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簡介

    上星,經(jīng)穴名。出《針灸甲乙經(jīng)》。別名神堂。屬督脈。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布有額神經(jīng)分支,額動、靜脈分支及顳淺動、靜脈分支。主治頭痛,目眩,目赤痛,鼻塞,鼻出血,癲狂,癇癥,以及前額神經(jīng)痛,鼻炎,角膜炎,近視等。沿皮刺0.5-0.8寸。艾條灸5-10分鐘。

    取穴方法:該穴位于人體的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

    解剖:在左右額肌交界處;有額動、靜脈分支,顳淺動、靜脈分支;有額神經(jīng)分支。

    主治疾病

    頭痛,眩暈,目赤腫痛,迎風流淚,面赤腫,鼻淵,鼻出血,鼻痔,鼻癰,癲狂,癇證,小兒驚風,瘧疾,熱病。

    人體穴位配伍

    配合谷穴、太沖穴治頭目痛;配丘墟穴、陷谷穴治瘧疾;配大椎穴治鼻中息肉、面赤腫、口鼻出血不止;配水溝穴治癲狂;配印堂穴、素髎穴、百會穴、迎香穴、合谷穴、曲池穴、列缺穴、支溝穴治酒渣鼻。

    穴義名解

    別名:鬼堂穴,明堂穴,神堂穴。

    穴義: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后緩慢蒸升。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1)上星。上,上行也。星,指穴內的上行氣血如星點般細小也。該穴名意指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后緩慢上蒸升。本穴物質為神庭穴傳來的溫熱水氣,在本穴為緩慢蒸升之狀,上行氣血如星點般細小,故名。

    2)鬼堂。鬼,與天相對,此指穴內氣血為陰性水濕。堂,聚散之所也。鬼堂名意指穴內氣血為天部的陰濕水氣。本穴物質為神庭穴傳來的溫熱水氣,至本穴后,因散熱冷縮而化為陰性水濕,故名鬼堂。明堂、神堂穴名意與鬼堂近同,明指穴內氣血為天部的明處,神指穴內氣血為天部之氣。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陰濕水氣。

    運行規(guī)律:大部分由本穴外散頭之各部,小部分吸熱后循督脈上行。

    功能作用:降濁升清。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電臺術語

    是指某家電視臺的節(jié)目通過技術手段發(fā)送到衛(wèi)星,然后其他地方通過衛(wèi)星接收裝置將節(jié)目接收下來,再通過有線電視網(wǎng)傳送到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