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詞語
在除權除息后的一段時間里,如果多數人對該股看好,該只股票交易市價高于除權(除息)基準價,這種行情稱為填權。
除權后股票價格是除權價,比方一只股票是十元,現在要十送十股,送股后的除權價成了五元,再從五元上漲就是填權,再上漲到十元就是填滿了權。
股票除權后的除權價不一定等同于除權日的理論開盤價,當股票實際開盤價交易高于這一理論價格時,就是填權。
由于公司股本增加或者向股東分配紅利,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業(yè)實際價值(每股凈資產)有所減少,需要在發(fā)生該事實之后從股票市場價格中剔除這部分因素。因股本增加而形成的剔除行為稱為除權,因紅利分配引起的剔除行為稱為除息。
上市公司在送股、派息或配股時,需要確定股權登記日,在股權登記日及此前持有或者買進股票的股東享受送股、派息或配股權利,是含權(含息)股。股權登記的次交易日即除權除息日,此時再買進股票已不享受上述權利。因此,一般而言,除權除息日的股價要低于股權登記日的股價。
除權(除息)股與含權(含息)股的差別就在于是否能夠享受股利、股息,這也決定了兩者市場價值之間存在差異。除權除息日的當天開市前要根據除權、除息具體情況得出一個剔除除權除息影響后的價格作為開盤指導價,稱為除權(除息)基準價。
在除權除息后的一段時間里,如果多數人對該股看好,該只股票交易市價高于除權除息日基準價,即股價比除權除息前有所上漲,這種行情稱為填權。倘若股價上漲到除權除息前的價格水平,就稱為充分填權。相反,如果多數人不看好該股,交易市價低于除權除息基準價,即股價比除權除息前有所下降,則為貼權。股票能否走出填權行情,一般與市場環(huán)境、發(fā)行公司的行業(yè)前景、公司獲利能力和企業(yè)形象有關。
舉例說明
例如,公司原來股本為1億股,每股市價為10元,若該公司以每股送一股的比例實施,則該事實完成后企業(yè)實際價值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但總股本增加到2億股,也就是說轉增股本后的兩股相當于此前的一股所代表的企業(yè)價值,設每股盈利變?yōu)?.5元,其市價應相應除權,調整為5元。這樣,除權前后企業(yè)的市價總值不變,都為10億元。如果企業(yè)不是決定轉增股本,而是決定將每股盈利1元全部作為紅利派發(fā),那么實施送紅利之后,每股實際價值將減少1元,應當對其市價除息,相應調整為9元。
1)除息基準價的計算辦法為:
除息基準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每股所派現金
(2)除權基準價計算分為送股股權和配股股權:
送股除權基準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 1+每股送股比例 )
配股除權基準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配股價×配股比例)/(1+每股配股比例)
(3)有送紅利、派息、配股的除權基準價計算方法為:
除權基準價=(收盤價+配股比例×配股價-每股所派現金 )/ 1+送股比例+配股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