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陳情表
借竹樓記
前赤壁賦
西湖夢尋
敘陳正甫會心集
蘇洵集
曹操詩集
明圣二湖
寒山子詩集
李義山詩集
墨子白話今譯 二十五天志下
作者:
《墨子白話今譯》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所以亂者,其說將何哉?則是天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焙我灾涿饔谛〔幻饔诖笠玻恳云洳幻饔谔熘庖?。何以知其不明于天之意也?以處人之家者知之。今人處若家得罪,將猶有異家所以避逃之者;然且父以戒子,兄以戒弟,曰:“戒之!慎之!處人之家,不戒不慎之,而有處人之國者乎?”今人處若國得罪,將猶有異國所以避逃之者矣;然且父以戒子,兄以戒弟,曰:“戒之!慎之!處人之國者,不可不戒慎也?!苯袢私蕴幪煜露绿欤米镉谔?,將無所以避逃之者矣;然而莫知以相極戒也(1) 。吾以此知大物則不知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戒之慎之,必為天之所欲,而去天之所惡。”曰天之所欲者,何也?所惡者,何也?天欲義而惡其不義者也。何以知其然也?曰:義者,正也。何以知義之為正也?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我以此知義之為正也。然而正者,無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是故庶人不得次己而為正(2) ,有士正之;士不得次己而為正,有大夫正之;大夫不得次己而為正,有諸侯正之;諸侯不得次己而為正,有三公正之;三公不得次己而為正,有天子正之;天子不得次己而為政,有天正之。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天子之正天下也,而不明于天之正天子也。是故古者圣人明以此說人,曰:“天子有善,天能賞之;天子有過,天能罰之?!碧熳淤p罰不當(dāng),聽獄不中,天下疾病禍福,霜露不時,天子必且◆豢其牛羊犬彘,潔為粢盛酒醴,以禱祠祈福于天,我未嘗聞天之禱祈福于天子也。吾以此知天之重且貴于天子也。是故義者,不自愚且賤者出,必自貴且知者出。曰:誰為知?天為知。然則義果自天出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欲為義者,則不可不順天之意矣!曰:順天之意何若?曰:兼愛天下之人。何以知兼愛天下之人也?以兼而食之也。何以知其兼而食之也?自古及今,無有遠(yuǎn)靈孤夷之國(3) ,皆◆豢其牛羊犬彘,潔為粢盛酒醴,以敬祭祀上帝、山川、鬼神,以此知兼而食之也。茍兼而食焉,必兼而愛之。譬之若楚、越之君:今是楚王食于楚之四境之內(nèi),故愛楚之人;越王食于越,故愛越之人。今天兼天下而食焉,我以此知其兼愛天下之人也。
且天之愛百姓也,不盡物而止矣。今天下之國,粒食之民,殺一不辜者,必有一不詳。曰:“誰殺不辜?”曰:“人也?!薄笆胗柚还??”曰:“天也。”若天之中實(shí)不愛此民也,何故而人有殺不辜、而天予之不祥哉?且天之愛百姓厚矣,天之愛百姓別矣,既可得而知也。何以知天之愛百姓也?吾以賢者之必賞善罰暴也。何以知賢者之必賞善罰暴也?吾以昔者三代之圣王知之。故昔也三代之圣王,堯、舜、禹、湯、文、武之兼愛之天下也。從而利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敬上帝、山川、鬼神。天以為從其所愛而愛之,從其所利而利之,于是加其賞焉,使之處上位,立為天子以法也,名之曰圣人。以此知其賞善之證。是故昔也三代之暴王,桀、紂、幽、厲之兼惡天下也,從而賊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詬侮上帝、山川、鬼神。天以為不從其所愛而惡之,不從其所利而賊之,于是加其罰焉。使之父子離散,國家滅亡,抎失社稷(4) ,憂以及其身。是以天下之庶民,屬而毀之。業(yè)萬世子孫繼嗣,毀之賁,不之廢也,名之曰失王。以此知其罰暴之證。今天下之士君子欲為義者,則不可不順天之意矣。
