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唐詩三百首
全后漢文
全隋文
宋詩一百首
全三國文
先唐文
千家詩
全晉文
全唐文
敦煌變文集新書
莊子集釋 莊子集釋卷一下
作者:
《莊子集釋》郭慶藩
內(nèi)篇齊物論第二【一】 【一】【注】夫自是而非彼,美己而惡人,物莫不皆然。然,故是非雖異而彼我均也。
【釋文】《齊物論》力頓反。李如字。《而惡》烏路反。
南郭子綦隱機(jī)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一】。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二】今之隱機(jī)者,非昔之隱機(jī)者也【三】?!?/font> 【一】【注】同天人,均彼我,故外無與為歡,而荅焉解(一)體,若失其配匹。
【疏】楚昭王之庶弟,楚莊王之司馬,字子綦。古人淳質(zhì),多以居處為號,居于南郭,故號南郭,亦猶市南宜僚、東郭順子之類。其人懷道抱德,虛心忘淡,故莊子羨其清高而托為論首。隱,憑也。噓,嘆也。荅焉,解釋貌。耦,匹也,(為)〔謂〕身與神為匹,物與我〔為〕(二)耦也。子綦憑幾坐忘,凝神遐想,仰天而嘆,妙悟自然,離形去智,荅焉墜體,身心俱遣,物我(無)〔兼〕忘,故若喪其匹耦也。
【釋文】《南郭子綦》音其。司馬云:居南郭,因?yàn)樘枴!峨[》于靳反,馮也?!稒C(jī)》音紀(jì)。李本作幾。◎盧文弨曰:案今本作幾。《而噓》音虛。吐氣為噓。向云:息也?!肚E焉》本又作嗒,同。吐荅反,又都納反。注同。解體貌?!虮R文弨曰:今本作嗒。案解體,即趙岐孟子注所云解罷枝也?!驊c藩案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八十八終南山龍?zhí)锼箩尫毡緜骶硭囊抉R云:荅焉,云失其所,故有似喪耦也。釋文闕?!镀漶睢繁疽嘧髋?,五口反。匹也,對也。司馬云:耦,身也,身與神為耦?!蛴衢性唬簡势漶睿聪挛乃^吾喪我也。郭注曰若失其配匹,未合喪我之義。司馬云耦身也,此說得之。然云身與神為耦則非也。耦當(dāng)讀為寓。寓,寄也,神寄于身,故謂身為寓。 【二】【注】死灰槁木,取其●莫(三)無情耳。夫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體中獨(dú)任天真而已,又何所有哉!故止若立枯木,動若運(yùn)槁枝,坐若死灰,行若游塵。動止之容,吾所不能一也;其于無心而自得(四),吾所不能二也(五)。
【疏】姓顏,名偃,字子游。居,安處也。方欲請益,故起而立侍。如何安處,神識凝寂,頓異從來,遂使形將槁木而不殊,心與死灰而無別。必有妙術(shù),請示所由。
【釋文】《顏成子游》李云:子綦弟子也,姓顏,名偃,謚成,字子游?!逗尉印啡缱?,又音姬。司馬云:猶故也?!堕履尽饭爬戏?。注同?!丁瘛芬艏?,本亦作寂?!虮R文弨曰:●,舊訛家。今案大宗師云,其容●,釋文云:本亦作寂,崔本作●,據(jù)改正。方言云:●,安靜也。漢人碑版多作此字。老子銘,顯虛無之清●,張公神碑,疆界●靜,成皋令任伯嗣碑,官朝●靜,巴郡太守張納碑,四竟●謐。博陵太守孔彪碑,●兮冥冥,皆如此作。今注作寂寞?!赌繁疽嘧髂?br>
【三】【注】子游嘗見隱機(jī)者,而未有(六)若子綦也。
【疏】子游昔見坐忘,未盡玄妙;今逢隱機(jī),實(shí)異曩時(shí)。怪其寂泊無情,故發(fā)驚疑之旨。
【?!浚ㄒ唬┶w諫議本無解字。(二)為字依上句例補(bǔ)。(三)●莫,趙本作寂漠,世德堂本作寂寞。(四)其于無心而自得,趙本作無心自得。(五)二也,世德堂本作一也。趙本二亦作一,與上句一字下均無也字。(六)世德堂本嘗作常,有作見。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一】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二】!”
【一】【注】吾喪我,我自忘矣;我自忘矣,天下有何物足識哉!故都忘外內(nèi),然后超然俱得。
【疏】而,猶汝也。喪,猶忘也。許其所問,故言不亦善乎。而子綦境智兩忘,物我雙絕,子游不悟,而以驚疑,故示隱幾之能,汝頗知不。
【二】【注】籟,簫也。夫簫管參差,宮商異律,故有短長高下萬殊之聲。聲雖萬殊,而所稟之度一也,然則優(yōu)劣無所錯(cuò)其閑矣。況之風(fēng)物,異音同是,而咸自取焉,則天地之籟見矣。
【疏】(人)(一)籟,簫也,長一尺二寸,十六管,象鳳翅,舜作也。夫簫管參差,所受各足,況之風(fēng)物,咸稟自然,故寄此二賢以明三籟之義。釋在下文。
【釋文】《女聞》音汝。下皆同。本亦作汝?!虮R文弨曰:上汝知何以不一律作女?《人籟》力帶反,簫也?!痘[夫》音扶?!秴ⅰ烦趿址?。《差》初宜反。《所錯(cuò)》七故反?!兑娨印焚t遍反。
【?!浚ㄒ唬┤俗忠雷⑽膭h。
子游曰:“敢問其方【一】?!?/font> 【一】【疏】方,道術(shù)也。雖聞其名,未解其義,故請三籟,其術(shù)如何。
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fēng)【一】。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二】。而獨(dú)不聞之翏翏(一)乎【三】?山林之畏佳【四】,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五】;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六】,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泠風(fēng)則小和,飄風(fēng)則大和【七】,厲風(fēng)濟(jì)則眾竅為虛【八】。而獨(dú)不見之調(diào)調(diào),之(刁刁)〔刀刀〕(二乎)【九】?”
【一】【注】大塊者,無物也。夫噫氣者,豈有物哉?氣塊然而自噫耳。物之生也,莫不塊然而自生,則塊然之體大矣,故遂以大塊為名。
【疏】大塊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稱也。言自然之理通生萬物,不知所以然而然。大塊之中,噫而出氣,仍名此氣而為風(fēng)也?! 踞屛摹俊洞髩K》苦怪反。李苦對反。說文同,云:俗?字也。徐口回反,徐、李又胡罪反。郭又苦猥反。司馬云:大樸之貌,眾家或作大槐,班固同?;茨献幼鞔竺?。解者或以為無,或以為元?dú)?,或以為混成,或以為天,謬也?!驊c藩案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九十五正誣經(jīng)卷五引司馬云:大塊,謂天也。與釋文所引異?!蛴衢性唬捍髩K者,地也。塊乃?之或體。說文土部:?,墣也。蓋即中庸所謂一撮土之多者,積而至于廣大,則成地矣,故以地為大塊也。司馬云大樸之貌,郭注曰大塊者無物也,并失其義。此本說地籟,然則大塊者,非地而何?《噫》乙戒反。注同。一(三)音蔭。 【二】【注】言風(fēng)唯無作,作則萬竅皆怒動而為聲也。
【疏】是者,指此風(fēng)也。作。起也。言此大風(fēng)唯當(dāng)不起,若其動作,則萬殊之穴皆鼓怒呺叫也。
【釋文】《萬竅》苦吊反?!杜瓍搿泛斗?,徐又(詐)〔許〕(四)口反,又胡到反。
【三】【注】長風(fēng)之聲。
【釋文】《翏翏》良救反,又六收反。長風(fēng)聲也。李本作飂,音同。又力竹反。
【四】【注】大風(fēng)之所扇動也。
【疏】翏翏,長風(fēng)之聲。畏佳,扇動之貌。而翏翏清吹,擊蕩山林,遂使樹木枝條,畏佳扇動。世皆共睹,汝獨(dú)不聞之邪?下文云。
【釋文】《畏》于鬼反。郭烏罪反。崔本作?。《佳》醉癸反。徐子唯反。郭祖罪反。李諸鬼反。李頤云:畏隹,山阜貌?!虮R文弨曰:佳,舊本作隹,今莊子眾家本皆作佳。韻會支韻內(nèi)引此,似亦可讀追。此所音(唯)〔雖〕(五)皆仄聲,然實(shí)與佳本音皆相近,故從眾家本改正。
【五】【注】此略舉眾竅之所似。
【疏】竅穴,樹孔也。枅,柱頭木也,今之斗?是也。圈,畜獸闌也。木既百圍,穴亦奇眾,故或似人之口鼻,或似獸之闌圈,或似人之耳孔,或似舍之枅?,或洼曲而擁腫,或污下而不平。形勢無窮,略陳此八事。亦(由)〔猶〕(六)世閑萬物,種類不同,或丑或妍,蓋稟之造化。
【釋文】《之竅》崔本作窾?!端票撬瓶凇匪抉R云:言風(fēng)吹竅穴動作,或似人鼻,或似人口。《似枅》音雞,又音肩。字林云:柱上方木也。簡文云:欂櫨也?!端迫Α菲饳?quán)反。郭音權(quán),杯圈也。徐其阮反,言如羊豕之闌圈也?!端凭省菲渚欧础!端仆菡摺罚B)〔烏〕(七)攜反,李于花反,又烏乖反,郭烏蛙反。司馬云:若洼曲。《污者》音烏。司馬云:若污下。
【六】【注】此略舉(異)〔眾〕(八)竅之聲殊。
【疏】激者,如水湍激聲也。謞者,如箭鏃頭孔聲〔也〕(九)。叱者,咄聲也。吸者,如呼吸聲也。叫者,如叫呼聲也。譹者,哭聲也。宎者,深也,若深谷然。咬者,哀切聲也。略舉樹穴,即有八種;風(fēng)吹木竅,還作八聲。亦(由)〔猶〕人稟分不同,種種差異,率性而動,莫不均齊。假令小大夭壽,未足以相傾。
【釋文】《激者》經(jīng)歷反,如水激也。李古吊反。司馬云:聲若激喚也。李又驅(qū)吊反。◎慶藩案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六十八阿毗達(dá)摩大婆沙論卷四引司馬云:流急曰激也。七十八音經(jīng)律異相卷十四、九十、高僧傳十三引并同。又文選盧子諒時(shí)興詩注、玄應(yīng)眾經(jīng)音義十四引亦同。與釋文所引異?!吨y者》音孝。李虛交反。簡文云:若箭去之聲。司馬云:若歡謞聲?!虮R文弨曰:舊音考,訛。今注本音孝,從之?!哆痴摺凡龑?shí)反。徐音七。司馬云:若叱咄聲?!段摺吩S及反。司馬云:若噓吸聲也。《叫者》古吊反。郭古幼反。李居曜反。司馬云:若叫呼聲也。《譹者》音豪。郭又戶報(bào)反。司馬云:若譹哭聲?!虮R文弨曰:舊脫者字,今增,與眾句一例?!秾a者》徐于堯反。一音杳。又于吊反。司馬云:深者也,若深宎宎然?!兑д摺酚诮环??;蛞艚?。司馬云:聲哀切咬咬然。又許拜反。
【七】【注】夫聲之宮商雖千變?nèi)f化,唱和大小,莫不稱其所受而各當(dāng)其分。
【疏】泠,小風(fēng)也。飄,大風(fēng)也。于喁,皆是風(fēng)吹樹動前后相隨之聲也。故泠〔泠〕清風(fēng),和聲即??;暴疾飄風(fēng),和聲即大;各稱所受,曾無勝劣,以況萬物稟氣自然。
【釋文】《唱于》如字。《唱喁》五恭反。徐又音愚。又五斗反。李云:于喁,聲之相和也。《泠風(fēng)》音零。李云:泠泠,小風(fēng)也。《小和》胡臥反。下及注皆同?!讹h風(fēng)》鼻遙反,又符遙反。李敷遙反。司馬云:疾風(fēng)也。爾雅云:回風(fēng)為飄?!恫环Q》尺證反。《其分》符問反。下不出者同。
【八】【注】濟(jì),止也。烈風(fēng)作則眾竅實(shí),及其止則眾竅虛。虛實(shí)雖異,其于各得則同。
【疏】厲,大也,烈也。濟(jì),止也。言大風(fēng)止則眾竅虛,及其動則眾竅實(shí)。虛實(shí)雖異,各得則同耳。況四序盈虛,二儀生殺,既無心于亭毒,豈有意于虔劉!
【釋文】《厲風(fēng)》司馬云:大風(fēng)。向、郭云:烈風(fēng)?!稘?jì)》子細(xì)反。向云:止也?!驊c藩案厲風(fēng)濟(jì),濟(jì)者止也。詩墉風(fēng)載馳篇旋濟(jì),毛傳曰:濟(jì),止也。風(fēng)止則萬籟寂然,故曰眾竅為虛。
【九】【注】調(diào)調(diào)(刁刁)〔刀刀〕,動搖貌也。言物聲既異,而形之動搖亦又不同也。動雖不同,其得齊一耳,豈調(diào)調(diào)獨(dú)是而(刁刁)〔刀刀〕獨(dú)非乎!
【疏】而,汝也。調(diào)調(diào)(刁刁)〔刀刀〕,動搖之貌也。言物形既異,動亦不同,雖有調(diào)(刁)〔刀〕之殊,而終無是非之異。況盈虛聚散,生死窮通,物理自然,不得不爾,豈有是非臧否于其間哉! 【釋文】《調(diào)調(diào)》音條?!兜兜丁沸於紙蚍?。向云:調(diào)調(diào)刀刀,皆動搖貌。◎盧文弨曰:舊俱作刁,俗;今改依正體。《動搖》如字,又羊照反?! 拘!浚ㄒ唬╆I誤引李本翏作飂,力救切。(二)刀字依世德堂本及盧校改,下注及疏文并同。(三)一下疑脫作喑二字。知北游篇生者喑醷物也,釋文喑音陰,引李郭云:喑醷,聚氣貌。喑氣亦即聚氣。(四)許字依釋文原本改。(五)抱經(jīng)堂原刻本唯作脽,誤。此本作唯,亦非。字當(dāng)作雖。(六)由猶古通用,今以義別之,后不復(fù)出。(七)烏字依釋文原本改。(八)眾字依世德堂本及上注文改。趙諫議本亦作異。(九)也字依上下文句例補(bǔ)?! ?font color='#cc6600'>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薄疽弧?/font>
【一】【疏】地籟則竅穴之徒,人籟則簫管之類,并皆眼見,此則可知。惟天籟深玄,卒難頓悟,敢陳庸,昧請決所疑。
【釋文】《比竹》毗志反。又必履反。李扶必反。注同。
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一】,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二】!”
