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中醫(yī)文化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終須夢
飛花詠
丹忠錄
巧聯(lián)珠
醒風(fēng)流
續(xù)英烈傳
玉梨魂
玉蟾記
英烈傳
飛跎全傳
查古籍
搜索
類證治裁 卷之一 疫癥
作者:
《類證治裁》林佩琴(清)
編號 40〔疫癥〕 ----45頁26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初起三日. (蔥豉湯加童便熱服)汗之. 不汗.少頃更服. 以汗出熱除為度. 三服不解而脈浮. 尚屬表癥.用(白虎湯)見里癥. 用(承氣湯. 解毒湯)表里不分. 用(涼膈散雙解散加減)汗下后. 復(fù)見表癥. 再與(白虎湯)復(fù)見里癥. 更與(承氣湯)表里熱結(jié). 用(三黃石膏湯、梔豉湯)汗之. 有汗下三四次而熱退者. 有熱退后. 忽復(fù)壯熱. 用再汗再下而愈者. 若脈癥皆虛. 用(清熱解毒湯. 人中黃丸)調(diào)之. 非如傷寒. 有下早變癥之慮. 亦非溫?zé)岵豢深l下之比.總當(dāng)以熱除邪盡為度. 惟下元虛者. 非六味生料補(bǔ)其真陰. 不能化其余熱. (纂張氏醫(yī)通)初發(fā). 邪伏募原. 營衛(wèi)交阻.凜寒發(fā)熱. 甚則厥逆. 迨陽郁而通. 厥回而中外皆熱. 不可發(fā)汗.宜透其邪. 用(達(dá)原飲)輕者舌胎白而薄. 脈不數(shù). 可從汗解. 重者舌胎如粉. 舌根先黃. 延及中央. 邪漸入胃. 須下之.(達(dá)原飲加大黃)若脈長洪而數(shù). 大汗而渴. 此邪適離募原.欲表未表也. (白虎湯)舌黃兼里癥. 邪已入胃. (大小承氣湯) 凡舌胎白. 邪在募原. 不可下. 胎黃. 邪在胃. 宜下. 黑而芒刺.急下. 目赤咽干. 氣噴如火. 揚(yáng)手?jǐn)S足. 脈沉數(shù). 下之.(俱承氣湯)凡失下. 循衣摸床. 撮空肉惕. 目不了了. 邪熱愈甚. 元?dú)鈱⒚撜? 宜(陶氏黃龍湯)既下. 急用(生脈散加歸、芍)痰滯胸膈. (瓜貝養(yǎng)榮湯)斑不透. 仍熱. (舉斑湯)屢汗而液桔. (人參白虎湯)表癥多. 里癥少. (達(dá)原飲加大黃、 枳實(shí))里癥多. 表癥少. (大柴胡湯)燥結(jié)便秘. 熱結(jié)旁流.(日久失下. 自利黑水)協(xié)熱下利. (潮熱便作泄瀉)俱(承氣湯)疫兼痢者危. (檳榔順氣湯)熱結(jié)下焦. 小便不利.
編號 41〔大頭瘟〕 ----46頁27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濕熱傷巔. 腫大如斗. 赤F2無頭. 或結(jié)核有根.飲人多汗氣蒸. (天行癘氣. 染之多死. 乃邪熱客于心肺.上攻頭面而為腫也)初則憎寒壯熱. 體重. 頭面痛. 目不能開. 上喘. 咽喉不利. 甚則堵塞不能飲食. 舌干口燥. 恍惚不安. 不速治.十死八九. (人中黃丸. 普濟(jì)消毒飲子. 便硬. 加酒大黃一二錢.緩服. 或沉氏頭瘟湯)若潰膿. 必染人. 若發(fā)于面部. 焮赤腫痛. 屬陽明.(普濟(jì)消毒飲子加石膏)發(fā)于耳前后. 額角旁. 紅腫.屬少陽. (普濟(jì)消毒飲子加柴胡、天花粉)發(fā)于腦頂后.并耳后赤熱腫痛. 屬太陽. (荊防敗毒散去人參. 加芩、連)
編號 42〔捻頸瘟〕 ----47頁6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喉痹失音. 項(xiàng)大腹脹如蝦蟆狀. 亦名蝦蟆瘟.(荊防敗毒散) 編號 43〔瓜瓤瘟〕 ----47頁8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胸高脅起. 嘔血如汁. (生犀飲. 便結(jié)加大黃.渴加花粉. 虛加鹽水炒人參. 表熱去蒼朮. 加桂枝、黃連. 便膿血.倍黃土. 加黃蘗. 便滑. 以人中黃代金汁. )
編號 44〔楊梅瘟〕 ----47頁11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遍身紫塊. 忽然發(fā)出霉瘡. (清熱解毒湯.下人中黃丸. 并宜刺塊出血)
編號 45〔疙瘩瘟〕 ----47頁13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發(fā)塊如瘤. 遍身流走. 旦發(fā)夕死.(急用三棱針刺入委中三分. 出血. 服人中黃散) 編號 46〔絞腸瘟〕 ----47頁15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腸鳴干嘔. 水泄不通. 類絞腸痧. (急宜探吐.服雙解散)