曰:順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別也。兼之為道也,義正;別之為道也,力正。曰:“義正者,何若?”曰:大不攻小也,強(qiáng)不侮弱也,眾不賊寡也,詐不欺愚也,貴不傲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國,莫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害也。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無所不利,是謂天德。故凡從事此者,圣知也,仁義也,忠惠也,慈孝也,是故聚斂天下之善名而加之。是其故何也?則順天之意也。曰:“力正者,何若?”曰:大則攻小也,強(qiáng)則侮弱也,眾則賊寡也,詐則欺愚也,貴則傲賤也,富則驕貧也,壯則奪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國,方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賊害也。若事上不利天,中不利鬼,下不利人,三不利而無所利,是謂之賊。故凡從事此者,寇亂也,盜賊也,不仁不義,不忠不惠,不慈不孝,是故聚斂天下之惡名而加之。是其故何也?則反天之意也。
故子墨子置立天之以為儀法,若輪人之有規(guī),匠人之有矩也。今輪人以規(guī),匠人以矩,以此知方圜之別矣。是故子墨子置立天之,以為儀法,吾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之去義,遠(yuǎn)也!何以知天下之士君子之去義遠(yuǎn)也?今知氏大國之君寬者然曰:“吾處大國而不攻小國,吾何以為大哉?”是以差論蚤牙之士,比列其舟車之卒,以攻罰無罪之國,入其溝境,刈其禾稼,斬其樹木,殘其城郭,以御其溝池,焚燒其祖廟,攘殺其犧牷。民之格者,則剄拔之(5) ,不格者,則系操而歸(6) ,丈夫以為仆圉、胥靡,婦人以為舂酋。則夫好攻伐之君,不知此為不仁義,以告四鄰諸侯曰:“吾攻國覆軍,殺將若干人矣?!逼溧弴嗖恢藶椴蝗柿x也,有具其皮幣,發(fā)其綛處(7), 使人饗賀焉。則夫好攻伐之君,有重不知此為不仁不義也,有書之竹帛,藏之府庫,為人后子者,必且欲順其先君之行,曰:“何不當(dāng)發(fā)吾府庫,視吾先君之法美?”必不曰“文、武之為正者,若此矣”,曰“吾攻國覆軍,殺將若干人矣?!眲t夫好攻伐之君,不知此為不仁不義也。其鄰國之君,不知此為不仁不義也。是以攻伐世世而不已者。此吾所謂大物則不知也。所謂小物則知之者,何若?今有人于此,入人之場園,取人之桃李瓜姜者,上得且罰之,眾聞則非之。是何也?曰:不與其勞,獲其實(shí),已非其有所取之故。而況有逾于人之墻垣,抯格人之子女者乎!與角人之府庫,竊人之金玉蚤累者乎(8)! 與逾人之欄牢,竊人之牛馬者乎! 而況有殺一不辜人乎!今王公大人之為政也,自殺一不辜人者,逾人之墻垣,抯格人之子女者,與角人之府庫,竊人之金玉蚤累者,與逾人之欄牢,竊人之牛馬者,與入人之場園,竊人之桃李瓜姜者,今王公大人之加罰此也;雖古之堯、舜、禹、湯、文、武之為政,亦無以異此矣。今天下之諸侯,將猶皆侵凌攻伐兼并(9) ,此為殺一不辜人者,數(shù)千萬矣!此為逾人之墻垣,格人之子女者,與角人府庫,竊人金玉蚤累者,數(shù)千萬矣!逾人之欄牢,竊人之牛馬者,與入人之場園,竊人之桃李瓜姜者,數(shù)千萬矣!而自曰:“義也!”
故子墨子言曰:“是蕡我者(10) ,則豈有以異是蕡黑白、甘苦之辯者哉!今有人于此,少而示之黑,謂之黑;多示之黑,謂白。必曰:‘吾目亂,不知黑白之別?!裼腥擞诖?,能少嘗之甘,謂甘;多嘗,謂苦。必曰:‘吾口亂,不知其甘苦之味?!裢豕笕酥?,或殺人,其國家禁之。此蚤越有能多殺其鄰國之人(11),因以為文義。此豈有異蕡黑白、甘苦之別者哉!” 故子墨子置天之以為儀法。非獨(dú)子墨子以天之志為法也,于先王之書《大夏》之道之然:“帝謂文王,予懷明德,毋大聲以色,毋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贝苏a文王之以天志為法也(12) ,而順帝之則也。且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實(shí)將欲為仁義,求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者,當(dāng)天之志而不可不察也。天之志者,義之經(jīng)也。
[ 注釋]
(1) “極”即“儆”,“敬”,通“警”。(2) “次”即“恣”,下同。(3)“ 遠(yuǎn)靈孤夷”應(yīng)為“遠(yuǎn)夷蘦孤”,“蘦”通“零”。(4) 抎:墜落。(5) “拔”為“殺”字之誤。(6) “操”為“累”之誤。(7) “綛”為“總”之誤。(8) “蚤”為“布”字之誤。(9) “凌”通“陵”。(10) “蕡”,“紊”之假借字?!拔摇睘椤傲x”字之誤。(11) “蚤越”當(dāng)為“斧鉞”。(12) “誥”為“語”字之誤。[ 白話]
