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
  • 全晉文 卷二十二

    作者: 《全晉文》嚴可均輯
      ◎ 王羲之(一)

      羲之字逸少,曠子。初為秘書郎,庾亮請為征西參軍,累遷長史,拜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徵為侍中吏部尚書,不就;授護國將軍,遷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復與揚州刺史王述不協(xié),稱病去。卒贈金紫光祿大夫。有集十卷。

        ◇ 用筆賦

      秦、漢、魏至今,隸書其惟鍾繇,草有黃綺、張芝。至於用筆神妙,不可得而詳悉也。夫賦以布諸懷抱,擬形於翰墨也。辭曰:

      何異人之挺發(fā)?精博善而含章。馳鳳門而獸據(jù),浮碧水而龍驤。滴秋露而垂玉,搖春條而不長。飄飄遠逝,浴天池而頡頏。翱翔弄翮,凌輕霄而接行。詳其真體正作,高強勁實。方員窮金石之麗,纖粗盡凝脂之密。藏骨抱筋,含文包質(zhì)。沒沒汩汩,若汜之落銀鉤;耀耀,狀扶桑之掛朝日?;蛴酗h遙騁巧,其若自然。包羅羽客,總括神仙。李氏韜光,類隱龍而怡情;王喬脫屣,飛鳧而上征?;蚋淖凂v筆,破真成草,養(yǎng)德儼如,威而不猛;游絲斷而還續(xù),龍鸞群而不諍,發(fā)指冠而皆裂,據(jù)純鉤而耿耿。忽瓜割兮互裂,復交結而成族。若長天之陣云,如倒松之臥谷。時滔滔而東注,乍紐山兮暫塞。射雀目以施巧,拔長蛇兮盡力。草草眇眇,或連或絕;如花亂飛,遙空舞雪。時行時止,或臥或蹶。透嵩華兮不高,逾懸壑兮非越。信能經(jīng)天緯地,毗助王猷;耽之玩之,功積山丘。吁嗟秀逸,萬代嘉休。顯允哲人,於今鮮儔。共六合而俱永,與兩曜而同流。郁高峰兮偃蓋,如萬歲兮千秋?。ā赌鼐帯罚?br>
        ◇ 臨護軍教

      今所在要在於公役均平,其羌太史忠謹在公者,覆行諸營,家至人苦,暢吾乃心。其有老落篤癃,不堪從役,或有饑寒之色,不能自存者,區(qū)分處別,自當參詳其宜。(《御覽》二百四十)

        ◇ 與會稽王箋  古人恥其君不為堯舜,北面之道,豈不愿尊其所事,比隆往代,況遇千載一時之運?顧智力屈於當年,何得不權輕重而處之也。今雖有可欣之會,內(nèi)求諸己,而所憂乃重於所欣。《傳》云:「自非圣人,外寧必有內(nèi)憂?!菇裢獠粚?,內(nèi)已以深。古之弘大業(yè)者,或不謀於眾,傾國以濟一時功者,亦往往而有之。誠獨運之明足以邁眾,暫勞之弊終獲永逸者可也。求之於今,可得擬議乎!

      夫廟算決勝,必宜審量彼我,萬全而後動。功就之日,便當因其眾而即其實。今功未可期,而遺黎殲盡,萬不馀一。旦千里饋糧,自古為難,況今轉運供繼,西輸許洛,北入黃河。雖秦政之弊,未至於此,而十室之憂,便以交至。今運無還期,徵求日重,以區(qū)區(qū)吳越經(jīng)緯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已,此封內(nèi)所痛心嘆悼,而莫敢吐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愿殿下更垂三思,解而更張,令殷浩、荀羨還據(jù)合肥、廣陵,許昌、譙郡、梁、彭城諸軍皆還?;?,為不可勝之基,須根立勢舉,謀之未晚,此實當今策之上者。若不得此,社稷之憂可計日而待。安危之機,易於反掌,考之虛實,著於目前,愿運獨斷之明,定之於一朝也。

      地淺而言深,豈不知其未易。然古人處閭閻行陣之間,尚或干時謀國,評裁者不以為譏,況廁大臣末行,豈可默而不言哉!存亡所系,決在行之,不可復持疑後機,不定之於此,後欲悔之,亦無及也。