【一】【注】此天籟也。夫天籟者,豈復(fù)別有一物哉?即眾竅比竹之屬,接乎有生之類,會而共成一天耳。無既無矣,則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為生。然則生生者誰哉?塊然而自生耳。自生耳,非我生也。我既不能生物,物亦不能生我,則我自然矣。自己而然,則謂之天然。天然耳,非為也,故以天言之?!惨蕴煅灾常ㄒ唬┧悦髌渥匀灰?,豈蒼蒼之謂哉!而或者謂天籟役物使從己也。夫天且不能自有,況能有物哉!故天者,萬物之總名也,莫適為天,誰主役物乎?故物各自生而無所出焉,此天道也。
【疏】夫天者,萬物之總名,自然之別稱,豈蒼蒼之謂哉!故夫天籟者,豈別有一物邪?即比竹眾竅接乎有生之類是爾。尋夫生生者誰乎,蓋無物也。故外不待乎物,內(nèi)不資乎我,塊然而生,獨(dú)化者也。是以郭注云,自己而然,則謂之天然。故以天然言之者,所以明其自然也。而言吹萬不同。且風(fēng)唯一體,竅則萬殊,雖復(fù)大小不同,而各稱所受,咸率自知,豈賴他哉!此天籟也。故知春生夏長,目視耳聽,近取諸身,遠(yuǎn)托諸物,皆不知其所以,悉莫辨其所然。使其自己,當(dāng)分各足,率性而動,不由心智,所謂亭之毒之,此天籟之大意者也。
【釋文】《豈復(fù)》扶又反?!赌m》丁歷反?!驊c藩案文選謝(宣城)〔靈運(yùn)〕(二)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注引司馬云:吹萬,言天氣吹煦,生養(yǎng)萬物,形氣不同。已,止也,使各得其性而止。謝靈運(yùn)道路憶山中詩注、江文通雜體詩注引同。釋文闕。
【二】【注】物皆自得之耳,誰主怒之使然哉!此重明天籟也。 【疏】自取,(由)〔猶〕自得也。言風(fēng)竅不同,形聲乃異,至于各自取足,未始不齊,而怒動為聲,誰使之然也!欲明群生糾紛,萬象參差,分內(nèi)自取,未嘗不足,或飛或走,誰使其然,故知鼓之怒之,莫知其宰。此則重明天籟之義者也?! 踞屛摹俊洞酥亍分庇梅础! 拘!浚ㄒ唬┧淖忠朗赖绿帽狙a(bǔ)。(二)靈運(yùn)二字依文選原本改?! ?font color='#cc6600'>大知閑閑,小知閑閑【一】;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二】。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三】,與接為構(gòu),日以心斗??z者,窖者,密者【四】。小恐惴惴,大恐縵縵【五】。其發(fā)若機(jī)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六】;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七】;其殺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八】;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fù)之也【九】;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一)也【一0】;近死之心,莫使復(fù)陽也【一一】。喜怒哀樂,慮嘆變慹,姚佚啟態(tài)【一二】;樂出虛,蒸成菌【一三】。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一四】。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一五】!
【一】【注】此蓋知之不同。
【疏】閑閑,寬裕也。閑閑,分別也。夫智惠寬大之人,率性虛淡,無是無非;小知狹劣之人,性靈褊促,有取有舍?!灿腥∮猩帷常ǘ?,故閑隔而分別;無是無非,故閑暇而寬裕也。
【釋文】《大知》音智。下及注同?!堕e閑》李云:無所容貌。簡文云:廣博之貌?!堕e閑》古閑反,有所閑別也。◎俞樾曰:廣雅釋詁:閑,覗也。小知閑閑,當(dāng)從此義,謂好覗察人也。釋文曰有所閑別,非是。
【二】【注】此蓋言語之異?! 臼琛垦籽?,猛烈也。詹詹,詞費(fèi)也。夫詮理大言,(由)〔猶〕猛火炎燎原野,清蕩無遺。儒墨小言,滯于競辯,徒有詞費(fèi),無益教方。 【釋文】《炎炎》于廉于凡二反,又音談。李作淡,徒濫反。李頤云:同是非也。簡文云:美盛貌?!墩舱病芬粽肌@铑U云:小辯之貌。崔本作閻。
【三】【注】此蓋寤寐之異。
【疏】凡鄙之人,心靈馳躁,耽滯前境,無得暫停。故其夢寐也,魂神妄緣而交接;其覺悟也,則形質(zhì)開朗而取染也?! 踞屛摹俊痘杲弧匪抉R云:精神交錯(cuò)也?!镀溆X》古孝反?!缎伍_》司馬云:目開意悟也。
【四】【注】此蓋交接之異。
【疏】構(gòu),合也。窖,深也,今穴地藏谷是也。密,隱也。交接世事,構(gòu)合根塵,妄心既重,(渴)〔愒〕日不足,故惜彼寸陰,心與日斗也。其運(yùn)心逐境,情性萬殊,略而言之,有此三別也。
【釋文】《與接為構(gòu)》司馬云:人道交接,構(gòu)結(jié)歡愛也?!犊z者》(未)〔末〕旦反。簡文云:寬心也?!督颜摺饭判⒎础K抉R云:深也。李云:穴也。案穴地藏谷曰窖。簡文云:深心也。
【五】【注】此蓋恐悸之異。
【疏】惴惴,怵惕也??z縵,沮喪也,夫境有違從,而心恒憂度,慮其不遂,恐懼交懷。是以小恐惴栗而怵惕,大恐寬暇而沮喪也。
【釋文】《小恐》曲勇反。下及注同。《惴惴》之瑞反。李云:小心貌。爾雅云:懼也?!犊z縵》李云:齊死生貌?!都隆菲浼痉?。
【六】【疏】機(jī),弩牙也。栝,箭栝也。司,主也。言發(fā)心逐境,速如箭栝;役情拒害,猛若弩牙。唯主意是非,更無他謂也。
【釋文】《機(jī)栝》古活反。機(jī),弩牙。栝,箭栝?!驊c藩案文選鮑明遠(yuǎn)苦熱行注引司馬云:言生死是非,臧否交校,則禍敗之來,若機(jī)栝之發(fā)。釋文闕。◎又案機(jī)謂弩牙。(見易系辭鄭注。)釋名曰:弩,(弩)〔怒也(三)?!炽^弦者曰牙,牙外曰郭,(郭)下曰縣刀,合名之(則))曰機(jī)(栝)),言如機(jī)之巧也。(機(jī)栝與樞機(jī)義各不同。樞為戶樞,機(jī)為門橛。廣雅:●也?!衽c捆同。說文:捆,門橛也。王引之曰:樞為戶樞,所以利轉(zhuǎn)。機(jī)為門捆,所以止扉。故以樞機(jī)并言,謂開合有節(jié)也。書傳機(jī)與栝并言弩牙也。
【七】【注】此蓋動止之異?! 臼琛吭{,祝也。盟,誓也。言役意是非,(由)〔猶〕如祝詛,●心取境,不異誓盟。堅(jiān)守確乎,情在勝物。
【釋文】《詛》側(cè)據(jù)反?!睹恕芬裘?,徐武耕反,郭武病反?! 景恕俊咀ⅰ科渌⑷障腥绱苏?。
【疏】夫素秋搖落,玄冬肅殺,物景貿(mào)遷,驟如交臂,愚惑之類,豈能覺邪!唯爭虛妄是非,詎知日新消毀,人之衰老,其狀例然。
【釋文】《其殺》色界反,徐色例反。注同。
【九】【注】其溺而遂往有如此者。
【疏】滯溺于境,其來已久,所為之事,背道乖真。欲使復(fù)命還源,無由可致?! 踞屛摹俊镀淠纭放曳?,郭奴徼反?! 疽唬啊俊咀ⅰ科鋮挍]于欲,老而愈洫,有如此者。
【疏】厭,沒溺也。顛倒之流,厭沒于欲,惑情堅(jiān)固,有類緘繩。豈唯壯年縱恣,抑乃老而愈洫。
【釋文】《其厭》于葉反,徐于冉反,又于感反?!度缇}》徐古咸反?!独箱繁疽嘧饕纾?。音逸,郭許鵙反,又已質(zhì)反。
【一一】【注】其利患輕禍,陰結(jié)遂志,有如此者。
【疏】莫,無也。陽,生也。耽滯之心,鄰乎死地,欲使反于生道,無由得之。
【釋文】《近死》附近之近。《復(fù)陽》陽,謂生也?!蚣沂栏冈唬喝找孕亩罚僮儾桓F。司是非者有萬應(yīng)之機(jī),守勝者有一成之見。或久倦思反而殺如秋令,或沉迷不悟而溺為之,亦有深緘其機(jī),無復(fù)生人之氣者。人心之相構(gòu),各視所藏之機(jī),以探而取之。
【一二】【注】此蓋性情之異者。
【疏】凡品愚迷,(則)〔耽〕執(zhí)違順,順則喜樂,違則哀怒。然哀樂則重,喜怒則輕。故喜則心生歡悅,樂則形于舞忭。怒則當(dāng)時(shí)嗔恨,哀則舉體悲號,慮則抑度未來,嘆則咨嗟已往,變則改易舊事,慹則屈服不伸,姚則輕浮躁動,佚則奢華縱放,啟則開張情欲,態(tài)則嬌淫妖冶。眾生心識,變轉(zhuǎn)無窮,略而言之,有此十二。審而察之,物情斯見矣。
【釋文】《哀樂》音洛?!稇e》之涉反。司馬云:不動貌。《姚》郭音遙,徐李敕吊反?!敦芬粢?。《態(tài)》敕代反,李又奴載反?! 疽蝗俊咀ⅰ看松w事變之異也。自此以上,略舉天籟之無方;自此以下,明無方之自然也。物各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則形雖彌異,其(五)然彌同也。
【疏】夫簫管內(nèi)虛,故能出于雅樂;濕暑氣蒸,故能生成朝菌。亦猶二儀萬物,虛假不真,從無生有,例如菌樂。浮幻若是,喜怒何施!
【釋文】《蒸》之膺反?!冻删菲潆E反。向云:結(jié)也?!兑陨稀窌r(shí)掌反。
【一四】【注】日夜相代,代故以新也。夫天地萬物,變化日新,與時(shí)俱往,何物萌之哉?自然而然耳。
【疏】日晝月夜,輪轉(zhuǎn)循環(huán),更相遞代,互為前后。推求根緒,莫知其狀者也。 【釋文】《萌》武耕反?! 疽晃濉俊咀ⅰ垦云渥陨?。
【疏】已,止也。推求日夜,前后難知,起心虞度,不如止息。又重推旦暮,覆察昏明,亦莫測其所由,固不知其端緒。欲明世間萬法,虛妄不真,推求生死,即體皆寂。故老經(jīng)云,迎之不見其首,隨之而不見其后,理由若此。
【釋文】《旦暮》本又作莫,音同。
【?!浚ㄒ唬╆I誤引江南古藏本洫作溢。(二)依下句例補(bǔ)。(三)怒也依釋名改,以下郭則栝三字均依釋名刪。(四)世德堂本其作自。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一】,而不知其所為使【二】。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三】??尚屑盒拧舅摹?,而不見其形【五】,有情而無形【六】。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七】,吾誰與為親【八】?汝皆說之乎?其有私焉【九】?如是皆有為臣妾乎【一0】?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一一】?其遞相為君臣乎【一二】?其有真君存焉【一三】?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一四】。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盡【一五】。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一六】!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一七】,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一八】!人謂之不死,奚益【一九】!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二0】?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dú)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二一】?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dú)且無師乎【二二】?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二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二四】。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dú)且柰何哉【二五】!
【一】【注】彼,自然也。自然生我,我自然生。故自然者,即我之自然,豈遠(yuǎn)之哉!
【疏】彼,自然也。取,稟受也。若非自然,誰能生我?若無有我,誰稟自然乎?然我則自然,自然則我,其理非遠(yuǎn),故曰是亦近矣。
【二】【注】凡物云云,皆自爾耳,非相為使也,故任之而理自至矣。
【疏】言我稟受自然,其理已具。足行手捉,耳聽目視,功能御用,各有司存。亭之毒之,非相為使,無勞措意,直置任之。
【釋文】《相為》于偽反。下未為同。
【三】【注】萬物萬情,趣舍不同,若有(一)真宰使之然也。起索真宰之眹跡,而亦終不得,則明物皆自然,無使物然也。
【疏】夫肢體不同,而御用各異,似有真性,竟無宰主。眹跡攸肇,從何而有?
【釋文】《而特》崔云:特,辭也?!镀浔嚒防畛谭础U滓?。《趣舍》七喻反。字或作取。下音舍,或音赦。下皆仿此?!镀鹚鳌匪俜础?br>
【四】【注】今夫行者,信己可得行也?! 臼琛啃偶憾?,可意而行,天機(jī)自張,率性而動,自濟(jì)自足,豈假物哉!
【五】【注】不見所以得行之形。
【疏】物皆信己而行,不見信可行之貌者也?! 玖俊咀ⅰ壳楫?dāng)其物,故形不別見也。 【疏】有可行之情智,無信己之形質(zhì)。
【釋文】《情當(dāng)》丁浪反,下皆同?!秳e見》賢遍反。
【七】【注】付之自然,而莫不皆存也。
【疏】百骸,百骨節(jié)也。九竅,謂眼耳鼻舌口及下二漏也。六藏,六腑也,謂大腸小腸膀胱三焦也。藏,謂五藏,肝心脾肺腎也。賅,備也。言體骨在外,藏腑在內(nèi),竅通內(nèi)外。備此三事以成一身,故言存。
【釋文】《百骸》戶皆反。《六藏》才浪反。案心肺肝脾腎,謂之五藏。大小腸膀胱三焦,謂之六府。身別有九藏氣,天地人。天以候頭角之氣,人候耳目之氣,地候口齒之氣。三部各有天地人,三三而九,神藏五,形藏四,故九。今此云六藏,未見所出?!蚶顦E曰:釋文云,此云六藏,未見所出。成疏遂穿鑿以六為六腑,藏(謂)〔為〕五藏,致與上百官九竅,訓(xùn)不一例。按難經(jīng)三十九難,五藏亦有六藏者,謂腎有兩藏也。其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謂精神之所舍也。其氣與腎通,故言藏有六也。《賅》徐古來反。司馬云備也。小爾雅同簡文云:兼也。
【八】【注】直自(二)存耳?! 揪拧俊咀ⅰ拷哉f之,則是有所私也。有私則不能賅而存矣,故不說而自存,不為而自生也。
【疏】言夫六根九竅,俱是一身,豈有親疏,私存愛悅!若有心愛悅,便是有私。身而私之,理在不可。莫不任置,自有司存。于身既然,在物亦爾。
【釋文】《皆說》音悅,注同。今本多即作悅字。后皆仿此。
【一0】【注】若皆私之,則志過其分,上下相冒,而莫為臣妾矣。臣妾之才,而不安臣妾之任,則失矣。故知君臣上下,手足外內(nèi),乃天理自然,豈真人之所為哉!
【疏】臣妾者,士女之賤職也。且人之一身,亦有君臣之別,至如見色則目為君而耳為臣,行步則足為君手為臣也。斯乃出自天理,豈人之所為乎!非關(guān)系意親疏,故為君臣也。郭注云,時(shí)之所賢者為君,才不應(yīng)世者為臣。治國治身,內(nèi)外無異。
【一一】【注】夫臣妾但各當(dāng)其分耳,未為不足以相治也。相治者,若手足耳目,四肢百體,各有所司而更相御用也。
【疏】夫臣妾御用,各有職司,(知)〔如〕手執(zhí)腳行,當(dāng)分自足,豈為手之不足而腳為行乎?蓋天機(jī)自張,無心相為而治理之也。舉此手足,諸事可知也。
【釋文】《而更》音庚。
【一二】【注】夫時(shí)之所賢者為君,才不應(yīng)世者為臣。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卑,首自在上,足自居下,豈有遞哉!雖無錯(cuò)于當(dāng)而必自當(dāng)也。
【疏】夫首自在上,足自居下;目能視色,耳能聽聲。而用舍有時(shí),故有貴賤。豈措情于上下,而遞代為君臣乎?但任置無心而必自當(dāng)也。
【釋文】《其遞》音弟。徐又音第?!恫粦?yīng)》應(yīng)對之應(yīng)?!稛o錯(cuò)》七素反。下同。
【一三】【注】任之而自爾,則非偽也?! 臼琛恐敝猛鼞?,無勞措意,此即真君妙道,存乎其中矣。又解:真君即前之真宰也。言取舍之心,青黃等色,本無自性,緣合而成,不自不他,非無非有,故假設(shè)疑問,以明無有真君也?! 疽凰摹俊咀ⅰ糠驳谜嫘?,用其自為者,雖復(fù)皂隸,猶不顧毀譽(yù)而自安其業(yè)。故知與不知,皆自若也。若乃開希幸之路,以下冒上,物喪其真,人忘其本,則毀譽(yù)之間,俯仰失錯(cuò)也。
【疏】夫心境相感,欲染斯興。是以求得稱情,即謂之為益;如其不得,即謂之為損。斯言凡情迷執(zhí),有得喪以攖心;道智觀之,無損益于其真性者也。◎家世父曰:彼我相形而有是非,而是非之成于心者,先入而為之主。是之非之,隨人以為役,皆臣妾也,而百骸九竅六藏悉攝而從之。夫此攝而從之以聽役于人,與其心之主宰,果有辨乎,果無辨乎?心之主宰有是非,于人何與!求得人之情而是之非之,無能為益,不得無能為損。而既構(gòu)一是非之形,役心以從之,終其身守而不化,夫是之謂成心。成心者,臣妾之所以聽役也。
【釋文】《雖復(fù)》扶又反。下同。《毀譽(yù)》音余。《物喪》息浪反。
【一五】【注】言性各有分,故知者守知以待終,而愚者抱愚以至死,豈有能中易其性者也!
