
四年,賜百寮宴曲江亭,賦重陽賜宴詩六韻。(唐時于長安東南曲江亭賜宴,稱“曲江宴”)
六年,又宴曲江亭,賦中和節(jié)賜宴詩七韻。
上已節(jié),又宴,賦上已詩一章。
九年正月,朝罷,賦退朝觀仗歸營詩。
十年,曲江九日賜宴又賦詩?! ∈荒辏n宰臣兩省供奉官宴曲江,賦詩六韻。
十二年,御制刑政箴一首,又制中和樂武曲,于御殿奏之。
是年仲春,賜宴麟德殿,九日,賜宴曲江,皆賦詩?! ∈吣曛俅杭爸仃栙n宴曲江,亦皆賦詩。
十八年,九日宴馬嶙山池,亦賦詩,皆命群臣屬和。
此見于本紀者也。
貞元四年,九日之宴,帝親為詩序,令朝官和進,帝親考其詩,以劉太真、李紓等四人為上,鮑防、于邵等四人為次,張蒙、殷亮等二十三人為下,李晟、馬燧、李泌三宰相之詩,不加優(yōu)劣。(見太真?zhèn)鳎 №f綬在內(nèi)直,帝作黃菊歌,顧左右曰“不可不示韋綬?!奔辞踩顺滞R即附和進。(綬傳)
又嘗制宸扆臺衡二銘賜馬燧。(燧傳) 杜希全赴鎮(zhèn)天德,獻體要八章,多所規(guī)諷,帝制君臣箴賜之。(希全傳)
張建封入朝將還鎮(zhèn),帝賦詩餞之。(建封傳)
此皆見于列傳者也。
今載其數(shù)首。
貞元四年曲江賜宴詩曰“早衣對庭燎,躬化勤意誠。時此萬機暇,適與佳節(jié)并。曲池潔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氣澄,臺殿秋光清。朝野慶年豐,高會多歡聲。永懷無荒戒,良士同斯情?!?br>
其賜建封詩曰“牧守寄所重,才賢生為時。宣風自淮甸,授鉞膺藩維。入覲展遐戀,臨軒慰來思。忠誠在方寸,感激陳情詞。報國爾所尚,恤人予是資。歡宴不盡懷,車馬當還期。谷雨將應候,行春猶未遲。勿以千里遙,而云無已知。” 褒貶前代忠奸
式閭表墓為新朝激揚首務,(于生者則式其閭門,死者則表其墓,所以激勵宣揚。)所以表是非之公,新天下之耳目也?! √莆涞略?,詔“隋高颎、賀若弼、薛道衡、宇文、黃純等,并抗節(jié)懷忠,陷于極刑,特贈官加謚。” 貞觀元年,詔“齊崔季舒、郭遵封、李琰以極言蒙難,褒敘其子孫?!眲t不惟贈恤死者,且官其后人矣。
麟德元年,又詔“訪周宇文孝伯子孫,授以官?!薄 〈私园伊畹湟?。
貞觀元年,追論隋臣裴虔通手弒煬帝之罪,削爵流歡州。
七年,又詔“宇文化及及弟智及、司馬德戡、裴虔通、孟景、元禮、楊覽、唐奉義、牛方裕、元敏、薛良、馬舉元、武達、李孝本、孝哲、張愷、許宏仁、令狐行達、席德方、李覆等弒煬帝者,其子孫并禁錮,勿得齒敘?!贝艘嗾寻D惡之公。
然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化及等已死,錮其子孫是矣。裴虔通尚在,而徒以前代之事,不復正以誅殛,僅配流遐裔,尚不免失刑也。
武后圣歷元年,又追貶隋楊素子孫,不許仕京官及侍衛(wèi)。
謚兼美惡
唐制:三品以上皆得請謚,而其人之賢否不同,則必核其生平以定之。蓋猶存古道也。
皇甫無逸官于蜀,其母卒于京,無逸奔喪歸,在途而死。太常謚曰“孝”,王圭駁之,謂“無逸赴官,不與母偕,不可稱孝?!蹦烁u“良”。
蕭瑀卒,太常謚曰“肅”,太宗以其多忌,改謚“貞褊”。
裴矩卒,初謚曰“恭”,劉洎以其侈肆駁之,乃改謚“縱”。
封儉卒,后奸邪事發(fā),改謚曰“繆”?! ≡S敬宗卒,博士袁思議“敬宗棄子荒徼,嫁女蠻落?!敝u曰“繆”。敬宗孫彥伯請改謚,博士王福畤執(zhí)不可,詔尚書省更議,以既過能改為恭,乃請謚曰“恭”。(新書謂更謚“蔡”。)
韋巨源卒,太常謚曰“昭”,李邕以其附武、韋為相,不當?shù)妹乐u,雖不聽而議者是之。
楊炎卒,謚“肅愍”,孔戣駁之,改謚“平厲”。
高璩卒,博士曹鄴議其為相時,交游丑雜,請謚為“刺”。從之。
皆見于本傳。
是俱能存彰癉之公,不專以美舉阿人者。然其時已多請囑失實之弊?! ±钣葜僮嘌浴肮耪邔⒃嵴堉u,今近或二、三年,遠或數(shù)十年方請,人歿已久,采諸傳聞,不可考信;取諸誄狀,亦多浮詞。請自今凡應得謚者,前葬一月,請考功太常定謚。在京者不得過半期,在外者不得過一期。若不請者,許考功即察行謚之?!保ㄓ葜賯鳎┥w唐猶詳慎謚法如此。
后世惟賜謚者始得謚,即邀恩賜,自必其人履行無虧,故謚皆有美而無惡也。
唐追贈太子之濫
子帝而追帝其父,禮也。弟而追帝其兄,兄而追帝其弟,已屬過當。
如:玄宗追冊中宗子襄王重茂為帝,以重茂本韋后所立為帝后,退封襄王,故薨而仍以帝號還之,尚不失為厚。
玄宗又以兄憲讓己為太子得立,憲薨,追贈讓皇帝?! ∶C宗以長兄琮早薨,追贈奉天皇帝。
代宗以弟倓有功,被讒死,追贈承天皇帝。
皆禮之過者。然猶有說以處此。
至太子而追崇為帝,必其子即位而追帝之。
如:金世宗太子允恭以子章宗即位而謚為顯宗。
元世祖太子珍戩以子成宗即位而謚裕宗是也。
乃唐高宗之太子宏薨,而贈孝敬皇帝,則以父而追帝其子,不經(jīng)之甚矣! 若追贈太子,必其曾為太子,或早薨,或不得其死,則仍復其舊稱。
如:中宗子重潤在高宗時已立為皇太孫,后為武后杖死。神龍初,贈懿德太子。
憲宗立子寧為太子,薨,贈惠昭太子。 文宗立子永為太子,后廢死,贈莊恪太子。
此父之追贈其子也。(太宗立子承干為太子,后廢,薨不追封。高宗立子忠為太子,后廢死,封燕王。昭宗立子德王裕為太子,后劉季述廢昭立裕為帝,反正后,仍以裕為德王。)
中宗立子重俊為太子,后起兵誅武三思敗死,睿宗追贈節(jié)愍太子。
此以叔而贈其侄,亦以其曾為太子也。
高祖立子建成為太子,太宗殺之,即位后,仍贈隱太子。
高宗立子賢為太子,為武后廢死,睿宗追贈章懷太子。
玄宗立子瑛為太子,以讒死,肅宗仍贈太子?! 〈艘缘芏浶郑嘁云湓鵀樘?,還其舊物也。
敬宗子普,文宗時薨,贈悼懷太子。 懿宗子倚,為劉季述所殺,昭宗贈恭哀太子。
此以叔而贈其侄,亦以普、倚本應為太子,特以年幼未得立而還其舊物,尚不失為厚也。
至未為太子而死后追贈者,
如玄宗子琬薨,贈靖恭太子。
代宗子邈薨,贈昭靖太子。
宣宗子漢薨,贈靖懷太子。
此則其人本不應為太子,而歿以太子之號榮之,已不免紊于禮,然此猶父之贈其子,于名分尚順也。
若玄宗贈弟申王撝為惠莊太子、岐王范為惠文太子、薛王業(yè)為惠宣太子。此三王者,將以為睿宗之太子耶?則睿宗自有太子憲,(睿宗在武后時為帝,先立憲。后玄宗平內(nèi)難,憲讓玄宗為太子)繼又以玄宗為太子。此三王初未身為太子,則加以大國榮封可矣。太子之稱,究屬以子繼父而言,非同官爵之可加贈也,而以施于未為太子之弟,轉似下儕于己子之列,此則茍欲以追崇見其友愛,而不知轉失禮甚矣!
后穆宗子湊,文宗時以讒死,文宗贈懷懿太子。穆宗已有太子,敬宗為帝,湊未為太子也,而文宗以從兄贈之為太子,亦同此失。(顧寧人日知錄內(nèi)但舉秦文公太子卒,賜謚為竫公,及代宗追謚弟承天皇帝二事,尚未備。)
帝號標后謚
以帝號標后謚,乃范蔚宗漢書追書之例,非當日本制也。
光武陰后本謚“烈”,以光武謚合之,故曰“光烈”。
明帝馬后本謚“德”,以明帝謚合之,故曰“明德”。
章帝竇后之稱“章德”,
和帝鄧后之稱“和熹”, 安帝閻后之稱“安思”,
桓帝竇后之稱“桓思”, 靈帝何后之稱“靈思”,
獻帝曹后之稱“獻穆”,皆仿此?! ∑浠傅哿汉笾u“懿獻”二字,不便合帝謚并稱,則曰“桓帝懿獻梁皇后”。
此可以見范史牽合之書法也。
后世不察,乃遂于皇后定謚時,即系以帝號。
如唐高祖竇皇后崩,合帝謚曰“太穆神皇后”。
文德皇后崩,始謚“文德”,及太宗崩,合謚曰“文德圣皇后”。
是反以夫從婦矣!
