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視界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事件視界是從黑洞中發(fā)出的光所能到達的最遠距離,也就是黑洞最外層的邊界。

  • 詳細解釋


     簡介

    當有物質落到黑洞中,或兩個黑洞相撞并合并成一個黑洞時,新黑洞的" 事件視界" 面積將大于或等于原先黑洞" 事件視界" 面積的總和。

    事件視界,也就是空間——時間中不可逃逸區(qū)域的邊界,正如同圍繞著黑洞的單向膜:物體能通過事件視界落到黑洞里去,但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通過事件視界而逃離黑洞。

    現(xiàn)象

    黑洞不讓任何其邊界以內的任何事物被外界看見,這就是這種物體被稱為“黑洞”的緣故。我們無法通過光的反射來觀察它,只能通過受其影響的周圍物體來間接了解黑洞。雖然這么說,但黑洞還是有它的邊界,即"事件視界(視界)".據(jù)猜測,黑洞是死亡恒星的剩余物,是在特殊的大質量超巨星坍塌收縮時產(chǎn)生的。另外,黑洞必須是一顆質量大于錢德拉塞卡極限的恒星演化到末期而形成的,質量小于錢德拉塞卡極限的恒星是無法形成黑洞的.

    貢獻人物

    人物簡介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在英國倫敦出生,曾先后畢業(yè)于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并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在之所以輪椅上坐了40年,是因為他在21歲時就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癥,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shù)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國牛津的霍金剛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之時。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lián)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慮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fā)現(xiàn)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fā)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fā)現(xiàn)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tǒng)計力學統(tǒng)一在一起。

    量子引力論

    1974年以后,他的研究轉向量子引力論。雖然人們還沒有得到一個成功的理論,但它的一些特征已被發(fā)現(xiàn)。例如,空間-時間在普郎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處于一種泡沫的狀態(tài)。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純態(tài),因果性受到破壞,因此使不可知性從經(jīng)典統(tǒng)計物理、量子統(tǒng)計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個層次。

    1980年以后,他的興趣轉向量子宇宙論。 理論物理學的細節(jié)在未來的20年中還會有變化,但就觀念而言,現(xiàn)在已經(jīng)相當完備了。

    生平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的,這真正是空前的。因為他的貢獻對于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于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斗的描述。所以說,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他有身體上的缺陷,可頭腦聰明的很!盡管如此,譯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見到他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那是第一次參加劍橋霍金廣義相對論小組的討論班時,門打開后,忽然腦后響起一種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著電開關。譯者盡量保持禮貌而不顯出過分吃驚,但是他對首次見到他的人對其殘廢程度的吃驚早已習慣。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在失聲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談,這種語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后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于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后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人們不得不對人類中居然有以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從內心產(chǎn)生深深的敬意。從他對譯者私事的幫助可以體會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須驅動輪椅從他的家——劍橋西路5號,經(jīng)過美麗的劍河、古老的國王學院駛到銀街的應用數(shù)學和]理論物理系的辦公室。該系為了他的輪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在富有學術傳統(tǒng)的劍橋大學他目前擔任著也許是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shù)學教授。

    翻譯者

    本書譯者之一曾受教于霍金達四年之久,并在他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此書即是受霍金之托而譯成中文,以供占人類五分之一的人口了解他的學說。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艚鸬纳绞欠浅8挥袀髌嫘缘模诳茖W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shù)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他因患“漸凍癥”(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 盧伽雷氏癥),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yōu)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chuàng)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么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yún)s出色地遨游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于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他被譽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另一個愛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強者""敢于向命運挑戰(zhàn)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