【疏】夫稟受形性,各有涯量,不可改愚以為智,安得易丑以為妍!是故形性一成,終不中途亡失,適可守其分內(nèi),待盡天年矣。
【一六】【注】群品云云,逆順相交,各信其偏見而恣其所行,莫能自反。此(皆)〔比〕(三)眾人之所悲者,亦可悲矣。而眾人未嘗以此為悲者,性然故也。物各性然,又何物足悲哉!
【疏】刃,逆也。靡,順也。群品云云,銳情逐境。境既有逆有順,心便執(zhí)是執(zhí)非。行有終年,速如馳驟;唯知貪境,曾無止息。格量物理,深可悲傷。
【一七】【注】夫物情無極,知足者鮮。故得(止)〔此〕(四)不止,復(fù)逐于彼。皆疲役終身,未厭其志,死而后已。故其成功者無時(shí)可見也。
【疏】夫物浮競,知足者稀,故得此不休,復(fù)逐于彼。所以終身疲役,沒命貪殘,持影系風(fēng),功成何日。
【釋文】《者鮮》息淺反。
【一八】【注】凡物各以所好役其形骸,至于疲困苶然。不知所以好此之歸趣云何也!
【疏】苶然,疲頓貌也。而所好情篤,勞役心靈,形魂既弊,苶然困苦。直以信心,好此貪競,責(zé)其意謂,亦不知所歸。愚癡之甚,深可哀嘆。
【釋文】《苶然》乃結(jié)反,徐李乃協(xié)反。崔音捻,云:忘貌。簡文云:疲病困之狀?!虮R文弨曰:苶,今注本乃作薾(五)。說文引詩彼薾維何,音義與此異?!驊c藩案:苶,司馬作薾。文選謝靈運(yùn)過始寧墅詩注引司馬云:薾,極貌也。釋文闕。《所好》呼報(bào)反。下同。
【一九】【注】言其實(shí)與死同。
【疏】奚,何也。耽滯如斯,困而不已,有損行業(yè),無益神氣,可謂雖生之日猶死之年也。
【二0】【注】言其心形并馳,困而不反,比于凡人所哀,則此真哀之大也。然凡人未嘗以此為哀,則凡所哀者,不足哀也。
【疏】然,猶如此也。念念遷移,新新流謝,其化而為老,心識隨而昏昧,形神俱變,故謂與之然。世之悲哀,莫此甚也。
【二一】【注】凡此上事,皆不知其所以然而然,故曰芒也。今未知者皆不知所以知而自知矣,生者〔皆〕(六)不知所以生而自生矣。萬物雖異,至于生不由知,則未有不同者也,故天下莫不芒也。
【疏】芒,闇昧也。言凡人在生,芒昧如是,舉世皆惑,豈有一人不昧者!而莊子體道真人,智用明達(dá),俯同塵俗,故云而我獨(dú)芒。郭注稍乖,今不依用。
【釋文】《芒乎》莫剛反,又音亡。芒,芒昧也。簡文云:芒,同也。
【二二】【注】夫心之足以制一身之用者,謂之成心。人自師其成心,則人各自有師矣。人各自有師,故付之而自當(dāng)。
【疏】夫域情滯著,執(zhí)一家之偏見者,謂之成心。夫隨順封執(zhí)之心,師之以為準(zhǔn)的,世皆如此,故誰獨(dú)無師乎。
【二三】【注】夫以成代不成,非知也,心自得耳。故愚者亦師其成心,未肯用其所謂短而舍其所謂長者也。
【疏】愚惑之類,堅(jiān)執(zhí)是非,何必知他理長,代己之短,唯欲斥他為短,自取為長。如此之人,處處皆有,愚癡之輩,先豫其中。
【釋文】《與有》音豫?!蚣沂栏冈唬赫f文,代,更也。今日以為是,明月以為非,而一成乎心,是非迭出而不窮,故曰知代。心以為是,則取所謂是者而是之,心以為非,則取所謂非者而非之,故曰心自取。《而舍》音舍,字亦作舍。下同。
【二四】【注】今日適越,昨日何由至哉?未成乎心,是非何由生哉?明夫是非者,群品之所不能無,故至人兩順之。
【疏】吳越路遙,必須積旬方達(dá),今朝發(fā)途,昨日何由至哉?欲明是非彼我,生自妄心。言心必也未生,是非從何而有?故先分別而后是非,先造途而后至越。
【釋文】《昔至》崔云:昔,夕也。向云:昔者,昨日之謂也?!蚣沂栏冈唬菏欠钦撸宋蚁嘟佣烧咭?。而必其心先有一是非之準(zhǔn),而后以為是而是之,以為非而非之。人之心萬應(yīng)焉而無窮,則是非亦與為無窮。是非因人心而生,物論之所以不齊也。
【二五】【注】理無是非,而惑者以為有,此以無有為有也。惑心已成,雖圣人不能解,故付之自若而不強(qiáng)知也。
【疏】夏禹,字文命,鯀子,啟父也。謚法:泉源流通曰禹,又云:受禪成功曰禹。理無是非而惑者為有,此用無有為有也。迷執(zhí)日久,惑心已成,雖有大禹神人,亦不〔能〕令其解悟。莊生深懷慈救,獨(dú)柰之何,故付之自若,不強(qiáng)知之者也。
【釋文】《不強(qiáng)》其丈反。
【?!浚ㄒ唬┶w諫議本若有作有若。(二)趙本自作目。(三)(四)比字及此字依宋本及世德堂本改。(五)世德堂本作薾。(六)皆字依道藏焦竑本補(bǔ)?! ?font color='#cc6600'>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二】。果有言邪【三】?其未嘗有言邪【四】?其以為異于鷇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五】?道惡乎隱而有真?zhèn)巍玖??言惡乎隱而有是非【七】?道惡乎往而不存【八】?言惡乎存而不可【九】?道隱于小成【一0】,言隱于榮華【一一】。故有儒墨之是非【一二】,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一三】。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一四】。
【一】【注】各有所說,故異于吹。
【疏】夫名言之與風(fēng)吹,皆是聲法,而言者必有詮辯,故曰有言。
【釋文】《吹也》如字,又叱瑞反。崔云:吹,猶籟也。
【二】【注】我以為是而彼以為非,彼之所是,我又非之,故未定也。未定也者,由彼我之情偏。
【疏】雖有此言,異于風(fēng)吹,而咸言我是,僉曰彼非。既彼我情偏,故獨(dú)未定者也。
【三】【注】以為有言邪?然未足以有所定。
【四】【注】以為無言邪?則據(jù)己已有言。
【疏】果,決定也。此以為是,彼以為非,此以為非,而彼以為是。既而是非不定,言何所詮!故不足稱定有言也。然彼此偏見,各執(zhí)是非,據(jù)己所言,故不可以為無言也。
【五】【注】夫言與鷇音,其致一也,有辯無辯,誠未可定也。天下之情不必同而所言不能異,故是非紛紜,莫知所定。
【疏】辯,別也。鳥子欲出卵中而鳴,謂之鷇音也,言亦帶殼曰鷇。夫彼此偏執(zhí),不定是非,亦何異鷇鳥之音,有聲無辯!故將言說異于鷇音者,恐未足以為別者也。
【釋文】《鷇》苦豆反,李音彀。司馬云:鳥子欲出者也。
【六】【疏】惡乎,謂于何也。虛通至道,非真非偽,于何逃匿而真?zhèn)紊桑?br>
【釋文】《惡乎》音烏。下皆同。《真?zhèn)巍芬槐咀髡嬖?。崔本作真然?br>
【七】【注】道焉不在!言何隱蔽而有真?zhèn)?,是非之名紛然而起?br>
【疏】至教至言,非非非是,于何隱蔽,有是有非者哉?
【釋文】《道焉》于虔反。
【八】【注】皆存。
【疏】存,在也。陶鑄生靈,周行不殆,道無不遍,于何不在乎!所以在偽在真而非真非偽也。
【九】【注】皆可。 【疏】玄道真言,隨物生殺,何往不可而言隱邪?故可是可非,而非非非是者也。
【一0】【疏】小成者,謂仁義五德,小道而有所成得者,謂之小成也。世薄時(shí)澆,唯行仁義,不能行于大道,故言道隱于小成,而道不可隱也。故老君云,大道廢,有仁義。
【一一】【注】夫小成榮華,自隱于道,而道不可隱。則真?zhèn)问欠钦?,行于榮華而止于實(shí)當(dāng),見于小成而滅于大全也。
【疏】榮華者,謂浮辯之辭,華美之言也。只為滯于華辯,所以蔽隱至言。所以老君經(jīng)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釋文】《實(shí)當(dāng)》丁浪反。后可以意求,不復(fù)重出。《見于》賢遍反。
【一二】【疏】昔有鄭人名緩,學(xué)于(求)〔裘〕(一)氏之地,三年藝成而化為儒。儒者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行仁義之道,辯尊卑之位,故謂之儒也。緩弟名翟,緩化其弟,遂成于墨。墨者,禹道也。尚賢崇禮,儉以兼愛,摩頂放踵以救蒼生,此謂之墨也。而緩翟二人,親則兄弟,各執(zhí)一教,更相是非。緩恨其弟,感激而死。然彼我是非,其來久矣。爭競之甚,起自二賢,故指此二賢為亂群之帥。是知道喪言隱,方督是非。
【一三】【注】儒墨更相是非,而天下皆儒墨也。故百家并起,各私所見,而未始出其方也。
【疏】天下莫不自以為是,以彼為非,彼亦與汝為非,自以為是。故各用己是是彼非,各用己非非彼是。
【釋文】《更相》音庚。
【一四】【注】夫有是有非者,儒墨之所是也;無是無非者,儒墨之所非也。今欲是儒墨之所非而非儒墨之所是者,乃欲明無是無非也。欲明無是無非,則莫若還以儒墨反復(fù)相明。反復(fù)相明,則所是者非是而所非者非非矣。非非則無非,非是則無是。
【疏】世皆以他為非,用己為是。今欲翻非作是,翻是作非者,無過還用彼我,反復(fù)相明。反復(fù)相明,則所非者非非則無非,所是者非是則無是。無是則無非,故知是非皆虛妄耳?!蚣沂栏冈唬汗笤疲惺怯蟹钦呷迥且?,無是無非者儒墨之所非也。今欲是儒墨之所非而非儒墨之所是,莫若還以儒墨反復(fù)相明,則所是者非是而所非者非非矣。今觀墨子之書及孟子之辟楊墨,儒墨互相是非,各據(jù)所見以求勝,墨者是之,儒者非焉。是非所由成,彼是之所由分也。彼是有對待之形,而是非兩立,則所持之是非非是非也,彼是之見存也。莫若以明者,還以彼是之所明,互取以相證也。郭注誤。
【釋文】《反復(fù)》芳服反。下同。
【校】(一)裘字依漁父篇改。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一】。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二】。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三】。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四】。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五】。是亦彼也【六】,彼亦是也【七】。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八】。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九】?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一0】。樞始得其環(huán)中,以應(yīng)無窮【一一】。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一二】。故曰莫若以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一三】。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一四】。
【一】【注】物皆自是,故無非是;物皆相彼,故無非彼。無非彼,則天下無是矣;無非是,則天下無彼矣。無彼無是,所以玄同也。
【疏】注曰,物皆自是,故無非是,物皆相彼,故無非彼。無非彼也,則天下無是矣;無非是也,則天下無彼矣。無彼無是,所以玄同。此注理盡,無勞別釋。
【二】【疏】自為彼所彼,此則不自見,自知己為是,便則知之;物之有偏也,例皆如是。若審能見他見自,故無是無非也。
【三】【注】夫物之偏也,皆不見彼之所見,而獨(dú)自知其所知。自知其所知,則自以為是。自以為是,則以彼為非矣。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相因而生者也。
【疏】夫彼對于此,是待于非,文家之大體也。今言彼出于是者,言約理微,舉彼角勢也;欲示舉彼明此,舉是明非也。而彼此是非,相因而有,推求分析,即體皆空也。
【四】【注】夫死生之變,猶春秋冬夏四時(shí)行耳。故死生之狀雖異,其于各安所遇,一也。今生者方自謂生為生,而死者方自謂生為死,則無生矣。生者方自謂死為死,而死者方自謂死為生,則無死矣。無生無死,無可無不可,故儒墨之辨,吾所不能同也;至于各冥其分,吾所不能異也。
【疏】方,方將也。言彼此是非,無異生死之說也。夫生死交謝,(由)〔猶〕寒暑之遞遷。而生者以生為生,而死者將生為死,亦如是者以是為是,而非者以是為非。故知因是而非,因非而是。因非而是,則無是矣;因是而非,則無非矣。是以無是無非,非生無死,無可無不可,何彼此之論乎!