睿宗竇后之謚,
太常初謚曰“大昭成”, 或援范史例,謂“宜引‘圣真’冠謚,以單言配之,應曰‘圣昭’或‘睿成’,以雙言配之,應曰‘大圣昭成’或‘圣真昭成’。(以睿宗謚元真大圣大興孝皇帝故也)謂此后漢光烈等謚例,且本朝太穆、文德故事也。”
太常駁之曰“蔚宗以帝號標后謚,是史家記事體,婦人非必與夫同也。入廟稱后,義系于夫,在廟稱太,義系于子。文母生號也,文王謚也,周公豈以夫從婦乎?后漢書不可為據(jù)?!?br>
詔曰“可”。(俱見皇后傳) 后漢書皇后紀論曰“漢世皇后無謚,皆因帝謚以為稱。中興明帝始建‘光烈’之稱,其后定以‘德’配,故馬、竇二后俱稱‘德’焉。蔡邕始追正‘和熹’之謚,其‘安思’、‘順烈’以下,皆依而加焉?!?br>
案蔡邕謚議曰“漢世母氏無謚,至明帝始建‘光烈’之稱,自是轉因帝號加之以‘德’,上下優(yōu)劣,混為一體,殊非禮制。謚法有功安人曰‘同’,帝后一體,禮亦宜同,大行皇太后謚宜為‘和熹’。” 據(jù)此,則后之有專謚,始于明帝之謚陰后,繼成于蔡邕之謚鄧后。
又案魏道武追謚先世皇后皆無本謚。北史后妃傳序云“皆從帝謚為皇后謚”,今案如神元皇后竇氏、桓皇后惟氏、平文皇后王氏之類是也。
神元、桓、平、文皆帝謚也,其皇后無本謚,故即從帝之謚也。
至道武以后,則后自有謚。如道武宣穆皇后劉氏、明元昭哀皇后姚氏是也。道武、明元,帝謚也;宣穆、昭哀,后謚也,其曰“道武宣穆”及“明元昭哀”者,亦史家追書之例,以帝號標后謚也。
皇后哀冊尊稱 德宗昭德皇后薨,侍郎李紓撰冊文曰“大行皇后”,帝以為不典,命學士吳通元為之,又云“咨后王氏”,議者亦以為非。宜如貞觀中岑文本撰文德皇后謚冊曰“皇后長孫氏”。(舊唐書)
祔葬變禮
(說文解字:祔,后死者合食于先祖。即后死者合葬于先死者。)
招魂而葬本起于東漢。
光武姊元為鄧晨妻,起兵時,元被害,后晨封侯卒,帝追尊姊為公主,招其魂,與晨合葬。此招魂葬之始也。
唐中宗和思趙皇后,先為武后幽死,莫知瘞所。中宗崩,議者以韋后得罪,不宜祔葬,乃追謚趙為皇后,欲行招魂祔葬之禮。
博士彭景直上言“古無招魂之禮,不可備棺槨。宜據(jù)漢書郊祀志,葬黃帝衣冠于橋山故事,以皇后袆衣(后之祭服,上有雉圖。周禮天官內(nèi)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鄭玄注:袆衣,畫翚者。從王祭先王則服袆衣。)於陵所寢宮招魂,置衣于魂輿(靈車),以太牢告祭,遷衣于寢宮,覆以夷衾而祔葬焉?!睆闹?br>
睿宗劉后、竇后亦皆為武后所殺,莫知瘞所,后亦招魂葬之。蓋亦仿趙后例也。
然古不墓祭,惟以立主于廟為重,蓋魂氣歸于天,體魄歸于地,招魂而葬,是欲以歸天之魂,使之入地,理難強通。即葬衣冠而必先招魂于衣冠,然后葬之,是仍欲使魂入地也。既莫知瘞所,似不必復設祔葬之虛禮,但奉主祔廟可耳。
案晉東海王越歿于項,其喪柩為石勒所焚,妃裴氏渡江歸于元帝,欲招魂葬越,博士傅純曰“圣人制禮,設冢槨以藏形,事之以兇;主廟祧以安神,事之以吉。送形而往,迎精而反,此墓、廟之大分,形、神之異制也。室廟、寢廟,祭非一處,所以廣求神之道,而獨不祭于墓,非神之所處也?!彼煸t不許,是晉人已有定議矣!
代宗沈后(德宗之母)陷賊不知存亡,德宗即位,屢求不獲,至憲宗時,群臣請仿晉庾蔚之議“尋求三年之后,又俟中壽而服之。”(東晉初中原喪亂,室家離析,朝廷議二親陷沒寇難,應制服不?庾蔚之云:“二親為戎狄所破,存亡未可知者,尋求之理絕,三年之外,猶宜以哀素自居,待中壽而服之也。”)乃以是年九月發(fā)哀,先令造袆衣一副,擇日祔代宗陵。此亦無于禮者之禮也。 案晉書李允傳:允祖敏避公孫度之命,浮海不知所終。允父信追求,積年不獲,欲行喪,又恐父尚存,有鄰人與父同歲者死,乃以是時行喪。后因徐邈勸娶妻,既生子,遂絕房室。此亦一故事?! ∧鲜飞蜾▊鳎航盗钌蛐④夐T生牒(訴狀)稱“主人父靈柩在周,主人奉使關右,因欲迎喪,久而未返。今月晦,即是再期。主人弟息,應以是月末除靈?抑或應待主人還除靈?” 江德藻云“禮久而不葬,惟主喪者不除,其余各終月數(shù)而除。此家內(nèi)有事,未得葬者耳。孝軌既在異域,雖迎喪而無還期,諸弟若遂不除,則永絕婚嫁。宜咨沈洙?!?br>
洙議曰“禮有變正,有從宜,禮小記之文(久而不葬者,唯主喪者不除,其余以麻終月數(shù)者,除喪則已。注云:‘其余謂傍親?!?,禮之正也。但魏氏東關之役,失亡尸骨,葬禮無期,議者以為無終身之喪,故制使除服。晉室喪亂,或死于北庭,無從迎柩,故又申明其制。今孝軌喪還未有定期,在此者應除服,若喪柩得還,別行改葬之禮?!?br>
禮記云“改葬之禮服緦?!辈蝗虩o服送至親也?! ≈u后于廟
順宗王皇后崩,太常進謚,公卿欲告天地宗廟,禮院奏曰“案禮曾子問‘古者天子稱天以誄之?!屎笾u則讀于廟。江都集禮亦曰‘謚皇后于廟。’又曰‘皇后無外事,無為于郊也。準禮,賤不誄貴,子不爵母,所以必謚于廟者,宜受成于祖也?!侍熳又u于郊,后妃謚于廟?!睆闹?。
兩太后并稱 文宗即位時,敬宗母王太后尚在,而文宗自有母蕭太后,乃號敬宗母曰寶歷太后,又以兩太后難于分別,乃詔以宮名別之。寶歷太后居義安宮,稱義安太后。后武宗即位,文宗母蕭太后尚在,徙居積慶殿,乃稱積慶太后?! 』侍蟛坏y葬
穆宗久葬,其妃韋氏生武宗,亦已久亡。武宗立,欲以母祔葬於穆宗之光陵,宰臣奏“神道安于靜,光陵葬已二十年,不可更穿。太后所葬之福陵,亦崇筑已久,不宜徙。請但奉主祔廟?!蹦伦趶闹?。 又明世宗有三后,孝源,元配也。繼張后被廢。繼孝烈方氏薨。帝欲先以其神主祔太廟,群臣請“設位于皇妣?;屎笾?,后寢藏主則設幄于憲廟皇祖妣之右,以從祔于祖姑之義?!钡墼弧鞍灿邢韽拇硕鞑乇?,可祧仁宗,而以后主即列于朕之位次?!比撼佳浴昂箅m宜祔享,但遷及廟次,非臣子所敢言?!钡叟?,乃祔主于第九室。隆慶中,從群臣議,仍以元配孝源后合葬永陵,孝烈主移于宏孝殿。
案明憲宗生母周已尊為皇太后,孝宗時始崩。孝宗問劉健等祔廟禮,健曰“漢以前,一帝一后祔。二后自唐始也。祔三后自宋始也。三后者,一正后,一繼后,一生母也?!钡墼弧笆马殠煿?,祖宗來,一帝一后,今并祔,則壞禮自朕始矣?!彼觳坏y廟。嘉靖中,移祀陵殿,題主曰“皇后”,不系帝謚,以別嫡庶。自后穆宗母、神宗母、光宗、熹宗、莊烈帝母咸用此制?! 〗ǔ稍颖徽D
謀反者族誅,秦漢六朝以來皆用此法。(見崔仁師傳)太宗為秦王時殺建成、元吉,不過兄弟間互相屠害,其時太宗尚未為帝,不可以反論也。乃建成子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元吉子梁郡王承業(yè)、漁陽王承鸞、晉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俱坐誅,除其屬籍。是時高祖尚在帝位,而坐視其孫之以反律伏誅,而不能一救,高祖亦危極矣! 沒入掖廷
族誅者既誅其壯丁,而妻妾子婦及子孫之幼者,皆沒入掖廷為奴婢。如樊興、錢九隴俱以父犯罪,配沒為皇家隸人。(興等傳)武后殺唐宗室,壯者皆被戮,幼者皆沒入為官奴。(巢王明傳)李師道既誅,其小男沒入掖廷。(師道傳)此子孫之幼者也。
齊王元吉被誅,其妃沒入宮為太宗妃。(巢王明傳)盧江王瑗既誅,其姬入侍太宗。(王圭傳)上官儀及子庭芝既被誅,庭芝妻鄭及女婉兒配入掖廷。(儀傳)吳元濟之妻沈氏、李師道之妻魏氏,敗誅后,皆沒入。(元濟、師道傳)師道既誅,憲宗謂宰相曰“李師古之妻于師道叔嫂也,雖云逆族,亦宜等降。李宗奭妻亦士族也。今俱在掖庭,于法似稍深?!贝奕鹤唷按耸ブ魅蕫胖囊?。”于是師古妻裴氏、女宜娘,宗奭妻韋氏及男女皆釋。(群傳)御史李孝,本皇族也。坐李訓事誅,其女沒入宮,魏諫出之。(傳)又元載女真一,少為尼,載敗,沒入宮。德宗時始告以載死,號泣投地。則女之出家者亦不免也。(載傳)韓滉過汴,語劉元佐曰“宜早見天子,不可使太夫人白首與新婦、子孫填宮掖。(滉傳)蓋當時法令如此。然其中亦有生貴子者。肅宗為太子時,玄宗命高力士選良家子侍之,力士曰“京兆料擇,人得借口,不如掖廷衣冠女?!睍袇橇罟缱滤?,女沒入宮,力士選以進,后生代宗,即章敬皇后也。李锜反,被誅,其妾鄭氏沒入宮,憲宗幸之,后生宣宗,即孝明皇后也。
案北史崔昂傳,律文籍沒者,婦人年六十以上,免配官?! √婆?br>
報應之說本屬渺茫,然亦有不得不信者。
唐高祖初為晉陽留守時,宮監(jiān)裴寂私以宮人入侍。后太宗起兵,使寂以此事脅高祖,謂“二郎舉義旗,正為寂以宮人侍公,恐事發(fā)族誅耳?!备咦嬉饽藳Q。(寂傳)是高祖之舉兵,實以女色起也。及太宗殺弟元吉,即以元吉妻為妃。盧江王瑗以反誅,而其姬又入侍左右。是兩代開創(chuàng)之君皆以女色縱欲?! ∈胫懹^之末,武后已在宮中,其后稱制命,殺唐子孫幾盡,中冓之丑,千載指為笑端。韋后繼之,穢聲流聞,并為其所通之武三思榜其丑行于天津橋,以傾陷張柬之等。尋又與安樂公主毒弒中宗,宮闈女禍至此而極。
及玄宗平內(nèi)難,開元之始幾于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雖安史之變不盡由于女寵,然色荒志怠,惟耽樂之從,是以任用非人而悟,釀成大禍而不知,以致漁陽鼙鼓,陷沒兩京,而河朔三鎮(zhèn)從此遂失,唐室因以不競。追原禍始,未始非色荒之貽害也。然則以女色起者,仍以女色敗。所謂君以此始,亦以此終者。得不謂非天道好還之昭然可見者哉。
武后之忍
古來無道之君好殺者,有石虎、符生、齊明帝、北齊文宣帝、金海陵煬王;其英主好殺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
自其初搤死親女以誣王皇后,絕毛里之愛,奪燕昵之私,固已非復人理。(后為昭儀時生女,皇后至,撫弄而去,昭儀潛斃女于衾下,伺帝至,陽歡笑,發(fā)衾,女死矣。左右曰“皇后適至?!闭褍x悲啼,帝怒日“后殺吾女!”后無以自解,尋被廢。)
