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皇清秘史
夏商野史
東漢秘史
斬鬼傳
上古秘史
中山狼傳
南朝秘史
商界現(xiàn)形記
冷眼觀
兩晉秘史
娛目醒心編
作者:
玉山草亭老人
《娛目醒心編》,清代擬話本小說集。全16卷。署“玉山草亭老人編次。葺城自怡軒主人評”,卷首有自怡軒主人序。草亭老人即《南北史演義》作者杜綱,字草亭。江蘇昆山人。自怡軒主人即許寶善,字穆堂,曾評訂《南北史演義》。
《娛目醒心編》原刊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每卷分2回或者3回,故事占有1回以上篇幅者計有 23則,但卷目除卷四、卷九外均只標明一則故事的內(nèi)容。篇中所敘多是杜綱家鄉(xiāng)昆山一帶明朝至清初的軼聞瑣事,內(nèi)容大抵關(guān)涉忠孝節(jié)義。其中采自他書者,如卷五《執(zhí)國法直臣鋤惡,造冤獄奸小害良》據(jù)《明史》卷二百零六馬錄等傳,卷七《仗義施恩非望報,臨危獲救適相酬》錄自《醉醒石》“曾公子篇”,卷八《御群兇頓遭慘變,動公憤始雪奇冤》據(jù)《明史》卷三百零一嘉定張氏傳和《歸震川集》之《貞婦辨》,卷十一《詐平民恃官滅法,置美妾藉妓營生》錄自《石點頭》第八卷《貪婪漢六院賣風流》,卷十三《爭嗣議力折群言,冒貪名陰行厚德》第一回錄自《醒世恒言》第二卷《三孝廉讓產(chǎn)立高名》,卷十四《遇賞音窮途吐氣,酬知己獄底抒忠》第一回錄自《古今小說》第八卷《吳保安棄家贖友》。
全編主旨如原序所說:“其間可驚可愕可敬可慕之事……無不處處引人于忠孝節(jié)義之路。既可娛目,即以醒心,而因果報應(yīng)之理隱寓于驚魂眩魄之內(nèi),俾閱者漸入于圣賢之域而不自知,于人心風俗不無有補焉?!本矶⑻崎L姑在夫死子亡之后,為了接續(xù)夫家宗嗣,把妹妹嫁給自己的69歲的公公,這種不近常情的行為,作者竟予以歌頌。此外,為要藉因果報應(yīng)勸忠說孝,作者亦不惜夸飾和虛構(gòu)。如卷五敘明朝李福達獄,據(jù)《明史》馬錄最終冤死廣西南丹衛(wèi)戍所,此編卻改篡為馬錄欽召進京復(fù)為御史,借以證明天公報應(yīng)纖毫不爽。全編內(nèi)容平庸,敘述亦無文采。白話短篇小說至此已入窮途。惟卷五所記廷杖情形為他書中少見,可資異聞。
相關(guān)資料
原序
卷一 走天涯克全子孝 感異夢始獲親骸
卷二 馬元美為兒求淑女 唐長姑聘妹配衰翁
卷三 解己囊惠周合邑 受人托信著遠方
卷四 活全家愿甘降辱 徇大節(jié)始顯清貞
卷五 執(zhí)國法直臣鋤惡 造冤獄奸小害良
卷六 愚百姓人招假婿 賢縣主天配良緣
卷七 仗義施恩非望報 臨危獲救適相酬
卷八 御群兇頓遭慘變 動公憤始雪奇冤
卷九 賠遺金暗中獲雋 拒美色眼下登科
卷十 圖葬地詭聯(lián)秦晉 欺貧女怒觸雷霆
卷十一 詐平民恃官滅法 置美妾藉妓營生
卷十二 驟榮華頓忘夙誓 變異類始悔前非
卷十三 爭嗣議力折群言 冒貪名陰行厚德
卷十四 遇賞音窮途吐氣 酬知己獄底抒忠
卷十五 墮奸謀險遭屠割 感夢兆巧脫網(wǎng)羅
卷十六 方正士活判幽魂 惡孽人死遭冥責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娛目醒心編》原刊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每卷分2回或者3回,故事占有1回以上篇幅者計有 23則,但卷目除卷四、卷九外均只標明一則故事的內(nèi)容。篇中所敘多是杜綱家鄉(xiāng)昆山一帶明朝至清初的軼聞瑣事,內(nèi)容大抵關(guān)涉忠孝節(jié)義。其中采自他書者,如卷五《執(zhí)國法直臣鋤惡,造冤獄奸小害良》據(jù)《明史》卷二百零六馬錄等傳,卷七《仗義施恩非望報,臨危獲救適相酬》錄自《醉醒石》“曾公子篇”,卷八《御群兇頓遭慘變,動公憤始雪奇冤》據(jù)《明史》卷三百零一嘉定張氏傳和《歸震川集》之《貞婦辨》,卷十一《詐平民恃官滅法,置美妾藉妓營生》錄自《石點頭》第八卷《貪婪漢六院賣風流》,卷十三《爭嗣議力折群言,冒貪名陰行厚德》第一回錄自《醒世恒言》第二卷《三孝廉讓產(chǎn)立高名》,卷十四《遇賞音窮途吐氣,酬知己獄底抒忠》第一回錄自《古今小說》第八卷《吳保安棄家贖友》。
全編主旨如原序所說:“其間可驚可愕可敬可慕之事……無不處處引人于忠孝節(jié)義之路。既可娛目,即以醒心,而因果報應(yīng)之理隱寓于驚魂眩魄之內(nèi),俾閱者漸入于圣賢之域而不自知,于人心風俗不無有補焉?!本矶⑻崎L姑在夫死子亡之后,為了接續(xù)夫家宗嗣,把妹妹嫁給自己的69歲的公公,這種不近常情的行為,作者竟予以歌頌。此外,為要藉因果報應(yīng)勸忠說孝,作者亦不惜夸飾和虛構(gòu)。如卷五敘明朝李福達獄,據(jù)《明史》馬錄最終冤死廣西南丹衛(wèi)戍所,此編卻改篡為馬錄欽召進京復(fù)為御史,借以證明天公報應(yīng)纖毫不爽。全編內(nèi)容平庸,敘述亦無文采。白話短篇小說至此已入窮途。惟卷五所記廷杖情形為他書中少見,可資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