【五】【注】夫懷豁者,因天下之是非而自無是非也。故不由是非之涂而是非無患不當(dāng)者,直明其天然而無所奪故也。
【疏】天,自然也。圣人達(dá)悟,不由是得非,直置虛凝,照以自然之智。只因此是非而得無非無是,終不奪有而別證無。
【六】【注】我亦為彼所彼。
【七】【注】彼亦自以為是。
【疏】我自以為是,亦為彼之所非;我以彼為非,而彼亦以自為是也。
【八】【注】此亦自是而非彼,彼亦自是而非此,此與彼各有一是一非于體中也。
【疏】此既自是,彼亦自是;此既非彼,彼亦非此;故各有一是,各有一非也。
【九】【注】今欲謂彼為彼,而彼復(fù)自是;欲謂是為是,而是復(fù)為彼所彼;故彼是有無,未果定也?! 臼琛糠虮舜耸欠牵啻?,反復(fù)推討,舉體浮虛。自以為是,此則不無;為彼所彼,此則不有。有無彼此,未可決定。
【釋文】《彼復(fù)》扶又反。下同?! 疽唬啊俊咀ⅰ颗?,對也。彼是相對,而圣人兩順之。故無心者與物冥,而未嘗有對于天下也?!矘?,要也〕(一)。此居其樞要而會其玄極,以應(yīng)夫無方也。
【疏】偶,對也。樞,要也。體夫彼此俱空,是非兩幻,凝神獨(dú)見而無對于天下者,可謂會其玄極,得道樞要也。前則假問有無,待奪不定;此則重明彼此,當(dāng)體自空。前淺后深,所以為次也。
【釋文】《道樞》尺朱反。樞,要也?!兑詰?yīng)》應(yīng)對之應(yīng)。前注同。后可以意求,不復(fù)重音。
【一一】【注】夫是非反復(fù),相尋無窮,故謂之環(huán)。環(huán)中,空矣;今以是非為環(huán)而得其中者,無是無非也。無是無非,故能應(yīng)夫是非。是非無窮,故應(yīng)亦無窮?! 臼琛糠蚪^待獨(dú)化,道之本始,為學(xué)之要,故謂之樞。環(huán)者,假有二竅;中者,真空一道。環(huán)中空矣,以明無是無非。是非無窮,故應(yīng)亦無窮也?!蚣沂栏冈唬菏欠莾苫来嫜?,故曰道樞。握道之樞以游乎環(huán)中,中,空也。是非反復(fù),相尋無窮,若循環(huán)然。游乎空中,不為是非所役,而后可以應(yīng)無窮。◎慶藩案唐釋湛然止觀輔行傳宏決引莊子古注云:以圓環(huán)內(nèi)空體無際,故曰環(huán)中?! 疽欢俊咀ⅰ刻煜履蛔允嵌幌喾?,故一是一非,兩行無窮。唯涉空得中者,曠然無懷,乘之以游也。
【疏】夫物莫不自是,故是亦一無窮;莫不相非,故非亦一無窮。唯彼我兩忘,是非雙遣,而得環(huán)中之道者,故能大順蒼生,乘之游也。
【一三】【疏】指,手指也。馬,戲籌也。喻,比也。言人是非各執(zhí),彼我異情,故用己指比他指,即用他指為非指;復(fù)將他指比汝指,汝指于他指復(fù)為非指矣。指義既爾,馬亦如之。所以諸法之中獨(dú)奉指者,欲明近取諸身,切要無過于指,遠(yuǎn)托諸物,勝負(fù)莫先于馬,故舉二事以況是非。
【一四】【注】夫自是而非彼,彼我之常情也。故以我指喻彼指,則彼指于我指獨(dú)為非指矣。此以指喻指之非指也。若復(fù)以彼指還喻我指,則我指于彼指復(fù)為非指矣。此(亦)〔以〕(二)非指喻指之非指也。將明無是無非,莫若反復(fù)相喻。反復(fù)相喻,則彼之與我,既同于自是,又均于相非。均于相非,則天下無是;同于自是,則天下無非。何以明其然邪?是若果是,則天下不得(彼)〔復(fù)〕(三)有非之者也。非若果非,〔則天下〕(四)亦不得復(fù)有是之者也。今是非無主,紛然淆亂,明此區(qū)區(qū)者各信其偏見而同于一致耳。仰觀俯察,莫不皆然。是以至人知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故浩然大寧,而天地萬物各當(dāng)其分,同于自得,而無是無非也?! 臼琛刻煜码m大,一指可以蔽之;萬物雖多,一馬可以理盡。何以知其然邪?今以彼我是非反復(fù)相喻,則所是者非是,所非者非非。故知二儀萬物,無是無非者也。
【釋文】《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崔云:指,百體之一體;馬,萬物之一物?!逗迫弧窇衾戏础?br>
【?!浚ㄒ唬幸踩忠澜垢f本補(bǔ)。(二)(三)以字復(fù)字依宋本改。(四)則天下三字依焦竑本補(bǔ)。
可乎可【一】,不可乎不可【二】。道行之而成【三】,物謂之而然【四】。惡乎然?然于然。惡乎不然?不然于不然【五】。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六】。無物不然,無物不可【七】。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憰怪,道通為一【八】。其分也,成也【九】;其成也,毀也【一0】。凡物無成與毀,復(fù)通為一【一一】。唯達(dá)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一二】。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一三】;適得而幾矣【一四】。因是已【一五】。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一六】。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一七】謂之朝三【一八】。何謂朝三?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shí)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一九】。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二0】,是之謂兩行【二一】。
【一】【注】可于己者,即謂之可。
【二】【注】不可于己者,即謂之不可。
【疏】夫理無是非,而物有違順,故順其意者則謂之可,乖其情者則謂之不可。違順既空,故知可不可皆妄也?! 救俊咀ⅰ繜o不成也。
【疏】大道曠蕩,亭毒含靈,周行萬物,無不成就。故在可成于可,而不當(dāng)于可;在不可成不可,亦不當(dāng)于不可也。
【四】【注】無不然也。
【疏】物情顛倒,不達(dá)違從,虛計(jì)是非,妄為然不。
【五】【疏】心境兩空,物我雙幻,于何而有然法,遂執(zhí)為然?于何不然為不然也?
【六】【注】各然其所然,各可其所可。
【疏】物情執(zhí)滯,觸境皆迷,必固(為)〔謂〕有然,必固謂有可,豈知可則不可,然則不然邪!
【七】【疏】群品云云,各私所見,皆然其所然,可其所可。
【釋文】《無物不然無物不可》崔本此下更有可于可,而不可于不可,不可于不可,而可于可也。
【八】【注】夫莛橫而楹縱,厲丑而西施好。所謂齊者,豈必齊形狀,同規(guī)矩哉!故舉縱橫好丑,恢?憰怪,各然其所然,各(一)可其所可,則理雖萬殊而性同得,故曰道通為一也。
【疏】為是義故,略舉八事以破之。莛,屋梁也。楹,舍柱也。厲,病丑人也。西施,吳王美姬也。恢者,寬大之名。?者,奇變之稱。憰者,矯詐之心。怪者,妖異之物。夫縱橫美惡,物見所以萬殊;恢憰奇異,世情用(之)為顛倒。故有是非可不可,迷執(zhí)其分。今以玄道觀之,本來無二,是以妍丑之狀萬殊,自得之情惟一,故曰道通為一也。
【釋文】《故為》于偽反。下為是皆同?!盾稹沸煲敉ィ钜敉?。司馬云:屋梁也。《楹》音盈。司馬云:屋柱也。◎俞樾曰:司馬以莛為屋梁,楹為屋柱,故郭云莛橫而楹縱。案說文:莛,莖也。屋梁之說,初非本義。漢書東方朔傳以莛撞鐘,文選答客難篇莛作筳。李注引說苑曰:建天下之鳴鐘,撞之以筳,豈能發(fā)其音聲哉!筳與莛通。是古書言莛者,謂其小也。莛楹以大小言,厲西施以好丑言。舊說非是?!秴枴啡缱?,惡也。李音賴。司馬云:病癩。《西施》司馬云:夏姬也。案句踐所獻(xiàn)吳王美女也?!痘帧沸炜嗷胤?,大也。郭苦虺反。簡文本作吊?!虮R文弨曰:案吊音的。下?字與詭同。吊詭見下文?!?》九委反,徐九彼反。李云:戾也?!稇暪帧芬魶Q。李云:憰,乖也。怪,異也。◎家世父曰:可不可,然不然,達(dá)者委而不用,而即寓用于不用之中,故通為一?!堕嚎v》本亦作從,同。將容反。
【九】【注】夫物或此以為散而彼以為成。
【疏】夫物或于此為散,于彼為成,欲明聚散無恒,不可定執(zhí)。此則于不二之理更舉論端者也。
【釋文】《其分》如字。
【一0】【注】我之所謂成而彼或謂之毀。
【疏】或于此為成,于彼為毀。物之涉用,有此不同,則散毛成?,伐木為舍等也。
【一一】【注】夫成毀者,生于自見而不見彼也。故無成與毀,猶無是與非也?! 臼琛糠虺蓺欠?,生于偏滯者也。既成毀不定,是非無主,故無成毀,通而一之?! 踞屛摹俊稄?fù)通》扶又反。
【一二】【疏】寓,寄也。庸,用也。唯當(dāng)達(dá)道之夫,凝神玄鑒,故能去彼二偏,通而為一。為是義故,成功不處,用而忘用,寄用群材也。
【一三】【注】夫達(dá)者無滯于一方,故忽然自忘,而寄當(dāng)于自用。自用者,莫不條暢而自得也?! 臼琛糠蛴蟹蛑凉Χ乒τ谖?,馳馭億兆而寄用群材者,其惟圣人乎!是以應(yīng)感無心,靈通不滯,可謂冥真體道,得玄珠于赤水者也。
【一四】【注】幾,盡也。至理盡于自得也。 【疏】幾,盡也。夫得者,內(nèi)不資于我,外不資于物,無思無為,絕學(xué)絕待,適爾而得,蓋無所由,與理相應(yīng),故能盡妙也。
【釋文】《幾矣》音機(jī),盡也。下同。徐具衣反。
【一五】【注】達(dá)者因而不作。
【疏】夫達(dá)道之士,無作無心,故能因是非而無是非,循彼我而無彼我。我因循而已,豈措情哉!
【一六】【注】夫達(dá)者之因是,豈知因?yàn)樯贫蛑??不知所以因而自因耳,故謂之道也。
【疏】已而者,仍前生后之辭也。夫至人無心,有感斯應(yīng),譬彼明鏡,方茲虛谷,因循萬物,影響蒼生,不知所以然,不知所以應(yīng),豈有情于臧否而系于利害者乎!以法因人,可謂自然之道也。
【釋文】《謂之道》向郭絕句。崔讀謂之道勞,云:因自然是道之功也。
【一七】【疏】夫玄道妙一,常湛凝然,非由心智謀度而后不二。而愚者勞役神明邂逅言辯而求一者,與彼不一無以異矣,不足(類)〔賴〕(二)也。不知至理,理自混同,豈俟措心,方稱不二耶!
【一八】【疏】此起譬也?!蚣沂栏冈唬褐^之朝三,明以朝三為義也。蓋賦芧在朝,故以得四而喜,得三而怒,皆所見惟目前之一隅也,是以謂之因也。疏謂混同萬物以為其一因以為一者無異眾狙之惑解因是也一語,大謬。
【一九】【注】夫達(dá)者之于一,豈勞神哉?若勞神明于為一,不足賴也,與彼不一者無以異矣。亦同眾狙之惑,因所好而自是也。
【疏】此解譬也。狙,獼猴也。賦,付與也。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列子曰:宋有養(yǎng)狙老翁,善解其意,戲狙曰:“吾與汝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又曰:“我與汝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焉。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其于七數(shù),并皆是一。名既不虧,實(shí)亦無損,而一喜一怒,為用愚迷。此亦同其所好,自以為是。亦猶勞役心慮,辯飾言詞,混同萬物以為其一因以為一者,亦何異眾狙之惑耶!
【釋文】《狙公》七徐反,又緇慮反。司馬云:狙公,典狙官也。崔云:養(yǎng)猿狙者也。李云:老狙也。廣雅云:狙,獼猴?!顿x芧》音序,徐食汝反,李音予。司馬云:橡子也?!冻核摹匪抉R云:朝三升,暮四升也?!端谩泛魣?bào)反。下文皆同。
【二0】【注】莫之偏任,故付之自均而止也。
【疏】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夫達(dá)道圣人,虛懷不執(zhí),故能和是于無是,同非于無非,所以息智乎均平之鄉(xiāng),休心乎自然之境也。
【釋文】《天鈞》本又作均。崔云:鈞,陶鈞也。
【二一】【注】任天下之是非。
【疏】不離是非而得無是非,故謂之兩行。
【校】(一)趙諫議本無各字。(二)賴字依下注文改?! ?font color='#cc6600'>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一】。惡乎至【二】?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三】。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四】。其次以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五】。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六】。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之成【七】。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果且無成與虧乎哉【八】?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九】。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jù)梧也,三子之知幾乎【一0】,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疽灰弧课ㄆ浜弥?,以異于彼【一二】,其好之也,欲以明之【一三】。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jiān)白之昧終【一四】。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終身無成【一五】。若是而可謂成乎?雖我亦成也(一)【一六】。若是而不可謂成乎?物與我無成也【一七】。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圖也。為是不用而寓諸庸,此之謂以明【一八】。 【一】【疏】至,造極之名也。淳古圣人,運(yùn)智虛妙,雖復(fù)和光混俗,而智則無知,動不乖寂,常真妙本。所至之義,列在下文也。
【二】【疏】假設(shè)疑問,于何而造極耶?
【三】【注】此忘天地,遺萬物,外不察乎宇宙,內(nèi)不覺其一身,故能曠然無累,與物俱往,而無所不應(yīng)也。
【疏】未始,猶未曾。世所有法,悉皆非有,唯物與我,內(nèi)外咸空,四句皆非,蕩然虛靜,理盡于此,不復(fù)可加。答于前問,意以明至極者也。
【四】【注】雖未都忘,猶能忘其彼此。
【疏】初學(xué)大賢,鄰乎圣境,雖復(fù)見空有之異,而未曾封執(zhí)。
【五】【注】雖未能忘彼此,猶能忘彼此之是非也?! 臼琛客ㄓy除,滯物之情已有;別惑易遣,是非之見猶忘也。
【六】【注】無是非乃全也。
【疏】夫有非有是,流俗之鄙情;無是無非,達(dá)人之通鑒。故知彼我彰而至道隱,是非息而妙理全矣。
【七】【注】道虧則情有所偏而愛有所成,未能忘愛釋私,玄同彼我(二)也。
【疏】虛玄之道,既以虧損,愛染之情,于是乎成著矣?! 景恕俊咀ⅰ坑兄c無,斯不能知,乃至。 【疏】果,決定也。夫道無增減,物有虧成。是以物愛既成,謂道為損,而道實(shí)無虧也。故假設(shè)論端以明其義。有無既不決定,虧成理非實(shí)錄。
【九】【注】夫聲不可勝舉也。故吹管操弦,雖有繁手,遺聲多矣。而執(zhí)鑰鳴弦者,欲以彰聲也,彰聲而聲遺,不彰聲而聲全。故欲成而虧之者,昭文之鼓琴也;不成而無虧者,昭文之不鼓琴也。
【疏】姓昭,名文,古之善鼓琴者也。夫昭氏鼓琴,雖云巧妙,而鼓商則喪角,揮宮則失征,未若置而不鼓,則五音自全。亦(由)〔猶〕有成有虧,存情所以乖道;無成無虧,忘智所以合真者也。
【釋文】《可勝》音升?!恫傧摇菲叩斗矗秷?zhí)鑰》羊灼反。《昭文》司馬云:古善琴者。
【一0】【注】幾,盡也。夫三子者,皆欲辯非己所明以明之,故知盡慮窮,形勞神倦,或枝策假寐,或據(jù)梧而瞑?! 臼琛繋煏?,字子野,晉平公樂師,甚知音律。支,柱也。策,打鼓(枝)〔杖〕也,亦言擊節(jié)(枝)〔杖〕(三)也。梧,琴也;今謂不爾。昭文已能鼓琴,何容二人共同一伎?況檢典籍,無惠子善琴之文。而言據(jù)梧者,只是以梧幾而據(jù)之談?wù)f,猶隱幾者也。幾,盡也。昭文善能鼓琴,師曠妙知音律,惠施好談名理。而三子之性,稟自天然,各以己能明示于世。世既不悟,己又疲怠,遂使柱策假寐,或復(fù)?幾而瞑。三子之能,咸盡于此。
【釋文】《枝策》司馬云:枝,柱也。策,杖也。崔云:舉杖以擊節(jié)?!稉?jù)梧》音吾。司馬云:梧,琴也。崔云:琴瑟也。《之知》音智?!抖ā吠銮Х?。
【一一】【注】賴其盛,故能久,不爾早困也。
【疏】惠施之徒,皆少年盛壯,故能運(yùn)載形智。至于衰末之年,是非少盛,久當(dāng)困苦也。
【釋文】《故載之末年》崔云:書之于今也。
【一二】【注】言此三子,唯獨(dú)好其所明,自以殊于眾人。
【疏】三子各以己之所好,耽而翫之,方欲矜其所能,獨(dú)異于物。
【一三】【注】明示眾人,欲使同乎我之所好。
【疏】所以疲倦形神好之不已者,欲將己之道術(shù)明示眾人也?! 疽凰摹俊咀ⅰ渴仟q對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術(shù)終于昧然也。
【疏】彼,眾人也。所明,道術(shù)也。白,即公孫龍守白馬論也。姓公孫,名龍,趙人。當(dāng)六國時(shí),弟子孔穿之徒,堅(jiān)執(zhí)此論,橫行天下,服眾人之口,不服眾人之心。言物稟性不同,所好各異,故知三子道異,非眾人所明。非明而強(qiáng)示之,彼此終成暗昧。亦何異乎堅(jiān)執(zhí)守白之論眩惑世閑,雖弘辯如流,終有言而無理也!
【釋文】《堅(jiān)白》司馬云:謂堅(jiān)石白馬之辯也。又云:公孫龍有淬劍之法,謂之堅(jiān)白。崔同。又云:或曰,設(shè)矛伐之說為堅(jiān),辯白馬之名為白?!虮R文弨曰:伐即盾也,亦作●,又作瞂,音皆同。《鼓簧》音黃?! 疽晃濉俊咀ⅰ空盐闹佑帜私K文之緒,亦卒不成。 【疏】綸,緒也。言昭文之子亦乃荷其父業(yè),終其綸緒,卒其年命,竟無所成。況在它人,如何放哉?