及正位后,王后、蕭良娣被廢,各杖二百,反接投釀甕中,日“令二嫗骨醉。”數(shù)日死,猶殊其尸。并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至死。又殺上官儀。其出手行事,即兇焰絕人,然此猶曰妒者常情,不得不害人以利己也。
稱制后,欲立威以制天下,開告密之門,縱酷吏周興、來俊臣、邱神績等起大獄,指將相,俾相連染,一切案以反論,吏爭以周內(nèi)為能,于是誅戮無虛日。大臣則裴炎、劉祎之、鄧元挺、閻溫古、張光輔、魏元同、劉齊賢、王本立、范履冰、裴居道、張行廉、史務滋、傅游藝、岑長倩、格輔元、歐陽通、樂思晦、蘇干、李昭德、李元素、孫元亨、石抱忠、劉奇等數(shù)十人;大將則程務挺、李光誼、黑齒常之、趙懷節(jié)、張虔、勖泉獻誠、阿史那元慶等亦數(shù)十人;庶僚則周思茂、郝象賢、薛顗、裴承光、弓嗣業(yè)、弓嗣明、弓嗣古、郭正一、弓志元、弓彭祖、王令基、崔察、劉昌從、劉延景、柳明肅、蘇踐言、白令言、喬知之、阿史那惠、杜儒童、張楚金、元萬頃、苗神客、裴望、裴璉、韋方質(zhì)、劉行實、劉日瑜、劉行感、張虔通、云宏嗣、李安靜、裴匪躬、范云仙、薛大信、來同敏、劉順之、宇文全志、柳璆、閻知微等數(shù)十百人,皆駢首就戮,如刲羊豕。甚至邱神績、來俊臣向為后出死力以害朝臣者,亦殺之。其流徙在外者,又遣萬國俊至嶺南殺三百余人。又分遣六御史至劍南、黔中等郡,盡殺流人,皆惟恐殺人之少,劉光業(yè)所殺九百余人,其余少者亦不減五百。雖明祖之誅胡、藍二黨,不是過也。然此猶曰中外官僚,非戚屬也。
越王貞、瑯玡王沖起兵謀復王室,事敗被誅,于是殺韓王元嘉、魯王靈夔、范陽王靄、黃公撰、東莞公融、霍王元軌、江緒王都、舒王元名、汝南王瑋、鄱旸公諲、廣漢公謐、汶山公蓁、廣都王、恒山王厥、江王知祥及其子皎嗣、鄭王璥、豫章王亶、蔣王煒、安南郡王穎、鄅國公昭、滕王元嬰子六人、紀王慎之子義陽王琮、楚國公璇、襄陽公秀、廣化公獻、建平公欽、曹王明,及諸宗室李直、李敞、李然、李勛、李策、李越、李黯、李兀、李英、李志業(yè)、李知言、李元貞、鉅鹿公晃等數(shù)十百人,除其屬籍,幼者流嶺表,又為六道使所殺。雖蕭鸞之殺高武子孫,完顏亮之殺太祖、太宗子孫,亦不是過也。然此猶曰李氏宗室,非武族也。
武元慶、元爽,則后兄也,惟良、懷運,則后兄子也。元慶、元爽尋坐事死。后姊之女為高宗所私,封魏國夫人,后私毒之死,又歸罪于惟良、懷運,殺之。然此猶曰異母兄侄,本不相睦也。
若高宗子,則后之諸子也。后宮所生忠,已立為皇太子,因武后有子宏,甘讓儲位,改封梁王,乃廢流黔州賜死。澤王上金,后宮楊氏所生,許王素節(jié),蕭淑妃所生,武三思諷周興誣以謀反,縊素節(jié)于驛亭,上金聞之亦自縊。上金七子、素節(jié)九子并誅,幼者悉囚雷州。然此猶曰非己所生也。
太子宏則后親子,立為儲貳,賢德聞天下,以其請蕭淑妃女之幽于掖廷者出嫁,遂惡之,又以其聰睿,不便于己,竟酖之死。宏既死,立其弟賢為太子,亦后親子也,又以觸忌,而使人發(fā)其陰事,高宗欲薄其罪,后日“大義滅親,不可赦!”乃廢為庶人,流巴州,后又遣邱神績逼殺之,并殺其子光順,僅一子守禮,亦幽于宮中,屢被杖。玄宗時,岐王嘗奏其能知雨旸,帝問之,對日“臣無他,天后時被杖創(chuàng)痕,雨則沈懣,霽則佳故耳?!庇种凶谧涌ね踔貪櫍瑒t后孫也,永泰公主,則后女孫也,主婿武延基,則女孫婿也,三人嘗私言張易之等出入宮中,恐有不利。后聞之,咸令自殺。太平公主夫駙馬薛紹,則親女婿也,亦以私怒殺之。此則因縱欲而殺親子孫,天理滅矣!然此猶不便于縱欲而害之也。
薛懷義入侍床第,寵冠一時,至命為行軍大總管,率十八將軍擊默啜,以宰相李昭德、蘇味道為其長史、司馬,可謂愛之極矣。后以嫌,即令太平公主伏有力婦人數(shù)十,縛而殺之,畚車載其尸還白馬寺。斯又情之最篤者,亦割愛而絕其命矣!
新唐書謂其“當忍斷,雖甚愛不少隱也?!闭媲Ч盼从兄倘艘苍?!
案古來太后以縱欲而殺子者,后魏文明馮太后行不正,有內(nèi)寵李奕,獻文帝因事誅之,馮太后遂害帝,然帝非馮后親子也。明帝母靈后胡氏,親生明帝,帝幼登極,太后恣行兇穢,后帝長,母子間起嫌隙,太后乃毒死明帝,后為爾朱榮沈于河,是徒有武后之失德,而無武后之雄才,更不足道也。
武后納諫知人
武后之淫惡極矣,然其納諫知人,亦自有不可及者。
初稱制,劉仁軌上疏以呂后為戒,后即使武承嗣赍敕慰諭之(仁軌傳)。大石國獻獅子,姚奏不貴異物,后即詔止其來使。九鼎成,欲以黃金涂之,亦為諫而罷。(傳)后欲以季冬講武,有司遷延至孟春,王方慶諫“孟春不可習武?!奔磸闹?。(武慶傳)季秋梨花開,后出以示宰相,皆以為仁及草木,杜景儉獨以為陰陽不和所致,后曰“真宰相也?!保ň皟€傳)河北民陷契丹者,武懿宗將奏殺之,景儉以為皆迫脅所致,宜原之。王求禮并謂“懿宗遇賊退縮,反加罪被脅之民,請斬懿宗以謝河北?!焙蠹礊樯夂颖薄#ň皟€、王求禮傳)張庭圭諫造大像,即允之,并召見面慰。(庭圭傳)朱敬則請改嚴刑從寬政,亦從之。(敬則傳)李嶠請雪舊為酷吏破家者,后未聽,桓彥范等又上十疏,卒從之。(嶠等傳)蘇安桓奏請歸政太子,后亦不怒。然此猶論列朝政也。
至其最寵幸而諱之者,宜莫如薛懷義、張易之、張昌宗。然蘇良嗣遇懷義于朝,命左右批其頰,懷義訴于后,后第戒其出入北門,毋走南牙觸宰相。而未聞罪良嗣也。(良嗣傳)懷義度白丁為僧,御史周矩劾之,后曰“朕即令赴臺。”懷義至,坦腹于床,矩召吏將案之,懷義遽乘馬去,矩以聞后,曰“此道人病風,不可苦問,其所度僧,聽卿勘?!本叵づ淞髦?。后矩為懷義所譖免官,亦未聞加以罪也。(矩傳)后晚年尤愛張易之、昌宗兄弟。易之誣奏魏元忠欲挾太子為耐久朋(新唐書魏玄同傳:玄同與裴炎締交,能保終始,故號耐久朋。)引張說為證,及廷詰,說言元忠無此語,雖貶元忠為高要尉,流說欽州,然未聞致之死也。易之贓賂事發(fā),為御史臺所劾,詔桓彥范、袁恕己等鞫之,彥范等奏罪當族,昌宗自陳為后煉丹有功,詔雖釋之,然尚以贓賂歸罪于其兄昌儀、同休,而罷其官,亦未聞罪彥范等也。昌宗引術者占己有天子分,宋璟劾奏,請付獄便窮究,后陽許而令璟出使幽州,別令崔神慶鞫免其罪,璟猶執(zhí)奏昌宗當斬,李邕曰“璟言是。”后雖不聽,亦未嘗罪璟、邕等也。(昌宗傳)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入宮,宴后前,韋安石奏賤類不宜預,顧左右逐出之,后更慰免,不聞其罪安石也。(安石傳)然此猶未直陳其淫穢之丑也。 至朱敬則疏諫選美少年,則曰“陛下內(nèi)寵有薛懷義、張易之、昌宗矣,近又聞尚食柳模自言其子良賓潔白美須眉,長史侯祥云陽道壯偉,堪充宸內(nèi)供奉?!被笍┓兑圆跒樗苇Z所劾,后不肯出昌宗付獄,彥范亦奏云“陛下以簪履恩久,不忍加刑?!贝私灾苯液笾嚓擎孕?,可羞可恥,敵以下所難堪,而后不惟不罪之,反賜敬則彩百段,曰“非卿不聞此言?!倍诃Z、彥范亦終保護倚任。
夫以懷義、易之等床第之間,何言不可中傷善類,而后迄不為所動搖,則其能別白人才,主持國是,有大過人者。其視懷義、易之等不過如面首之類。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至千百,后既身為女主,而所寵幸不過數(shù)人,固亦無足深怪。故后初不以為諱,并若不必諱也。至用人行政之大端,則獨握其綱,至老不可撓撼。陸贄謂“后收人心,擢才俊,當時稱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崩罱{亦言“后命官猥多,而開元中名臣多出其選?!迸f書本紀贊謂“后不惜官爵籠豪杰以自助,有一言合,輒不次用,不稱職,亦廢誅不少假,務取實才真賢?!比粍t區(qū)區(qū)帷薄不修,固其末節(jié),而知人善任,權不下移,不可謂非女中英主也。
案魏文明馮后雖毒死獻文帝,然能慈愛獻文之子孝文帝迄于成立,孝文雖御極而性謙謹,事皆決于太后,太后多智猜忍,殺戮賞罰,決于俄頃。王睿出入臥內(nèi)數(shù)年,便為宰輔,李沖以才見任,亦由幃幄之寵,錫賚不可勝計,然后性嚴明,左右有過,動加捶楚,尋又待之如初,或更加富貴,故人人懷于利,至死而不思退。太后又外禮人望元丕、游明根等,每至獎美王睿等,輒引丕等參之,以示無私。
改惡人姓名
惡其人而改其姓名,蓋本于左傳所云梼杌、饕餮、渾沌、窮奇之類,然此但加以惡稱,非易其氏名,且非朝制也。其改為惡姓惡名者,王莽以單于囊知牙斯不順,命改匈奴單于為降奴單于,此已開其端。后漢桓帝誅梁冀,惡梁姓,時鄧后猶冒梁姓,乃改后姓為薄,此改姓也。吳孫皓殺何定,以其惡似張布,乃改定名為布,此改名也。(孫峻、孫琳專權肆惡,伏誅,吳主孫休削其宗室屬籍,但稱故峻、故琳,此另是一法。)晉成帝時,南頓王司馬宗有罪,誅貶其族為馬氏。宋竟陵王劉誕反,伏誅,孝武帝改其姓為留氏。(留與劉同音也)又改晉熙王母謝氏為射氏。齊明帝殺魚腹侯子響,改其姓為蛸氏。(蛸與蕭同音也)梁武帝弟子正德奔魏,尋又亡歸,帝改其姓為背氏。豫章王綜奔魏,帝惡其悖逆,改其子直為悖氏。武陵王紀起兵被誅,元帝改其姓為饕餮氏。隋楊元感反,伏誅,煬帝改其姓為梟氏。唐高宗王皇后、蕭良娣為武后所殺,武后改王皇后姓為蟒氏,蕭良娣姓為梟氏。武后又殺其侄武惟良、武懷運,皆改姓蝮氏。革命后,瑯玡王沖、越王貞起兵復唐,事敗被殺,皆改姓虺氏。連坐之韓王元嘉、魯王靈夔、范陽王靄、黃公撰、東莞公融、常樂公主,亦改為虺氏。契丹首領李盡忠及孫萬榮反,后遣兵討之,改李盡忠為李盡滅,孫萬榮為孫萬斬。突厥默啜入寇,改其名曰斬啜。又骨咄祿入寇,改其名曰不卒祿。中宗時,成王千里欲誅武三思黨宗楚客等,不克被誅,改姓蝮氏。玄宗初,太平公主謀逆,竇懷貞懼罪投水死,追戮其尸,改姓毒氏,宗室李晉亦與太平之謀被誅,改姓厲氏。皆亂世不經(jīng)之陋例也。(清世宗雍正罪其八弟允、九弟胤,易名為阿其那、塞斯黑,滿語為豬、狗之意,亦為亂世不經(jīng)之陋例耶?)