墨子說道:“天下混亂的原因,其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天下的士君子,都只明白小道理而不明白大道理?!睆暮沃浪麄冎幻靼仔〉览矶幻靼状蟮览砟兀繌乃麄儾幻靼滋煲饩涂芍?。從何知道他們不明白天意呢?從他們處身家族的情況可以知道。假如現(xiàn)在(有人)在家族中得了罪,他還有別的家族可以逃避,然而父親以此告誡兒子,兄長以此告誡弟弟,說:“警戒呀!謹(jǐn)慎呀!處身家族中不警戒不謹(jǐn)慎,還能處身于別人的國里么?”假如現(xiàn)在(有人)在國中得了罪,還有別國可以逃避,然而父親以此告誡兒子,兄長以此告誡弟弟,說:“警戒呀!謹(jǐn)慎呀!處身國中不可不警戒謹(jǐn)慎呀!”現(xiàn)在的人都處身天下,侍奉上天,如果得罪了上天,將沒有地方可以逃避了。然而沒有人知道以此互相警戒。我因此知道他們對大事情不知道。
所以墨子說道:“警戒呀!謹(jǐn)慎呀!一定要做天所希望的,除去天所厭惡的?!碧焖M氖鞘裁茨??所厭惡的是什么呢?天希望義而厭惡不義。從何知道是這樣呢?因?yàn)榱x即是正。
因何知道義即是正呢?天下有義就治理,無義就混亂,我因此知道義就是正。然而所謂正,不能自下正上,必須從上正下。所以庶民百姓不得肆意去從事,有士來匡正他;士不得肆意去做。有大夫來匡正他;大夫不得肆意去做,有諸侯去匡正他;諸侯不得肆意去做,有三公來匡正他;三公不得肆意去做,有天子匡正他;天子不得肆意去做,有上天匡正他?,F(xiàn)在天下的士君子對于天子匡正天下都很明白,但對上天匡正天子卻不明白。所以古代的圣人明白地將此道理告訴人們,說:“天子有善,天能賞他;天子有過,天能罰他。”若天子賞罰不當(dāng),刑罰不公,天就會降下疾病災(zāi)禍,霜露失時。這時天子必須要喂養(yǎng)牛羊豬狗,潔凈地整備粢盛酒醴,去向上天祭祀,禱告,求福。但我從來就不曾聽說過上天向天子禱告和求福的。我由此知道天比天子尊貴、莊重。所以義不從愚蠢而卑賤的人中產(chǎn)生,必定從尊貴而聰明的人中產(chǎn)生。那么誰是尊貴的?天是尊貴的。誰是聰明的?天是聰明的。既然如此,那么義果真是從上天產(chǎn)生出來的了?,F(xiàn)在天下的士君子希望行義的話,那么就不可不順從天意。
順從天意應(yīng)怎樣做呢?回答說:兼愛天下的人怎么知道是兼愛天下的人呢?因?yàn)樘鞂θ嗣竦募漓肴枷碛?。怎么知道天兼而食之呢?自古及今,無論如何遙遠(yuǎn)偏僻的國家,都喂養(yǎng)牛羊狗豬,潔凈地整備酒醴粢盛,用以祭祀山川、上帝、鬼神,由此知道上天對人民兼而食之。假如兼而食之,必定會兼而愛之,就好象楚、越的國君一樣?,F(xiàn)在楚王在楚國四境之內(nèi)享用食物,所以愛楚國的人。越王在越國享用食物,所以愛越國的人?,F(xiàn)在天對天下兼而享用,我因此知道它愛天下的人。而且上天愛護(hù)百姓,不僅此而己?,F(xiàn)在天下所有的國家,凡是吃米糧的人民,殺了無辜的人,必定得到一種不祥,殺無辜的是誰呢?回答說:“是人?!苯o他不祥的是誰呢?“是天”。假若上天內(nèi)心確實(shí)不愛護(hù)這些百姓,那為什么在人殺了無辜之后,天要給他以不祥呢?并且上天愛護(hù)百姓是很厚重的,上天愛護(hù)百姓是很普遍的,這已經(jīng)可以知道了。怎么知道上天愛護(hù)百姓呢?我從賢者必定要賞善罰暴得知。怎么知道賢者必然賞善罰暴呢?我從從前三代圣王的事跡知道這個。從前三代的圣王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兼愛天下,從而造福人民,改移百姓的心意,率領(lǐng)他們敬奉上帝、山川、鬼神。上天因?yàn)樗麄儛圩约核鶒鄣娜?,利自己所利的人,于是加重他們的賞賜,使他們居于上位,立為天子,(后世)以為表率,稱之為圣人。從這可知賞善的證據(jù)。從前三代的暴君,如桀、紂、幽王、厲王等,對天下人全都憎惡,殘害他們,改移百姓的心意,率領(lǐng)他們侮慢上帝、山川、鬼神,天因?yàn)樗麄儾桓鷱淖约旱乃鶒郏炊鲪核麄?,不跟從自己的所利,反而殘害他們,于是對他們加以懲罰,使他們父子離散,國家滅亡,喪失社稷,憂及本身。而天下的百姓也都非毀他們,到了子孫萬世以后,仍然受人們的唾罵,稱他們?yōu)楸┚?,這就是罰暴的明證了?,F(xiàn)今天下的士君子,若要行事合乎義,就不可不順從天意。