編號 47〔軟腳瘟〕 ----47頁17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便清泄白. 足腫難移. (此即濕溫癥.宜蒼朮白虎湯)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初起三日. (蔥豉湯加童便熱服)汗之. 不汗.少頃更服. 以汗出熱除為度. 三服不解而脈浮. 尚屬表癥.用(白虎湯)見里癥. 用(承氣湯. 解毒湯)表里不分. 用(涼膈散雙解散加減)汗下后. 復(fù)見表癥. 再與(白虎湯)復(fù)見里癥. 更與(承氣湯)表里熱結(jié). 用(三黃石膏湯、梔豉湯)汗之. 有汗下三四次而熱退者. 有熱退后. 忽復(fù)壯熱. 用再汗再下而愈者. 若脈癥皆虛. 用(清熱解毒湯. 人中黃丸)調(diào)之. 非如傷寒. 有下早變癥之慮. 亦非溫?zé)岵豢深l下之比.總當(dāng)以熱除邪盡為度. 惟下元虛者. 非六味生料補(bǔ)其真陰. 不能化其余熱. (纂張氏醫(yī)通)初發(fā). 邪伏募原. 營衛(wèi)交阻.凜寒發(fā)熱. 甚則厥逆. 迨陽郁而通. 厥回而中外皆熱. 不可發(fā)汗.宜透其邪. 用(達(dá)原飲)輕者舌胎白而薄. 脈不數(shù). 可從汗解. 重者舌胎如粉. 舌根先黃. 延及中央. 邪漸入胃. 須下之.(達(dá)原飲加大黃)若脈長洪而數(shù). 大汗而渴. 此邪適離募原.欲表未表也. (白虎湯)舌黃兼里癥. 邪已入胃. (大小承氣湯) 凡舌胎白. 邪在募原. 不可下. 胎黃. 邪在胃. 宜下. 黑而芒刺.急下. 目赤咽干. 氣噴如火. 揚(yáng)手?jǐn)S足. 脈沉數(shù). 下之.(俱承氣湯)凡失下. 循衣摸床. 撮空肉惕. 目不了了. 邪熱愈甚. 元?dú)鈱⒚撜? 宜(陶氏黃龍湯)既下. 急用(生脈散加歸、芍)痰滯胸膈. (瓜貝養(yǎng)榮湯)斑不透. 仍熱. (舉斑湯)屢汗而液桔. (人參白虎湯)表癥多. 里癥少. (達(dá)原飲加大黃、 枳實(shí))里癥多. 表癥少. (大柴胡湯)燥結(jié)便秘. 熱結(jié)旁流.(日久失下. 自利黑水)協(xié)熱下利. (潮熱便作泄瀉)俱(承氣湯)疫兼痢者危. (檳榔順氣湯)熱結(jié)下焦. 小便不利.
編號 41〔大頭瘟〕 ----46頁27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濕熱傷巔. 腫大如斗. 赤F2無頭. 或結(jié)核有根.飲人多汗氣蒸. (天行癘氣. 染之多死. 乃邪熱客于心肺.上攻頭面而為腫也)初則憎寒壯熱. 體重. 頭面痛. 目不能開. 上喘. 咽喉不利. 甚則堵塞不能飲食. 舌干口燥. 恍惚不安. 不速治.十死八九. (人中黃丸. 普濟(jì)消毒飲子. 便硬. 加酒大黃一二錢.緩服. 或沉氏頭瘟湯)若潰膿. 必染人. 若發(fā)于面部. 焮赤腫痛. 屬陽明.(普濟(jì)消毒飲子加石膏)發(fā)于耳前后. 額角旁. 紅腫.屬少陽. (普濟(jì)消毒飲子加柴胡、天花粉)發(fā)于腦頂后.并耳后赤熱腫痛. 屬太陽. (荊防敗毒散去人參. 加芩、連)
編號 42〔捻頸瘟〕 ----47頁6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喉痹失音. 項(xiàng)大腹脹如蝦蟆狀. 亦名蝦蟆瘟.(荊防敗毒散) 編號 43〔瓜瓤瘟〕 ----47頁8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胸高脅起. 嘔血如汁. (生犀飲. 便結(jié)加大黃.渴加花粉. 虛加鹽水炒人參. 表熱去蒼朮. 加桂枝、黃連. 便膿血.倍黃土. 加黃蘗. 便滑. 以人中黃代金汁. )
編號 44〔楊梅瘟〕 ----47頁11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遍身紫塊. 忽然發(fā)出霉瘡. (清熱解毒湯.下人中黃丸. 并宜刺塊出血)
編號 45〔疙瘩瘟〕 ----47頁13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發(fā)塊如瘤. 遍身流走. 旦發(fā)夕死.(急用三棱針刺入委中三分. 出血. 服人中黃散) 編號 46〔絞腸瘟〕 ----47頁15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腸鳴干嘔. 水泄不通. 類絞腸痧. (急宜探吐.服雙解散)
編號 47〔軟腳瘟〕 ----47頁17行
出處 類證治裁--〔卷之一 疫癥〕
名詞解釋 便清泄白. 足腫難移. (此即濕溫癥.宜蒼朮白虎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