朝賀近臣先行禮
朝賀時,近御諸臣須于殿陛侍班,故先于內(nèi)殿行禮,然后隨至正殿。此制蓋自唐武宗始。會昌元年,中書省奏“元日御含元殿,百官就列,惟宰相及兩省官皆于未開扇之前立欄檻內(nèi),及扇開,即侍立于御前,是宰相近臣轉不得行禮。請御殿日,宰相兩省官在香案前侍立,俟扇開,即再拜,拜訖,升殿侍立,然后百官行禮?!睆闹?。
大臣搜檢
漢制:大臣劍履上殿者,例帶木劍,不得有兵刃。蓋防微杜漸之意。魏晉以來,遂著令進見者必先搜檢。雖宰相不免焉。唐文宗始命停之,詔曰“任則不疑,疑則不任。乃自魏晉以來,虛儀檢索,舊習尚存。朕方推大信,況吾臺宰,又何間焉。自后紫宸坐朝,眾寮既退,宰臣復進奏事,其監(jiān)搜宜停。”(本紀)可知此詔以前,大臣搜檢,久成故事,君臣一體,何至猜防若此?此文宗可謂知政體矣。然如金熙宗時,海陵為相,與十余人帶刀入宮,侍衛(wèi)等見以為常,遂成弒逆,是亦不可過于闊略也。
度牒
宋時,凡賑荒興役,動請度牒數(shù)十百道濟用,其價值鈔一、二百貫,至三百貫不等。(僧道出家的證明文件,上載僧道本籍、俗名、年齡、所屬寺院道觀、師名及官署關系者的連署,可免徭役。)不知緇流(僧尼)何所利而買之?及觀李德裕傳而知唐以來度牒之足重也。徐州節(jié)度使王智興奏“準在淮泗置壇,度人為僧,每人納二絹,即給牒令回?!崩畹略r為浙西觀察使,奏言“江淮之人聞之,戶有三丁者,必令一丁往落發(fā),意在規(guī)避徭役,影庇貲產(chǎn),今蒜山(地名)渡日過百余人,若不禁止,一年之內(nèi),即當失卻六十萬丁矣!”據(jù)此,則一得度牒,即可免丁錢、庇家產(chǎn),因而影射包攬可知,此民所以趨之若鶩也。然國家售賣度牒,雖可得錢,而實暗虧丁田之賦,則亦何所利哉!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貞觀中直諫者首推魏征?! √趪L謂征曰“卿前后諫二百余事,非至誠何能若是?”
又謂朝臣曰“人言魏征舉止疏慢,我但覺其嫵媚耳。”
征以疾辭位,帝曰“金必鍛煉而成器,朕方自比于金,以卿為良匠,豈可去乎?” 至今所傳十思、十漸等疏,皆人所不敢言,而帝悉聽納之,此貞觀君臣間直可追都俞吁咈之盛也。(書經(jīng)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钡墼唬骸坝帷!睍?jīng)堯典:帝曰:“吁!咈哉!”都、俞、吁、咈,均為感嘆詞。都、俞表同意。吁、咈,表反對。都俞吁咈后引申為君臣議事融洽。)
然其時直諫者不止魏征也。今案新舊唐書各傳:
薛收諫獵,帝即賜金四十鋌以獎之。孫伏伽諫元師律罪不當死,帝即賜以蘭陵公主園,直百萬,或以為太厚,帝曰“朕即位,未有諫者,是以賞之?!?br>
溫彥博諫長安令楊纂失察罪不當死,帝即赦之。 虞世南諫田獵、諫山陵之制不宜過厚、諫宮體詩不宜作,恐天下從風而靡、諫勿以功高自矜,勿以太平自怠,帝嘗曰“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憂不理?” 馬周諫大安宮宜崇奉、宗廟宜親祀、樂工王長通等不宜賜官,帝購大宅直二百萬者賜之。
廬江王瑗姬侍側,王圭曰“陛下知瑗殺其夫而取之以為非,奈何又令侍左右?”帝即出之。諫祖孝孫雅士,不宜令教女樂。帝雖責之,明日悔,語房元齡令群臣勿因此不言。
姚思廉諫幸九成宮,賜帛五十疋?! 「呒据o指陳時政得失,帝賜以鐘乳一兩,曰“卿以藥石之言進,故以藥石相報?!?br>
載胄諫修洛陽宮,帝嘉之。
張元素亦諫修洛陽宮,至以為甚于煬帝。帝曰“卿謂我不如煬帝,何如桀紂?”對曰“若此役卒興,同歸于亂耳?!钡蹏@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泵T役,賜帛二十疋?! ●宜炝贾G寵魏王泰太過,帝納之。諫告成東岳,即罷封禪。張元素令史出身(掌理案卷、文書的小吏),帝問其履歷,元素慚不能對,遂良謂“元素已擢至三品,陛下不宜對群臣窮其門戶。”
帝常論山東人物,張行成言“天子以四海為家,不宜以東西為限?!钡凵浦?,賜馬一匹、錢十萬、衣一襲?! ∨崛受壦揭坶T夫,帝欲斬之,李乾祐奏罪不應死。帝即免之。
權萬紀不能教太子承干以正,帝欲誅之,柳范曰“房玄齡尚不能止陛下獵,豈可獨罪萬紀?”帝大怒,拂衣入,久之,獨召范慰諭之。
帝好與群臣論難,劉洎力諫,帝詔答曰“輕物驕人,恐由于此,敬當虛懷改之?!变┯盅浴敖鼇砩蠒?,或面加窮詰,恐致阻進言之路?!钡墼弧扒溲允且?,當改之?!?br>
此皆見于各傳者也?! ∥赫鲊L言“陛下導之使言,臣所以敢諫,若陛下不受,臣豈敢犯龍鱗?”帝嘗宴韋挺、虞世南、姚思廉等,謂曰“龍有逆鱗,人主亦然,卿等遂能不避觸犯,常如此,朕豈慮危亡哉!”是諸臣之敢諫,實由于帝之能受諫也。獨是仁善之君則能納誨;英睿之主每難進言。以太宗之天錫智勇,手定天下,制事決機,動無遺策,宜其俯視一切,臣下無足當意者。乃虛懷翕受,惟恐人之不言,非徒博納諫之名,實能施之政事,其故何哉?蓋親見煬帝之剛愎猜忌,予智自雄,以致人情瓦解而不知,盜賊蜂起而莫告,國亡身弒,為世大僇。故深知一人之耳目有限,思慮難周,非集思廣益,難以求治,而飾非拒諫,徒自召禍也。煬帝惡諫,曰“有諫者,當時不殺,終不令生于地上。”蘇威欲言不敢,因午日獻古文尚書,煬帝曰“訕我也?!奔闯J挰r諫伐遼,即出為郡守。董純諫幸江都,即賜死。由是人皆鉗口,至喪國亡身而不悟。(見吳兢疏)此太宗所親見也,惟見之切,故懼之深,正張廷圭所云“多難興邦,殷憂啟圣,皆以事危則志銳,情迫則思深也。”魏征之諫亦動以隋為戒,謂“隋帝豈惡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長久哉?特恃其富強,不慮后患,驅(qū)天下以從欲,遂以四海之尊,殞于匹夫之手,陛下當鑒彼之失?!庇衷弧拔抑?,實在有隋,隋氏亂亡之源,圣明所親見。隋之未亂,自謂必無亂;隋之未亡,自謂必不亡。所以甲兵屢動,徭役不息,至于身戮而猶未悟。今能思其所以亂則治矣!思其所以亡則存矣!”馬周亦言“煬帝笑齊、魏之失國,今之視煬帝,猶煬帝之視齊、魏也?!贝水敃r君臣動色相戒,皆由殷鑒不遠,警于目而惕于心,故臣以進言為忠,君以聽言為急。其后勛業(yè)日隆,治平日久,即太宗已不能無稍厭魏征,謂“貞觀之初,導人以言。三年后,見諫者悅而從之。近一、二年,勉強受諫而終不平?!笔强芍懹^中年,功成志滿,已不復能好臣其所受教。然則懼生于有所懲,怠生于無所儆,人主大抵皆然。若后世蒙業(yè)之君,運當清泰,外無覆車之戒,而內(nèi)有轉圜之美,豈不比太宗更難哉! 時政記
左右史起居注之外,有政事及奏對由宰相撰錄者,謂之“時政記?!?br>
案舊書:唐初記注最詳備,蘇冕言“貞觀中每日朝退后,太宗與宰臣參議政事,即令起居郎一人執(zhí)簡記錄,由是貞觀注記政事極詳。”
高宗時,許敬宗、李義甫用權,多妄奏事,恐史官書之,遂奏令隨仗便出,不得備聞機務。姚璹乃表請“仗下所言政要,宰相一人專知撰錄,是為時政記,每月封送史館?!痹紫嘀珪r政記,自此始也。
據(jù)舊書云:璹罷后,其事遂寢。賈耽、齊抗,貞元時為相(德宗)又修之。耽、抗罷而事又寢。然憲宗嘗問李吉甫“時政記,記何事?”吉甫曰“是宰相記天子事,以授史館之實錄也。左史記言,今起居舍人是;右史記事,今起居郎是。永徽中(高宗),姚璹監(jiān)修國史,慮造膝之言,外間或不得聞,因請隨奏對而記于仗下,以授史館,今時政記是也。”上曰“間有不修何也?”曰“面奉德音,未及行者,不可書付史官;有謀議出于臣下者,又不可自書付史官故也?!保☉椬诩o)又裴休嘗奏言“宰相知印者撰時政記,或多載己言而略他人之言,史官莫得知。請自今宰相各自為記,令付史館。”(唐宰相不只一人,中書、門下、尚書長官及同平章事皆為宰相,而以掌印者居首位。)從之。(休傳)可見歷朝仍皆有時政記,未嘗廢也?! ∑浜笥稚宰兤淅?。穆宗時,宰臣崔植等奏請“坐日所有君臣獻替事宜,應隨日撰錄,號為‘圣政記’,歲終付史館?!眲t不必每月送史館,至歲終始送矣。
文宗又詔“時政記因循日久,廢墜日多,自后宰臣奏事及臨時處分,委中書門下丞一人,隨時撰錄,每季送館?!眲t又不必宰相自撰,而令中書門下丞撰錄矣。然皆于紀錄政事,致其詳慎,可為后世法也。
天子不觀起居注
左史記言,右史記事,歷代皆重其職。