順從天意,就是“兼”;違反天意,就是“別”。兼的道理,就是義政;別的道理,就是力政。如果問道:“義政是什么樣呢?”回答說:大的不攻打小的,強(qiáng)的不欺侮弱的,多的不殘害少的,狡詐的不欺騙愚笨的,尊貴的不傲視卑賤的,富足的不傲慢貧困的,年壯的不掠奪年老的。所以天下眾國,不以水火、毒藥、刀兵相互殺害。這種事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三者有利,就無所不利,叫作天德。所以凡從事于此的,就是圣智、仁義、忠惠、慈孝,所以聚集天下的好名聲加到他身上。這是什么緣故呢?就是順從天意。問道:“力政是什么樣呢?”回答說:大的攻打小的強(qiáng)的欺侮弱的,多的殘害少的,狡詐的欺騙愚笨的,尊貴的傲視卑賤的,富裕的傲慢貧困的,年壯的掠奪年老的,所以天下眾國,一齊拿著水火、毒藥、刀兵來相互殘害。這種事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三者不利就無所得利,所以稱之為(天)賊。凡從事于這些事的,就是寇亂、盜賊、不仁不義、不忠不惠、不慈不孝,所以聚集天下的惡名加在他們頭上。這是什么緣故呢?就是違反了天意。所以墨子設(shè)立天志以為儀法,就象輪匠有圓規(guī),木匠有方尺一樣,現(xiàn)在輪人使用圓規(guī),木匠使用方尺,以之知道方與圓的區(qū)別。所以墨子設(shè)立天志以為儀法,我因此而知道天下的士君子離義還很遠(yuǎn)。怎么知道天下的士君子離義還很遠(yuǎn)呢?現(xiàn)在大國的君主自得地說:“我們處于大國地位而不攻打小國,我怎能成為大國呢?”因此差遣他們的爪牙,排列他們的舟車隊(duì)伍,用以攻伐無罪的國家。進(jìn)入他們的國境,割掉他們的莊稼,砍伐他們的樹木,毀壞他們的城郭,以及填沒他們的溝池,焚燒他們的祖廟,屠殺他們的牲口。人民抵抗的,就殺掉;不抵抗的就捆縛回去,男人用作奴仆,馬夫,女從用作舂米、掌酒的家奴。那些喜好攻伐的君主,不知道這是不仁不義,還以此通告四鄰的國君說:“我攻下別國,覆滅他們的軍隊(duì),殺了將領(lǐng)多少人?!彼弴木鳎膊恢肋@是不仁不義,又準(zhǔn)備皮幣,拿出倉庫的積藏派人去犒勞慶賞。那些喜好攻伐的君主又絕對不知道這是不仁不義,又把它寫在簡帛上,藏在府庫中,作為后世子孫的,必定將要順從他們先君的志行,說道:“為什么不打開我們的府庫,看看我們先君留下的法則呢?”(那上面)必定不會寫著“文王、武王的政績象這樣”,而必定寫著“我攻下敵國,覆滅他們的軍隊(duì),殺了將領(lǐng)若干人”。那些喜好攻伐的君主不知道這是不仁不義;他的鄰國君主,也不知道這是不仁不義,因此攻伐代代不止。這就是我所說的(士君子)對于大事全不明白的緣故。
所謂小事則知道,又怎么樣呢?比如現(xiàn)在這里有一個人,他進(jìn)入別人的果場菜園偷竊人家的桃子、李子、瓜菜和生姜,上面抓住了將會懲罰他,大眾聽到了就指責(zé)他。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yàn)樗粎⑴c種植之勞,卻獲得了果實(shí),取到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的緣故。何況還有翻越別人的圍墻,去抓取別人子女的呢!與角穿人家的府庫,偷竊人家的金玉布帛的呢!與翻越人家的牛欄馬圈,盜取人家牛馬的呢!何況還有殺掉一個無罪的人呢!當(dāng)今的王公大人執(zhí)掌政治,對于從殺掉一個無罪的人,翻越人家的圍墻抓取別人的子女,與角穿別人的府庫而偷取人家的金玉布帛,與翻越別人的牛欄馬牢而盜取牛馬的,與進(jìn)入人家的果場菜園而偷取桃李瓜果的,現(xiàn)在的王公大人對這些所判的罪,即使古代的圣王如堯、舜、禹、湯、文王、武王等治政,也不會與此不同?,F(xiàn)在天下的諸侯,大概還全都在相互侵犯、攻伐、兼并,這與殺死一個無辜的人相比,(罪過)已是幾千萬倍了。這與翻越別人的圍墻而抓取別人的子女相比,與角穿人家的府庫而竊取金玉布帛相比,(罪過)也已數(shù)千萬倍了。與翻越別人的牛欄馬圈而偷竊別人的牛馬相比,與進(jìn)入人家的果場菜園而竊取人家的桃、李、瓜、姜相比,(罪過)已數(shù)千萬倍了!然而他們自己卻說:“這是義呀!”
所以墨子說道:“這是混亂我的說法。它和把黑白甘苦混淆在一起有什么區(qū)別呢!假如現(xiàn)在這里有一個人,少許給他看一點(diǎn)黑色,他說是黑的,多給他看些黑色,他卻說白的,結(jié)果他必然會說:‘我的眼睛昏亂,不知道黑白的分別?!偃绗F(xiàn)在這里有一個人,少許給他嘗點(diǎn)甜味,他說是甜的;多多給他嘗些甜味,他說是苦的。結(jié)果他必然會說:‘我的口味亂了,我不知道甜和苦的味道?!F(xiàn)在的王公大人施政,若有人殺人,他的國家必然禁止。如果有人拿兵器多多殺掉鄰國的人,卻說這是義。這難道與混淆黑白、甘苦的做法有什么區(qū)別嗎!”
