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yǔ)
◎ 小篆 xiǎozhuàn
[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adopted in the Qin Dynasty (221—207B. C.)for the purpose of standardizing the script;Hsiao chuan——the lesser seal style Chinese character] 指筆劃較簡(jiǎn)的篆書
1.a style of calligraphy, adopted in the Qin Dynasty for the purpose of standardizing the script
(1). 秦 代通行的一種字體,省改大篆而成。亦稱 秦 篆,后世通稱篆書。今尚有《瑯邪臺(tái)刻石》、《泰山刻石》等殘石存世。 漢 許慎 《<說(shuō)文解字>序》:“ 秦始皇帝 初兼天下,丞相 李斯 乃奏同之,罷其不與 秦 文合者。 斯 作《倉(cāng)頡篇》,中車府令 趙高 作《爰?xì)v篇》,太史令 胡毋敬 作《博學(xué)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br>(2).比喻盤香或繚繞的香煙。 宋 無(wú)名氏 《九張機(jī)》詞:“爐添小篆,日長(zhǎng)一線,相對(duì)繡工遲?!?清 朱彝尊 《臨江仙》詞:“熏爐小篆迭重衾。緑陰猶未滿,庭院已深深?!?br>(3).指熏香的爐。《金瓶梅詞話》第六七回:“ 西門慶 就倒在牀炕上眠著了, 王經(jīng) 在桌上小篆內(nèi)炷了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