唐太宗嘗欲觀起居注,朱子奢曰“恐開后世史官之禍,史官全身畏死,悠悠千載,尚有聞乎?”(子奢傳)
后至文宗益重其事,每入閣日,左右史執(zhí)筆立于螭頭之下,宰相奏事得以備錄。宰臣既退,上召左右史更質(zhì)證所奏是非,故開成政事最詳。(張次宗傳)(新唐書百官志:復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筆隨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內(nèi)合,則夾香案分立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筆,皆即坳處,時號螭頭。) 帝嘗與宰相議事,適見鄭朗執(zhí)筆螭頭下,謂曰“向所論事,亦記之乎?朕將觀之?!崩室熳由菔聦υ弧笆凡浑[善諱惡,人主或飾非護失,見之則史官無以自免,即不敢直筆。昔褚遂良亦稱‘史記天子言動,雖非法必書,庶幾自飭也?!钡墼弧袄士芍^善守職者,朕恐平日之言不合治體,庶一見得以改之耳?!崩誓松现?。(朗傳)
后帝又欲觀魏謨起居注,謨曰“陛下但為善事,勿畏臣不書。”帝曰“我嘗取觀之?!敝冊弧按耸饭偈氁病1菹氯粢灰娭源藞?zhí)筆者須有回避,后世何以示信乎?”乃止。
論者咎朗而是謨。
唐諸帝多餌丹藥
古詩云“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弊郧鼗?、漢武之后,固共知服食金石之誤人矣!及唐諸帝又惑于其說而以身試之。
貞觀二十二年,使方士那羅邇婆娑于金飆門造延年之藥。(舊書本紀)高士廉卒,太宗將臨其喪,房玄齡以帝餌藥石,不宜臨喪,抗疏切諫。(士廉傳)是太宗實餌其藥也。其后高宗將餌胡僧盧伽阿逸多之藥,郝處俊諫曰“先帝令胡僧那羅邇婆娑依其本國舊方合長生藥,征求靈草異石,歷年而成,先帝服之無效。大漸之際,高醫(yī)束手,議者歸罪于胡僧,將申顯戮,恐取笑外夷,遂不果。”(處俊傳)李藩亦謂憲宗曰“文皇帝服胡僧藥,遂致暴疾不救?!保☉椬诒炯o)是太宗之崩實由于服丹藥也。
乃憲宗又惑長生之說,皇甫镈與李道古等遂薦山人柳泌、僧大通待詔翰林,尋以泌為臺州刺史,令其采天臺藥以合金丹,帝服之,日加燥渴。裴潾上言“金石性酷烈,加以燒煉,則火毒難制?!辈宦?。帝燥益甚,數(shù)暴怒責左右,以致暴崩。(憲、穆二紀及裴潾、王守澄傳)是又憲宗之以藥自誤也。
穆宗即位,詔泌、大通付京兆府,決杖處死,是固明知金石之不可服矣!乃未幾聽僧惟賢、道士趙歸真之說,亦餌金石。有處士張皋上書切諫,詔求之,皋已去不可得。尋而上崩。是穆宗又明知之而故蹈之也?! 【醋诩次唬t惟賢、歸真流嶺南,是更明知金石之不可服矣!尋有道士劉從政說以長生久視之術,(老子:“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奔撮L生不老也。)請求異人,冀獲異藥。帝惑之,乃以從政為光祿卿,號“升元先生”。又遣使往湖南、江南及天臺采藥。(敬宗本紀)是敬宗又明知之而故蹈之也。(趙翼此段有誤。按本紀流趙歸真等,系文宗時事,而敬宗寶歷二年以趙歸真充兩街道門都教授博士,尚惑于其術也。至敬宗之崩,系劉克明等謀害,時年十八,在位僅三年。)
武宗在藩邸早好道術修攝之事,及即位,又召趙歸真等八十一人于禁中修符箓、煉丹藥。(武宗本紀)所幸王賢妃私謂左右曰“陛下日服丹,言可不死,然膚澤日消槁,吾甚憂之。”(王賢妃傳)后藥發(fā)燥甚,喜怒不常,疾既篤,旬日不能言,宰相李德裕請見不得,未幾崩。是武宗又為藥所誤也。
宣宗親見武宗之誤,然即位后,遣中使至魏州諭韋澳曰“知卿奉道,得何藥術?可令來使口奏?!卑母阶嘣弧胺绞坎豢陕?,金石有毒不宜服?!保ò膫鳎┑劬桂D太醫(yī)李元伯所治長年藥,病渴且中燥,疽發(fā)背而崩。懿宗立杖殺元伯。(崔慎由、畢諴二傳)是宣宗又為藥所誤也。
統(tǒng)計唐代服丹藥者六君。穆宗昏愚,其被惑固無足怪。太、憲、武、宣皆英主,何為甘以身殉之?實由貪生之心太甚,而轉以速其死耳。李德裕諫穆宗服道士藥疏云“高宗朝有劉道合,玄宗朝有孫甑生,皆能以藥成黃金,二祖竟不敢服。”(德裕傳)然則二帝可謂知養(yǎng)生矣。
其臣下之餌金石者, 如杜伏威好神仙術,餌云母被毒暴卒。(伏威傳)
李道古既薦柳泌,后道古貶循州,終以服藥歐血而卒。(道古傳)
李抱真好方術,有孫季長者,為治丹云“服此當仙去?!北д嫘胖?,謂人曰“秦、漢君不遇此,我乃遇之,后升天,不復見公等矣!”餌丹至二萬丸,不能食,且死,道士牛洞元以豬肪、谷漆下之,病少間,季長來曰“將得仙,何自棄也?”乃益服三千丸而卒。(抱真?zhèn)鳎┧拐嬗薅蓱懸樱?br>
惟武后時,張昌宗兄弟亦曾為之合丹藥,蕭至忠謂其有功于圣體,則武后之餌之可知,然壽至八十一,豈女體本陰,可服燥烈之藥,男體則以火助火,必至水竭而身槁耶?
玄宗五代一堂 肅宗為太子時生代宗,為嫡皇孫。生之三日,玄宗臨澡,嫡孫體弱,負姆嫌陋,更取他宮兒進,玄宗觀之不樂,姆叩頭言非是,玄宗曰“非爾所知,趣取兒來?!庇谑且姷諏O,玄宗大喜,向日視之曰“福過其父?!鳖櫫κ咳铡耙蝗找娙熳?,樂哉!”(吳皇后傳)此已屬盛事。
又案舊書順宗紀:順宗生于肅宗上元二年,時玄宗尚為太上皇,是玄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凡五代共一堂,則不惟一日見三天子,且一堂有五代天子也?! √朴袃缮显晏?br>
年號重襲已見叢考前編,皆異代之君不知詳考,致有誤襲前代年號者。至唐則高宗有上元年號,而肅宗亦以上元紀年。高之與肅相去不過六、七十年,耳目相接,朝臣豈無記憶?乃以子孫復其祖宗之號,此何謂耶?
元順帝慕元世祖創(chuàng)業(yè)致治,而用其至元紀年,故當時有重紀至元之稱,衰亂之朝,不知典故,固無論矣!
德宗好為詩
唐諸帝能詩者甚多,如太宗、玄宗、文宗、宣宗皆有御制流傳于后。而尤以德宗為最。劉太真?zhèn)髦^“帝文思俊拔,每有御制,輒命朝臣畢和?!?br>
今案本紀:
貞元二年,宴群臣于麟德殿,賦詩一章,令群臣和。
四年,賜百寮宴曲江亭,賦重陽賜宴詩六韻。(唐時于長安東南曲江亭賜宴,稱“曲江宴”)
六年,又宴曲江亭,賦中和節(jié)賜宴詩七韻。
上已節(jié),又宴,賦上已詩一章。
九年正月,朝罷,賦退朝觀仗歸營詩。
十年,曲江九日賜宴又賦詩?! ∈荒辏n宰臣兩省供奉官宴曲江,賦詩六韻。
十二年,御制刑政箴一首,又制中和樂武曲,于御殿奏之。
是年仲春,賜宴麟德殿,九日,賜宴曲江,皆賦詩?! ∈吣曛俅杭爸仃栙n宴曲江,亦皆賦詩。
十八年,九日宴馬嶙山池,亦賦詩,皆命群臣屬和。
此見于本紀者也。
貞元四年,九日之宴,帝親為詩序,令朝官和進,帝親考其詩,以劉太真、李紓等四人為上,鮑防、于邵等四人為次,張蒙、殷亮等二十三人為下,李晟、馬燧、李泌三宰相之詩,不加優(yōu)劣。(見太真?zhèn)鳎 №f綬在內(nèi)直,帝作黃菊歌,顧左右曰“不可不示韋綬?!奔辞踩顺滞R即附和進。(綬傳)
又嘗制宸扆臺衡二銘賜馬燧。(燧傳) 杜希全赴鎮(zhèn)天德,獻體要八章,多所規(guī)諷,帝制君臣箴賜之。(希全傳)
張建封入朝將還鎮(zhèn),帝賦詩餞之。(建封傳)
此皆見于列傳者也。
今載其數(shù)首。
貞元四年曲江賜宴詩曰“早衣對庭燎,躬化勤意誠。時此萬機暇,適與佳節(jié)并。曲池潔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氣澄,臺殿秋光清。朝野慶年豐,高會多歡聲。永懷無荒戒,良士同斯情?!?br>
其賜建封詩曰“牧守寄所重,才賢生為時。宣風自淮甸,授鉞膺藩維。入覲展遐戀,臨軒慰來思。忠誠在方寸,感激陳情詞。報國爾所尚,恤人予是資。歡宴不盡懷,車馬當還期。谷雨將應候,行春猶未遲。勿以千里遙,而云無已知。” 褒貶前代忠奸
式閭表墓為新朝激揚首務,(于生者則式其閭門,死者則表其墓,所以激勵宣揚。)所以表是非之公,新天下之耳目也?! √莆涞略?,詔“隋高颎、賀若弼、薛道衡、宇文、黃純等,并抗節(jié)懷忠,陷于極刑,特贈官加謚。” 貞觀元年,詔“齊崔季舒、郭遵封、李琰以極言蒙難,褒敘其子孫?!眲t不惟贈恤死者,且官其后人矣。
麟德元年,又詔“訪周宇文孝伯子孫,授以官?!薄 〈私园伊畹湟?。
貞觀元年,追論隋臣裴虔通手弒煬帝之罪,削爵流歡州。