所以墨子設(shè)立天志,作為法度標(biāo)準(zhǔn)。不僅墨子以天志為法度,就是先王的書《大夏》(即《詩·大雅》)中這樣說過:“上帝對文王說:我思念有光明德行的人,他不大顯露聲色,也不崇尚侈大與變革,不識不知,順從天帝的法則。”這是告誡周文王以天志為法度,順從天帝的法則。所以當(dāng)今天下的士君子,如果心中確實(shí)希望實(shí)行仁義,追求做上層士,上希望符合圣王之道,下希望符合國家百姓的利益,對天志就不可不詳察。天志就是義的原則。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是故子墨子言曰:“戒之慎之,必為天之所欲,而去天之所惡。”曰天之所欲者,何也?所惡者,何也?天欲義而惡其不義者也。何以知其然也?曰:義者,正也。何以知義之為正也?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我以此知義之為正也。然而正者,無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是故庶人不得次己而為正(2) ,有士正之;士不得次己而為正,有大夫正之;大夫不得次己而為正,有諸侯正之;諸侯不得次己而為正,有三公正之;三公不得次己而為正,有天子正之;天子不得次己而為政,有天正之。今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天子之正天下也,而不明于天之正天子也。是故古者圣人明以此說人,曰:“天子有善,天能賞之;天子有過,天能罰之?!碧熳淤p罰不當(dāng),聽獄不中,天下疾病禍福,霜露不時,天子必且◆豢其牛羊犬彘,潔為粢盛酒醴,以禱祠祈福于天,我未嘗聞天之禱祈福于天子也。吾以此知天之重且貴于天子也。是故義者,不自愚且賤者出,必自貴且知者出。曰:誰為知?天為知。然則義果自天出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欲為義者,則不可不順天之意矣!曰:順天之意何若?曰:兼愛天下之人。何以知兼愛天下之人也?以兼而食之也。何以知其兼而食之也?自古及今,無有遠(yuǎn)靈孤夷之國(3) ,皆◆豢其牛羊犬彘,潔為粢盛酒醴,以敬祭祀上帝、山川、鬼神,以此知兼而食之也。茍兼而食焉,必兼而愛之。譬之若楚、越之君:今是楚王食于楚之四境之內(nèi),故愛楚之人;越王食于越,故愛越之人。今天兼天下而食焉,我以此知其兼愛天下之人也。
且天之愛百姓也,不盡物而止矣。今天下之國,粒食之民,殺一不辜者,必有一不詳。曰:“誰殺不辜?”曰:“人也?!薄笆胗柚还??”曰:“天也。”若天之中實(shí)不愛此民也,何故而人有殺不辜、而天予之不祥哉?且天之愛百姓厚矣,天之愛百姓別矣,既可得而知也。何以知天之愛百姓也?吾以賢者之必賞善罰暴也。何以知賢者之必賞善罰暴也?吾以昔者三代之圣王知之。故昔也三代之圣王,堯、舜、禹、湯、文、武之兼愛之天下也。從而利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敬上帝、山川、鬼神。天以為從其所愛而愛之,從其所利而利之,于是加其賞焉,使之處上位,立為天子以法也,名之曰圣人。以此知其賞善之證。是故昔也三代之暴王,桀、紂、幽、厲之兼惡天下也,從而賊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詬侮上帝、山川、鬼神。天以為不從其所愛而惡之,不從其所利而賊之,于是加其罰焉。使之父子離散,國家滅亡,抎失社稷(4) ,憂以及其身。是以天下之庶民,屬而毀之。業(yè)萬世子孫繼嗣,毀之賁,不之廢也,名之曰失王。以此知其罰暴之證。今天下之士君子欲為義者,則不可不順天之意矣。
曰:順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別也。兼之為道也,義正;別之為道也,力正。曰:“義正者,何若?”曰:大不攻小也,強(qiáng)不侮弱也,眾不賊寡也,詐不欺愚也,貴不傲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國,莫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害也。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無所不利,是謂天德。故凡從事此者,圣知也,仁義也,忠惠也,慈孝也,是故聚斂天下之善名而加之。是其故何也?則順天之意也。曰:“力正者,何若?”曰:大則攻小也,強(qiáng)則侮弱也,眾則賊寡也,詐則欺愚也,貴則傲賤也,富則驕貧也,壯則奪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國,方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賊害也。若事上不利天,中不利鬼,下不利人,三不利而無所利,是謂之賊。故凡從事此者,寇亂也,盜賊也,不仁不義,不忠不惠,不慈不孝,是故聚斂天下之惡名而加之。是其故何也?則反天之意也。