【釋文】《之綸》音倫。崔云:琴瑟弦也?!蛴衢性唬横屛木]音倫,崔云琴瑟弦也。然以文之弦終,其義未安。郭注曰,昭文之子又乃終文之緒,則是訓(xùn)綸為緒。今以文義求之。上文曰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jiān)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釋文】《齊物論》力頓反。李如字。《而惡》烏路反。
南郭子綦隱機(jī)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一】。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二】今之隱機(jī)者,非昔之隱機(jī)者也【三】?!?/font> 【一】【注】同天人,均彼我,故外無與為歡,而荅焉解(一)體,若失其配匹。
【疏】楚昭王之庶弟,楚莊王之司馬,字子綦。古人淳質(zhì),多以居處為號,居于南郭,故號南郭,亦猶市南宜僚、東郭順子之類。其人懷道抱德,虛心忘淡,故莊子羨其清高而托為論首。隱,憑也。噓,嘆也。荅焉,解釋貌。耦,匹也,(為)〔謂〕身與神為匹,物與我〔為〕(二)耦也。子綦憑幾坐忘,凝神遐想,仰天而嘆,妙悟自然,離形去智,荅焉墜體,身心俱遣,物我(無)〔兼〕忘,故若喪其匹耦也。
【釋文】《南郭子綦》音其。司馬云:居南郭,因?yàn)樘枴!峨[》于靳反,馮也?!稒C(jī)》音紀(jì)。李本作幾。◎盧文弨曰:案今本作幾。《而噓》音虛。吐氣為噓。向云:息也?!肚E焉》本又作嗒,同。吐荅反,又都納反。注同。解體貌?!虮R文弨曰:今本作嗒。案解體,即趙岐孟子注所云解罷枝也?!驊c藩案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八十八終南山龍?zhí)锼箩尫毡緜骶硭囊抉R云:荅焉,云失其所,故有似喪耦也。釋文闕?!镀漶睢繁疽嘧髋?,五口反。匹也,對也。司馬云:耦,身也,身與神為耦?!蛴衢性唬簡势漶睿聪挛乃^吾喪我也。郭注曰若失其配匹,未合喪我之義。司馬云耦身也,此說得之。然云身與神為耦則非也。耦當(dāng)讀為寓。寓,寄也,神寄于身,故謂身為寓。 【二】【注】死灰槁木,取其●莫(三)無情耳。夫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體中獨(dú)任天真而已,又何所有哉!故止若立枯木,動若運(yùn)槁枝,坐若死灰,行若游塵。動止之容,吾所不能一也;其于無心而自得(四),吾所不能二也(五)。
【疏】姓顏,名偃,字子游。居,安處也。方欲請益,故起而立侍。如何安處,神識凝寂,頓異從來,遂使形將槁木而不殊,心與死灰而無別。必有妙術(shù),請示所由。
【釋文】《顏成子游》李云:子綦弟子也,姓顏,名偃,謚成,字子游?!逗尉印啡缱?,又音姬。司馬云:猶故也?!堕履尽饭爬戏?。注同?!丁瘛芬艏?,本亦作寂?!虮R文弨曰:●,舊訛家。今案大宗師云,其容●,釋文云:本亦作寂,崔本作●,據(jù)改正。方言云:●,安靜也。漢人碑版多作此字。老子銘,顯虛無之清●,張公神碑,疆界●靜,成皋令任伯嗣碑,官朝●靜,巴郡太守張納碑,四竟●謐。博陵太守孔彪碑,●兮冥冥,皆如此作。今注作寂寞?!赌繁疽嘧髂?br>
【三】【注】子游嘗見隱機(jī)者,而未有(六)若子綦也。
【疏】子游昔見坐忘,未盡玄妙;今逢隱機(jī),實(shí)異曩時(shí)。怪其寂泊無情,故發(fā)驚疑之旨。
【?!浚ㄒ唬┶w諫議本無解字。(二)為字依上句例補(bǔ)。(三)●莫,趙本作寂漠,世德堂本作寂寞。(四)其于無心而自得,趙本作無心自得。(五)二也,世德堂本作一也。趙本二亦作一,與上句一字下均無也字。(六)世德堂本嘗作常,有作見。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一】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二】!”
【一】【注】吾喪我,我自忘矣;我自忘矣,天下有何物足識哉!故都忘外內(nèi),然后超然俱得。
【疏】而,猶汝也。喪,猶忘也。許其所問,故言不亦善乎。而子綦境智兩忘,物我雙絕,子游不悟,而以驚疑,故示隱幾之能,汝頗知不。
【二】【注】籟,簫也。夫簫管參差,宮商異律,故有短長高下萬殊之聲。聲雖萬殊,而所稟之度一也,然則優(yōu)劣無所錯(cuò)其閑矣。況之風(fēng)物,異音同是,而咸自取焉,則天地之籟見矣。
【疏】(人)(一)籟,簫也,長一尺二寸,十六管,象鳳翅,舜作也。夫簫管參差,所受各足,況之風(fēng)物,咸稟自然,故寄此二賢以明三籟之義。釋在下文。
【釋文】《女聞》音汝。下皆同。本亦作汝?!虮R文弨曰:上汝知何以不一律作女?《人籟》力帶反,簫也?!痘[夫》音扶?!秴ⅰ烦趿址?。《差》初宜反。《所錯(cuò)》七故反?!兑娨印焚t遍反。
【?!浚ㄒ唬┤俗忠雷⑽膭h。
子游曰:“敢問其方【一】?!?/font> 【一】【疏】方,道術(shù)也。雖聞其名,未解其義,故請三籟,其術(shù)如何。
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fēng)【一】。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二】。而獨(dú)不聞之翏翏(一)乎【三】?山林之畏佳【四】,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五】;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六】,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泠風(fēng)則小和,飄風(fēng)則大和【七】,厲風(fēng)濟(jì)則眾竅為虛【八】。而獨(dú)不見之調(diào)調(diào),之(刁刁)〔刀刀〕(二乎)【九】?”
【一】【注】大塊者,無物也。夫噫氣者,豈有物哉?氣塊然而自噫耳。物之生也,莫不塊然而自生,則塊然之體大矣,故遂以大塊為名。
【疏】大塊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稱也。言自然之理通生萬物,不知所以然而然。大塊之中,噫而出氣,仍名此氣而為風(fēng)也?! 踞屛摹俊洞髩K》苦怪反。李苦對反。說文同,云:俗?字也。徐口回反,徐、李又胡罪反。郭又苦猥反。司馬云:大樸之貌,眾家或作大槐,班固同?;茨献幼鞔竺?。解者或以為無,或以為元?dú)?,或以為混成,或以為天,謬也?!驊c藩案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九十五正誣經(jīng)卷五引司馬云:大塊,謂天也。與釋文所引異?!蛴衢性唬捍髩K者,地也。塊乃?之或體。說文土部:?,墣也。蓋即中庸所謂一撮土之多者,積而至于廣大,則成地矣,故以地為大塊也。司馬云大樸之貌,郭注曰大塊者無物也,并失其義。此本說地籟,然則大塊者,非地而何?《噫》乙戒反。注同。一(三)音蔭。 【二】【注】言風(fēng)唯無作,作則萬竅皆怒動而為聲也。
【疏】是者,指此風(fēng)也。作。起也。言此大風(fēng)唯當(dāng)不起,若其動作,則萬殊之穴皆鼓怒呺叫也。
【釋文】《萬竅》苦吊反?!杜瓍搿泛斗?,徐又(詐)〔許〕(四)口反,又胡到反。
【三】【注】長風(fēng)之聲。
【釋文】《翏翏》良救反,又六收反。長風(fēng)聲也。李本作飂,音同。又力竹反。
【四】【注】大風(fēng)之所扇動也。
【疏】翏翏,長風(fēng)之聲。畏佳,扇動之貌。而翏翏清吹,擊蕩山林,遂使樹木枝條,畏佳扇動。世皆共睹,汝獨(dú)不聞之邪?下文云。
【釋文】《畏》于鬼反。郭烏罪反。崔本作?。《佳》醉癸反。徐子唯反。郭祖罪反。李諸鬼反。李頤云:畏隹,山阜貌?!虮R文弨曰:佳,舊本作隹,今莊子眾家本皆作佳。韻會支韻內(nèi)引此,似亦可讀追。此所音(唯)〔雖〕(五)皆仄聲,然實(shí)與佳本音皆相近,故從眾家本改正。
【五】【注】此略舉眾竅之所似。
【疏】竅穴,樹孔也。枅,柱頭木也,今之斗?是也。圈,畜獸闌也。木既百圍,穴亦奇眾,故或似人之口鼻,或似獸之闌圈,或似人之耳孔,或似舍之枅?,或洼曲而擁腫,或污下而不平。形勢無窮,略陳此八事。亦(由)〔猶〕(六)世閑萬物,種類不同,或丑或妍,蓋稟之造化。
【釋文】《之竅》崔本作窾?!端票撬瓶凇匪抉R云:言風(fēng)吹竅穴動作,或似人鼻,或似人口。《似枅》音雞,又音肩。字林云:柱上方木也。簡文云:欂櫨也?!端迫Α菲饳?quán)反。郭音權(quán),杯圈也。徐其阮反,言如羊豕之闌圈也?!端凭省菲渚欧础!端仆菡摺罚B)〔烏〕(七)攜反,李于花反,又烏乖反,郭烏蛙反。司馬云:若洼曲。《污者》音烏。司馬云:若污下。
【六】【注】此略舉(異)〔眾〕(八)竅之聲殊。
【疏】激者,如水湍激聲也。謞者,如箭鏃頭孔聲〔也〕(九)。叱者,咄聲也。吸者,如呼吸聲也。叫者,如叫呼聲也。譹者,哭聲也。宎者,深也,若深谷然。咬者,哀切聲也。略舉樹穴,即有八種;風(fēng)吹木竅,還作八聲。亦(由)〔猶〕人稟分不同,種種差異,率性而動,莫不均齊。假令小大夭壽,未足以相傾。
【釋文】《激者》經(jīng)歷反,如水激也。李古吊反。司馬云:聲若激喚也。李又驅(qū)吊反。◎慶藩案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六十八阿毗達(dá)摩大婆沙論卷四引司馬云:流急曰激也。七十八音經(jīng)律異相卷十四、九十、高僧傳十三引并同。又文選盧子諒時(shí)興詩注、玄應(yīng)眾經(jīng)音義十四引亦同。與釋文所引異?!吨y者》音孝。李虛交反。簡文云:若箭去之聲。司馬云:若歡謞聲?!虮R文弨曰:舊音考,訛。今注本音孝,從之?!哆痴摺凡龑?shí)反。徐音七。司馬云:若叱咄聲?!段摺吩S及反。司馬云:若噓吸聲也。《叫者》古吊反。郭古幼反。李居曜反。司馬云:若叫呼聲也。《譹者》音豪。郭又戶報(bào)反。司馬云:若譹哭聲?!虮R文弨曰:舊脫者字,今增,與眾句一例?!秾a者》徐于堯反。一音杳。又于吊反。司馬云:深者也,若深宎宎然?!兑д摺酚诮环??;蛞艚?。司馬云:聲哀切咬咬然。又許拜反。
【七】【注】夫聲之宮商雖千變?nèi)f化,唱和大小,莫不稱其所受而各當(dāng)其分。
【疏】泠,小風(fēng)也。飄,大風(fēng)也。于喁,皆是風(fēng)吹樹動前后相隨之聲也。故泠〔泠〕清風(fēng),和聲即??;暴疾飄風(fēng),和聲即大;各稱所受,曾無勝劣,以況萬物稟氣自然。
【釋文】《唱于》如字。《唱喁》五恭反。徐又音愚。又五斗反。李云:于喁,聲之相和也。《泠風(fēng)》音零。李云:泠泠,小風(fēng)也。《小和》胡臥反。下及注皆同?!讹h風(fēng)》鼻遙反,又符遙反。李敷遙反。司馬云:疾風(fēng)也。爾雅云:回風(fēng)為飄?!恫环Q》尺證反。《其分》符問反。下不出者同。
【八】【注】濟(jì),止也。烈風(fēng)作則眾竅實(shí),及其止則眾竅虛。虛實(shí)雖異,其于各得則同。
【疏】厲,大也,烈也。濟(jì),止也。言大風(fēng)止則眾竅虛,及其動則眾竅實(shí)。虛實(shí)雖異,各得則同耳。況四序盈虛,二儀生殺,既無心于亭毒,豈有意于虔劉!
【釋文】《厲風(fēng)》司馬云:大風(fēng)。向、郭云:烈風(fēng)?!稘?jì)》子細(xì)反。向云:止也?!驊c藩案厲風(fēng)濟(jì),濟(jì)者止也。詩墉風(fēng)載馳篇旋濟(jì),毛傳曰:濟(jì),止也。風(fēng)止則萬籟寂然,故曰眾竅為虛。
【九】【注】調(diào)調(diào)(刁刁)〔刀刀〕,動搖貌也。言物聲既異,而形之動搖亦又不同也。動雖不同,其得齊一耳,豈調(diào)調(diào)獨(dú)是而(刁刁)〔刀刀〕獨(dú)非乎!
【疏】而,汝也。調(diào)調(diào)(刁刁)〔刀刀〕,動搖之貌也。言物形既異,動亦不同,雖有調(diào)(刁)〔刀〕之殊,而終無是非之異。況盈虛聚散,生死窮通,物理自然,不得不爾,豈有是非臧否于其間哉! 【釋文】《調(diào)調(diào)》音條?!兜兜丁沸於紙蚍?。向云:調(diào)調(diào)刀刀,皆動搖貌。◎盧文弨曰:舊俱作刁,俗;今改依正體。《動搖》如字,又羊照反?! 拘!浚ㄒ唬╆I誤引李本翏作飂,力救切。(二)刀字依世德堂本及盧校改,下注及疏文并同。(三)一下疑脫作喑二字。知北游篇生者喑醷物也,釋文喑音陰,引李郭云:喑醷,聚氣貌。喑氣亦即聚氣。(四)許字依釋文原本改。(五)抱經(jīng)堂原刻本唯作脽,誤。此本作唯,亦非。字當(dāng)作雖。(六)由猶古通用,今以義別之,后不復(fù)出。(七)烏字依釋文原本改。(八)眾字依世德堂本及上注文改。趙諫議本亦作異。(九)也字依上下文句例補(bǔ)?! ?font color='#cc6600'>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薄疽弧?/font>
【一】【疏】地籟則竅穴之徒,人籟則簫管之類,并皆眼見,此則可知。惟天籟深玄,卒難頓悟,敢陳庸,昧請決所疑。
【釋文】《比竹》毗志反。又必履反。李扶必反。注同。
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一】,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二】!”
【一】【注】此天籟也。夫天籟者,豈復(fù)別有一物哉?即眾竅比竹之屬,接乎有生之類,會而共成一天耳。無既無矣,則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為生。然則生生者誰哉?塊然而自生耳。自生耳,非我生也。我既不能生物,物亦不能生我,則我自然矣。自己而然,則謂之天然。天然耳,非為也,故以天言之?!惨蕴煅灾常ㄒ唬┧悦髌渥匀灰?,豈蒼蒼之謂哉!而或者謂天籟役物使從己也。夫天且不能自有,況能有物哉!故天者,萬物之總名也,莫適為天,誰主役物乎?故物各自生而無所出焉,此天道也。
【疏】夫天者,萬物之總名,自然之別稱,豈蒼蒼之謂哉!故夫天籟者,豈別有一物邪?即比竹眾竅接乎有生之類是爾。尋夫生生者誰乎,蓋無物也。故外不待乎物,內(nèi)不資乎我,塊然而生,獨(dú)化者也。是以郭注云,自己而然,則謂之天然。故以天然言之者,所以明其自然也。而言吹萬不同。且風(fēng)唯一體,竅則萬殊,雖復(fù)大小不同,而各稱所受,咸率自知,豈賴他哉!此天籟也。故知春生夏長,目視耳聽,近取諸身,遠(yuǎn)托諸物,皆不知其所以,悉莫辨其所然。使其自己,當(dāng)分各足,率性而動,不由心智,所謂亭之毒之,此天籟之大意者也。
【釋文】《豈復(fù)》扶又反?!赌m》丁歷反?!驊c藩案文選謝(宣城)〔靈運(yùn)〕(二)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注引司馬云:吹萬,言天氣吹煦,生養(yǎng)萬物,形氣不同。已,止也,使各得其性而止。謝靈運(yùn)道路憶山中詩注、江文通雜體詩注引同。釋文闕。
【二】【注】物皆自得之耳,誰主怒之使然哉!此重明天籟也。 【疏】自取,(由)〔猶〕自得也。言風(fēng)竅不同,形聲乃異,至于各自取足,未始不齊,而怒動為聲,誰使之然也!欲明群生糾紛,萬象參差,分內(nèi)自取,未嘗不足,或飛或走,誰使其然,故知鼓之怒之,莫知其宰。此則重明天籟之義者也?! 踞屛摹俊洞酥亍分庇梅础! 拘!浚ㄒ唬┧淖忠朗赖绿帽狙a(bǔ)。(二)靈運(yùn)二字依文選原本改?! ?font color='#cc6600'>大知閑閑,小知閑閑【一】;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二】。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三】,與接為構(gòu),日以心斗??z者,窖者,密者【四】。小恐惴惴,大恐縵縵【五】。其發(fā)若機(jī)栝,其司是非之謂也【六】;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七】;其殺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八】;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fù)之也【九】;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一)也【一0】;近死之心,莫使復(fù)陽也【一一】。喜怒哀樂,慮嘆變慹,姚佚啟態(tài)【一二】;樂出虛,蒸成菌【一三】。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一四】。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一五】!