七年,又詔“宇文化及及弟智及、司馬德戡、裴虔通、孟景、元禮、楊覽、唐奉義、牛方裕、元敏、薛良、馬舉元、武達、李孝本、孝哲、張愷、許宏仁、令狐行達、席德方、李覆等弒煬帝者,其子孫并禁錮,勿得齒敘?!贝艘嗾寻D惡之公。
然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化及等已死,錮其子孫是矣。裴虔通尚在,而徒以前代之事,不復正以誅殛,僅配流遐裔,尚不免失刑也。
武后圣歷元年,又追貶隋楊素子孫,不許仕京官及侍衛(wèi)。
謚兼美惡
唐制:三品以上皆得請謚,而其人之賢否不同,則必核其生平以定之。蓋猶存古道也。
皇甫無逸官于蜀,其母卒于京,無逸奔喪歸,在途而死。太常謚曰“孝”,王圭駁之,謂“無逸赴官,不與母偕,不可稱孝?!蹦烁u“良”。
蕭瑀卒,太常謚曰“肅”,太宗以其多忌,改謚“貞褊”。
裴矩卒,初謚曰“恭”,劉洎以其侈肆駁之,乃改謚“縱”。
封儉卒,后奸邪事發(fā),改謚曰“繆”?! ≡S敬宗卒,博士袁思議“敬宗棄子荒徼,嫁女蠻落?!敝u曰“繆”。敬宗孫彥伯請改謚,博士王福畤執(zhí)不可,詔尚書省更議,以既過能改為恭,乃請謚曰“恭”。(新書謂更謚“蔡”。)
韋巨源卒,太常謚曰“昭”,李邕以其附武、韋為相,不當?shù)妹乐u,雖不聽而議者是之。
楊炎卒,謚“肅愍”,孔戣駁之,改謚“平厲”。
高璩卒,博士曹鄴議其為相時,交游丑雜,請謚為“刺”。從之。
皆見于本傳。
是俱能存彰癉之公,不專以美舉阿人者。然其時已多請囑失實之弊?! ±钣葜僮嘌浴肮耪邔⒃嵴堉u,今近或二、三年,遠或數(shù)十年方請,人歿已久,采諸傳聞,不可考信;取諸誄狀,亦多浮詞。請自今凡應得謚者,前葬一月,請考功太常定謚。在京者不得過半期,在外者不得過一期。若不請者,許考功即察行謚之?!保ㄓ葜賯鳎┥w唐猶詳慎謚法如此。
后世惟賜謚者始得謚,即邀恩賜,自必其人履行無虧,故謚皆有美而無惡也。
唐追贈太子之濫
子帝而追帝其父,禮也。弟而追帝其兄,兄而追帝其弟,已屬過當。
如:玄宗追冊中宗子襄王重茂為帝,以重茂本韋后所立為帝后,退封襄王,故薨而仍以帝號還之,尚不失為厚。
玄宗又以兄憲讓己為太子得立,憲薨,追贈讓皇帝?! ∶C宗以長兄琮早薨,追贈奉天皇帝。
代宗以弟倓有功,被讒死,追贈承天皇帝。
皆禮之過者。然猶有說以處此。
至太子而追崇為帝,必其子即位而追帝之。
如:金世宗太子允恭以子章宗即位而謚為顯宗。
元世祖太子珍戩以子成宗即位而謚裕宗是也。
乃唐高宗之太子宏薨,而贈孝敬皇帝,則以父而追帝其子,不經(jīng)之甚矣! 若追贈太子,必其曾為太子,或早薨,或不得其死,則仍復其舊稱。
如:中宗子重潤在高宗時已立為皇太孫,后為武后杖死。神龍初,贈懿德太子。
憲宗立子寧為太子,薨,贈惠昭太子。 文宗立子永為太子,后廢死,贈莊恪太子。
此父之追贈其子也。(太宗立子承干為太子,后廢,薨不追封。高宗立子忠為太子,后廢死,封燕王。昭宗立子德王裕為太子,后劉季述廢昭立裕為帝,反正后,仍以裕為德王。)
中宗立子重俊為太子,后起兵誅武三思敗死,睿宗追贈節(jié)愍太子。
此以叔而贈其侄,亦以其曾為太子也。
高祖立子建成為太子,太宗殺之,即位后,仍贈隱太子。
高宗立子賢為太子,為武后廢死,睿宗追贈章懷太子。
玄宗立子瑛為太子,以讒死,肅宗仍贈太子?! 〈艘缘芏浶郑嘁云湓鵀樘?,還其舊物也。
敬宗子普,文宗時薨,贈悼懷太子。 懿宗子倚,為劉季述所殺,昭宗贈恭哀太子。
此以叔而贈其侄,亦以普、倚本應為太子,特以年幼未得立而還其舊物,尚不失為厚也。
至未為太子而死后追贈者,
如玄宗子琬薨,贈靖恭太子。
代宗子邈薨,贈昭靖太子。
宣宗子漢薨,贈靖懷太子。
此則其人本不應為太子,而歿以太子之號榮之,已不免紊于禮,然此猶父之贈其子,于名分尚順也。
若玄宗贈弟申王撝為惠莊太子、岐王范為惠文太子、薛王業(yè)為惠宣太子。此三王者,將以為睿宗之太子耶?則睿宗自有太子憲,(睿宗在武后時為帝,先立憲。后玄宗平內(nèi)難,憲讓玄宗為太子)繼又以玄宗為太子。此三王初未身為太子,則加以大國榮封可矣。太子之稱,究屬以子繼父而言,非同官爵之可加贈也,而以施于未為太子之弟,轉似下儕于己子之列,此則茍欲以追崇見其友愛,而不知轉失禮甚矣!
后穆宗子湊,文宗時以讒死,文宗贈懷懿太子。穆宗已有太子,敬宗為帝,湊未為太子也,而文宗以從兄贈之為太子,亦同此失。(顧寧人日知錄內(nèi)但舉秦文公太子卒,賜謚為竫公,及代宗追謚弟承天皇帝二事,尚未備。)
帝號標后謚
以帝號標后謚,乃范蔚宗漢書追書之例,非當日本制也。
光武陰后本謚“烈”,以光武謚合之,故曰“光烈”。
明帝馬后本謚“德”,以明帝謚合之,故曰“明德”。
章帝竇后之稱“章德”,
和帝鄧后之稱“和熹”, 安帝閻后之稱“安思”,
桓帝竇后之稱“桓思”, 靈帝何后之稱“靈思”,
獻帝曹后之稱“獻穆”,皆仿此?! ∑浠傅哿汉笾u“懿獻”二字,不便合帝謚并稱,則曰“桓帝懿獻梁皇后”。
此可以見范史牽合之書法也。
后世不察,乃遂于皇后定謚時,即系以帝號。
如唐高祖竇皇后崩,合帝謚曰“太穆神皇后”。
文德皇后崩,始謚“文德”,及太宗崩,合謚曰“文德圣皇后”。
是反以夫從婦矣!
睿宗竇后之謚,
太常初謚曰“大昭成”, 或援范史例,謂“宜引‘圣真’冠謚,以單言配之,應曰‘圣昭’或‘睿成’,以雙言配之,應曰‘大圣昭成’或‘圣真昭成’。(以睿宗謚元真大圣大興孝皇帝故也)謂此后漢光烈等謚例,且本朝太穆、文德故事也。”
太常駁之曰“蔚宗以帝號標后謚,是史家記事體,婦人非必與夫同也。入廟稱后,義系于夫,在廟稱太,義系于子。文母生號也,文王謚也,周公豈以夫從婦乎?后漢書不可為據(jù)?!?br>
詔曰“可”。(俱見皇后傳) 后漢書皇后紀論曰“漢世皇后無謚,皆因帝謚以為稱。中興明帝始建‘光烈’之稱,其后定以‘德’配,故馬、竇二后俱稱‘德’焉。蔡邕始追正‘和熹’之謚,其‘安思’、‘順烈’以下,皆依而加焉?!?br>
案蔡邕謚議曰“漢世母氏無謚,至明帝始建‘光烈’之稱,自是轉因帝號加之以‘德’,上下優(yōu)劣,混為一體,殊非禮制。謚法有功安人曰‘同’,帝后一體,禮亦宜同,大行皇太后謚宜為‘和熹’。” 據(jù)此,則后之有專謚,始于明帝之謚陰后,繼成于蔡邕之謚鄧后。
又案魏道武追謚先世皇后皆無本謚。北史后妃傳序云“皆從帝謚為皇后謚”,今案如神元皇后竇氏、桓皇后惟氏、平文皇后王氏之類是也。
神元、桓、平、文皆帝謚也,其皇后無本謚,故即從帝之謚也。
至道武以后,則后自有謚。如道武宣穆皇后劉氏、明元昭哀皇后姚氏是也。道武、明元,帝謚也;宣穆、昭哀,后謚也,其曰“道武宣穆”及“明元昭哀”者,亦史家追書之例,以帝號標后謚也。
皇后哀冊尊稱 德宗昭德皇后薨,侍郎李紓撰冊文曰“大行皇后”,帝以為不典,命學士吳通元為之,又云“咨后王氏”,議者亦以為非。宜如貞觀中岑文本撰文德皇后謚冊曰“皇后長孫氏”。(舊唐書)
祔葬變禮
(說文解字:祔,后死者合食于先祖。即后死者合葬于先死者。)
招魂而葬本起于東漢。
光武姊元為鄧晨妻,起兵時,元被害,后晨封侯卒,帝追尊姊為公主,招其魂,與晨合葬。此招魂葬之始也。
唐中宗和思趙皇后,先為武后幽死,莫知瘞所。中宗崩,議者以韋后得罪,不宜祔葬,乃追謚趙為皇后,欲行招魂祔葬之禮。
博士彭景直上言“古無招魂之禮,不可備棺槨。宜據(jù)漢書郊祀志,葬黃帝衣冠于橋山故事,以皇后袆衣(后之祭服,上有雉圖。周禮天官內(nèi)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鄭玄注:袆衣,畫翚者。從王祭先王則服袆衣。)於陵所寢宮招魂,置衣于魂輿(靈車),以太牢告祭,遷衣于寢宮,覆以夷衾而祔葬焉?!睆闹?br>
睿宗劉后、竇后亦皆為武后所殺,莫知瘞所,后亦招魂葬之。蓋亦仿趙后例也。
然古不墓祭,惟以立主于廟為重,蓋魂氣歸于天,體魄歸于地,招魂而葬,是欲以歸天之魂,使之入地,理難強通。即葬衣冠而必先招魂于衣冠,然后葬之,是仍欲使魂入地也。既莫知瘞所,似不必復設祔葬之虛禮,但奉主祔廟可耳。
案晉東海王越歿于項,其喪柩為石勒所焚,妃裴氏渡江歸于元帝,欲招魂葬越,博士傅純曰“圣人制禮,設冢槨以藏形,事之以兇;主廟祧以安神,事之以吉。送形而往,迎精而反,此墓、廟之大分,形、神之異制也。室廟、寢廟,祭非一處,所以廣求神之道,而獨不祭于墓,非神之所處也?!彼煸t不許,是晉人已有定議矣!