故子墨子置立天之以為儀法,若輪人之有規(guī),匠人之有矩也。今輪人以規(guī),匠人以矩,以此知方圜之別矣。是故子墨子置立天之,以為儀法,吾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之去義,遠(yuǎn)也!何以知天下之士君子之去義遠(yuǎn)也?今知氏大國之君寬者然曰:“吾處大國而不攻小國,吾何以為大哉?”是以差論蚤牙之士,比列其舟車之卒,以攻罰無罪之國,入其溝境,刈其禾稼,斬其樹木,殘其城郭,以御其溝池,焚燒其祖廟,攘殺其犧牷。民之格者,則剄拔之(5) ,不格者,則系操而歸(6) ,丈夫以為仆圉、胥靡,婦人以為舂酋。則夫好攻伐之君,不知此為不仁義,以告四鄰諸侯曰:“吾攻國覆軍,殺將若干人矣?!逼溧弴嗖恢藶椴蝗柿x也,有具其皮幣,發(fā)其綛處(7), 使人饗賀焉。則夫好攻伐之君,有重不知此為不仁不義也,有書之竹帛,藏之府庫,為人后子者,必且欲順其先君之行,曰:“何不當(dāng)發(fā)吾府庫,視吾先君之法美?”必不曰“文、武之為正者,若此矣”,曰“吾攻國覆軍,殺將若干人矣?!眲t夫好攻伐之君,不知此為不仁不義也。其鄰國之君,不知此為不仁不義也。是以攻伐世世而不已者。此吾所謂大物則不知也。所謂小物則知之者,何若?今有人于此,入人之場園,取人之桃李瓜姜者,上得且罰之,眾聞則非之。是何也?曰:不與其勞,獲其實(shí),已非其有所取之故。而況有逾于人之墻垣,抯格人之子女者乎!與角人之府庫,竊人之金玉蚤累者乎(8)! 與逾人之欄牢,竊人之牛馬者乎! 而況有殺一不辜人乎!今王公大人之為政也,自殺一不辜人者,逾人之墻垣,抯格人之子女者,與角人之府庫,竊人之金玉蚤累者,與逾人之欄牢,竊人之牛馬者,與入人之場園,竊人之桃李瓜姜者,今王公大人之加罰此也;雖古之堯、舜、禹、湯、文、武之為政,亦無以異此矣。今天下之諸侯,將猶皆侵凌攻伐兼并(9) ,此為殺一不辜人者,數(shù)千萬矣!此為逾人之墻垣,格人之子女者,與角人府庫,竊人金玉蚤累者,數(shù)千萬矣!逾人之欄牢,竊人之牛馬者,與入人之場園,竊人之桃李瓜姜者,數(shù)千萬矣!而自曰:“義也!”
故子墨子言曰:“是蕡我者(10) ,則豈有以異是蕡黑白、甘苦之辯者哉!今有人于此,少而示之黑,謂之黑;多示之黑,謂白。必曰:‘吾目亂,不知黑白之別?!裼腥擞诖?,能少嘗之甘,謂甘;多嘗,謂苦。必曰:‘吾口亂,不知其甘苦之味?!裢豕笕酥?,或殺人,其國家禁之。此蚤越有能多殺其鄰國之人(11),因以為文義。此豈有異蕡黑白、甘苦之別者哉!” 故子墨子置天之以為儀法。非獨(dú)子墨子以天之志為法也,于先王之書《大夏》之道之然:“帝謂文王,予懷明德,毋大聲以色,毋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贝苏a文王之以天志為法也(12) ,而順帝之則也。且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實(shí)將欲為仁義,求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國家百姓之利者,當(dāng)天之志而不可不察也。天之志者,義之經(jīng)也。
[ 注釋]
(1) “極”即“儆”,“敬”,通“警”。(2) “次”即“恣”,下同。(3)“ 遠(yuǎn)靈孤夷”應(yīng)為“遠(yuǎn)夷蘦孤”,“蘦”通“零”。(4) 抎:墜落。(5) “拔”為“殺”字之誤。(6) “操”為“累”之誤。(7) “綛”為“總”之誤。(8) “蚤”為“布”字之誤。(9) “凌”通“陵”。(10) “蕡”,“紊”之假借字?!拔摇睘椤傲x”字之誤。(11) “蚤越”當(dāng)為“斧鉞”。(12) “誥”為“語”字之誤。[ 白話]
墨子說道:“天下混亂的原因,其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天下的士君子,都只明白小道理而不明白大道理?!睆暮沃浪麄冎幻靼仔〉览矶幻靼状蟮览砟兀繌乃麄儾幻靼滋煲饩涂芍?。從何知道他們不明白天意呢?從他們處身家族的情況可以知道。假如現(xiàn)在(有人)在家族中得了罪,他還有別的家族可以逃避,然而父親以此告誡兒子,兄長以此告誡弟弟,說:“警戒呀!謹(jǐn)慎呀!處身家族中不警戒不謹(jǐn)慎,還能處身于別人的國里么?”假如現(xiàn)在(有人)在國中得了罪,還有別國可以逃避,然而父親以此告誡兒子,兄長以此告誡弟弟,說:“警戒呀!謹(jǐn)慎呀!處身國中不可不警戒謹(jǐn)慎呀!”現(xiàn)在的人都處身天下,侍奉上天,如果得罪了上天,將沒有地方可以逃避了。然而沒有人知道以此互相警戒。我因此知道他們對大事情不知道。
