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栆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駿栆jun4 zǎo

    駿棗主要產(chǎn)于山西交城的邊山一帶,為當?shù)刂髟云贩N,約占早熟總數(shù)的50%,年總產(chǎn)量250噸左右。其中以瓷窯、瓦窯、廣興等村栽培集中,以瓦窯的品質(zhì)最為著名。駿棗是當?shù)毓爬掀贩N之一,起源和歷史目前尚不清楚,以瓦窯建村碑記推測,栽培歷史有1000余年。目前該村有數(shù)百年生的大樹,而且每年有一定產(chǎn)量。

  • 詳細解釋


     果實大,圓柱形或長倒卵形,縱徑4.7cm,橫徑3.3cm。平均果重22.9g,最大果重36.1g,大小不均勻。果肩較小,略聳起,梗洼較深,中廣。果頂平,柱頭遺存。果柄較粗長。果面光滑,果皮薄,深紅色。果肉厚,白色或綠白色,質(zhì)地略松脆,汁液中等,稍具苦味。含可溶性固形物33%,含糖量28.7,酸0.45%,維生素C432mg/100g,含水63.3%,可食率96.3%,品質(zhì)上等,適宜制干,加工醉棗和蜜棗。為山西制作醉棗最好的品種。干棗含糖量75.6%,酸1.58%,維生素C16mg/100g,含水23.2%,肉核比14:9:1。醉棗含可溶性固形物36.3%,單糖30.5%,雙糖0.33%,含糖總量30.8%,酸0.83%,維生素C6.81mg/100g,含水55.7%,果核紡錘形,縱形3.2cm,橫徑0.9cm,平均核重,0.85g。核尖長,核紋深。效果核壁薄,質(zhì)地軟,有退化現(xiàn)象。大果30%核內(nèi)含有種子。種子不飽滿。適應性強,耐旱澇、鹽堿,抗霜力較弱,稍抗栆瘋病。樹勢強旺,發(fā)枝麗中強,汁液密度中等。根系發(fā)達,萌蘗力中等。根孽苗長勢較強,多數(shù)第三年開始結(jié)果,15年后進入盛產(chǎn)期。豐產(chǎn)性較好,但不夠穩(wěn)定。采前易落果,成熟期遇雨裂果嚴重。栆吊平均坐果0.6個。19年生樹平均株產(chǎn)34.1kg,最高株產(chǎn)46.4kg。樹株經(jīng)濟壽命長,磁窯村一株百余年生的大樹,年產(chǎn)量達240kg,二三百年生大樹,仍能維持一定產(chǎn)量。在山西太谷,4月中旬萌芽,5月下旬始花。果實8月上旬白熟,8月中旬開始著色,九月中旬進入脆熟期,果實生長期100天左右。

    樹體較高大,干性強,樹姿半開張,樹冠多呈自然圓頭形,19年生樹,樹高8.2m,冠徑東西5.3m,南北6.2m,干高94cm, 干周58.2cm。樹干灰黑色,批裂紋較細,縱條狀,不易剝落。栆頭深褐色或紫褐色,浮皮不發(fā)達,枝形較粗壯,多直立生長,長勢較強,平均枝長54.8cm,節(jié)間長8-10cm,抽生永久性二次枝4-6個。皮孔圓形或橢圓形,小或中等大,開裂,明顯凸起,混雜分布,密度較高。針刺較小,早落。二次枝較細,沒有弧形彎曲,4-6節(jié)。栆股粗大,圓錐形。壽命較長,老齡栆股易分歧。5年生栆股長1.4cm,基部直徑1.2-1.3cm。壯齡栆股抽生栆吊3、4個,栆吊長16cm左右,著葉9-11片。葉片中等大,長卵形,深綠色。葉長6.6cm,葉寬3.0cm。葉尖漸尖,先端較銳。葉基廣圓。葉緣略有波形,鋸齒淺或中等深,赤角圓,1cm內(nèi)4個?;恐械龋瑬业跗骄?4.2朵,每序平均著花4.5朵?;ㄝ^大,為夜開型,花徑7.3-7.6mm。初開時密盤呈桔黃色。

    該品種適土性強,耐旱澇、鹽堿。樹體強健,較高大,經(jīng)濟壽命長,較豐產(chǎn)。果實品質(zhì)上等,適宜制作干栆、酸棗和密栆。采前易落果,遇雨裂果嚴重。干栆果肉較松,果皮韌性差,怕擠壓,貯運性能較差。

    中華鈣棗系駿栆中的特級優(yōu)良品種,由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著名果樹專家曹博士經(jīng)過數(shù)年精心觀察、選育而成的優(yōu)良品種,在“中國棗園”新疆阿克蘇地區(qū)種植而成的。