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隔離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成語資料

    注音:zhǒng zú gé lí

    種族隔離制度是以1913年的“原住民土地法”作為開端。由于廣泛的使用而被執(zhí)政的南非國家黨(National Party)予以強化。接受差別待遇的黑人有2500萬人,印度人約有90萬人;但是白人只有近400萬人。

    定義

    Apartheid是南非語引自荷蘭語的詞,區(qū)分隔離制度之意。這個制度對白人與非白人(包括黑人、印度人、馬來人、及其他混血門族)進行分隔并在政治經(jīng)濟等各方面給予歧別待遇。1948年被以法律方式,直到1994年南非共和國因為長期的被國際輿論批判與貿(mào)易制裁而廢止。聯(lián)合國也認為“種族隔離是一種對人類的犯罪”。

    南非共和國的政府說法是:“南非共和國是一個多種族國家,各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與習俗皆有所不同,言語也有所差別。讓各民族各自發(fā)展,并不是種族隔離,而是各自發(fā)展。”但是明顯的白人掌握政治經(jīng)濟的權(quán)力,有色人種成為廉價勞動力的來源;其中的黑人多在白人擁有的農(nóng)場工作,但是只拿到白人十分之一的工資,而且工資通常無法養(yǎng)家;也有不少黑人失業(yè)。

    種族隔離的法律分類以四種人為分類:白人、有色人種、印度人與黑人。其中的日本人與華人被視為與白人同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