所以墨子說道:“警戒呀!謹(jǐn)慎呀!一定要做天所希望的,除去天所厭惡的?!碧焖M氖鞘裁茨??所厭惡的是什么呢?天希望義而厭惡不義。從何知道是這樣呢?因?yàn)榱x即是正。
因何知道義即是正呢?天下有義就治理,無義就混亂,我因此知道義就是正。然而所謂正,不能自下正上,必須從上正下。所以庶民百姓不得肆意去從事,有士來匡正他;士不得肆意去做。有大夫來匡正他;大夫不得肆意去做,有諸侯去匡正他;諸侯不得肆意去做,有三公來匡正他;三公不得肆意去做,有天子匡正他;天子不得肆意去做,有上天匡正他?,F(xiàn)在天下的士君子對于天子匡正天下都很明白,但對上天匡正天子卻不明白。所以古代的圣人明白地將此道理告訴人們,說:“天子有善,天能賞他;天子有過,天能罰他。”若天子賞罰不當(dāng),刑罰不公,天就會降下疾病災(zāi)禍,霜露失時。這時天子必須要喂養(yǎng)牛羊豬狗,潔凈地整備粢盛酒醴,去向上天祭祀,禱告,求福。但我從來就不曾聽說過上天向天子禱告和求福的。我由此知道天比天子尊貴、莊重。所以義不從愚蠢而卑賤的人中產(chǎn)生,必定從尊貴而聰明的人中產(chǎn)生。那么誰是尊貴的?天是尊貴的。誰是聰明的?天是聰明的。既然如此,那么義果真是從上天產(chǎn)生出來的了?,F(xiàn)在天下的士君子希望行義的話,那么就不可不順從天意。
順從天意應(yīng)怎樣做呢?回答說:兼愛天下的人怎么知道是兼愛天下的人呢?因?yàn)樘鞂θ嗣竦募漓肴枷碛?。怎么知道天兼而食之呢?自古及今,無論如何遙遠(yuǎn)偏僻的國家,都喂養(yǎng)牛羊狗豬,潔凈地整備酒醴粢盛,用以祭祀山川、上帝、鬼神,由此知道上天對人民兼而食之。假如兼而食之,必定會兼而愛之,就好象楚、越的國君一樣?,F(xiàn)在楚王在楚國四境之內(nèi)享用食物,所以愛楚國的人。越王在越國享用食物,所以愛越國的人?,F(xiàn)在天對天下兼而享用,我因此知道它愛天下的人。而且上天愛護(hù)百姓,不僅此而己?,F(xiàn)在天下所有的國家,凡是吃米糧的人民,殺了無辜的人,必定得到一種不祥,殺無辜的是誰呢?回答說:“是人?!苯o他不祥的是誰呢?“是天”。假若上天內(nèi)心確實(shí)不愛護(hù)這些百姓,那為什么在人殺了無辜之后,天要給他以不祥呢?并且上天愛護(hù)百姓是很厚重的,上天愛護(hù)百姓是很普遍的,這已經(jīng)可以知道了。怎么知道上天愛護(hù)百姓呢?我從賢者必定要賞善罰暴得知。怎么知道賢者必然賞善罰暴呢?我從從前三代圣王的事跡知道這個。從前三代的圣王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兼愛天下,從而造福人民,改移百姓的心意,率領(lǐng)他們敬奉上帝、山川、鬼神。上天因?yàn)樗麄儛圩约核鶒鄣娜?,利自己所利的人,于是加重他們的賞賜,使他們居于上位,立為天子,(后世)以為表率,稱之為圣人。從這可知賞善的證據(jù)。從前三代的暴君,如桀、紂、幽王、厲王等,對天下人全都憎惡,殘害他們,改移百姓的心意,率領(lǐng)他們侮慢上帝、山川、鬼神,天因?yàn)樗麄儾桓鷱淖约旱乃鶒郏炊鲪核麄?,不跟從自己的所利,反而殘害他們,于是對他們加以懲罰,使他們父子離散,國家滅亡,喪失社稷,憂及本身。而天下的百姓也都非毀他們,到了子孫萬世以后,仍然受人們的唾罵,稱他們?yōu)楸┚?,這就是罰暴的明證了?,F(xiàn)今天下的士君子,若要行事合乎義,就不可不順從天意。
順從天意,就是“兼”;違反天意,就是“別”。兼的道理,就是義政;別的道理,就是力政。如果問道:“義政是什么樣呢?”回答說:大的不攻打小的,強(qiáng)的不欺侮弱的,多的不殘害少的,狡詐的不欺騙愚笨的,尊貴的不傲視卑賤的,富足的不傲慢貧困的,年壯的不掠奪年老的。所以天下眾國,不以水火、毒藥、刀兵相互殺害。這種事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三者有利,就無所不利,叫作天德。所以凡從事于此的,就是圣智、仁義、忠惠、慈孝,所以聚集天下的好名聲加到他身上。這是什么緣故呢?就是順從天意。問道:“力政是什么樣呢?”回答說:大的攻打小的強(qiáng)的欺侮弱的,多的殘害少的,狡詐的欺騙愚笨的,尊貴的傲視卑賤的,富裕的傲慢貧困的,年壯的掠奪年老的,所以天下眾國,一齊拿著水火、毒藥、刀兵來相互殘害。