      殿下德冠宇內(nèi),以公室輔朝,最可直道行之,致隆當年,而未允物望,受殊遇者所以寤寐長嘆,實為殿下惜之。國家之慮深矣,深恐伍員之憂不獨在昔,麋鹿之游將不止林藪而已。愿殿下暫廢虛遠之懷,以救倒懸之急,可謂以亡為存,轉禍為福,則宗廟之慶,四海有賴矣。(《晉書·王羲之傳》)

        ◇ 與桓溫箋  謝萬才流經(jīng)通,使之處廊廟,參諷議,故是後來之秀。而今屈其邁往之氣,以之俯順荒馀,近是違才易務矣。(《晉書·謝萬傳》,《通鑒》一百。)

        ◇ 報殷浩書

      吾素自無廊廟,直王丞相時果欲內(nèi)吾,誓不許之,手跡猶存,由來尚矣,不於足下參政而方進退。自兒娶女嫁,便懷尚子平之志,數(shù)與親知言之,非一日也。若蒙驅使,關隴、巴蜀皆所不辭。吾雖無專對之能,直謹守時命,宣國家威德,故當不同於凡使,必令遠近咸知朝廷留心於無外,此所益殊不同居護軍也。漢末使太傅馬日慰撫關東,若不以吾輕微,無所為疑,宜及初冬以行,吾惟恭以待命。(《晉書·王羲之傳》)

        ◇ 又遺殷浩書

      知安西敗喪,公私惋怛,不能須臾去懷。以區(qū)區(qū)江左,所營綜如此,天下寒心,固以久矣,而加之敗喪,此可熟念。往事豈復可追,愿思弘將來,令天下寄命有所,自隆中興之業(yè)。政以道勝寬和為本,力爭武功,作非所當,因循所長,以固大業(yè),想識其由來也。

      自寇亂以來,處內(nèi)外之任者,未有深謀遠慮,括囊至計,而疲竭根本,各從所志,竟無一功可論,一事可記,忠言嘉謀棄而莫用,遂令天下將有土崩之勢,何能不痛心悲慨也。任其事者,豈得辭四海之責!追咎往事,亦何所復及,宜更虛己求賢,當與有識共之,不可復令忠允之言常屈於當權。今軍破於外,資竭於內(nèi),保淮之志非復所及,莫過還保長江,都督將各復舊鎮(zhèn),自長江以外,羈縻而已。任國鈞者,引咎責躬,深自貶降以謝百姓,更與朝賢思布平政,除其煩苛,省其賦役,與百姓更始,庶可以允塞群望,求倒懸之急。

      使君起於布衣,任天下之重,尚德之舉,未能事事允稱,當董統(tǒng)之任而喪敗至此,恐闔朝群賢未有與人分其謗者。今亟修德補闕,廣延群賢,與之分任,尚未知獲濟所期。若猶以前事為未工,故復求之於分外,宇宙雖廣,自容何所!知言不必用,或取怨執(zhí)政,然當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盡懷極言。若必親征,未達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愿復與眾共之。

      復被州符,增運千石,徵役兼至,皆以軍期,對之喪氣,罔知所厝。自頃年割剝遺黎,刑徒竟路,殆同秦政,惟未加參夷之刑耳,恐勝廣之憂,無復日矣。(《晉書·王羲之傳》)

        ◇ 與殷浩書

      下官乃勸令畫廉藺於屏風。(《北堂書鈔》一百三十二,《御覽》七百一。)

        ◇ 遺謝安書

      頃所陳論,每蒙允納,所以令下小得蘇息,各安其業(yè)。若不耳,此一郡久以蹈東海矣。

      今事之大者未布,漕運是也。吾意望朝廷可申下定期,委之所司,勿復催下,但當歲終考其殿最。長吏尤殿,命檻車送詣天臺。三縣不舉,二千石必免,或可左降,令在疆塞極難之地。

      又自吾到此,從事常有四五,兼以臺司及都水御史行臺文符如雨,倒錯違背,不復可知,吾又瞑目循常推前,取重者及綱紀,輕者在五曹。主者蒞事,未嘗得十日,吏民趨走,功費萬計。卿方任其重,可徐尋所言。江左平日,揚州一良刺史便足統(tǒng)之,況以群才而更不理,正由為法不一,牽制者眾,思簡而易從,便足以保守成業(yè)。

