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堂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華學堂是清華大學建校初期興建的首批主體教學建筑之一,分西部、東部兩期建成。是清華大學的標志性建筑。位于清華大學二校門北面的大草坪東邊,是一座式樣別致的二層樓房。在清華建校初期興建的第一批校舍中,清華學堂大樓被稱為“一院”或“一院大樓”。

    清華學堂-簡介

    清華學堂有兩種含義:第一、是清華大學的舊稱,1911年 建立“清華學堂”,后更名為“清華學?!?留美預備學校)。

    二、特指清華大學的標志性建筑。位于清華大學二校門北面的大草坪東邊,是一座式樣別致的二層樓房。此樓為德國古典風格,青磚紅瓦,坡頂陡起,這就是清華校園中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清華學堂大樓。在清華建校初期興建的第一批校舍中,清華學堂大樓被稱為“一院”或“一院大樓”。

    本條以介紹清華大學的清華學堂大樓。

    清華學堂-使用歷史

    清華學堂于1911年4月29日在清華園開學,這也是清華歷史的開端。

    清華學堂是清華大學建校初期興建的首批主體教學建筑之一,分西部、東部兩期建成。

    1909年清政府成立了游美學務處,負責直接選派學生游美,同時著手籌設游美肄業(yè)館。1910年11月,游美學務處向外務部、學部提出了改革游美肄業(yè)館辦法。其中提到,因已確定清華園為校址,故呈請將游美肄業(yè)館名稱改為“清華學堂”。12月,清政府學部批準了這個改革辦法。之后,清末兼管學部和外務部的軍機大臣那桐于宣統(tǒng)辛亥年(1911年)為清華學堂題寫了校名。今天看到的清華學堂大樓大門外,正額“清華學堂”四字即為那桐手書。

    20世紀二十年代,清華學堂曾是培養(yǎng)國學人才的搖籃。1925年,曹云祥校長執(zhí)掌校政時,清華增設新制大學部和國學研究院。學校特別注意延聘名師,先后聘請了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著名學者擔任清華國學院的“四大導師”。他們和考古學家李濟、文學家吳宓等薈萃于清華學堂,培養(yǎng)學生分別研究中國文、史、哲諸學。國學研究院開設了古史新證(王國維先生)、中國通史(梁啟超先生)、方言學(趙元任先生)、人文學(李濟先生)等課程,除中國通史在同方部外,其余課程均在清華學堂117號教室講授。由于種種原因,清華國學院于1929年終結。國學院存在的時間雖短,但為我國培養(yǎng)了一代國學專家,其中成就卓著為人們所熟知的有:姚明達、羅根澤、陳守寔、劉盼遂、劉節(jié)、陸侃如、謝國楨、王力、高亨、王靜如、徐中舒、姜亮夫、戴家祥、蔣天樞、朱芳圃等。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的教學、行政等領導機構基本都設在清華學堂大樓里。解放初期,學堂西部仍是校領導機關(校委會)所在地,東部的一部分曾用作中共清華黨總支的辦公室。五十年代以后,梁思成為主任的清華建筑系遷入此樓,清華學堂大樓成為建筑系專用系館。那時,人們步入清華學堂,會看到門廳和長廊上懸掛了琳瑯滿目的名畫,感受到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息。然而在“文革”期間,清華學堂大樓因年久失修遭到了嚴重損壞?!拔母铩苯Y束后,關于如何處理這座殘舊的建筑,曾存在著不同的意見。在劉達校長的堅持下,由張維副校長親自向技術室下達修繕加固任務。

    1978年底學?;ㄌ幵S大華等人經(jīng)丈量重新繪制了、檔案館目前僅存的清華學堂的建筑圖。在翻修過程中拆除了一樓腐朽的木地板,填平了積水的地下室;為了抗震還用鋼材加固了二層樓板和整體結構,外觀也被修葺刷新。如今清華學堂建筑面積僅有3600平方米,作為清華園內早期的文物建筑被保留了下來。但是屋面原為紅瓦,現(xiàn)為(內側)灰(外側)紅兩色瓦。外部磚石經(jīng)歷多年風化侵蝕,現(xiàn)開裂剝落較多。清華學堂是校園里最引人注目的早期建筑之一,保護修復它,仍需做很大努力。在七八十年代,這里曾為精密儀器系工程制圖教研組所用,并有全校公用制圖教室。目前,清華學堂大樓是學校研究生院、教務處、科技處、注冊中心等機構的辦公場所。

    清華學堂大樓作為早期清華的象征,始終保持著她那特有的歷史魅力,留在了一代代清華學子的心中。

    清華學堂-建筑布局

    清華學堂大樓分西部、東部兩期建成。其西部建于1909~1911年,學校同期興建的還有二院(在清華學堂以北、電機館的西邊,現(xiàn)已拆除)、三院(在大禮堂以北,現(xiàn)已拆除,在其原址擴建新圖書館)、同方部等一批建筑。俟這批建筑基本竣工后,清華學堂于1911年4月29日在清華園開學,這就是清華歷史的開端。周詒春校長到職后積極籌備改辦大學,在任職期間(1913年8月~1918年1月)又蓋了一批適應未來大學需要的高標準建筑(清華著名的“四大建筑”——大禮堂、圖書館、科學館、體育館均始建于周詒春任內)。其間,1916年清華學堂大樓向東進行了擴建,擴建后總建筑面積達4560平方米。當時清華學堂是清華園內第一座“大樓”,雖然高不過兩層,但因四大建筑那時還未落成,故在當時的校園建筑中已是鶴立雞群了。

    清華學堂大樓西部建成后成為高等科學生的教室,東部建成后曾是高等科畢業(yè)班的學生宿舍,所以歷史上也稱“高等科”。高等科宿舍的設施相當華麗舒適,有閃閃發(fā)亮的打蠟地板,能抵御北方風沙的雙層拉窗。據(jù)1923年畢業(yè)于清華學校的梁實秋先生回憶:“臨畢業(yè)前一年是最舒服的一年,搬到向往已久的大樓里面去住,別是一番滋味。這一部分的宿舍有較好的設備,床是鋼絲的,屋里有暖氣爐,廁所里面有淋浴有抽水馬桶。不過也有人不能適應抽水馬桶,以為做這種事而不采取蹲的姿勢是無法達成任務的……”在這里,當時清華學校的學生在畢業(yè)留洋前,已可以預先領略一下西方的生活方式了。

    清華學堂-文物保護

    2001年,清華學堂作為“清華大學早期建筑”的一部分,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華學堂-大事記

    修繕工地起火

    2010年11月13日凌晨,北京清華大學內清華學堂修繕工地起火,消防部門出動44部消防車、308名官兵,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的撲救將大火撲滅,現(xiàn)場過火面積800平方米左右,無人員傷亡?;馂奈磳ㄖ黧w結構造成影響,施工單位為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面積4700平方米,于2010年8月8日開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