【一】【注】此蓋知之不同。
【疏】閑閑,寬裕也。閑閑,分別也。夫智惠寬大之人,率性虛淡,無是無非;小知狹劣之人,性靈褊促,有取有舍?!灿腥∮猩帷常ǘ?,故閑隔而分別;無是無非,故閑暇而寬裕也。
【釋文】《大知》音智。下及注同?!堕e閑》李云:無所容貌。簡文云:廣博之貌?!堕e閑》古閑反,有所閑別也。◎俞樾曰:廣雅釋詁:閑,覗也。小知閑閑,當(dāng)從此義,謂好覗察人也。釋文曰有所閑別,非是。
【二】【注】此蓋言語之異?! 臼琛垦籽?,猛烈也。詹詹,詞費(fèi)也。夫詮理大言,(由)〔猶〕猛火炎燎原野,清蕩無遺。儒墨小言,滯于競辯,徒有詞費(fèi),無益教方。 【釋文】《炎炎》于廉于凡二反,又音談。李作淡,徒濫反。李頤云:同是非也。簡文云:美盛貌?!墩舱病芬粽肌@铑U云:小辯之貌。崔本作閻。
【三】【注】此蓋寤寐之異。
【疏】凡鄙之人,心靈馳躁,耽滯前境,無得暫停。故其夢寐也,魂神妄緣而交接;其覺悟也,則形質(zhì)開朗而取染也?! 踞屛摹俊痘杲弧匪抉R云:精神交錯(cuò)也?!镀溆X》古孝反?!缎伍_》司馬云:目開意悟也。
【四】【注】此蓋交接之異。
【疏】構(gòu),合也。窖,深也,今穴地藏谷是也。密,隱也。交接世事,構(gòu)合根塵,妄心既重,(渴)〔愒〕日不足,故惜彼寸陰,心與日斗也。其運(yùn)心逐境,情性萬殊,略而言之,有此三別也。
【釋文】《與接為構(gòu)》司馬云:人道交接,構(gòu)結(jié)歡愛也?!犊z者》(未)〔末〕旦反。簡文云:寬心也?!督颜摺饭判⒎础K抉R云:深也。李云:穴也。案穴地藏谷曰窖。簡文云:深心也。
【五】【注】此蓋恐悸之異。
【疏】惴惴,怵惕也??z縵,沮喪也,夫境有違從,而心恒憂度,慮其不遂,恐懼交懷。是以小恐惴栗而怵惕,大恐寬暇而沮喪也。
【釋文】《小恐》曲勇反。下及注同。《惴惴》之瑞反。李云:小心貌。爾雅云:懼也?!犊z縵》李云:齊死生貌?!都隆菲浼痉?。
【六】【疏】機(jī),弩牙也。栝,箭栝也。司,主也。言發(fā)心逐境,速如箭栝;役情拒害,猛若弩牙。唯主意是非,更無他謂也。
【釋文】《機(jī)栝》古活反。機(jī),弩牙。栝,箭栝?!驊c藩案文選鮑明遠(yuǎn)苦熱行注引司馬云:言生死是非,臧否交校,則禍敗之來,若機(jī)栝之發(fā)。釋文闕。◎又案機(jī)謂弩牙。(見易系辭鄭注。)釋名曰:弩,(弩)〔怒也(三)?!炽^弦者曰牙,牙外曰郭,(郭)下曰縣刀,合名之(則))曰機(jī)(栝)),言如機(jī)之巧也。(機(jī)栝與樞機(jī)義各不同。樞為戶樞,機(jī)為門橛。廣雅:●也?!衽c捆同。說文:捆,門橛也。王引之曰:樞為戶樞,所以利轉(zhuǎn)。機(jī)為門捆,所以止扉。故以樞機(jī)并言,謂開合有節(jié)也。書傳機(jī)與栝并言弩牙也。
【七】【注】此蓋動止之異?! 臼琛吭{,祝也。盟,誓也。言役意是非,(由)〔猶〕如祝詛,●心取境,不異誓盟。堅(jiān)守確乎,情在勝物。
【釋文】《詛》側(cè)據(jù)反?!睹恕芬裘?,徐武耕反,郭武病反?! 景恕俊咀ⅰ科渌⑷障腥绱苏?。
【疏】夫素秋搖落,玄冬肅殺,物景貿(mào)遷,驟如交臂,愚惑之類,豈能覺邪!唯爭虛妄是非,詎知日新消毀,人之衰老,其狀例然。
【釋文】《其殺》色界反,徐色例反。注同。
【九】【注】其溺而遂往有如此者。
【疏】滯溺于境,其來已久,所為之事,背道乖真。欲使復(fù)命還源,無由可致?! 踞屛摹俊镀淠纭放曳?,郭奴徼反?! 疽唬啊俊咀ⅰ科鋮挍]于欲,老而愈洫,有如此者。
【疏】厭,沒溺也。顛倒之流,厭沒于欲,惑情堅(jiān)固,有類緘繩。豈唯壯年縱恣,抑乃老而愈洫。
【釋文】《其厭》于葉反,徐于冉反,又于感反?!度缇}》徐古咸反?!独箱繁疽嘧饕纾?。音逸,郭許鵙反,又已質(zhì)反。
【一一】【注】其利患輕禍,陰結(jié)遂志,有如此者。
【疏】莫,無也。陽,生也。耽滯之心,鄰乎死地,欲使反于生道,無由得之。
【釋文】《近死》附近之近。《復(fù)陽》陽,謂生也?!蚣沂栏冈唬喝找孕亩罚僮儾桓F。司是非者有萬應(yīng)之機(jī),守勝者有一成之見。或久倦思反而殺如秋令,或沉迷不悟而溺為之,亦有深緘其機(jī),無復(fù)生人之氣者。人心之相構(gòu),各視所藏之機(jī),以探而取之。
【一二】【注】此蓋性情之異者。
【疏】凡品愚迷,(則)〔耽〕執(zhí)違順,順則喜樂,違則哀怒。然哀樂則重,喜怒則輕。故喜則心生歡悅,樂則形于舞忭。怒則當(dāng)時(shí)嗔恨,哀則舉體悲號,慮則抑度未來,嘆則咨嗟已往,變則改易舊事,慹則屈服不伸,姚則輕浮躁動,佚則奢華縱放,啟則開張情欲,態(tài)則嬌淫妖冶。眾生心識,變轉(zhuǎn)無窮,略而言之,有此十二。審而察之,物情斯見矣。
【釋文】《哀樂》音洛?!稇e》之涉反。司馬云:不動貌。《姚》郭音遙,徐李敕吊反?!敦芬粢?。《態(tài)》敕代反,李又奴載反?! 疽蝗俊咀ⅰ看松w事變之異也。自此以上,略舉天籟之無方;自此以下,明無方之自然也。物各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則形雖彌異,其(五)然彌同也。
【疏】夫簫管內(nèi)虛,故能出于雅樂;濕暑氣蒸,故能生成朝菌。亦猶二儀萬物,虛假不真,從無生有,例如菌樂。浮幻若是,喜怒何施!
【釋文】《蒸》之膺反?!冻删菲潆E反。向云:結(jié)也?!兑陨稀窌r(shí)掌反。
【一四】【注】日夜相代,代故以新也。夫天地萬物,變化日新,與時(shí)俱往,何物萌之哉?自然而然耳。
【疏】日晝月夜,輪轉(zhuǎn)循環(huán),更相遞代,互為前后。推求根緒,莫知其狀者也。 【釋文】《萌》武耕反?! 疽晃濉俊咀ⅰ垦云渥陨?。
【疏】已,止也。推求日夜,前后難知,起心虞度,不如止息。又重推旦暮,覆察昏明,亦莫測其所由,固不知其端緒。欲明世間萬法,虛妄不真,推求生死,即體皆寂。故老經(jīng)云,迎之不見其首,隨之而不見其后,理由若此。
【釋文】《旦暮》本又作莫,音同。
【?!浚ㄒ唬╆I誤引江南古藏本洫作溢。(二)依下句例補(bǔ)。(三)怒也依釋名改,以下郭則栝三字均依釋名刪。(四)世德堂本其作自。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一】,而不知其所為使【二】。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三】??尚屑盒拧舅摹?,而不見其形【五】,有情而無形【六】。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七】,吾誰與為親【八】?汝皆說之乎?其有私焉【九】?如是皆有為臣妾乎【一0】?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一一】?其遞相為君臣乎【一二】?其有真君存焉【一三】?如求得其情與不得,無益損乎其真【一四】。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盡【一五】。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一六】!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一七】,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一八】!人謂之不死,奚益【一九】!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二0】?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dú)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二一】?夫隨其成心而師之,誰獨(dú)且無師乎【二二】?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與有焉【二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適越而昔至也【二四】。是以無有為有。無有為有,雖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獨(dú)且柰何哉【二五】!
【一】【注】彼,自然也。自然生我,我自然生。故自然者,即我之自然,豈遠(yuǎn)之哉!
【疏】彼,自然也。取,稟受也。若非自然,誰能生我?若無有我,誰稟自然乎?然我則自然,自然則我,其理非遠(yuǎn),故曰是亦近矣。
【二】【注】凡物云云,皆自爾耳,非相為使也,故任之而理自至矣。
【疏】言我稟受自然,其理已具。足行手捉,耳聽目視,功能御用,各有司存。亭之毒之,非相為使,無勞措意,直置任之。
【釋文】《相為》于偽反。下未為同。
【三】【注】萬物萬情,趣舍不同,若有(一)真宰使之然也。起索真宰之眹跡,而亦終不得,則明物皆自然,無使物然也。
【疏】夫肢體不同,而御用各異,似有真性,竟無宰主。眹跡攸肇,從何而有?
【釋文】《而特》崔云:特,辭也?!镀浔嚒防畛谭础U滓?。《趣舍》七喻反。字或作取。下音舍,或音赦。下皆仿此?!镀鹚鳌匪俜础?br>
【四】【注】今夫行者,信己可得行也?! 臼琛啃偶憾?,可意而行,天機(jī)自張,率性而動,自濟(jì)自足,豈假物哉!
【五】【注】不見所以得行之形。
【疏】物皆信己而行,不見信可行之貌者也?! 玖俊咀ⅰ壳楫?dāng)其物,故形不別見也。 【疏】有可行之情智,無信己之形質(zhì)。
【釋文】《情當(dāng)》丁浪反,下皆同?!秳e見》賢遍反。
【七】【注】付之自然,而莫不皆存也。
【疏】百骸,百骨節(jié)也。九竅,謂眼耳鼻舌口及下二漏也。六藏,六腑也,謂大腸小腸膀胱三焦也。藏,謂五藏,肝心脾肺腎也。賅,備也。言體骨在外,藏腑在內(nèi),竅通內(nèi)外。備此三事以成一身,故言存。
【釋文】《百骸》戶皆反。《六藏》才浪反。案心肺肝脾腎,謂之五藏。大小腸膀胱三焦,謂之六府。身別有九藏氣,天地人。天以候頭角之氣,人候耳目之氣,地候口齒之氣。三部各有天地人,三三而九,神藏五,形藏四,故九。今此云六藏,未見所出?!蚶顦E曰:釋文云,此云六藏,未見所出。成疏遂穿鑿以六為六腑,藏(謂)〔為〕五藏,致與上百官九竅,訓(xùn)不一例。按難經(jīng)三十九難,五藏亦有六藏者,謂腎有兩藏也。其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謂精神之所舍也。其氣與腎通,故言藏有六也。《賅》徐古來反。司馬云備也。小爾雅同簡文云:兼也。
【八】【注】直自(二)存耳?! 揪拧俊咀ⅰ拷哉f之,則是有所私也。有私則不能賅而存矣,故不說而自存,不為而自生也。
【疏】言夫六根九竅,俱是一身,豈有親疏,私存愛悅!若有心愛悅,便是有私。身而私之,理在不可。莫不任置,自有司存。于身既然,在物亦爾。
【釋文】《皆說》音悅,注同。今本多即作悅字。后皆仿此。
【一0】【注】若皆私之,則志過其分,上下相冒,而莫為臣妾矣。臣妾之才,而不安臣妾之任,則失矣。故知君臣上下,手足外內(nèi),乃天理自然,豈真人之所為哉!
【疏】臣妾者,士女之賤職也。且人之一身,亦有君臣之別,至如見色則目為君而耳為臣,行步則足為君手為臣也。斯乃出自天理,豈人之所為乎!非關(guān)系意親疏,故為君臣也。郭注云,時(shí)之所賢者為君,才不應(yīng)世者為臣。治國治身,內(nèi)外無異。
【一一】【注】夫臣妾但各當(dāng)其分耳,未為不足以相治也。相治者,若手足耳目,四肢百體,各有所司而更相御用也。
【疏】夫臣妾御用,各有職司,(知)〔如〕手執(zhí)腳行,當(dāng)分自足,豈為手之不足而腳為行乎?蓋天機(jī)自張,無心相為而治理之也。舉此手足,諸事可知也。
【釋文】《而更》音庚。
【一二】【注】夫時(shí)之所賢者為君,才不應(yīng)世者為臣。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卑,首自在上,足自居下,豈有遞哉!雖無錯(cuò)于當(dāng)而必自當(dāng)也。
【疏】夫首自在上,足自居下;目能視色,耳能聽聲。而用舍有時(shí),故有貴賤。豈措情于上下,而遞代為君臣乎?但任置無心而必自當(dāng)也。
【釋文】《其遞》音弟。徐又音第?!恫粦?yīng)》應(yīng)對之應(yīng)?!稛o錯(cuò)》七素反。下同。
【一三】【注】任之而自爾,則非偽也?! 臼琛恐敝猛鼞?,無勞措意,此即真君妙道,存乎其中矣。又解:真君即前之真宰也。言取舍之心,青黃等色,本無自性,緣合而成,不自不他,非無非有,故假設(shè)疑問,以明無有真君也?! 疽凰摹俊咀ⅰ糠驳谜嫘?,用其自為者,雖復(fù)皂隸,猶不顧毀譽(yù)而自安其業(yè)。故知與不知,皆自若也。若乃開希幸之路,以下冒上,物喪其真,人忘其本,則毀譽(yù)之間,俯仰失錯(cuò)也。
【疏】夫心境相感,欲染斯興。是以求得稱情,即謂之為益;如其不得,即謂之為損。斯言凡情迷執(zhí),有得喪以攖心;道智觀之,無損益于其真性者也。◎家世父曰:彼我相形而有是非,而是非之成于心者,先入而為之主。是之非之,隨人以為役,皆臣妾也,而百骸九竅六藏悉攝而從之。夫此攝而從之以聽役于人,與其心之主宰,果有辨乎,果無辨乎?心之主宰有是非,于人何與!求得人之情而是之非之,無能為益,不得無能為損。而既構(gòu)一是非之形,役心以從之,終其身守而不化,夫是之謂成心。成心者,臣妾之所以聽役也。
【釋文】《雖復(fù)》扶又反。下同。《毀譽(yù)》音余。《物喪》息浪反。
【一五】【注】言性各有分,故知者守知以待終,而愚者抱愚以至死,豈有能中易其性者也!