這種事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三者不利就無所得利,所以稱之為(天)賊。凡從事于這些事的,就是寇亂、盜賊、不仁不義、不忠不惠、不慈不孝,所以聚集天下的惡名加在他們頭上。這是什么緣故呢?就是違反了天意。所以墨子設(shè)立天志以為儀法,就象輪匠有圓規(guī),木匠有方尺一樣,現(xiàn)在輪人使用圓規(guī),木匠使用方尺,以之知道方與圓的區(qū)別。所以墨子設(shè)立天志以為儀法,我因此而知道天下的士君子離義還很遠(yuǎn)。怎么知道天下的士君子離義還很遠(yuǎn)呢?現(xiàn)在大國的君主自得地說:“我們處于大國地位而不攻打小國,我怎能成為大國呢?”因此差遣他們的爪牙,排列他們的舟車隊(duì)伍,用以攻伐無罪的國家。進(jìn)入他們的國境,割掉他們的莊稼,砍伐他們的樹木,毀壞他們的城郭,以及填沒他們的溝池,焚燒他們的祖廟,屠殺他們的牲口。人民抵抗的,就殺掉;不抵抗的就捆縛回去,男人用作奴仆,馬夫,女從用作舂米、掌酒的家奴。那些喜好攻伐的君主,不知道這是不仁不義,還以此通告四鄰的國君說:“我攻下別國,覆滅他們的軍隊(duì),殺了將領(lǐng)多少人?!彼弴木鳎膊恢肋@是不仁不義,又準(zhǔn)備皮幣,拿出倉庫的積藏派人去犒勞慶賞。那些喜好攻伐的君主又絕對不知道這是不仁不義,又把它寫在簡帛上,藏在府庫中,作為后世子孫的,必定將要順從他們先君的志行,說道:“為什么不打開我們的府庫,看看我們先君留下的法則呢?”(那上面)必定不會寫著“文王、武王的政績象這樣”,而必定寫著“我攻下敵國,覆滅他們的軍隊(duì),殺了將領(lǐng)若干人”。那些喜好攻伐的君主不知道這是不仁不義;他的鄰國君主,也不知道這是不仁不義,因此攻伐代代不止。這就是我所說的(士君子)對于大事全不明白的緣故。
所謂小事則知道,又怎么樣呢?比如現(xiàn)在這里有一個人,他進(jìn)入別人的果場菜園偷竊人家的桃子、李子、瓜菜和生姜,上面抓住了將會懲罰他,大眾聽到了就指責(zé)他。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yàn)樗粎⑴c種植之勞,卻獲得了果實(shí),取到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的緣故。何況還有翻越別人的圍墻,去抓取別人子女的呢!與角穿人家的府庫,偷竊人家的金玉布帛的呢!與翻越人家的牛欄馬圈,盜取人家牛馬的呢!何況還有殺掉一個無罪的人呢!當(dāng)今的王公大人執(zhí)掌政治,對于從殺掉一個無罪的人,翻越人家的圍墻抓取別人的子女,與角穿別人的府庫而偷取人家的金玉布帛,與翻越別人的牛欄馬牢而盜取牛馬的,與進(jìn)入人家的果場菜園而偷取桃李瓜果的,現(xiàn)在的王公大人對這些所判的罪,即使古代的圣王如堯、舜、禹、湯、文王、武王等治政,也不會與此不同?,F(xiàn)在天下的諸侯,大概還全都在相互侵犯、攻伐、兼并,這與殺死一個無辜的人相比,(罪過)已是幾千萬倍了。這與翻越別人的圍墻而抓取別人的子女相比,與角穿人家的府庫而竊取金玉布帛相比,(罪過)也已數(shù)千萬倍了。與翻越別人的牛欄馬圈而偷竊別人的牛馬相比,與進(jìn)入人家的果場菜園而竊取人家的桃、李、瓜、姜相比,(罪過)已數(shù)千萬倍了!然而他們自己卻說:“這是義呀!”
所以墨子說道:“這是混亂我的說法。它和把黑白甘苦混淆在一起有什么區(qū)別呢!假如現(xiàn)在這里有一個人,少許給他看一點(diǎn)黑色,他說是黑的,多給他看些黑色,他卻說白的,結(jié)果他必然會說:‘我的眼睛昏亂,不知道黑白的分別?!偃绗F(xiàn)在這里有一個人,少許給他嘗點(diǎn)甜味,他說是甜的;多多給他嘗些甜味,他說是苦的。結(jié)果他必然會說:‘我的口味亂了,我不知道甜和苦的味道?!F(xiàn)在的王公大人施政,若有人殺人,他的國家必然禁止。如果有人拿兵器多多殺掉鄰國的人,卻說這是義。這難道與混淆黑白、甘苦的做法有什么區(qū)別嗎!”
所以墨子設(shè)立天志,作為法度標(biāo)準(zhǔn)。不僅墨子以天志為法度,就是先王的書《大夏》(即《詩·大雅》)中這樣說過:“上帝對文王說:我思念有光明德行的人,他不大顯露聲色,也不崇尚侈大與變革,不識不知,順從天帝的法則。”這是告誡周文王以天志為法度,順從天帝的法則。所以當(dāng)今天下的士君子,如果心中確實(shí)希望實(shí)行仁義,追求做上層士,上希望符合圣王之道,下希望符合國家百姓的利益,對天志就不可不詳察。天志就是義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