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郊外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原文】

    仲春郊外

    ——王勃

    東園垂柳經(jīng),西堰落花津。

    物色連三月,風(fēng)光絕四鄰。

    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

    初轉(zhuǎn)山院里,何處染囂塵。

  • 詳細解釋


     【作者介紹】

    王勃(649~676年),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于龍以詩文齊名,并稱“王于”,亦稱“初唐二杰”。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稱“初唐四杰”。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學(xué)者,號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芍醪L于書香之家。

    王勃才華早露,14歲,應(yīng)舉及第,后來他的才華更是鋒芒畢露,在那時就與,楊,盧,駱并稱為初唐四杰。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dāng)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fēng),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

    【古詩賞析】

    身為“初唐四杰”的王勃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一首“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讓他名揚古今,開創(chuàng)了唐代新風(fēng)格的詩派。令人耳目一新?!吨俅航纪狻酚深}而知,自是描寫了春天郊外的一片大好風(fēng)光。開頭前兩句“東園垂柳經(jīng),西堰落花津。”寥寥數(shù)筆勾畫出了一幅美妙郊區(qū)風(fēng)景,試想:一條楊柳舞動,春天,柳絮飄來片片黃,腳踩一堆“柳花”。眼中觀望的是水塘上紅花漂浮,此景可待成追憶,鳥兒飛了,村落已自天明,魚兒撲騰于水層之中。而最后一句表達出了詩人自己的性格。“何處染囂塵”我認為頗有佛學(xué)祖師第六代祖師慧能的風(fēng)格。“菩提本無樹,轉(zhuǎn)鏡亦非臺。佛法常清靜,何處為塵埃。”但王勃更現(xiàn)實,雨后大地,灰塵由于心中沾染了雨雜念俱消,心靜神往,絕對是詩人的真感流露,美景配佳人,詩人的崇高理念正融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