【疏】夫稟受形性,各有涯量,不可改愚以為智,安得易丑以為妍!是故形性一成,終不中途亡失,適可守其分內(nèi),待盡天年矣。
【一六】【注】群品云云,逆順相交,各信其偏見而恣其所行,莫能自反。此(皆)〔比〕(三)眾人之所悲者,亦可悲矣。而眾人未嘗以此為悲者,性然故也。物各性然,又何物足悲哉!
【疏】刃,逆也。靡,順也。群品云云,銳情逐境。境既有逆有順,心便執(zhí)是執(zhí)非。行有終年,速如馳驟;唯知貪境,曾無止息。格量物理,深可悲傷。
【一七】【注】夫物情無極,知足者鮮。故得(止)〔此〕(四)不止,復(fù)逐于彼。皆疲役終身,未厭其志,死而后已。故其成功者無時(shí)可見也。
【疏】夫物浮競,知足者稀,故得此不休,復(fù)逐于彼。所以終身疲役,沒命貪殘,持影系風(fēng),功成何日。
【釋文】《者鮮》息淺反。
【一八】【注】凡物各以所好役其形骸,至于疲困苶然。不知所以好此之歸趣云何也!
【疏】苶然,疲頓貌也。而所好情篤,勞役心靈,形魂既弊,苶然困苦。直以信心,好此貪競,責(zé)其意謂,亦不知所歸。愚癡之甚,深可哀嘆。
【釋文】《苶然》乃結(jié)反,徐李乃協(xié)反。崔音捻,云:忘貌。簡文云:疲病困之狀?!虮R文弨曰:苶,今注本乃作薾(五)。說文引詩彼薾維何,音義與此異?!驊c藩案:苶,司馬作薾。文選謝靈運(yùn)過始寧墅詩注引司馬云:薾,極貌也。釋文闕。《所好》呼報(bào)反。下同。
【一九】【注】言其實(shí)與死同。
【疏】奚,何也。耽滯如斯,困而不已,有損行業(yè),無益神氣,可謂雖生之日猶死之年也。
【二0】【注】言其心形并馳,困而不反,比于凡人所哀,則此真哀之大也。然凡人未嘗以此為哀,則凡所哀者,不足哀也。
【疏】然,猶如此也。念念遷移,新新流謝,其化而為老,心識隨而昏昧,形神俱變,故謂與之然。世之悲哀,莫此甚也。
【二一】【注】凡此上事,皆不知其所以然而然,故曰芒也。今未知者皆不知所以知而自知矣,生者〔皆〕(六)不知所以生而自生矣。萬物雖異,至于生不由知,則未有不同者也,故天下莫不芒也。
【疏】芒,闇昧也。言凡人在生,芒昧如是,舉世皆惑,豈有一人不昧者!而莊子體道真人,智用明達(dá),俯同塵俗,故云而我獨(dú)芒。郭注稍乖,今不依用。
【釋文】《芒乎》莫剛反,又音亡。芒,芒昧也。簡文云:芒,同也。
【二二】【注】夫心之足以制一身之用者,謂之成心。人自師其成心,則人各自有師矣。人各自有師,故付之而自當(dāng)。
【疏】夫域情滯著,執(zhí)一家之偏見者,謂之成心。夫隨順封執(zhí)之心,師之以為準(zhǔn)的,世皆如此,故誰獨(dú)無師乎。
【二三】【注】夫以成代不成,非知也,心自得耳。故愚者亦師其成心,未肯用其所謂短而舍其所謂長者也。
【疏】愚惑之類,堅(jiān)執(zhí)是非,何必知他理長,代己之短,唯欲斥他為短,自取為長。如此之人,處處皆有,愚癡之輩,先豫其中。
【釋文】《與有》音豫?!蚣沂栏冈唬赫f文,代,更也。今日以為是,明月以為非,而一成乎心,是非迭出而不窮,故曰知代。心以為是,則取所謂是者而是之,心以為非,則取所謂非者而非之,故曰心自取。《而舍》音舍,字亦作舍。下同。
【二四】【注】今日適越,昨日何由至哉?未成乎心,是非何由生哉?明夫是非者,群品之所不能無,故至人兩順之。
【疏】吳越路遙,必須積旬方達(dá),今朝發(fā)途,昨日何由至哉?欲明是非彼我,生自妄心。言心必也未生,是非從何而有?故先分別而后是非,先造途而后至越。
【釋文】《昔至》崔云:昔,夕也。向云:昔者,昨日之謂也?!蚣沂栏冈唬菏欠钦撸宋蚁嘟佣烧咭?。而必其心先有一是非之準(zhǔn),而后以為是而是之,以為非而非之。人之心萬應(yīng)焉而無窮,則是非亦與為無窮。是非因人心而生,物論之所以不齊也。
【二五】【注】理無是非,而惑者以為有,此以無有為有也。惑心已成,雖圣人不能解,故付之自若而不強(qiáng)知也。
【疏】夏禹,字文命,鯀子,啟父也。謚法:泉源流通曰禹,又云:受禪成功曰禹。理無是非而惑者為有,此用無有為有也。迷執(zhí)日久,惑心已成,雖有大禹神人,亦不〔能〕令其解悟。莊生深懷慈救,獨(dú)柰之何,故付之自若,不強(qiáng)知之者也。
【釋文】《不強(qiáng)》其丈反。
【?!浚ㄒ唬┶w諫議本若有作有若。(二)趙本自作目。(三)(四)比字及此字依宋本及世德堂本改。(五)世德堂本作薾。(六)皆字依道藏焦竑本補(bǔ)?! ?font color='#cc6600'>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二】。果有言邪【三】?其未嘗有言邪【四】?其以為異于鷇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五】?道惡乎隱而有真?zhèn)巍玖??言惡乎隱而有是非【七】?道惡乎往而不存【八】?言惡乎存而不可【九】?道隱于小成【一0】,言隱于榮華【一一】。故有儒墨之是非【一二】,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一三】。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一四】。 【一】【注】各有所說,故異于吹。
【疏】夫名言之與風(fēng)吹,皆是聲法,而言者必有詮辯,故曰有言。
【釋文】《吹也》如字,又叱瑞反。崔云:吹,猶籟也。
【二】【注】我以為是而彼以為非,彼之所是,我又非之,故未定也。未定也者,由彼我之情偏。
【疏】雖有此言,異于風(fēng)吹,而咸言我是,僉曰彼非。既彼我情偏,故獨(dú)未定者也。
【三】【注】以為有言邪?然未足以有所定。
【四】【注】以為無言邪?則據(jù)己已有言。
【疏】果,決定也。此以為是,彼以為非,此以為非,而彼以為是。既而是非不定,言何所詮!故不足稱定有言也。然彼此偏見,各執(zhí)是非,據(jù)己所言,故不可以為無言也。
【五】【注】夫言與鷇音,其致一也,有辯無辯,誠未可定也。天下之情不必同而所言不能異,故是非紛紜,莫知所定。
【疏】辯,別也。鳥子欲出卵中而鳴,謂之鷇音也,言亦帶殼曰鷇。夫彼此偏執(zhí),不定是非,亦何異鷇鳥之音,有聲無辯!故將言說異于鷇音者,恐未足以為別者也。
【釋文】《鷇》苦豆反,李音彀。司馬云:鳥子欲出者也。
【六】【疏】惡乎,謂于何也。虛通至道,非真非偽,于何逃匿而真?zhèn)紊桑?br>
【釋文】《惡乎》音烏。下皆同。《真?zhèn)巍芬槐咀髡嬖?。崔本作真然?br>
【七】【注】道焉不在!言何隱蔽而有真?zhèn)?,是非之名紛然而起?br>
【疏】至教至言,非非非是,于何隱蔽,有是有非者哉?
【釋文】《道焉》于虔反。
【八】【注】皆存。
【疏】存,在也。陶鑄生靈,周行不殆,道無不遍,于何不在乎!所以在偽在真而非真非偽也。
【九】【注】皆可。 【疏】玄道真言,隨物生殺,何往不可而言隱邪?故可是可非,而非非非是者也。
【一0】【疏】小成者,謂仁義五德,小道而有所成得者,謂之小成也。世薄時(shí)澆,唯行仁義,不能行于大道,故言道隱于小成,而道不可隱也。故老君云,大道廢,有仁義。
【一一】【注】夫小成榮華,自隱于道,而道不可隱。則真?zhèn)问欠钦?,行于榮華而止于實(shí)當(dāng),見于小成而滅于大全也。
【疏】榮華者,謂浮辯之辭,華美之言也。只為滯于華辯,所以蔽隱至言。所以老君經(jīng)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釋文】《實(shí)當(dāng)》丁浪反。后可以意求,不復(fù)重出。《見于》賢遍反。
【一二】【疏】昔有鄭人名緩,學(xué)于(求)〔裘〕(一)氏之地,三年藝成而化為儒。儒者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行仁義之道,辯尊卑之位,故謂之儒也。緩弟名翟,緩化其弟,遂成于墨。墨者,禹道也。尚賢崇禮,儉以兼愛,摩頂放踵以救蒼生,此謂之墨也。而緩翟二人,親則兄弟,各執(zhí)一教,更相是非。緩恨其弟,感激而死。然彼我是非,其來久矣。爭競之甚,起自二賢,故指此二賢為亂群之帥。是知道喪言隱,方督是非。
【一三】【注】儒墨更相是非,而天下皆儒墨也。故百家并起,各私所見,而未始出其方也。
【疏】天下莫不自以為是,以彼為非,彼亦與汝為非,自以為是。故各用己是是彼非,各用己非非彼是。
【釋文】《更相》音庚。
【一四】【注】夫有是有非者,儒墨之所是也;無是無非者,儒墨之所非也。今欲是儒墨之所非而非儒墨之所是者,乃欲明無是無非也。欲明無是無非,則莫若還以儒墨反復(fù)相明。反復(fù)相明,則所是者非是而所非者非非矣。非非則無非,非是則無是。
【疏】世皆以他為非,用己為是。今欲翻非作是,翻是作非者,無過還用彼我,反復(fù)相明。反復(fù)相明,則所非者非非則無非,所是者非是則無是。無是則無非,故知是非皆虛妄耳?!蚣沂栏冈唬汗笤疲惺怯蟹钦呷迥且?,無是無非者儒墨之所非也。今欲是儒墨之所非而非儒墨之所是,莫若還以儒墨反復(fù)相明,則所是者非是而所非者非非矣。今觀墨子之書及孟子之辟楊墨,儒墨互相是非,各據(jù)所見以求勝,墨者是之,儒者非焉。是非所由成,彼是之所由分也。彼是有對待之形,而是非兩立,則所持之是非非是非也,彼是之見存也。莫若以明者,還以彼是之所明,互取以相證也。郭注誤。
【釋文】《反復(fù)》芳服反。下同。
【校】(一)裘字依漁父篇改。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一】。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二】。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三】。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四】。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五】。是亦彼也【六】,彼亦是也【七】。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八】。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九】?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一0】。樞始得其環(huán)中,以應(yīng)無窮【一一】。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一二】。故曰莫若以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一三】。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一四】。 【一】【注】物皆自是,故無非是;物皆相彼,故無非彼。無非彼,則天下無是矣;無非是,則天下無彼矣。無彼無是,所以玄同也。
【疏】注曰,物皆自是,故無非是,物皆相彼,故無非彼。無非彼也,則天下無是矣;無非是也,則天下無彼矣。無彼無是,所以玄同。此注理盡,無勞別釋。
【二】【疏】自為彼所彼,此則不自見,自知己為是,便則知之;物之有偏也,例皆如是。若審能見他見自,故無是無非也。
【三】【注】夫物之偏也,皆不見彼之所見,而獨(dú)自知其所知。自知其所知,則自以為是。自以為是,則以彼為非矣。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相因而生者也。
【疏】夫彼對于此,是待于非,文家之大體也。今言彼出于是者,言約理微,舉彼角勢也;欲示舉彼明此,舉是明非也。而彼此是非,相因而有,推求分析,即體皆空也。
【四】【注】夫死生之變,猶春秋冬夏四時(shí)行耳。故死生之狀雖異,其于各安所遇,一也。今生者方自謂生為生,而死者方自謂生為死,則無生矣。生者方自謂死為死,而死者方自謂死為生,則無死矣。無生無死,無可無不可,故儒墨之辨,吾所不能同也;至于各冥其分,吾所不能異也。
【疏】方,方將也。言彼此是非,無異生死之說也。夫生死交謝,(由)〔猶〕寒暑之遞遷。而生者以生為生,而死者將生為死,亦如是者以是為是,而非者以是為非。故知因是而非,因非而是。因非而是,則無是矣;因是而非,則無非矣。是以無是無非,非生無死,無可無不可,何彼此之論乎!