      倉督監(jiān)耗盜官米,動以萬計,吾謂誅翦一人,其後便斷,而時意不同。近檢校諸縣,無不皆爾。馀姚近十萬斛,重斂以資奸吏,令國用空乏,良可嘆也。

      自軍興以來,征役及充運死亡叛散不反者眾,虛耗至此,而補代循常,所在凋困,莫知所出。上命所差,上道多叛,則吏及叛者席卷同去。又有常制,輒令其家及同伍課捕。課捕不擒,家及同伍尋復亡叛。百姓流亡,戶口日減,其源在此。又有百工醫(yī)寺,死亡絕沒,家戶空盡,差代無所,上命不絕,事起或十年、十五年,彈舉獲罪無懈息,而無益實事,何以堪之!謂自今諸死罪原輕者及五歲刑,可以充此,其減死者,可長充兵役,五歲者,可充雜工醫(yī)寺,皆令移其家以實都邑。都邑既實,是政之本,又可絕其亡叛。不移其家,逃亡之患復如初耳。今除罪而充雜役,盡移其家,小人愚迷,或以為重於殺戮,可以絕奸。刑名雖輕,懲肅實重,豈非適時之宜邪。(《晉書·王羲之傳》)

        ◇ 與謝安書

      復與君:斯真草所得,極為不少,而筆至惡,殊不稱意。(舊寫本《書鈔》一百四)  知君嘗得小笙。笙是名器,往聞者若令諸君聞之,乃當可不言。而云見今笙者皆不以為佳,恐是不能好也。(舊寫本《書鈔》一百十引王興之與謝安書云云,張溥編入《羲之集》,或溥所見《書鈔》,興安作羲也。姑從之。)  蜀中山水,如峨眉山,夏含霜雹,碑板之所聞,昆侖之伯仲也。(此見張溥本,未知所出,溥引「楊云云」,疑是楊升庵依托也。溥又引《輿地志·山水》作「山川」,「峨眉山」作「岷山」。今檢章宗源所輯《顧野王志》無此條,疑亦楊依托。姑錄之,俟考。)

        ◇ 與謝萬書

      古之辭世者或被發(fā)陽狂,或污身穢跡,可謂艱矣。今仆坐而獲逸,遂其宿心,其為慶幸,豈非天賜!違天不祥。

      頃東游還,修植桑果,今盛敷榮,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以娛目前。雖植德無殊邈,猶欲教養(yǎng)子孫以敦厚退讓。或以輕薄,庶令舉策數(shù)馬,仿佛萬石之風。君謂此何如?

      比遇重熙,去當與安石東游山海,并行田視地利,頤養(yǎng)閑暇。衣食之馀,欲與親知時共歡宴,雖不能興言高詠,銜杯引滿,語田里所行,故以為撫掌之資,其為得意,可勝言耶!常依陸賈、班嗣、楊王孫之處世,甚欲希風數(shù)子,老夫志愿盡於此也。(《晉書·王羲之傳》,張彥遠《法書要錄》十。)    ◇ 又遺謝萬書  以君邁往不屑之韻,而俯同群辟,誠難為意也。然所謂通識,正自當隨事行藏,乃為遠耳。愿君每與士之下者同,則盡善矣。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此復何有,而古人以為美談。濟否所由,實在積小以致高大,君其存之。(《晉書·王羲之傳》,《通鑒》一百。)

        ◇ 與人書

      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後之也。(《晉書·王羲之傳》,《藝文類聚》九。)

      吾書比之鍾、張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張精熟過人,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謝之。後達解者,知其評之不虛。吾盡心精作亦久,尋諸舊書,惟鍾張故為絕倫,其馀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賢,仆書次之,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論君不謝。(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一,其題作《自論書》,語意與前篇不同,故兩列之。)

        ◇ 與所知書  子敬飛白大有直。(《圖書會粹》。案:張溥本作「有意」。)

        ◇ 雜帖

      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即日得足下書,為慰。先書以具,示復數(shù)字。(《法書要錄》十,下皆同。)

      吾前東,粗足作佳觀。吾為逸民之懷久矣,足下何以方復及此,似夢中語耶?無緣言面為嘆,書何能悉!