代宗沈后(德宗之母)陷賊不知存亡,德宗即位,屢求不獲,至憲宗時,群臣請仿晉庾蔚之議“尋求三年之后,又俟中壽而服之。”(東晉初中原喪亂,室家離析,朝廷議二親陷沒寇難,應制服不?庾蔚之云:“二親為戎狄所破,存亡未可知者,尋求之理絕,三年之外,猶宜以哀素自居,待中壽而服之也。”)乃以是年九月發(fā)哀,先令造袆衣一副,擇日祔代宗陵。此亦無于禮者之禮也。 案晉書李允傳:允祖敏避公孫度之命,浮海不知所終。允父信追求,積年不獲,欲行喪,又恐父尚存,有鄰人與父同歲者死,乃以是時行喪。后因徐邈勸娶妻,既生子,遂絕房室。此亦一故事?! ∧鲜飞蜾▊鳎航盗钌蛐④夐T生牒(訴狀)稱“主人父靈柩在周,主人奉使關右,因欲迎喪,久而未返。今月晦,即是再期。主人弟息,應以是月末除靈?抑或應待主人還除靈?” 江德藻云“禮久而不葬,惟主喪者不除,其余各終月數(shù)而除。此家內(nèi)有事,未得葬者耳。孝軌既在異域,雖迎喪而無還期,諸弟若遂不除,則永絕婚嫁。宜咨沈洙?!?br>
洙議曰“禮有變正,有從宜,禮小記之文(久而不葬者,唯主喪者不除,其余以麻終月數(shù)者,除喪則已。注云:‘其余謂傍親?!?,禮之正也。但魏氏東關之役,失亡尸骨,葬禮無期,議者以為無終身之喪,故制使除服。晉室喪亂,或死于北庭,無從迎柩,故又申明其制。今孝軌喪還未有定期,在此者應除服,若喪柩得還,別行改葬之禮?!?br>
禮記云“改葬之禮服緦?!辈蝗虩o服送至親也?! ≈u后于廟
順宗王皇后崩,太常進謚,公卿欲告天地宗廟,禮院奏曰“案禮曾子問‘古者天子稱天以誄之?!屎笾u則讀于廟。江都集禮亦曰‘謚皇后于廟。’又曰‘皇后無外事,無為于郊也。準禮,賤不誄貴,子不爵母,所以必謚于廟者,宜受成于祖也?!侍熳又u于郊,后妃謚于廟?!睆闹?。
兩太后并稱 文宗即位時,敬宗母王太后尚在,而文宗自有母蕭太后,乃號敬宗母曰寶歷太后,又以兩太后難于分別,乃詔以宮名別之。寶歷太后居義安宮,稱義安太后。后武宗即位,文宗母蕭太后尚在,徙居積慶殿,乃稱積慶太后?! 』侍蟛坏y葬
穆宗久葬,其妃韋氏生武宗,亦已久亡。武宗立,欲以母祔葬於穆宗之光陵,宰臣奏“神道安于靜,光陵葬已二十年,不可更穿。太后所葬之福陵,亦崇筑已久,不宜徙。請但奉主祔廟?!蹦伦趶闹?。 又明世宗有三后,孝源,元配也。繼張后被廢。繼孝烈方氏薨。帝欲先以其神主祔太廟,群臣請“設位于皇妣?;屎笾?,后寢藏主則設幄于憲廟皇祖妣之右,以從祔于祖姑之義?!钡墼弧鞍灿邢韽拇硕鞑乇?,可祧仁宗,而以后主即列于朕之位次?!比撼佳浴昂箅m宜祔享,但遷及廟次,非臣子所敢言?!钡叟?,乃祔主于第九室。隆慶中,從群臣議,仍以元配孝源后合葬永陵,孝烈主移于宏孝殿。
案明憲宗生母周已尊為皇太后,孝宗時始崩。孝宗問劉健等祔廟禮,健曰“漢以前,一帝一后祔。二后自唐始也。祔三后自宋始也。三后者,一正后,一繼后,一生母也?!钡墼弧笆马殠煿?,祖宗來,一帝一后,今并祔,則壞禮自朕始矣?!彼觳坏y廟。嘉靖中,移祀陵殿,題主曰“皇后”,不系帝謚,以別嫡庶。自后穆宗母、神宗母、光宗、熹宗、莊烈帝母咸用此制?! 〗ǔ稍颖徽D
謀反者族誅,秦漢六朝以來皆用此法。(見崔仁師傳)太宗為秦王時殺建成、元吉,不過兄弟間互相屠害,其時太宗尚未為帝,不可以反論也。乃建成子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元吉子梁郡王承業(yè)、漁陽王承鸞、晉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俱坐誅,除其屬籍。是時高祖尚在帝位,而坐視其孫之以反律伏誅,而不能一救,高祖亦危極矣! 沒入掖廷
族誅者既誅其壯丁,而妻妾子婦及子孫之幼者,皆沒入掖廷為奴婢。如樊興、錢九隴俱以父犯罪,配沒為皇家隸人。(興等傳)武后殺唐宗室,壯者皆被戮,幼者皆沒入為官奴。(巢王明傳)李師道既誅,其小男沒入掖廷。(師道傳)此子孫之幼者也。
齊王元吉被誅,其妃沒入宮為太宗妃。(巢王明傳)盧江王瑗既誅,其姬入侍太宗。(王圭傳)上官儀及子庭芝既被誅,庭芝妻鄭及女婉兒配入掖廷。(儀傳)吳元濟之妻沈氏、李師道之妻魏氏,敗誅后,皆沒入。(元濟、師道傳)師道既誅,憲宗謂宰相曰“李師古之妻于師道叔嫂也,雖云逆族,亦宜等降。李宗奭妻亦士族也。今俱在掖庭,于法似稍深?!贝奕鹤唷按耸ブ魅蕫胖囊?。”于是師古妻裴氏、女宜娘,宗奭妻韋氏及男女皆釋。(群傳)御史李孝,本皇族也。坐李訓事誅,其女沒入宮,魏諫出之。(傳)又元載女真一,少為尼,載敗,沒入宮。德宗時始告以載死,號泣投地。則女之出家者亦不免也。(載傳)韓滉過汴,語劉元佐曰“宜早見天子,不可使太夫人白首與新婦、子孫填宮掖。(滉傳)蓋當時法令如此。然其中亦有生貴子者。肅宗為太子時,玄宗命高力士選良家子侍之,力士曰“京兆料擇,人得借口,不如掖廷衣冠女?!睍袇橇罟缱滤?,女沒入宮,力士選以進,后生代宗,即章敬皇后也。李锜反,被誅,其妾鄭氏沒入宮,憲宗幸之,后生宣宗,即孝明皇后也。
案北史崔昂傳,律文籍沒者,婦人年六十以上,免配官?! √婆?br>
報應之說本屬渺茫,然亦有不得不信者。
唐高祖初為晉陽留守時,宮監(jiān)裴寂私以宮人入侍。后太宗起兵,使寂以此事脅高祖,謂“二郎舉義旗,正為寂以宮人侍公,恐事發(fā)族誅耳?!备咦嬉饽藳Q。(寂傳)是高祖之舉兵,實以女色起也。及太宗殺弟元吉,即以元吉妻為妃。盧江王瑗以反誅,而其姬又入侍左右。是兩代開創(chuàng)之君皆以女色縱欲?! ∈胫懹^之末,武后已在宮中,其后稱制命,殺唐子孫幾盡,中冓之丑,千載指為笑端。韋后繼之,穢聲流聞,并為其所通之武三思榜其丑行于天津橋,以傾陷張柬之等。尋又與安樂公主毒弒中宗,宮闈女禍至此而極。
及玄宗平內(nèi)難,開元之始幾于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雖安史之變不盡由于女寵,然色荒志怠,惟耽樂之從,是以任用非人而悟,釀成大禍而不知,以致漁陽鼙鼓,陷沒兩京,而河朔三鎮(zhèn)從此遂失,唐室因以不競。追原禍始,未始非色荒之貽害也。然則以女色起者,仍以女色敗。所謂君以此始,亦以此終者。得不謂非天道好還之昭然可見者哉。
武后之忍
古來無道之君好殺者,有石虎、符生、齊明帝、北齊文宣帝、金海陵煬王;其英主好殺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
自其初搤死親女以誣王皇后,絕毛里之愛,奪燕昵之私,固已非復人理。(后為昭儀時生女,皇后至,撫弄而去,昭儀潛斃女于衾下,伺帝至,陽歡笑,發(fā)衾,女死矣。左右曰“皇后適至?!闭褍x悲啼,帝怒日“后殺吾女!”后無以自解,尋被廢。)
及正位后,王后、蕭良娣被廢,各杖二百,反接投釀甕中,日“令二嫗骨醉。”數(shù)日死,猶殊其尸。并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至死。又殺上官儀。其出手行事,即兇焰絕人,然此猶曰妒者常情,不得不害人以利己也。
稱制后,欲立威以制天下,開告密之門,縱酷吏周興、來俊臣、邱神績等起大獄,指將相,俾相連染,一切案以反論,吏爭以周內(nèi)為能,于是誅戮無虛日。大臣則裴炎、劉祎之、鄧元挺、閻溫古、張光輔、魏元同、劉齊賢、王本立、范履冰、裴居道、張行廉、史務滋、傅游藝、岑長倩、格輔元、歐陽通、樂思晦、蘇干、李昭德、李元素、孫元亨、石抱忠、劉奇等數(shù)十人;大將則程務挺、李光誼、黑齒常之、趙懷節(jié)、張虔、勖泉獻誠、阿史那元慶等亦數(shù)十人;庶僚則周思茂、郝象賢、薛顗、裴承光、弓嗣業(yè)、弓嗣明、弓嗣古、郭正一、弓志元、弓彭祖、王令基、崔察、劉昌從、劉延景、柳明肅、蘇踐言、白令言、喬知之、阿史那惠、杜儒童、張楚金、元萬頃、苗神客、裴望、裴璉、韋方質(zhì)、劉行實、劉日瑜、劉行感、張虔通、云宏嗣、李安靜、裴匪躬、范云仙、薛大信、來同敏、劉順之、宇文全志、柳璆、閻知微等數(shù)十百人,皆駢首就戮,如刲羊豕。甚至邱神績、來俊臣向為后出死力以害朝臣者,亦殺之。其流徙在外者,又遣萬國俊至嶺南殺三百余人。又分遣六御史至劍南、黔中等郡,盡殺流人,皆惟恐殺人之少,劉光業(yè)所殺九百余人,其余少者亦不減五百。雖明祖之誅胡、藍二黨,不是過也。然此猶曰中外官僚,非戚屬也。
越王貞、瑯玡王沖起兵謀復王室,事敗被誅,于是殺韓王元嘉、魯王靈夔、范陽王靄、黃公撰、東莞公融、霍王元軌、江緒王都、舒王元名、汝南王瑋、鄱旸公諲、廣漢公謐、汶山公蓁、廣都王、恒山王厥、江王知祥及其子皎嗣、鄭王璥、豫章王亶、蔣王煒、安南郡王穎、鄅國公昭、滕王元嬰子六人、紀王慎之子義陽王琮、楚國公璇、襄陽公秀、廣化公獻、建平公欽、曹王明,及諸宗室李直、李敞、李然、李勛、李策、李越、李黯、李兀、李英、李志業(yè)、李知言、李元貞、鉅鹿公晃等數(shù)十百人,除其屬籍,幼者流嶺表,又為六道使所殺。雖蕭鸞之殺高武子孫,完顏亮之殺太祖、太宗子孫,亦不是過也。然此猶曰李氏宗室,非武族也。
武元慶、元爽,則后兄也,惟良、懷運,則后兄子也。元慶、元爽尋坐事死。后姊之女為高宗所私,封魏國夫人,后私毒之死,又歸罪于惟良、懷運,殺之。然此猶曰異母兄侄,本不相睦也。
若高宗子,則后之諸子也。后宮所生忠,已立為皇太子,因武后有子宏,甘讓儲位,改封梁王,乃廢流黔州賜死。澤王上金,后宮楊氏所生,許王素節(jié),蕭淑妃所生,武三思諷周興誣以謀反,縊素節(jié)于驛亭,上金聞之亦自縊。上金七子、素節(jié)九子并誅,幼者悉囚雷州。然此猶曰非己所生也。
太子宏則后親子,立為儲貳,賢德聞天下,以其請蕭淑妃女之幽于掖廷者出嫁,遂惡之,又以其聰睿,不便于己,竟酖之死。宏既死,立其弟賢為太子,亦后親子也,又以觸忌,而使人發(fā)其陰事,高宗欲薄其罪,后日“大義滅親,不可赦!”乃廢為庶人,流巴州,后又遣邱神績逼殺之,并殺其子光順,僅一子守禮,亦幽于宮中,屢被杖。玄宗時,岐王嘗奏其能知雨旸,帝問之,對日“臣無他,天后時被杖創(chuàng)痕,雨則沈懣,霽則佳故耳?!庇种凶谧涌ね踔貪櫍瑒t后孫也,永泰公主,則后女孫也,主婿武延基,則女孫婿也,三人嘗私言張易之等出入宮中,恐有不利。后聞之,咸令自殺。太平公主夫駙馬薛紹,則親女婿也,亦以私怒殺之。此則因縱欲而殺親子孫,天理滅矣!然此猶不便于縱欲而害之也。
薛懷義入侍床第,寵冠一時,至命為行軍大總管,率十八將軍擊默啜,以宰相李昭德、蘇味道為其長史、司馬,可謂愛之極矣。后以嫌,即令太平公主伏有力婦人數(shù)十,縛而殺之,畚車載其尸還白馬寺。斯又情之最篤者,亦割愛而絕其命矣!
