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約拿情結(jié),簡單地說,就是對成長的恐懼。它來源于心理動力學理論上的一個假設:“人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約拿情結(jié)”這一詞,是馬斯洛在《人性能達的境界》一書中,首次使用的詞語。指的是,我們害怕變成在最完美的時刻最完善的條件下,以最大的勇氣所能設想的樣子。但同時我們又對這種可能非常的追崇。這種對最高成功、對神一樣的偉大的可能既追崇又害怕的心理,叫做約拿情結(jié)或者約拿情意。
來源
“約拿”是圣經(jīng)舊約里面的一個人物。他本身是一個虔誠的猶太先知,并且一直渴望能夠得到神的差遣。神終于給了他一個光榮的任務,去宣布赦免一座本來要被罪行毀滅的城市——尼尼微城。約拿卻抗拒這個任務,他逃跑了,不斷躲避著他信仰的神。神的力量到處尋找他,喚醒他,懲戒他,甚至讓一條大魚吞了他。最后,他幾經(jīng)反復和猶疑,終于悔改,完成了他的使命——宣布尼尼微城的人獲得赦免。“約拿”指代那些渴望成長又因為某些內(nèi)在因素害怕成長的人。而這種在成功面前的畏懼心理,就是“約拿情結(jié)”。它反映了一種“對自身偉大之處的恐懼”,是一種情緒狀態(tài),并導致我們不敢去做自己本來能夠做得很好的事情,甚至逃避發(fā)掘自己的潛能。
有“約拿情結(jié)”的人內(nèi)心存在著某種沖突,正是這種沖突阻礙了他對成功和成長的追求。這些內(nèi)在沖突有時候可以被我們意識到,但大多數(shù)時候,它被壓抑在無意識當中。
表現(xiàn)
約拿情結(jié)發(fā)展到極致就是自毀情結(jié)
“約拿情結(jié)”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我們既想取得成功,但面臨成功時,卻又總伴隨著心理迷茫;我們既自信,但同時又自卑;我們對杰出人物既敬仰,但又總是有一種敵意;我們敬佩最終取得成功的人,而對成功者,又有一種不安、焦慮、慌亂和嫉妒;我們不僅躲避自己的低谷,也躲避自己的高峰。“約拿情結(jié)”發(fā)展到極致,就是“自毀情結(jié)”,即面對榮譽、成功或幸福等美好的事物時,總是浮現(xiàn)“我不配”,“我受不了”的念頭,最終與成功的機會擦肩而過。
“約拿情結(jié)”的基本特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表現(xiàn)在對自己,另外一方面是表現(xiàn)在對他人。對自己,其特點是:逃避成長,拒絕承擔偉大的使命;對他人,其特點是:嫉妒別人的優(yōu)秀和成功、幸災樂禍于別人的不幸。
產(chǎn)生原因
我們大多數(shù)人內(nèi)心都深藏著“約拿情結(jié)”。心理學家分析,這可能是因為在我們小時候,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和不成熟,在面對各種事情時心中容易產(chǎn)生“我不行”、“我辦不到”等消極的念頭,如果周圍環(huán)境沒有提供足夠的安全感和機會供自己成長的話,這些念頭會在我們長大后仍一直伴隨著我們。尤其是當成功機會降臨的時候,這些心理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因為成功也意味著挑戰(zhàn),要抓住成功的機會,就意味著要付出相當?shù)呐?,面對許多無法預料的變化,并承擔可能導致失敗的風險。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很多成功的機會,比如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競選學生會主席、挑戰(zhàn)一項有難度的工作……但是在機會面前,多數(shù)人都選擇了逃避。之所以有這樣的結(jié)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
人的行為是由心理決定的,而心理活動會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在很多國家的文化中,尤其是集體主義文化中,謙虛都是一種美德,大家都喜歡“低調(diào)”的言論和行為,討厭甚至敵視喜歡“唱高調(diào)”的人。所謂“槍打出頭鳥”,“高處不勝寒”。所以,人們出于安全的需要,往往會披上“謙虛”的外衣,隱藏自己的真實個性和想法,而去迎合社會中普遍流行的觀點和行為方式。如此也就放棄了自己成長的最高可能性,失去了棱角,最終成為平庸的人。面對無處不在的社會力量,只有少數(shù)人敢于打破平衡,認識并克服了自己的“約拿情結(jié)”,勇于承擔責任和壓力,最終抓住機會并獲得了成功。
案例
每個人內(nèi)在在害怕失敗的同時,隱約還有對成長和成功的害怕
小馨從財經(jīng)學院國際會計專業(yè)畢業(yè)后,去了一家銀行工作,生活如水般平靜。28歲時,小馨第一次有了跳槽的沖動。當時同科室的小黃去一家小銀行當了個中層領(lǐng)導,同事們茶余飯后談論的都是小黃的待遇如何如何好。小馨聽到這些心里很不服氣:要是我有機會,肯定能干得更好。
半年后,機會真的來了。一家銀行在當?shù)卦O分行招人,小馨的一個前領(lǐng)導向她伸出了橄欖枝,并開出了豐厚的待遇,聽起來處處都比小黃那個崗位好。小馨心動了。
小馨跟那邊相關(guān)負責人見了幾次面,對方對她頗為賞識,也寄予了很大期望。但讓人不解的是,小馨最后竟然放棄了這次企盼已久的機會,仍然在原崗位繼續(xù)呆了下來。
你是不是也有過小馨這樣的經(jīng)歷呢?每個人都害怕失敗,渴望成功。這似乎是不變的真理。但是你可知道,其實每個人的內(nèi)心,害怕失敗的同時,隱約還有對成長和成功的害怕。就像小馨,在面對成功機會的時候,卻選擇了放棄和逃避。這就是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約拿情結(jié)”。
治療方法
克服“約拿情結(jié)”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也是社會問題。首先,我們要清楚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狀況,承認自己的“約拿情結(jié)”。在面對自己不愿承擔或不敢承擔的壓力時,要認真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告訴自己“你一定能行”,在心里為自己積聚信心和能量,克服恐懼,最終展現(xiàn)真實的自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克服成長的恐懼,也需要我們承認和接納自己的局限。即使失敗,我們一樣是有價值的。只要我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發(fā)揮了自己最高的潛力,對于自己來說就是成長,就是向自我實現(xiàn)的邁進。
此外,我們還要認識到,成長是我們自己的事,不能一直等別人來發(fā)現(xiàn)我們,我們有責任主動展現(xiàn)自己,有責任為自己爭取一片更理想的發(fā)展空間。
“約拿情結(jié)”,說白了就是不敢向自己的最高峰挑戰(zhàn)。但如果我們逼迫自己勇攀最高峰,總有一天會發(fā)現(xiàn),所有我們曾經(jīng)畏懼的東西,都會被我們踩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