      瞻近無緣,省告,但有悲嘆,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當來居此,喜遲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當不居京。此既僻,又節(jié)氣佳,是以欣卿來也。此信旨還,具示問。

      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卿舅,可早至,為簡隔也。

      知足下行至吳,念違離不可居,叔當西耶?遲知問。

      計與足下別,廿六年於今,雖時書問,不解闊懷。省足下先後二書,但增嘆慨。頃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想頃如常,冀來夏秋間,或復得足下問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吾服食久,猶為劣劣,大都比之年時,為復可耳。足下保愛為上,臨書但有惆悵。

      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揚雄《蜀都》,左太沖《三都》,殊為不備,悉彼故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當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時示意,遲此期,真以日為歲。想足下鎮(zhèn)彼土,未有動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嶺、峨眉而旋,實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馳於彼矣?! ≈T從并數(shù)有問,粗平安,唯修載在遠,音問不數(shù),懸情,司州疾篤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盡事勢,吾無間然。諸問,想足下別具,不復一一。

      得足下旃胡桃藥二種,知足下至,戎鹽乃要也。是服食所須。知足下謂須服食,方回近之,未許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無緣見卿,以當一笑。

      云譙周有孫,高尚不出。今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嚴君平、司馬相如、揚子云皆有後否?  天鼠膏治耳襲聾,有驗否?有驗者乃是要藥。  朱處仁今何在,往得其書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書,可令必達。

      省別具,足下小大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并數(shù)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恒憂慮,馀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旦夕都邑動靜清和,想足下使還一一時州將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數(shù)使命也。謝無奕外任,數(shù)書問無他,仁祖日往,言尋悲酸,如何可言!

      知有漢時講堂在,是漢和帝時立此,知畫三皇五帝以來備有,書又精妙,甚可觀也。彼有能畫者不?欲摹取,當可得不?須具告。

      往在都見諸葛《禺百》,曾具問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門屋樓觀,皆是秦時司馬錯所修,令人遠想慨然。為爾不信,一一示,為欲廣異聞。

      青李、來禽、櫻桃日給藤子,皆囊盛為佳,函封多不生,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為致子,當種之,此種彼胡桃皆生也。吾篤喜種果,今在田里,惟以此為事,故遠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 ”怂毚怂幉?,可示當致?! ∮莅布?,昔與共事,當念之,今為殿中將軍前過,云與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與足下為下寮,意其資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邪?所念,故遠及。

      吾有七兒一女,皆同生,婚娶以畢,惟一小者尚未婚耳,過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內(nèi)、外孫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致委曲故具示,玄度先乃可耳,嘗謂有理因祠祀絕多感,其夜便至此致之生而速之,每尋痛惋不能已已!省君書增酸,恐大分自不可移,時至不可以智力救如此。

      先生適書,亦小小不能佳,大都可耳。此書因謝常侍信還,令知問,可令謝長史且消息。

      數(shù)親問叔穆嘉賓,并有問為慰。

      知道長不孤,得散力疾重,而邇進退,甚令人憂念,遲信還知問。

      婦安和,婦故羸疾,憂之焦心,馀亦諸患。

      君昨示,欲見穆生敘贊,今欲默語興廢之格,粗當書爾不?玄度好佳,君謂何似?

      從事經(jīng)過崔、阮諸人,昨旦與書疾,故示毒愁,當增其疾。吾如今尚劣劣,又晚熱未有定,發(fā)日有定,示足下興耳。近書或欲留,吾甚欲與俱,而吾疾患遲速無常,其竟云何?足下今知問。

      適太常、司州、領軍諸人廿五六書皆佳,司州以為平復,此慶之可言;馀親親皆佳,大奴以還吳也冀或見之。

      司州供給寥落,去無期也。不果者,公私之望,無理或復是福,得大等書慰心,今因書也。野數(shù)言疏平安定太宰中郎。

      適州將十五日告,徐一癰方尺許口四寸,云數(shù)如來小如差,然疾源如此,憂怛尚深,故遣信治徐舍人書以示徐,還示足下也。不堪縲疑,事列上臺。周青州視事今以當至下耶?甚是事宜,無方身也。而任事者疾患如此,使人短氣。

      六月十九日羲之白:使還,得八日書,知不佳,何爾耿耿!仆日弊而得此熱,忽忽解日爾,力遣不具。王羲之白。(案:此帖《法書要錄》後又重出。)  一見尚書書,一二日遣信以具,必宜有行者,情事恐不可委行使耶?遲還具問,亦以與尚書諮懷,今復遣諮吳興也。(案,此帖《法書要錄》後又重出。又案:張溥本割恐不以上為尚書貼而多二語,云「足下尚為遠慮,不可計目前」,乃別一帖誤入此也?!缚晌小挂韵聫堜弑局^之《送袍帖》,其題與帖亦不合。)