新唐書謂其“當忍斷,雖甚愛不少隱也?!闭媲Ч盼从兄倘艘苍?!
案古來太后以縱欲而殺子者,后魏文明馮太后行不正,有內(nèi)寵李奕,獻文帝因事誅之,馮太后遂害帝,然帝非馮后親子也。明帝母靈后胡氏,親生明帝,帝幼登極,太后恣行兇穢,后帝長,母子間起嫌隙,太后乃毒死明帝,后為爾朱榮沈于河,是徒有武后之失德,而無武后之雄才,更不足道也。
武后納諫知人
武后之淫惡極矣,然其納諫知人,亦自有不可及者。
初稱制,劉仁軌上疏以呂后為戒,后即使武承嗣赍敕慰諭之(仁軌傳)。大石國獻獅子,姚奏不貴異物,后即詔止其來使。九鼎成,欲以黃金涂之,亦為諫而罷。(傳)后欲以季冬講武,有司遷延至孟春,王方慶諫“孟春不可習武?!奔磸闹?。(武慶傳)季秋梨花開,后出以示宰相,皆以為仁及草木,杜景儉獨以為陰陽不和所致,后曰“真宰相也?!保ň皟€傳)河北民陷契丹者,武懿宗將奏殺之,景儉以為皆迫脅所致,宜原之。王求禮并謂“懿宗遇賊退縮,反加罪被脅之民,請斬懿宗以謝河北?!焙蠹礊樯夂颖薄#ň皟€、王求禮傳)張庭圭諫造大像,即允之,并召見面慰。(庭圭傳)朱敬則請改嚴刑從寬政,亦從之。(敬則傳)李嶠請雪舊為酷吏破家者,后未聽,桓彥范等又上十疏,卒從之。(嶠等傳)蘇安桓奏請歸政太子,后亦不怒。然此猶論列朝政也。
至其最寵幸而諱之者,宜莫如薛懷義、張易之、張昌宗。然蘇良嗣遇懷義于朝,命左右批其頰,懷義訴于后,后第戒其出入北門,毋走南牙觸宰相。而未聞罪良嗣也。(良嗣傳)懷義度白丁為僧,御史周矩劾之,后曰“朕即令赴臺。”懷義至,坦腹于床,矩召吏將案之,懷義遽乘馬去,矩以聞后,曰“此道人病風,不可苦問,其所度僧,聽卿勘?!本叵づ淞髦?。后矩為懷義所譖免官,亦未聞加以罪也。(矩傳)后晚年尤愛張易之、昌宗兄弟。易之誣奏魏元忠欲挾太子為耐久朋(新唐書魏玄同傳:玄同與裴炎締交,能保終始,故號耐久朋。)引張說為證,及廷詰,說言元忠無此語,雖貶元忠為高要尉,流說欽州,然未聞致之死也。易之贓賂事發(fā),為御史臺所劾,詔桓彥范、袁恕己等鞫之,彥范等奏罪當族,昌宗自陳為后煉丹有功,詔雖釋之,然尚以贓賂歸罪于其兄昌儀、同休,而罷其官,亦未聞罪彥范等也。昌宗引術者占己有天子分,宋璟劾奏,請付獄便窮究,后陽許而令璟出使幽州,別令崔神慶鞫免其罪,璟猶執(zhí)奏昌宗當斬,李邕曰“璟言是。”后雖不聽,亦未嘗罪璟、邕等也。(昌宗傳)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入宮,宴后前,韋安石奏賤類不宜預,顧左右逐出之,后更慰免,不聞其罪安石也。(安石傳)然此猶未直陳其淫穢之丑也。 至朱敬則疏諫選美少年,則曰“陛下內(nèi)寵有薛懷義、張易之、昌宗矣,近又聞尚食柳模自言其子良賓潔白美須眉,長史侯祥云陽道壯偉,堪充宸內(nèi)供奉?!被笍┓兑圆跒樗苇Z所劾,后不肯出昌宗付獄,彥范亦奏云“陛下以簪履恩久,不忍加刑?!贝私灾苯液笾嚓擎孕?,可羞可恥,敵以下所難堪,而后不惟不罪之,反賜敬則彩百段,曰“非卿不聞此言?!倍诃Z、彥范亦終保護倚任。
夫以懷義、易之等床第之間,何言不可中傷善類,而后迄不為所動搖,則其能別白人才,主持國是,有大過人者。其視懷義、易之等不過如面首之類。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至千百,后既身為女主,而所寵幸不過數(shù)人,固亦無足深怪。故后初不以為諱,并若不必諱也。至用人行政之大端,則獨握其綱,至老不可撓撼。陸贄謂“后收人心,擢才俊,當時稱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崩罱{亦言“后命官猥多,而開元中名臣多出其選?!迸f書本紀贊謂“后不惜官爵籠豪杰以自助,有一言合,輒不次用,不稱職,亦廢誅不少假,務取實才真賢?!比粍t區(qū)區(qū)帷薄不修,固其末節(jié),而知人善任,權不下移,不可謂非女中英主也。
案魏文明馮后雖毒死獻文帝,然能慈愛獻文之子孝文帝迄于成立,孝文雖御極而性謙謹,事皆決于太后,太后多智猜忍,殺戮賞罰,決于俄頃。王睿出入臥內(nèi)數(shù)年,便為宰輔,李沖以才見任,亦由幃幄之寵,錫賚不可勝計,然后性嚴明,左右有過,動加捶楚,尋又待之如初,或更加富貴,故人人懷于利,至死而不思退。太后又外禮人望元丕、游明根等,每至獎美王睿等,輒引丕等參之,以示無私。
改惡人姓名
惡其人而改其姓名,蓋本于左傳所云梼杌、饕餮、渾沌、窮奇之類,然此但加以惡稱,非易其氏名,且非朝制也。其改為惡姓惡名者,王莽以單于囊知牙斯不順,命改匈奴單于為降奴單于,此已開其端。后漢桓帝誅梁冀,惡梁姓,時鄧后猶冒梁姓,乃改后姓為薄,此改姓也。吳孫皓殺何定,以其惡似張布,乃改定名為布,此改名也。(孫峻、孫琳專權肆惡,伏誅,吳主孫休削其宗室屬籍,但稱故峻、故琳,此另是一法。)晉成帝時,南頓王司馬宗有罪,誅貶其族為馬氏。宋竟陵王劉誕反,伏誅,孝武帝改其姓為留氏。(留與劉同音也)又改晉熙王母謝氏為射氏。齊明帝殺魚腹侯子響,改其姓為蛸氏。(蛸與蕭同音也)梁武帝弟子正德奔魏,尋又亡歸,帝改其姓為背氏。豫章王綜奔魏,帝惡其悖逆,改其子直為悖氏。武陵王紀起兵被誅,元帝改其姓為饕餮氏。隋楊元感反,伏誅,煬帝改其姓為梟氏。唐高宗王皇后、蕭良娣為武后所殺,武后改王皇后姓為蟒氏,蕭良娣姓為梟氏。武后又殺其侄武惟良、武懷運,皆改姓蝮氏。革命后,瑯玡王沖、越王貞起兵復唐,事敗被殺,皆改姓虺氏。連坐之韓王元嘉、魯王靈夔、范陽王靄、黃公撰、東莞公融、常樂公主,亦改為虺氏。契丹首領李盡忠及孫萬榮反,后遣兵討之,改李盡忠為李盡滅,孫萬榮為孫萬斬。突厥默啜入寇,改其名曰斬啜。又骨咄祿入寇,改其名曰不卒祿。中宗時,成王千里欲誅武三思黨宗楚客等,不克被誅,改姓蝮氏。玄宗初,太平公主謀逆,竇懷貞懼罪投水死,追戮其尸,改姓毒氏,宗室李晉亦與太平之謀被誅,改姓厲氏。皆亂世不經(jīng)之陋例也。(清世宗雍正罪其八弟允、九弟胤,易名為阿其那、塞斯黑,滿語為豬、狗之意,亦為亂世不經(jīng)之陋例耶?)
朝賀近臣先行禮
朝賀時,近御諸臣須于殿陛侍班,故先于內(nèi)殿行禮,然后隨至正殿。此制蓋自唐武宗始。會昌元年,中書省奏“元日御含元殿,百官就列,惟宰相及兩省官皆于未開扇之前立欄檻內(nèi),及扇開,即侍立于御前,是宰相近臣轉不得行禮。請御殿日,宰相兩省官在香案前侍立,俟扇開,即再拜,拜訖,升殿侍立,然后百官行禮?!睆闹?。
大臣搜檢
漢制:大臣劍履上殿者,例帶木劍,不得有兵刃。蓋防微杜漸之意。魏晉以來,遂著令進見者必先搜檢。雖宰相不免焉。唐文宗始命停之,詔曰“任則不疑,疑則不任。乃自魏晉以來,虛儀檢索,舊習尚存。朕方推大信,況吾臺宰,又何間焉。自后紫宸坐朝,眾寮既退,宰臣復進奏事,其監(jiān)搜宜停。”(本紀)可知此詔以前,大臣搜檢,久成故事,君臣一體,何至猜防若此?此文宗可謂知政體矣。然如金熙宗時,海陵為相,與十余人帶刀入宮,侍衛(wèi)等見以為常,遂成弒逆,是亦不可過于闊略也。
度牒
宋時,凡賑荒興役,動請度牒數(shù)十百道濟用,其價值鈔一、二百貫,至三百貫不等。(僧道出家的證明文件,上載僧道本籍、俗名、年齡、所屬寺院道觀、師名及官署關系者的連署,可免徭役。)不知緇流(僧尼)何所利而買之?及觀李德裕傳而知唐以來度牒之足重也。徐州節(jié)度使王智興奏“準在淮泗置壇,度人為僧,每人納二絹,即給牒令回?!崩畹略r為浙西觀察使,奏言“江淮之人聞之,戶有三丁者,必令一丁往落發(fā),意在規(guī)避徭役,影庇貲產(chǎn),今蒜山(地名)渡日過百余人,若不禁止,一年之內(nèi),即當失卻六十萬丁矣!”據(jù)此,則一得度牒,即可免丁錢、庇家產(chǎn),因而影射包攬可知,此民所以趨之若鶩也。然國家售賣度牒,雖可得錢,而實暗虧丁田之賦,則亦何所利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