【五】【注】夫懷豁者,因天下之是非而自無是非也。故不由是非之涂而是非無患不當(dāng)者,直明其天然而無所奪故也。
【疏】天,自然也。圣人達(dá)悟,不由是得非,直置虛凝,照以自然之智。只因此是非而得無非無是,終不奪有而別證無。
【六】【注】我亦為彼所彼。
【七】【注】彼亦自以為是。
【疏】我自以為是,亦為彼之所非;我以彼為非,而彼亦以自為是也。
【八】【注】此亦自是而非彼,彼亦自是而非此,此與彼各有一是一非于體中也。
【疏】此既自是,彼亦自是;此既非彼,彼亦非此;故各有一是,各有一非也。
【九】【注】今欲謂彼為彼,而彼復(fù)自是;欲謂是為是,而是復(fù)為彼所彼;故彼是有無,未果定也?! 臼琛糠虮舜耸欠牵啻?,反復(fù)推討,舉體浮虛。自以為是,此則不無;為彼所彼,此則不有。有無彼此,未可決定。
【釋文】《彼復(fù)》扶又反。下同?! 疽唬啊俊咀ⅰ颗?,對也。彼是相對,而圣人兩順之。故無心者與物冥,而未嘗有對于天下也?!矘?,要也〕(一)。此居其樞要而會其玄極,以應(yīng)夫無方也。
【疏】偶,對也。樞,要也。體夫彼此俱空,是非兩幻,凝神獨(dú)見而無對于天下者,可謂會其玄極,得道樞要也。前則假問有無,待奪不定;此則重明彼此,當(dāng)體自空。前淺后深,所以為次也。
【釋文】《道樞》尺朱反。樞,要也?!兑詰?yīng)》應(yīng)對之應(yīng)。前注同。后可以意求,不復(fù)重音。
【一一】【注】夫是非反復(fù),相尋無窮,故謂之環(huán)。環(huán)中,空矣;今以是非為環(huán)而得其中者,無是無非也。無是無非,故能應(yīng)夫是非。是非無窮,故應(yīng)亦無窮?! 臼琛糠蚪^待獨(dú)化,道之本始,為學(xué)之要,故謂之樞。環(huán)者,假有二竅;中者,真空一道。環(huán)中空矣,以明無是無非。是非無窮,故應(yīng)亦無窮也?!蚣沂栏冈唬菏欠莾苫来嫜?,故曰道樞。握道之樞以游乎環(huán)中,中,空也。是非反復(fù),相尋無窮,若循環(huán)然。游乎空中,不為是非所役,而后可以應(yīng)無窮。◎慶藩案唐釋湛然止觀輔行傳宏決引莊子古注云:以圓環(huán)內(nèi)空體無際,故曰環(huán)中?! 疽欢俊咀ⅰ刻煜履蛔允嵌幌喾?,故一是一非,兩行無窮。唯涉空得中者,曠然無懷,乘之以游也。
【疏】夫物莫不自是,故是亦一無窮;莫不相非,故非亦一無窮。唯彼我兩忘,是非雙遣,而得環(huán)中之道者,故能大順蒼生,乘之游也。
【一三】【疏】指,手指也。馬,戲籌也。喻,比也。言人是非各執(zhí),彼我異情,故用己指比他指,即用他指為非指;復(fù)將他指比汝指,汝指于他指復(fù)為非指矣。指義既爾,馬亦如之。所以諸法之中獨(dú)奉指者,欲明近取諸身,切要無過于指,遠(yuǎn)托諸物,勝負(fù)莫先于馬,故舉二事以況是非。
【一四】【注】夫自是而非彼,彼我之常情也。故以我指喻彼指,則彼指于我指獨(dú)為非指矣。此以指喻指之非指也。若復(fù)以彼指還喻我指,則我指于彼指復(fù)為非指矣。此(亦)〔以〕(二)非指喻指之非指也。將明無是無非,莫若反復(fù)相喻。反復(fù)相喻,則彼之與我,既同于自是,又均于相非。均于相非,則天下無是;同于自是,則天下無非。何以明其然邪?是若果是,則天下不得(彼)〔復(fù)〕(三)有非之者也。非若果非,〔則天下〕(四)亦不得復(fù)有是之者也。今是非無主,紛然淆亂,明此區(qū)區(qū)者各信其偏見而同于一致耳。仰觀俯察,莫不皆然。是以至人知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故浩然大寧,而天地萬物各當(dāng)其分,同于自得,而無是無非也?! 臼琛刻煜码m大,一指可以蔽之;萬物雖多,一馬可以理盡。何以知其然邪?今以彼我是非反復(fù)相喻,則所是者非是,所非者非非。故知二儀萬物,無是無非者也。
【釋文】《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崔云:指,百體之一體;馬,萬物之一物?!逗迫弧窇衾戏础?br>
【?!浚ㄒ唬幸踩忠澜垢f本補(bǔ)。(二)(三)以字復(fù)字依宋本改。(四)則天下三字依焦竑本補(bǔ)。 可乎可【一】,不可乎不可【二】。道行之而成【三】,物謂之而然【四】。惡乎然?然于然。惡乎不然?不然于不然【五】。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六】。無物不然,無物不可【七】。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憰怪,道通為一【八】。其分也,成也【九】;其成也,毀也【一0】。凡物無成與毀,復(fù)通為一【一一】。唯達(dá)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一二】。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一三】;適得而幾矣【一四】。因是已【一五】。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一六】。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一七】謂之朝三【一八】。何謂朝三?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shí)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一九】。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二0】,是之謂兩行【二一】。
【一】【注】可于己者,即謂之可。
【二】【注】不可于己者,即謂之不可。
【疏】夫理無是非,而物有違順,故順其意者則謂之可,乖其情者則謂之不可。違順既空,故知可不可皆妄也?! 救俊咀ⅰ繜o不成也。
【疏】大道曠蕩,亭毒含靈,周行萬物,無不成就。故在可成于可,而不當(dāng)于可;在不可成不可,亦不當(dāng)于不可也。
【四】【注】無不然也。
【疏】物情顛倒,不達(dá)違從,虛計(jì)是非,妄為然不。
【五】【疏】心境兩空,物我雙幻,于何而有然法,遂執(zhí)為然?于何不然為不然也?
【六】【注】各然其所然,各可其所可。
【疏】物情執(zhí)滯,觸境皆迷,必固(為)〔謂〕有然,必固謂有可,豈知可則不可,然則不然邪!
【七】【疏】群品云云,各私所見,皆然其所然,可其所可。
【釋文】《無物不然無物不可》崔本此下更有可于可,而不可于不可,不可于不可,而可于可也。
【八】【注】夫莛橫而楹縱,厲丑而西施好。所謂齊者,豈必齊形狀,同規(guī)矩哉!故舉縱橫好丑,恢?憰怪,各然其所然,各(一)可其所可,則理雖萬殊而性同得,故曰道通為一也。
【疏】為是義故,略舉八事以破之。莛,屋梁也。楹,舍柱也。厲,病丑人也。西施,吳王美姬也。恢者,寬大之名。?者,奇變之稱。憰者,矯詐之心。怪者,妖異之物。夫縱橫美惡,物見所以萬殊;恢憰奇異,世情用(之)為顛倒。故有是非可不可,迷執(zhí)其分。今以玄道觀之,本來無二,是以妍丑之狀萬殊,自得之情惟一,故曰道通為一也。
【釋文】《故為》于偽反。下為是皆同?!盾稹沸煲敉ィ钜敉?。司馬云:屋梁也。《楹》音盈。司馬云:屋柱也。◎俞樾曰:司馬以莛為屋梁,楹為屋柱,故郭云莛橫而楹縱。案說文:莛,莖也。屋梁之說,初非本義。漢書東方朔傳以莛撞鐘,文選答客難篇莛作筳。李注引說苑曰:建天下之鳴鐘,撞之以筳,豈能發(fā)其音聲哉!筳與莛通。是古書言莛者,謂其小也。莛楹以大小言,厲西施以好丑言。舊說非是?!秴枴啡缱?,惡也。李音賴。司馬云:病癩。《西施》司馬云:夏姬也。案句踐所獻(xiàn)吳王美女也?!痘帧沸炜嗷胤?,大也。郭苦虺反。簡文本作吊?!虮R文弨曰:案吊音的。下?字與詭同。吊詭見下文?!?》九委反,徐九彼反。李云:戾也?!稇暪帧芬魶Q。李云:憰,乖也。怪,異也。◎家世父曰:可不可,然不然,達(dá)者委而不用,而即寓用于不用之中,故通為一?!堕嚎v》本亦作從,同。將容反。
【九】【注】夫物或此以為散而彼以為成。
【疏】夫物或于此為散,于彼為成,欲明聚散無恒,不可定執(zhí)。此則于不二之理更舉論端者也。
【釋文】《其分》如字。
【一0】【注】我之所謂成而彼或謂之毀。
【疏】或于此為成,于彼為毀。物之涉用,有此不同,則散毛成?,伐木為舍等也。
【一一】【注】夫成毀者,生于自見而不見彼也。故無成與毀,猶無是與非也?! 臼琛糠虺蓺欠?,生于偏滯者也。既成毀不定,是非無主,故無成毀,通而一之?! 踞屛摹俊稄?fù)通》扶又反。
【一二】【疏】寓,寄也。庸,用也。唯當(dāng)達(dá)道之夫,凝神玄鑒,故能去彼二偏,通而為一。為是義故,成功不處,用而忘用,寄用群材也。
【一三】【注】夫達(dá)者無滯于一方,故忽然自忘,而寄當(dāng)于自用。自用者,莫不條暢而自得也?! 臼琛糠蛴蟹蛑凉Χ乒τ谖?,馳馭億兆而寄用群材者,其惟圣人乎!是以應(yīng)感無心,靈通不滯,可謂冥真體道,得玄珠于赤水者也。
【一四】【注】幾,盡也。至理盡于自得也。 【疏】幾,盡也。夫得者,內(nèi)不資于我,外不資于物,無思無為,絕學(xué)絕待,適爾而得,蓋無所由,與理相應(yīng),故能盡妙也。
【釋文】《幾矣》音機(jī),盡也。下同。徐具衣反。
【一五】【注】達(dá)者因而不作。
【疏】夫達(dá)道之士,無作無心,故能因是非而無是非,循彼我而無彼我。我因循而已,豈措情哉!
【一六】【注】夫達(dá)者之因是,豈知因?yàn)樯贫蛑??不知所以因而自因耳,故謂之道也。
【疏】已而者,仍前生后之辭也。夫至人無心,有感斯應(yīng),譬彼明鏡,方茲虛谷,因循萬物,影響蒼生,不知所以然,不知所以應(yīng),豈有情于臧否而系于利害者乎!以法因人,可謂自然之道也。
【釋文】《謂之道》向郭絕句。崔讀謂之道勞,云:因自然是道之功也。
【一七】【疏】夫玄道妙一,常湛凝然,非由心智謀度而后不二。而愚者勞役神明邂逅言辯而求一者,與彼不一無以異矣,不足(類)〔賴〕(二)也。不知至理,理自混同,豈俟措心,方稱不二耶!
【一八】【疏】此起譬也?!蚣沂栏冈唬褐^之朝三,明以朝三為義也。蓋賦芧在朝,故以得四而喜,得三而怒,皆所見惟目前之一隅也,是以謂之因也。疏謂混同萬物以為其一因以為一者無異眾狙之惑解因是也一語,大謬。
【一九】【注】夫達(dá)者之于一,豈勞神哉?若勞神明于為一,不足賴也,與彼不一者無以異矣。亦同眾狙之惑,因所好而自是也。
【疏】此解譬也。狙,獼猴也。賦,付與也。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列子曰:宋有養(yǎng)狙老翁,善解其意,戲狙曰:“吾與汝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而怒。又曰:“我與汝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焉。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其于七數(shù),并皆是一。名既不虧,實(shí)亦無損,而一喜一怒,為用愚迷。此亦同其所好,自以為是。亦猶勞役心慮,辯飾言詞,混同萬物以為其一因以為一者,亦何異眾狙之惑耶!
【釋文】《狙公》七徐反,又緇慮反。司馬云:狙公,典狙官也。崔云:養(yǎng)猿狙者也。李云:老狙也。廣雅云:狙,獼猴?!顿x芧》音序,徐食汝反,李音予。司馬云:橡子也?!冻核摹匪抉R云:朝三升,暮四升也?!端谩泛魣?bào)反。下文皆同。
【二0】【注】莫之偏任,故付之自均而止也。
【疏】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夫達(dá)道圣人,虛懷不執(zhí),故能和是于無是,同非于無非,所以息智乎均平之鄉(xiāng),休心乎自然之境也。
【釋文】《天鈞》本又作均。崔云:鈞,陶鈞也。
【二一】【注】任天下之是非。
【疏】不離是非而得無是非,故謂之兩行。
【校】(一)趙諫議本無各字。(二)賴字依下注文改?! ?font color='#cc6600'>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一】。惡乎至【二】?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三】。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四】。其次以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五】。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六】。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之成【七】。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果且無成與虧乎哉【八】?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九】。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jù)梧也,三子之知幾乎【一0】,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疽灰弧课ㄆ浜弥?,以異于彼【一二】,其好之也,欲以明之【一三】。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jiān)白之昧終【一四】。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終身無成【一五】。若是而可謂成乎?雖我亦成也(一)【一六】。若是而不可謂成乎?物與我無成也【一七】。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圖也。為是不用而寓諸庸,此之謂以明【一八】。 【一】【疏】至,造極之名也。淳古圣人,運(yùn)智虛妙,雖復(fù)和光混俗,而智則無知,動不乖寂,常真妙本。所至之義,列在下文也。
【二】【疏】假設(shè)疑問,于何而造極耶?
【三】【注】此忘天地,遺萬物,外不察乎宇宙,內(nèi)不覺其一身,故能曠然無累,與物俱往,而無所不應(yīng)也。
【疏】未始,猶未曾。世所有法,悉皆非有,唯物與我,內(nèi)外咸空,四句皆非,蕩然虛靜,理盡于此,不復(fù)可加。答于前問,意以明至極者也。
【四】【注】雖未都忘,猶能忘其彼此。
【疏】初學(xué)大賢,鄰乎圣境,雖復(fù)見空有之異,而未曾封執(zhí)。
【五】【注】雖未能忘彼此,猶能忘彼此之是非也?! 臼琛客ㄓy除,滯物之情已有;別惑易遣,是非之見猶忘也。
【六】【注】無是非乃全也。
【疏】夫有非有是,流俗之鄙情;無是無非,達(dá)人之通鑒。故知彼我彰而至道隱,是非息而妙理全矣。
【七】【注】道虧則情有所偏而愛有所成,未能忘愛釋私,玄同彼我(二)也。
【疏】虛玄之道,既以虧損,愛染之情,于是乎成著矣?! 景恕俊咀ⅰ坑兄c無,斯不能知,乃至。 【疏】果,決定也。夫道無增減,物有虧成。是以物愛既成,謂道為損,而道實(shí)無虧也。故假設(shè)論端以明其義。有無既不決定,虧成理非實(shí)錄。
【九】【注】夫聲不可勝舉也。故吹管操弦,雖有繁手,遺聲多矣。而執(zhí)鑰鳴弦者,欲以彰聲也,彰聲而聲遺,不彰聲而聲全。故欲成而虧之者,昭文之鼓琴也;不成而無虧者,昭文之不鼓琴也。
【疏】姓昭,名文,古之善鼓琴者也。夫昭氏鼓琴,雖云巧妙,而鼓商則喪角,揮宮則失征,未若置而不鼓,則五音自全。亦(由)〔猶〕有成有虧,存情所以乖道;無成無虧,忘智所以合真者也。
【釋文】《可勝》音升?!恫傧摇菲叩斗矗秷?zhí)鑰》羊灼反。《昭文》司馬云:古善琴者。
【一0】【注】幾,盡也。夫三子者,皆欲辯非己所明以明之,故知盡慮窮,形勞神倦,或枝策假寐,或據(jù)梧而瞑?! 臼琛繋煏?,字子野,晉平公樂師,甚知音律。支,柱也。策,打鼓(枝)〔杖〕也,亦言擊節(jié)(枝)〔杖〕(三)也。梧,琴也;今謂不爾。昭文已能鼓琴,何容二人共同一伎?況檢典籍,無惠子善琴之文。而言據(jù)梧者,只是以梧幾而據(jù)之談?wù)f,猶隱幾者也。幾,盡也。昭文善能鼓琴,師曠妙知音律,惠施好談名理。而三子之性,稟自天然,各以己能明示于世。世既不悟,己又疲怠,遂使柱策假寐,或復(fù)?幾而瞑。三子之能,咸盡于此。
【釋文】《枝策》司馬云:枝,柱也。策,杖也。崔云:舉杖以擊節(jié)?!稉?jù)梧》音吾。司馬云:梧,琴也。崔云:琴瑟也。《之知》音智?!抖ā吠銮Х?。
【一一】【注】賴其盛,故能久,不爾早困也。
【疏】惠施之徒,皆少年盛壯,故能運(yùn)載形智。至于衰末之年,是非少盛,久當(dāng)困苦也。
【釋文】《故載之末年》崔云:書之于今也。
【一二】【注】言此三子,唯獨(dú)好其所明,自以殊于眾人。
【疏】三子各以己之所好,耽而翫之,方欲矜其所能,獨(dú)異于物。
【一三】【注】明示眾人,欲使同乎我之所好。
【疏】所以疲倦形神好之不已者,欲將己之道術(shù)明示眾人也?! 疽凰摹俊咀ⅰ渴仟q對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術(shù)終于昧然也。
【疏】彼,眾人也。所明,道術(shù)也。白,即公孫龍守白馬論也。姓公孫,名龍,趙人。當(dāng)六國時(shí),弟子孔穿之徒,堅(jiān)執(zhí)此論,橫行天下,服眾人之口,不服眾人之心。言物稟性不同,所好各異,故知三子道異,非眾人所明。非明而強(qiáng)示之,彼此終成暗昧。亦何異乎堅(jiān)執(zhí)守白之論眩惑世閑,雖弘辯如流,終有言而無理也!
【釋文】《堅(jiān)白》司馬云:謂堅(jiān)石白馬之辯也。又云:公孫龍有淬劍之法,謂之堅(jiān)白。崔同。又云:或曰,設(shè)矛伐之說為堅(jiān),辯白馬之名為白?!虮R文弨曰:伐即盾也,亦作●,又作瞂,音皆同。《鼓簧》音黃?! 疽晃濉俊咀ⅰ空盐闹佑帜私K文之緒,亦卒不成。 【疏】綸,緒也。言昭文之子亦乃荷其父業(yè),終其綸緒,卒其年命,竟無所成。況在它人,如何放哉?
【釋文】《之綸》音倫。崔云:琴瑟弦也?!蛴衢性唬横屛木]音倫,崔云琴瑟弦也。然以文之弦終,其義未安。郭注曰,昭文之子又乃終文之緒,則是訓(xùn)綸為緒。今以文義求之。上文曰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ji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