      遠近清和,士人平安荀侯定住下邳,復遣軍下城此間民事,愚智長嘆,乃亦無所隱。如之何?又須求雨,以復為災,卿彼何似?  江生佳,須大活,以始見之與人上蕭索,可嘆。

      汝宜速下,不可稽留,計日遲望。今日亦語劉長史令速。

      近困得里人書,想至知故面腫,今差不?吾比日食意如差,而中故不差,以此為至患,至不可勞力數(shù)字令弟知聞耳。  市適復二告安和,郗故病篤無復他治,為消息耳,憂之深,今移至田舍,就道家也。事畢當吾遣信,視淑還,母子平安為慰。至恨不得暫見,故未得下船。道夷書云「已得一宅」,想今安穩(wěn)耳,不政解此移趨,知部兒不快,何所在?今已佳也。耿耿信白。

      與殷侯彼此格卿取。

      卒喜慰氣滿,無他治,啖數(shù)合米,來三日。

      知足下哀感不佳,耿耿。吾下勢、腹痛小差,須用女蔞丸,得應甚速也。

      在我而已,誠無所多。云與謝豫州共入河,不乃煩劇。得安萬送書,云「六日可至」。諸賢云朝廷失之,轉覺闕然,與卿書同。不有君子,其能國乎?此言深也。但云卿當入,何以如夢?恐卿表將復經(jīng)年,想仁祖差時還內(nèi),鎮(zhèn)慰人情耳,皆在卿懷耳。

      產(chǎn)婦兒,萬留之,月盡遣,甚慰心。

      得袁、二謝書,具為慰,袁生暫至都,已還未?此生至到之懷,吾所盡也。弟預須遇之,大事得其書無已已。二謝云秋末必來,計日遲望;萬羸,不知必俱不?知弟往別,停幾日?決其共為樂也。尋分旦與江姚女和別,殊當不可言也。

      知庾丹陽差數(shù)深深,致心致心。

      得孔彭祖十七日具問為慰。云襄經(jīng)還蠡,是反善之誠也。於殷必得速還,無復道路之憂;比者尚懸悒,得其去月書,省之悲慨也。

      上流近問不竟,何日即路,知謝定出?居內(nèi)所弘,故重是不情,廢情存大。  明或就卿圍棋邑散,今雨寒,未可以治謝。

      江表付還?! 〉脮?,知足下問,吾《骨亢》髂(上下黨反,下口亞反,腰骨。)拘痛,俯仰欲不得,此何理耶?愿輒與相見,無盡治,宜足下得益,使之不疑也。但月又未,陰沈沈恐不可針,不知何以教,目前甚憂《卒頁》。王羲之。

      比信尋知足下有書可道,知足下未能得果,望近為然。知得家問賢子動疾,念甚憂慮,懸得後問不?分張何可久!幼小故疾患無賴,野大皆當以至,不得還問,懸心,大得善悉也。野當不能遏,卿并轉茂清談。

      足下小大佳也。諸疾苦憂勞非一,如何?復得都下近問不?吾得敬和廿三日書,無他;重熙住定為善。(案:《淳化閣帖》連下「謝二侯」為一帖,與《法書要錄》不同,張溥本此帖失載。)    ◇ 謝二侯

      山下多日,不得復意問;一昨晚還,未得遣書。得告,知中冷不解。更壯濕,甚耿耿!服何藥耶?仆此日差勝,尋知問。王羲之頓首。

      羲之頓首:向又慘慘自舉哀,乏氣勿勿,知便當西,且不相知來。想熊能更言問,力遣不次,王羲之頓首?! ∑呷崭嫫?,痛念玄度,未能(闕)汝。汝臨哭悲慟何可言?言及惋塞,夜(闕)市器俱不合用,令摧之也。吾平平,但昨來念玄度,體中便不堪之,耶告。

      汝當須過,殯還,恒有悲惻。  王延期省。

      妹轉佳,慶不及啼不?憶念奴,殊不可言,涼當迎之。

      昨即得丹陽水上書,與足下書同,故不送,昨諸書付還。

      去冬遣使,想久至。乖離忽四年,言之嘆慨,豈言所喻?悠悠數(shù)十,卒當何期?汝等將慎為上,知復何云。

      念足下窮思兼至,不可居處,雨氣無已,卿復何似?耿耿善將息,吾故劣,力知問。王羲之。

        ◇ 吾何當還

      汝尚小,愁思兼至,不可居處;多疾,足下前許歲未,今暫還,想必可爾,故復白?! ∈辉率崭嫫诘龋盟哜乓Σ桥d二十八日二疏,知并平安,慰。吾平平,比服寒食酒,如似為佳,力因王會稽,不一一,阿耶告知。

      想大小皆佳,丹陽頃極佳也。云自有書,不附此信耳,大小問多患,懸心;想二奴母子佳,遲卿問也?! ∥崛ト毡M,欲留女過吾,去自當送之,想可垂許;一出未知還期,是以白意。夫人涉道康和,足下小大皆佳。度十五日必濟江,故二日知問,須信還知,定當近道迎足下也??闪顣r還,遲面以日為歲。

      去冬臨臨安,事近便欲決去,而何候不許。事聞,以有小寇,今未便得果,然故有移南意,尚未可倉卒復信,更具信汝也。

      六日,昨書信未得去,時尋復逼,或謂不可以不恭命,遂不獲巳。處世之道盡矣,何所復言!

      丹陽旦送,吾體氣極佳,其在卿故處,增思詠。

      若可得耳,要當須吾自南,但增感塞。

      十四日,諸問如昨,云西有伐蜀意,復是大事,速送袍來。

      遂當發(fā)詔催吾,帝王之命,是何等事,而辱在草澤,憂嘆之懷,當復何言?見足下一一。

      昨送諸書,令示卿,想見之??忠蠛畋匦校x望雖宜爾。然今此集,信為未易,卿若便西者,良不可言。

      安復後問不?想必停君諸舍,疾苦差也。便疾綿篤,了不欲食,轉側須人,憂懷深;小妹亦故進退不孤,得散力,煩不得眠,食至少,疾患經(jīng)月,兼ㄡ勞不可言。迎集中表,親疏略盡,實望投老得盡田里骨肉之歡,此一條不謝二疏,而人理難知此,不知小卻得遂本心不?交衰朽羸劣,所憂營如此,君視是頤養(yǎng)之功,當有何理?今都絕思此事也。冀疾患差,末秋初冬,必思與諸君一佳集,遣無益,快共為樂,欲?。ㄒ蛔鳌赣陨偃铡埂#┭a頃者之慘蹙也。追尋前者意事,豈可復得?且當卒目前,及當此急要,愿諸君各保愛,以俟此期。未近見君,有諸結,力聊以當面。

      各閑意必欲省安西,如今意無前卻也,想君必俱。賊勢可之者,必進許洛,無可不果。相遇於一世,豈可度之尋常?以此至終,故當極盡志氣之所托也。君此意弘足,然決在必行。(舊連屬上帖,今離為二。)

      未復知聞晴快,卿轉勝,向平復也。猶耿耿。想上下無恙,力知問不具,王羲之敬問。

      日月如馳,一更棄背再周。去月穆松大祥,奉瞻廓然,永惟悲摧,情如切割,汝亦增慕,省疏酸感。

      延期官奴小女,病疾不救,痛愍貫心。吾以西夕,情愿所鍾,唯在此等。豈圖十日之中,二孫夭命,惋傷之甚,未能喻心,可復如何!

      敬親今在剡,其後復亡,甚不可言。

      穰鐵不知已得。

      行近遣書,想即至此。雨,汝佳不?得懸心。吾乏劣,力數(shù)字?! ∑咴率崭?,鄱陽兄弟大降,制終去悔,悼甚永絕,悲傷痛懷,切割心情也。

      諸葛[B066]者,君識之不?才干好佳,往為錢塘著績,又入仆府,有以盡悉宰民之至也。甚欲自托於明德,云臨安春當闕爾者君能請不?仆必欲言得佳長史,亦當是君所須,既得里人,共事異常故乃爾,須還告之。

      人理不可得都絕,每至屬致,使人多嘆。  十五日羲之報,近甚倉卒,得十三日音,知卿佳,慰之。力及陽主,書不一一,羲之報。

      會稽亦復與選論卿否?吾誠敕敕於論事,然於弟尚不惜小宜。謂選官前意已佳,可不復煩重。卿更思,必謂宜,論者必有違矣。

      上下安也。和緒過,見之欣然;敬豫乃成委頓,令人深憂,江生亦連病,今已差。(已上并《法書要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